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

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

發布時間:2022-01-08 11:39:51

Ⅰ 高中文言文傳記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飢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飢,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後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節選自《明史·馬文升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登景泰二年進士 登:升職。
B.錄功進左副都御史 錄:記載。
C.振鞏昌、臨洮飢民 振:救濟。
D.勒石紀之而還 勒:銘刻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馬文升勸諫皇上修身愛民內容的一組是(3分)
①新天子當使知稼艱難 ②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
③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 ④文升請命所司振恤
⑤減膳撤樂,修德省愆 ⑥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馬文升仕途順利,政績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後,歷任多項職務。功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受災民眾的善後問題;二是擊敗擾亂社會秩序的賊寇。
B.馬文升為人正直,處事嚴明。他敢於直言勸諫,奏事進言均得到採納;又能夠嚴格考察部屬,曾罷免貪婪懦弱者三十餘人,奸人怨恨,對他大肆威脅和污衊。
C.馬文升盡心軍事,關注民生。他任兵部尚書十多年,對屯田、邊備等職責勇於進言。在代吏部尚書時,南京等地遭遇風雨災害,他又請求皇上救助災地百姓。
D.馬文升文武全才,名聲遠揚。朝廷大事往往等他決斷,又有顯赫邊功,外國皆聞其名。為人重氣節,品行端正,以至於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參考答案:
(一)(19分)
4.A(3分) 5.B(3分) 6.D(3分)
7.(10分)
⑴在朝廷官員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誠心誠意任用他,諸位大臣沒有人敢望其項背。(5分)
⑵在家閑居,無事從不到州城去。說道當時政事,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5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揆,字端卿,隴西成紀人,而家於鄭州,代為冠族。少聰敏好學,善屬文。開元末,舉進士,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擢拜右拾遺。乾元初,兼禮部侍郎。揆嘗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實,徒峻其堤防,索其書策,深昧求賢之意也。其試進士文章,曰:「大國選士,但務得才,經籍在此,請恣尋檢。」由是數月之間,美聲上聞,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大用。時京師多盜賊,有通衢殺人置溝中者,李輔國方恣橫,上請選羽林騎士五百人以備巡檢。揆上疏曰:「昔西漢以南北軍相統攝,故周勃因南軍入北軍,遂安劉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區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變,將何以制之?」遂制罷羽林之請。揆在相位,決事獻替,雖甚博辨,性銳於名利,深為物議所非。又其兄自有時名,滯於冗官,竟不引進。同列呂諲,地望雖懸,政事在揆之右,罷相,自賓客為荊南節度,聲問甚美。懼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內抅求諲過失。諲密疏自陳,乃貶揆萊州長史同正員,揆既黜官,數日,其兄改授為司門員外郎。後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晉卿累薦元載為重官。揆自恃門望,以載地寒,意甚輕易,不納,而謂晉卿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載銜恨頗深。及載登相位,因揆當徙職,遂奏為試秘書監,江淮養疾。既無祿俸,家復貧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給。萍寄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餘州焉。元載以罪誅,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為盧杞所惡。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會盟使,加左僕射。行至鳳州,以疾卒,興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節選自《舊唐書·李揆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家於鄭州,代為冠族 代:世世。
B.少聰敏好學,善屬文 屬:撰寫。
C.深昧求賢之意也 昧:冒犯。
D.經籍在此,請恣尋檢 恣:任意。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組是(3分)
①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 ②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罷羽林之請 ④後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為試秘書監,江淮養疾 ⑥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學,入仕後美名上聞。他出身顯貴人家,聰明敏捷,好學上進,開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張考查進士務必選拔有真實才能的人,受到廣泛好評。
B.李揆有遠見卓識,上疏得到認可。當時京城治安混亂,盜賊殺人,李輔國請求選羽林軍以備巡視。李揆引西漢舊事說明,如羽林警夜則難以應付突然之變。
C.李揆汲汲於名利,深受人們非議。他在相位時,論及大事頭頭是道,卻熱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呂諲地位超過自己,密令捏造呂的過失,最後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與元載交惡,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門望高貴,鄙薄元載出身寒微,元懷恨在心。元登相位後,對他報復,致使他全家衣食無著,在各州飄泊十多年。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其兄自有時名,滯於冗官,竟不引進。
⑵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餘州焉。

參考答案:
(二)(19分)
4.(3分)C5.(3分)A6.(3分)C
7.(10分)
⑴(5分)他的哥哥當時本有聲望,卻停留在閑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薦。( 譯出大意給2分;「時名」、「滯」、「引進」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⑵(5分)當地州郡長官稍有輕慢,就又遷居,所以他搬遷的地方,大約有十多個州。 (譯出大意給2分;「薄」、「遷徙」、「蓋」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屬京兆。曾祖元,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遜父子勇壯有權力,威制交土,聞刺史滕遁之當至,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瑗收眾斬遜,州境獲寧。除龍驤將軍。遁之在州十餘年,與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將北還,林邑王范胡達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圍州城。時遁之去已遠,瑗與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連捷,故胡達走還林邑。乃以瑗為龍驤將軍、交州刺史。盧循竊據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義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為州主簿、流民督護,遷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綱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辭不就。七年,除使持節、督交州諸軍事、交州刺史。詔書未至,其年春,盧循襲破合浦,徑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長史孫建之。循雖敗,余黨猶有三千人,皆習練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財,以充勸賞。慧度自登高艦,合戰,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循眾艦俱然,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斬循及父嘏,並循二子,傳首京邑。封慧度龍編縣侯,食邑千戶。高祖踐阼,進號輔國將軍。其年,率文武萬人南討林邑,所殺過半,前後被抄略,悉得還本。林邑乞降,輸生口、大象、金銀、古貝等,乃釋之。慧度布衣蔬食,儉約質素,能彈琴,頗好《庄》、《老》。禁斷淫祀,崇修學校。歲荒民飢,則以私祿賑給。為政纖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少帝景平元年,卒,時年五十。
(節選自《宋書·杜慧度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於是
B.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 遏:禁絕
C.與林邑累相攻伐 累:屢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 曠:空缺
9.以下各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軍政才乾的一組是(3分)
①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
②竊據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
⑤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斷淫祀,崇修學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瑗處事果決而有計謀。他擔任太守時兩次平頂騷亂,先是斬殺作亂的九真太守李遜,境內得到安寧;繼而與玄之擊退來犯的胡達,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為人謙遜而顧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舉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當盧循來犯,雖然任命他的詔書未到達,他還是率眾抗敵。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諳熟戰略。與盧循決戰前,為激勵將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財產作為獎賞;交戰時他又巧用火攻燒毀敵方一應戰艦,大獲全勝。
D.杜慧度生活儉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彈彈琴,讀讀《庄》《老》。而為政卻細致綿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飢荒,常以私人薪俸賑濟災民。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由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8.B(3分)9.B(3分)10.D(3分)
11.(10分)
⑴六月庚子這天,盧循清晨到達南津,命令三軍攻入城中才能吃飯。(5分。譯出大意給2分;「造」、「入城」、「乃」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⑵從此聲威恩澤及於全境,邪惡偷盜之事不再發生,以至城門夜不關閉,路不拾遺。(5分。譯出大意給2分;「威惠」、「奸盜」、「乃至」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
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人。彬始生周歲,父母以百玩之具羅於席,觀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須取一印,他無所視,人皆異之。
五年,使吳越,致命訖即還。私覿①之禮,一無所受。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至於數四,彬猶不受。既而曰:「吾終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歸,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嘗造門。群居燕會,亦所罕預,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陽召歸,謂曰:「我疇昔常欲親汝,汝何故疏我?」彬頓首謝曰:「臣為周室近親,復忝內職,靖恭守位,猶恐獲過,安敢妄有結交?」
七年,將伐江南。長圍中,彬每緩師,冀李煜歸服。城垂克,彬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彬曰:「余之疾非葯石所能愈,惟須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諸將許諾。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與其臣百餘人詣軍門請罪,彬慰安之,待以賓禮,請煜入宮治裝,彬以數騎待宮門外,左右密謂彬曰:「煜入或不測,奈何?」彬笑曰:「煜素懦無斷,必不能自引決。」煜之君臣,卒賴保全。
初,彬之總師也,太祖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副帥潘美預以為賀。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廟謨,乃能成事。吾何功哉,況使相極品乎!」美曰:「何謂也?」彬曰:「太原未平爾。」及還,獻俘。上謂曰:「本授卿使相,然劉繼元未下,姑少待之。」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爾。」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駕臨問,手為和葯,仍賜白金萬兩。六月薨,年六十九。上臨哭之慟。
(取材於《宋史·曹彬列傳》)
【注】①覿(dí):相見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遂受而籍之以歸籍:登記造冊
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
C.副帥潘美預以為賀預:參與,加入
D.仍賜白金萬兩 仍:於是,又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以百玩之具羅於席 吳越人以輕舟追遣之
B.觀其所取 一無所受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彬之總師也 上臨哭之慟
8.對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使吳越,致命訖即還
出使吳越,傳達旨意完畢即刻返回
B.吾終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絕收禮,就會得到好的名聲
C.請煜入宮治裝
請李煜進入宮殿收拾行李
D.上覺,遽詰所以
皇帝察覺了,急忙追問其中的緣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曹彬拒絕借公務而取私利,不過他做人處事也講究變通,收下禮品後如數上交。
B.曹彬為官清正,對宋太祖不巴結逢迎,對同僚也不結黨營私,深得太祖的賞識。
C.曹彬突然稱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後不妄殺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禮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眾,宋太祖雖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備,並有所防範。
10.文中第5段寫道「美竊視彬笑」、「上亦大笑」,請分別簡述兩處「笑」的緣由。(4分)
11.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獲 福 為 惡 者 得 禍 及 其 亂 也 行 善 者 不 獲 福 為 惡 者不 得 禍 變 數 也 知 者 不 以 變 數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來 防 禍 之 所 由 至 也 遇不 遇 非我 也 其 時 也 夫 施 吉 報 凶 謂 之 命 施 凶 報 吉 謂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於《中論·修本》)

參考答案:
6.C(3分) 7.D(3分) 8.B(3分) 9.D(3分)
10.(4分)①「美竊視彬微笑」:曹彬已經料到太祖不會兌現許諾,甚至預見到太祖要說的理由。潘美的會心一笑,表達了對曹彬的欽佩。
②「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對曹彬的賞識。
11.世之治也 / 行善者獲福 / 為惡者得禍 / 及其亂也 / 行善者不獲福 / 為惡者不得禍 / 變數也 / 知者不以變數疑常道 / 故循福之所自來 / 防禍之所由至也 / 遇不遇非我也 / 守其所志而已矣。(5分)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公諱堯臣,字伯庸。天聖五年舉進士第一,為將作監丞、通判湖州。召試,以著作佐郎直集賢院,知光州。歲大飢,群盜發民倉廩,吏法當死,公曰:「此飢民求食爾,荒政之所恤也。」乃請以減死論。其後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後廢,居瑤華宮,有疾,上頗哀憐之。方後廢時,宦者閻文應有力,及後疾,文應又主監醫。後且卒,議者疑文應有奸謀。公請付其事御史,考按虛實,以釋天下之疑。事雖不行,然自文應用事,無敢指言者,後文應卒以恣橫斥死。
元昊反,西邊用兵,以公為陝西體量安撫使。公視四路山川險易,還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賊所不攻,某路宜急為備,至於諸將材能長短,盡識之,薦其可用者二十餘人,後皆為名將。是時,邊兵新敗於好水,任福等戰死。今韓丞相坐主帥失律,奪招討副使,知秦州;範文正公亦以移書元昊不先聞,奪招討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兩人天下之選也,其忠義智勇,名動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違節度以致敗,尤不可深責主將。由是忤宰相意,並其他議,多格不行。明年,賊入涇原,戰定川,殺大將葛懷敏,乃公指言為備處,由是始以公言為可信,而前所格議,悉見施行。
初,宦者張永和方用事,請收民房錢十之三以佐國事。下三司,永和陰遣人以利動公,公執以為不可。
京師數為飛語,及上之左右,往往讒其短者。上一切不問,而公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論議有所不同,必反復切劘,至於是而後止,不為獨見。在上前,所陳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嘗自名。
公為人純質,雖貴顯不忘儉約。遇人一以誠意,無所矯飾,善知人,多所稱,薦士為時名臣者甚眾。有文集五十卷。將終,口授其弟純臣遺奏,以宗廟至重、儲嗣未立為憂。天子愍然,臨其喪,輟視朝一日,贈左僕射,太常謚曰文安。
(節選自歐陽修《王堯臣墓誌銘》)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後遂以著令著:顯著。
B.以釋天下之疑釋:消除。
C.多格不行格:擱置。
D.永和陰遣人以利動公陰:暗中。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堯臣為人正直的一組是(3分)
①公請付其事御史,考按虛實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責主將 ④由是始以公言為可信
⑤公執以為不可 ⑥公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堯臣軍事才能傑出。西北邊境因元昊作亂發生戰爭時,王堯臣通過實地考察,對兵力部署、要塞防衛等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B.王堯臣在陝西體量安撫使任上,當現今的韓丞相因好水之戰指揮失當致使任福等人戰死而被貶官時,敢於仗義執言。
C.王堯臣居官任職期間,處理政務遇到意見不一致時,一定與大家反復討論,直到取得共識為止,從不固執己見。
D.王堯臣一生歷任多職,為國為民,臨終仍掛念國事。皇帝親自參加他的喪禮,並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達哀思。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此飢民求食爾,荒政之所恤也。」乃請以減死論。
⑵遇人一以誠意,無所矯飾,善知人,多所稱,薦士為時名臣者甚眾。

參考答案:
(一)(19分)
4.A(3分)5.B(3分)6.B(3分)
7.⑴「這不過是飢民求食罷了,這應是救濟飢荒的法令所要體恤的。」於是請求以減免死罪論處。(5分。譯出大意給2分,「荒政」「恤」「論」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⑵(王堯臣)對待別人全都真誠,沒有虛假掩飾,他善於識人,常常稱譽別人,所推薦的人成為當時名臣的很多。(5分。譯出大意給2分;「遇」「矯飾」「稱」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Ⅱ 請幫我搜一下2013雲南省新課標一卷,語文,數學,英語,文綜.各科答案

2013
年全國卷新課標
1
語文試題適用於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份

絕密★啟封並使用完畢前

2013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注意事項:

1.
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第Ⅰ卷
1

8
頁,第Ⅱ卷
9

10
頁。

2.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本試題相應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上無效。

4.
考試結束,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閱讀題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
9
分,每小題
3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老子其人其書的時代,
自司馬遷
《史記》
以來只有異說,
清代學者崇尚考據,
對此議論紛紛,
如汪中作《老子考異》
,力主老子為戰國時人,益啟爭端。錢穆先生說:
「老子偽跡不彰,真
相大白,則先秦諸子學術思想之系統條貫始終不明,其源流派別終無可言
.
」大家都期待這
個問題有新的解決線索
.
過去對於古書真偽及年代的討論,
只能以材料證明紙上材料,
沒有其它的衡量標准,
因而難
有定論。用來印證《老子》的古書,大多收到辨偽家的懷疑,年代確不可移的,恐怕要數到
《林非子》

《呂氏春秋》和《淮南子》
,但這幾木書戍書太晚,沒有多少作用
.
近年戰國秦漢
簡帛俠籍大黃出上,
為學術界提供了許多前所未見的地下材料,
這使我們有可能重新考慮
《老
子》的時代問題。

1973
牛長沙馬王堆三虧漢基出土的串書,內有《老子》兩種版本,甲本字體比較早,不避
漢高祖諱,應抄寫於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諱,可以抄寫於文帝初。這兩本《老子》抄
寫年代都晚,無益於《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黃帝書》四篇,系。黃」

「老」合抄之本,則從根本上改變了學術界對早期道家的認識。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
道家都是以
「發明黃老道德意」
為其指歸,
故也可稱之為黃老學派
.
《老
子》和《黃帝書》是道家的經典,在漢初被妙寫在《老子》前面的《黃帝書》顯然在當時公
眾心目中已據有崇高位置,不會是剛剛撰就的作品。同時,
《黃帝書》與《申子》

《慎子》

《韓非子》等有許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韓非二人均曾學黃老之術,這些共通之處
可認作對《皇帝書》的引用闡發。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為戰國中期,
《皇帝書》不
應更晚。至於《皇帝書》與《老子》的共通之處也甚多,入《皇帝書
?
經法》篇雲「王天下
者有玄德」
,什麼是「玄德。
」文中未見解釋,查《老子》五十一章:
「生而不有,為而不持,
長而不宰,之謂玄德。
」帛書所講「玄德」顯然由此而來。此例甚多,那麼為《皇帝書》所
稱引的《老子》必須再早上一個時期,也就是不會晚於戰國時期。

古書中有關老子和孔子關系的記述很多,
但矛盾和可疑之點不少。
進來有陳鼓應先生
《老學
先於孔學》一文,專門討論《論語》受《老子》的影響,用以證成「
《老子》成書早於《論
語》



《論語
?
衛靈公》

「子曰:
『無為而治者,
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無為而治」是老子的學說,細味孔子的話,
是講唯有舜稱得其無為而治,
很像是針對已有
的學說而發,
《論語
?
憲問》

「或曰:
『以德報怨,何如?』子曰: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
德報德。

」朱熹指出:
「或人所稱今見《老子》書。
」因此這一條是《論語》引用《老子》的
鐵證,而且是對《老子》的批評。從這些情形來看,古書所記老子長於孔子,可以認為是確
實可信的。

(摘編自李學勤《
<
老子
>
的年代》


1.
下面關於作者寫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從司馬遷《史記》開始,關於老子和《老子》一書的時代問題就有不痛說法。清代汪
中作《老子考異
0
》以後,學者們更加紛爭不已。

B


錢穆說過:如果老子其他人說的時代不明,那麼先秦諸子學術思想的聯系和發展就無
法弄清,
《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別也無從談起。

C


以前用來印證《老子》的古書,大多本身就被人指為偽書。
《韓非子》

《呂氏春秋》等
雖然年代確鑿無疑,但是成書太晚,也無濟於事。

D


近年來戰國秦漢簡帛文獻大量出士,給學術界提供了許多紙上材料以外的東西,這使
得老子和《老子》一書的時代問題有了解決的可能。

2
.下面解釋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雖然從字體和避諱來看,馬王堆漢墓《老子》帛書甲本和乙本的抄寫年代可以大致確認,
但是這對於《老子》著作的推定美什麼用處。

B

《皇帝書》和《老子》有許多相似的語句,但許多名詞的解釋只見於《老子》而不見於
《皇帝書》
,所以《老子》成書應該早於《皇帝書》


C.
陳鼓應曾撰寫《老學先於孔學》一文,指出《論語》中多有受到《老子》影響之處,其目
的是證明《老子》一書的產生比《論語》早。

D.
《老子》有「以德報怨」之說,所以「子曰: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一句
應該是《論語》引用《老子》的鐵證,並且是對《老子》的批評。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對於古書真偽和年代問題,本文採用了兩個方面的證據來證明,即不但有古書上的材料,
還加上了考古發掘的地下材料,從而增強了論證的力量。

B.
道家以「發明黃老道德意」為其指歸,馬王堆漢墓《老子》帛書乙本是「黃」

「老」合抄
之本,這證明在西漢初年黃老學派已經形成。

C.
申不害、慎到、韓非都學過黃老之術,他們著作的語句與《黃帝書》也多有相同相似,可
見這三人的引用闡發,與《黃帝書》後來享有崇高地位極有關系。

D.
《論語》引用老子「無為而治」等意見,並加以闡發,這不但證明老子年長於孔子,大概
也能印證史書上孔子曾經問學地老子一事。

二、古代詩文閱讀(
36
分)

(一)文言文閱讀(
19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題。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
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飢民,撫安流移。績
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
和飢,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
事,
悉議行。
帝耕藉田,
教坊以雜戲進。
文升正色曰:
「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
此何為者?」
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
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
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
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
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
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
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
筵,
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飢民,
捕盜賊。
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
帝悉褒納。
正德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
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
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後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
舍之去。

(節選自《明史
?
馬文升傳》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登景泰二年進士

登:升職。

B.
錄功進左副都御史

錄:記載。

C.
振鞏昌、臨洮飢民

振:救濟。

D.
勒石紀之而還

勒:銘刻

5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馬文升勸諫皇上修身愛民內容的一組是(
3
分)

①新天子當使知稼

艱難

②即非值守,亦言無不盡

③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

④文升請命所司振恤

⑤減膳撤樂,修德省愆

⑥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馬文升仕途順利,政績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後,歷任多項職務。功業主要表現在兩個
方面:一是處理受災民眾的善後問題;二是擊敗擾亂社會秩序的賊寇。

B
.馬文升為人正直,處事嚴明。他敢於直言勸諫,奏事進言均得到採納;又能夠嚴格考察
部屬,曾罷免貪婪懦弱者三十餘人,奸人怨恨,對他大肆威脅和污衊。

C
.馬文升盡心軍事,關注民生。他任兵部尚書十多年,對屯田、邊備等職責勇於進言。在
代吏部尚書時,南京等地遭遇風雨災害,他又請求皇上救助災地百姓。

D
.馬文升文武全才,名聲遠揚。朝廷大事往往等他決斷,又有顯赫邊功,外國皆聞其名。
為人重氣節,品行端正,以至於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

7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
分)

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二)古代詩歌閱讀(
11
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
8~9
題。











華燈縱博,
雕鞍馳射,
誰記當年豪舉①?酒徒一半取封候,
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
低逢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②。

鏡湖③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

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
指長滿蘋草、煙雨空濛的風光。

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
回家鄉會稽當道士,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

8
.上闋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他表達了作者什麼意思的情感?(
5
分)

9
.詞的結尾借用了賀知章的故事,這有什麼用意?請簡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
6
分)

10
.補寫初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

6
分)


1
)足蒸暑土氣,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惜夏日長。
(白居易
《觀刈麥》



2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____________
,檐牙高啄;
___________________
,勾心鬥角。
(杜牧《阿房宮賦》

Ⅲ 明史馬文升傳

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今河南禹州市)人。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還領諸道章奏。母喪除,超遷福建按察使。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以父喪歸。
滿四之亂,陝西巡撫陳價下吏,即家起文升右副都御史代價。馳至軍,與總督項忠討平之。事具忠傳。錄功進左副都御史,巡撫如故。文升數條奏便宜,務選將練兵,修安邊營至鐵鞭城烽堠,剪除劇賊。西固番族不即命者悉滅之。修茶政,易番馬八千有奇,以給士卒。振鞏昌、臨洮飢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孛羅忽、滿都魯、癿加思蘭比歲犯邊。文升請駐兵韋州,而設伏諸堡待之。遂敗寇黑水口,擒其平章迭烈孫,又敗之湯羊嶺,斬首二百,名其嶺曰:「得勝坡」,勒石紀之而還。文升軍功甚盛,奏捷不為誇張,中亦無主之者,以是賞薄。至九年冬,總制王越以大捷奏,文升亦遣子琇報功。廷臣勘奏不實,坐停俸三月。
十一年春,代越總制三邊軍務,尋入為兵部右侍郎。明年八月,整飭遼東軍務。巡撫陳鉞貪而狡,將士小過輒罰馬,馬價騰踴。文升上邊計十五事,因請禁之,鉞由是嗛文升。文升還部轉左。十四年春,鉞以掩殺冒功激變,中官汪直欲自往定之。帝令司禮太監懷恩等七人詣內閣會兵部議。恩欲遣大臣往撫,以沮直行。文升疾應曰:「善。」恩入白,帝即命文升往。直不悅,欲令其私人王英與俱,文升謝絕之。疾馳至鎮,宣璽書撫慰,無不聽撫者。又請前以也先亂失授官璽書者十餘人,得襲官。事定,直欲攘其功,請於帝,挾王英馳至開原,再下令招撫。文升乃推功與直,然直內慚。文升又與直抗禮,奴視其左右,直益不喜。而陳鉞益諂事直,得直歡。日夜譖文升,思中之未有以發也。文升還,賜牢醴。明年春,以遼東屢失事,遣直偕定西侯蔣琬、尚書林聰等按之。會餘子俊劾鉞,鉞疑出文升意,傾之益急。直因奏文升行事乖方,禁邊人市農器,致怨叛。乃下文升詔獄,謫戍重慶衛。直既傾文升,則與鉞大發兵激功,鉞以是驟遷至尚書。
十九年,直敗,文升復官。明年起為左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文升凡三至遼,軍民聞其來皆鼓舞。益禁抑中官、總兵,使不得朘削,眾益大喜。
二十一年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飢,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是年冬,召為兵部尚書。明年,以李孜省譖,調南京。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憲宗朝,岳鎮海瀆諸廟,用方士言置石函,周以符篆,貯金書道經、金銀錢、寶石及五穀為厭勝具,宜毀。」從之。又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御史徐瑁、賀霖失承旨下獄。文升言初政不宜輒罪言官,遂得釋。尋命提督十二團營。
明年,代餘子俊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帝聞,詔錦衣緝捕,給騎士十二,衛文升出入。文升乞休,優詔不許。
小王子以數萬騎牧大同塞下,勢洶洶。文升以疾在告,帝使中官挾醫視,因就問計。升謂「彼方敗於他部,無能為。請密為備,而揚聲逼之,必徙去。」已而果然。遭繼母憂,詔起復,再疏辭,不許。西北別部野乜克力,其長曰亦剌思王,曰滿哥王,曰亦剌因王,各遣使款肅州塞,乞貢且互市。巡撫許進、總兵官劉寧為請,文升言互市可許,入貢不可許,乃卻之。
土魯番既襲執陝巴,而令牙蘭據守哈密,僭稱可汗,侵沙州,迫罕東諸部附己。文升議,此寇桀驁,不大創終不知畏,宜用漢陳湯故事襲斬之。察指揮楊翥熟番情,召詢以方略。翥備陳罕東至哈密道路,請調罕東兵三千為前鋒,漢兵三千繼之,持數日糧,間道兼程進,可得志。文升喜,遂請於帝,敕發罕東、赤斤、哈密兵,令副總兵彭清將之,隸巡撫許進往討,果克之,語詳《進傳》。
團營軍不足,請於錦衣及騰驤四衛中選補。已得請矣,中官寧瑾阻之。文升及兵科蔚春等言詔旨宜信,不納。陝西地大震。文升言:「此外寇侵凌之兆。今火篩方跳梁,而海內民困財竭,將懦兵弱。宜行仁政以養民,講武備以固圉。節財用,停齋醮,止傳奉冗員,禁奏乞閑地。日視二朝,以勤庶政。且撤還陝西織造內臣,振恤被災者家。」帝納其言,內臣立召還。
文升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如衛聖楊夫人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若內庭曲宴,鍾鼓司承應,元宵鰲山,端午競渡諸戲,皆勿令見。至於佛、老之教,尤宜屏絕,恐惑眩心志。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民困賦役,文升極陳其害,謂:「今民田十稅四五,其輸邊塞者糧一石費銀一兩以上,豐年用糧八九石方易一兩。若絲綿布帛之輸京師者,交納之費過於所輸,南方轉漕通州至有三四石致一石者。中州歲役五六萬人治河,山東、河南修塞決口夫不下二十萬,蘇、松治水亦如之。湖廣建吉、興、岐、雍四王府,江西益、壽二府,山東衡府,通計役夫不下百萬。諸王之國役夫供應亦四十萬。加以湖廣征蠻,山、陝防邊,供饋餉給軍旅者又不知凡幾。賦重役繁,未有甚於此時者也。宜嚴敕內外諸司,省煩費,寬力役,毋擅有科率,王府之工宜速竣。庶令困敝少蘇。更乞崇正學,抑邪術,以清聖心;節財用,省工作,以培邦本。」詔下所司詳議。他所論奏者甚眾。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自太子太保屢加至少保兼太子太傅,歲時賜賚,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書屠滽罷,廷推文升。御史魏英等言兵部非文升不可,帝亦以為然。乃命倪岳代滽,而加文升少傅以慰之。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一品九載滿,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帝以將考察,特召文升及都御史戴珊、史琳至暖閣,諭以秉公黜陟。又以文升年高重聽,再呼告之,命左右掖之下階。始文升為都御史,王恕在吏部,兩人皆以正直任天下事。疏出,天下傳誦。恕去,人望皆歸文升。迨為吏部,年已八十。修髯長眉,遇事侃侃不少衰。
孝宗崩,文升承遺詔請汰傳奉官七百六十三人,命留太僕卿李綸等十七人,余盡汰之。正德元年,御用監中官王瑞復請用新汰者七人,文升不奉詔。給事中安奎刺得瑞納賄狀,劾之。瑞恚,誣文升抗旨,更下廷議,皆是文升,帝終不聽。文升因乞歸,不許。
是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日懷去志。會兩廣缺總督,文升推兵部侍郎熊綉。綉怏怏不欲出,其鄉人御史何天衢遂劾文升徇私欺罔。文升連疏求去,許之。賜璽書、乘傳,月廩歲隸有加。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居三年,劉瑾亂政,坐文升前用雍泰為朋黨,除其名。五年六月卒,年八十五。瑾誅,復官,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傅,謚端肅。
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雖遭讒詬,屢起屢仆,迄不少貶。子璁,以鄉貢士待選吏部,文升使請外,曰:「必大臣子而京秩,誰當外者?」卒後逾年,大盜趙鐩等剽河南,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攻泌陽,毀焦芳家,束草若芳像裂之。嘉靖初,加贈文升左柱國、太師。

Ⅳ 新課標2013全國高考語文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老子其人其書的時代,自司馬遷《史記》以來只有異說,清代學者崇尚考據,對此議論紛紛,如汪中作《老子考異》,力主老子為戰國時人,益啟爭端。錢穆先生說:「老子偽跡不彰,真相大白,則先秦諸子學術思想之系統條貫始終不明,其源流派別終無可言.」大家都期待這個問題有新的解決線索.

過去對於古書真偽及年代的討論,只能以材料證明紙上材料,沒有其它的衡量標准,因而難有定論。用來印證《老子》的古書,大多收到辨偽家的懷疑,年代確不可移的,恐怕要數到《林非子》。《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但這幾木書戍書太晚,沒有多少作用.近年戰國秦漢簡帛俠籍大黃出上,為學術界提供了許多前所未見的地下材料,這使我們有可能重新考慮《老子》的時代問題。

1973牛長沙馬王堆三虧漢基出土的串書,內有《老子》兩種版本,甲本字體比較早,不避漢高祖諱,應抄寫於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諱,可以抄寫於文帝初。這兩本《老子》抄寫年代都晚,無益於《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黃帝書》四篇,系。黃」、「老」合抄之本,則從根本上改變了學術界對早期道家的認識。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發明黃老道德意」為其指歸,故也可稱之為黃老學派.《老子》和《黃帝書》是道家的經典,在漢初被妙寫在《老子》前面的《黃帝書》顯然在當時公眾心目中已據有崇高位置,不會是剛剛撰就的作品。同時,《黃帝書》與《申子》、《慎子》、《韓非子》等有許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韓非二人均曾學黃老之術,這些共通之處可認作對《皇帝書》的引用闡發。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為戰國中期,《皇帝書》不應更晚。至於《皇帝書》與《老子》的共通之處也甚多,入《皇帝書·經法》篇雲「王天下者有玄德」,什麼是「玄德。」文中未見解釋,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之謂玄德。」帛書所講「玄德」顯然由此而來。此例甚多,那麼為《皇帝書》所稱引的《老子》必須再早上一個時期,也就是不會晚於戰國時期。

古書中有關老子和孔子關系的記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點不少。進來有陳鼓應先生《老學先於孔學》一文,專門討論《論語》受《老子》的影響,用以證成「《老子》成書早於《論語》」。如《論語·衛靈公》:「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無為而治」是老子的學說,細味孔子的話,是講唯有舜稱得其無為而治,很像是針對已有的學說而發,《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稱今見《老子》書。」因此這一條是《論語》引用《老子》的鐵證,而且是對《老子》的批評。從這些情形來看,古書所記老子長於孔子,可以認為是確實可信的。

(摘編自李學勤《<老子>的年代》)

1. 下面關於作者寫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從司馬遷《史記》開始,關於老子和《老子》一書的時代問題就有不痛說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異0》以後,學者們更加紛爭不已。

B. 錢穆說過:如果老子其他人說的時代不明,那麼先秦諸子學術思想的聯系和發展就無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別也無從談起。

C. 以前用來印證《老子》的古書,大多本身就被人指為偽書。《韓非子》、《呂氏春秋》等雖然年代確鑿無疑,但是成書太晚,也無濟於事。

D. 近年來戰國秦漢簡帛文獻大量出士,給學術界提供了許多紙上材料以外的東西,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書的時代問題有了解決的可能。

2.下面解釋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雖然從字體和避諱來看,馬王堆漢墓《老子》帛書甲本和乙本的抄寫年代可以大致確認,但是這對於《老子》著作的推定美什麼用處。

B.《皇帝書》和《老子》有許多相似的語句,但許多名詞的解釋只見於《老子》而不見於《皇帝書》,所以《老子》成書應該早於《皇帝書》。

C.陳鼓應曾撰寫《老學先於孔學》一文,指出《論語》中多有受到《老子》影響之處,其目的是證明《老子》一書的產生比《論語》早。

D.《老子》有「以德報怨」之說,所以「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一句應該是《論語》引用《老子》的鐵證,並且是對《老子》的批評。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於古書真偽和年代問題,本文採用了兩個方面的證據來證明,即不但有古書上的材料,還加上了考古發掘的地下材料,從而增強了論證的力量。

B.道家以「發明黃老道德意」為其指歸,馬王堆漢墓《老子》帛書乙本是「黃」、「老」合抄之本,這證明在西漢初年黃老學派已經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韓非都學過黃老之術,他們著作的語句與《黃帝書》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見這三人的引用闡發,與《黃帝書》後來享有崇高地位極有關系。

D.《論語》引用老子「無為而治」等意見,並加以闡發,這不但證明老子年長於孔子,大概也能印證史書上孔子曾經問學地老子一事。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飢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飢,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後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節選自《明史·馬文升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登景泰二年進士 登:升職。

B.錄功進左副都御史 錄:記載。

C.振鞏昌、臨洮飢民 振:救濟。

D.勒石紀之而還 勒:銘刻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馬文升勸諫皇上修身愛民內容的一組是(3分)

①新天子當使知稼 艱難 ②即非值守,亦言無不盡

③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 ④文升請命所司振恤

⑤減膳撤樂,修德省愆 ⑥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馬文升仕途順利,政績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後,歷任多項職務。功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受災民眾的善後問題;二是擊敗擾亂社會秩序的賊寇。

B.馬文升為人正直,處事嚴明。他敢於直言勸諫,奏事進言均得到採納;又能夠嚴格考察部屬,曾罷免貪婪懦弱者三十餘人,奸人怨恨,對他大肆威脅和污衊。

C.馬文升盡心軍事,關注民生。他任兵部尚書十多年,對屯田、邊備等職責勇於進言。在代吏部尚書時,南京等地遭遇風雨災害,他又請求皇上救助災地百姓。

D.馬文升文武全才,名聲遠揚。朝廷大事往往等他決斷,又有顯赫邊功,外國皆聞其名。為人重氣節,品行端正,以至於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

7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鵲 橋 仙

陸 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輕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②。鏡湖③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 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指長滿蘋草、煙雨空濛的風光。 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回家鄉會稽當道士,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

8.上闋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他表達了作者什麼意思的情感?(5分)

9.詞的結尾借用了賀知章的故事,這有什麼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初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6分)

(1)足蒸暑土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五步一樓,十步一閣;____________,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______,勾心鬥角。(杜牧《阿房宮賦》)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11)、四(12)兩題中選定期中一題作答。注意:作答時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題號後的方框塗黑。只能做所選定題目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題目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題目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25分)

喂自己影子吃飯的人 [阿根廷]萊*巴爾萊塔

晚飯時,飯店裡走進一位高個兒,面容和藹,臉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慘淡。

他風度翩翩走上前台,朗聲說道:

「諸位,敝人十分願意應邀在此介紹一種奇跡,迄今無人能窺見其奧妙。近年來,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靈,努力探索其需求和愛好。兄弟十分願意把來龍去脈演述一番,以報答諸位的美意。請看!我至親至誠的終身伴侶——我的影子的實際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燈光中,他走近牆壁,修長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牆上。全廳鴉雀無聲,人們一個個伸長脖子,爭看究竟。他像要放飛一隻鴿子似的,雙手合攏報幕:

「騎士跳欄!」

騎士模樣的形狀在牆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頓時,出現一隻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樣的影子開始步履艱難地爬一個陡坡。

「現在我要讓這曇花一現的形象具有獨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個無聲的新世界。」

說完,他從牆壁旁走開,影子卻魔術般地越拉越長,直頂到天花板上。

「諸位,為了使影子能脫離我而獨立生活,敝人進行過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對它稍加吩咐,它就會具有生命的各種特徵……甚至還會吃東西!我馬上給諸位表演一番。諸位給我的影子吃些什麼呢?」

一個炸雷般的聲音回答說:

「給,給它吃這塊火雞肉凍。」

一陣鬨堂大笑。他伸手接過遞來的菜盤,走進牆壁。他的影子隨即自如地從天花板上縮了回來,幾乎貼近他的身子。人們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並未挪動,那影子卻將纖細的雙手伸向盤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塊肉,送到嘴裡,嚼著,吞著……

「簡直太神了!」

「嗯,你信嗎?」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歲的小孩!」

「可是,您總不會否認這把戲確實很妙,是嗎?」

「給它這塊雞脯。」

「梨!看著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諸位,現在先吃雞脯。噢,勞駕哪位遞給我一條餐巾?謝謝!」

所有人都興致勃勃地加入了這場娛樂。

「再給它吃點餅,你這影子可有點乾瘦呵!」

「喂,機靈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給它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 哎呦,我笑得實在受不了嘍」。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燈全部打開,神情冷漠而憂郁,臉色顯得格外蒼白。他一本正經地說到:

「諸位,敝人深知這般玄妙的實驗頗易惹人嘲諷、懷疑,但這無關緊要。總有一天,這項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獨立於本人的實驗,必將得到公認和獎勵。臨走前,敬請凡有疑問者前來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確信我絕沒有藏匿任何物品。諸位的慷慨惠贈,無一不為我影子所食。這如同敝人叫巴龍·卡米洛·弗萊切一樣千真萬確。十分感謝,祝大家吃好,晚安!」

「見鬼去吧!」

「誰要搜你的身子!」

「幻術玩夠了吧,來點音樂吧!」

卡米洛·弗萊切,真名叫胡安·馬力諾,他面朝三方,各鞠了個躬,神態莊重地推出了餐廳。穿過花園時,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給我滾!」警察厲聲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讓你和你的影子統統蹲到警察局過夜去。」

他低下頭,慢慢地走出去。拐過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腳步回家。

「你不回來,小傢伙們不願睡,他們可真累人呵!」

兩個金發的孩子在一旁玩耍著,興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過來,緩聲問道:

「帶回來什麼沒有?」

他沒吱聲,從衣服里掏出一方疊好的餐巾,從裡面取出一塊雞脯,幾塊餅,還有兩把銀質鑰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塊,放在盤里同她的兩個兄弟吃了起來。

「你不想吃點什麼?爸爸。」

「不,」他頭也不回地說到,「你們吃吧,我已經吃過了。」

馬里諾面朝窗子坐下來,茫然失神的凝望著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著明天該去哪裡表演他的奇跡……

(1) 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 馬里諾說影子是獨有生命的實際存在,是讓觀眾相信他對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藝的高超

B. 馬里諾離開飯店前,請客人上前搜身,以證明他沒有帶走任何物品,這表明他品行端正,愛惜自己的名聲。

C. 馬里諾謝幕時,有人發出「幻術玩夠了,來點音樂」的呼聲,這呼聲暗示客人們看穿了幻術,需要更多的娛樂節目刺激。

D. 馬里諾穿過花園時,遭到了警察的威脅和警告,表明馬里諾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經讓警察感到厭煩了。

E. 小說對馬里諾在家中茫然失神狀態夫人描寫,真實的反映了一個江湖藝人的現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這類人物的同情。

(2)「影子」對小說的藝術表現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主人公馬里諾這一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4)小說前半部分側重寫馬里諾的影子表演,後半部分側重寫馬里諾的現實生活。作者這樣安排有什麼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飛虎將軍」陳納德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正遭受著日本法西斯的瘋狂蹂躪。戰爭中,從空中給予日本敵機致命打擊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國「飛虎隊」,其隊長則是有著「飛虎將軍」美稱的陳納德。

1937年,中日之戰一觸即發,增強中國空軍作戰能力迫在眉睫,當時,陳納德已經從美國空軍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國大人中央信託局機要顧問的霍勃魯克非常行賞他精湛的飛行技術和過人的軍事才能,推薦他來華擔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顧問,並給他寄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的親筆邀請信。5月,陳納德來到上海作為期三個月的考察。再傷害,陳納德收到民眾的熱情歡迎和宋美齡的接見。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終於在中國了。希望能在這里為正在爭取名族團結和爭取新生活的人名效勞。」

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陳納德聽到消息,當即決定留在中國,表示願在任何能盡其所能的崗位上服務。他認為「中國對日之戰,是美國也將捲入的太平洋之戰的序幕」,他要為中國,也為自己即將捲入戰爭的祖國盡一份力量。此後,陳納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籌建航校,訓練飛行員,悉心傳授戰斗機飛行技術和作戰技術,他多年前的軍事理論著作《防禦性追擊的作用》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同事,他著手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地面空襲報警系統,以便戰斗機駕駛員及時攔擊敵機。為了增強空軍的戰鬥力,1940年10月,陳納德赴美招募志願者,雖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從未放棄。經過將近一年的艱苦努力,志願隊組建成功,後被編入美國陸軍航空隊.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太平洋戰爭全面展開。20日,志願隊在昆明和日軍進行第一次正面交鋒.日軍來犯的10架轟炸機有6架被擊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損於途中.而志願隊的飛機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駕駛員受輕傷.首戰告捷,給飽受日機轟炸的昆明人民以極大的鼓舞.當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為志願隊舉行了盛大的慶功會,陳納德深受感動,熱淚不禁湧出……報紙頭版頭報道戰斗經過,稱美國志願軍的飛機是「飛虎」,「飛虎隊」從此成為志願隊的代稱。

次日清晨,陳納德收到駐扎在緬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隊的報告,說有敵機在附近出沒。陳納德立即復電說:「據過去日本人的慣例,偵察機出現區域的地面重要軍率目標,將會在次日,最遲不超過三日遭到空襲,務必嚴加戒備。」果然不出所料,23日開始,日軍連續空襲仰光,飛虎隊第三中隊和英國皇家空軍迎頭痛擊,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仰光的連續空戰,希贏了全世界的目光,陳納德也從一個鮮為人知的、退役的沒過陸軍航空隊上尉,成為名揚天下的新聞人物。

此後,飛虎隊又在怒江阻截戰、桂林保衛戰等戰役中,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勝利,純種打擊了日本法西斯,為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陳納德1942年晉升為准將後,主動向中國政府提出停發津貼。1943年晉升為少將,同年12月,成為美國著名的《時代》雜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臨終前又晉升為中將。

抗戰八年,陳納德領導的飛虎隊和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建立了身後的友誼。1945年飛虎隊解散時,陳納德收到中國國民政府的最高嘉獎。在中國,陳納德還收獲了愛情,1947年和中國記者陳香梅喜結良緣。陳納德的命運和中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說的,「我雖然是美國人,但我和中國發生了如此密切的關系,大家共患難,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個中國人」。

陳納德去世後,安葬在美國阿林頓公墓。墓碑正面鐫刻著他生前獲得的各種獎章和勛章,背面寫著「陳納德將軍之墓」七個中文大字。(摘編自趙家業《陳納德》)

相關鏈接

① 抗戰初期,美國政府對日本侵華戰爭持「中立」態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國顧問在華幫助中國,要求美國下令讓他們離開。美國國務院發布撤回命令,但陳納德拒不執行,他斬釘截鐵地說:「日本人離開中國時,我會高高興興地離開中國。」(網路)

② 中國人的友誼最寶貴的體現,莫過於在日軍佔領區冒著生命危險搭救被追殺的美國飛行員和從那些地區不斷的送來情報……為了擴建在成都郊外的飛機跑道,那裡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餘萬民工,三個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陳納德回憶錄》)

③ 1990年,美國發行了紀念陳納德將軍的郵票。當年的飛虎隊隊員每年軍人節都要到華盛頓祭奠他。在中國,重慶要建飛虎隊紀念館,昆明把從城裡到機場的一條公路,重新命名為陳納德路。(《北京青年報》2007年11月12日)

(1)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都是(5分)

A. 在霍勃魯克的大力推薦下,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親自給陳納德寫去邀請信,陳納德接信後當即決定來中國支援抗日。

B. 為擴建成都郊外的飛機跑道,三十多萬民工只用三個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陳納德認為,這是中國人民對飛虎隊深厚友誼的最寶貴表現。

C. 陳納德憑著精湛的飛行技術和卓越的軍事才能,為中國抗戰立下赫赫戰功,自己也從一名退役上尉成為聞名全球的「飛虎將軍」。

D. 作為一位優秀的戰斗機飛行員、令日軍聞風喪膽的飛虎隊隊長,陳納德曾經登上美國著名的《時代》雜志的封面。

E. 為幫助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飛虎隊在中國浴血奮戰,作出傑出的貢獻,因此被國民政府授予最高嘉獎。

(2)陳納德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材料中有哪些體現?請簡要分析.(6分)

(3)陳納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懷念的一個重要原因。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4)為什麼陳納德說自己是「半個中國人」?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第二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他性格比較內向,平時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課堂上就變得振振有詞,滔滔不絕,所以他的課很受學生歡迎。

B.泰山幾千年來都是文人墨客們嚮往的聖地,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典籍中,留下了眾多頌揚泰山的詩詞文章。

C.張經理語重心長的一席話,如電光火石,讓小余心頭淤積的陰霾頓時消散,再次燃氣爭創銷售佳績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遞行業,經過幾年的激烈競爭,大部分企業都已經轉行或倒閉了,市場上只剩他們幾家平分秋色。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對於傳說中這類擁有異常可怕力量的動物,尚武的古代歐洲人的真實心態恐怕還是敬畏多於憎惡的。

B.杜絕過度治療,除了加強宣傳教育外,還要靠制度保障一聊機構正常運轉,調控盲目擴張的逐利行為。

C.作者觀察細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聲,都能激發他的靈感,都能從中找到抒情敘事的切入點。

D.過於重視教育功能,文學作文會出現理性捆綁感性,思想大於形象,甚至全無藝術性,變成乾巴巴的說教。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當代藝術博物館今日舉辦名為「風物」的展覽,展出了幾位畫家、攝影師的作品。 ,能啟發我們發現身邊的奇景和詩意。

① 因此無論多麼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變成藝術主題

② 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體現出細節帶出重點的風格特點

③ 彰顯出藝術獨具的神奇力量

④ 作品展示的都是他們在美國南部腹地、紐西蘭北島旅行時留下的記錄

⑤ 內容從自然環境、建築、各類標志,到人物、室內布置,覆蓋面很廣

⑥ 而且帶有敘事意味,每件作品都想日常世界的一個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 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 ④⑥⑤①③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出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組成成分,植物體的含水量一般為60%~80%,有的甚至可達90%

以上。,土壤中的礦物質、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須先溶於水後,。水還能維持細胞和組織的緊張度,以利於各種代謝的正常進行。水是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原料,他還作為反應物參與植物體內很多生物化學過程。因此,

17.下面是我國頒布的「中國環境標志」,請寫出該標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70個字。(5分)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發現並買下一塊晶瑩別透、大如蛋黃的鑽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鑽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並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鑽石增值;

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鑽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

不願動手,說是風險太大。

後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刻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

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鑽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鑽石,

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Ⅳ 文言文!屈原!!!!!!!文天祥!!!!!!!!!!

第一,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為楚懷王左徒(2)。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3)。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4),屈平屬草稿未定(5)。
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6)。「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7)。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8)。《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9)。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10)。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11)。其志潔,故其稱物芳(12);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3)。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14)。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15)。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16),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17)。」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於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18)。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19)。魏聞之,襲楚至鄧(20)。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21),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22),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23),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24)。時秦昭王與楚婚(25),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26),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27)。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28)。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29),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30),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31)。」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於江濱,被(32)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33)?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34)?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35)?」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36)?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37)?」乃作《懷沙》之賦(38)。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39)。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40)。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41)。自屈原沉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42)。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43)。
太史公曰(44):「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45)。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46)。」
選自 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

第二 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自為童子時,見學宮所祠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像,皆謚「忠」,即欣然慕之。曰:「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時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其言萬余,不為稿,一揮而成。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尋丁父憂,歸。

開慶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說上遷都,人莫敢議其非者。天祥時入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乞斬宋臣,以一人心」。不報,即自免歸。後稍遷至刑部郎官。宋臣復入為都知,天祥又上書極言其罪,亦不報。出守瑞州,改江西提刑,遷尚書左司郎官,累為台臣論罷。除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賈似道稱病,乞致仕,以要君,有詔不允。天祥當制,語皆諷似道。時內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樂,使台臣張志立劾罷之。天祥既數斥,援錢若水例致仕,時年三十七。

咸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奇天祥志節,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贛州。

德佑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郡中豪傑,並結溪峒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傑皆應,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內地,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

天祥性豪華,平生自奉甚厚,聲伎滿前。至是,痛自貶損,盡以家貲為軍費。每與賓佐語及時事,輒流涕,撫幾言曰:「樂人之樂者憂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八月,天祥提兵至臨安,除知平江府。時以丞相宜中未還朝,不遣。十月,宜中至,始遣之。朝議方擢呂師孟為兵部尚書,封呂文德和義郡王,欲賴以求好。師孟益偃蹇自肆。

天祥陛辭,上疏言:「朝廷姑息牽制之意多,奮發剛斷之義少,乞斬師孟釁鼓,以作將士之氣。」且言:「宋懲五季之亂,削藩鎮,建郡邑,一時雖足以矯尾大之弊,然國亦以浸弱。故敵至一州則破一州,至一縣則破一縣,中原陸沈,痛悔何及。今宜分天下為四鎮,建都督統御於其中。以廣西益湖南而建閫於長沙;以廣東益江西而建閫於隆興;以福建益江東而建閫於番陽;以淮西益淮東而建閫於揚州。責長沙取鄂,隆興取蘄、黃,番陽取江東,揚州取兩淮,使其地大力眾,足以抗敵。約日齊奮,有進無退,日夜以圖之,彼備多力分,疲於奔命,而吾民之豪傑者又伺間出於其中,如此則敵不難卻也。」時議以天祥論闊遠,書奏不報。

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發金陵入常州矣。天祥遣其將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援常,至虞橋,士龍戰死,朱華以廣軍戰五牧,敗績,玉軍亦敗,爭渡水,挽全軍舟,全軍斷其指,皆溺死,玉以殘兵五百人夜戰,比旦皆沒。全不發一矢,走歸。大元兵破常州,入獨松關。宜中、夢炎召天祥,棄平江,守餘杭。

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未幾,宋降,宜中、世傑皆去。仍除天祥樞密使。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偕左丞相吳堅、右丞相賈余慶、知樞密院事謝堂、簽書樞密院事家鉉翁、同簽書樞密院事劉岊,北至鎮江。天祥與其客杜滸十二人,夜亡入真州。苗再成出迎,喜且泣曰:「兩淮兵足以興復,特二閫小隙,不能合從耳。」天祥問:「計將安出?」再成曰:「今先約淮西兵趨建康,彼必悉力以捍吾西兵。指揮東諸將,以通、泰兵攻灣頭,以高郵、寶應、淮安兵攻楊子橋,以揚兵攻瓜步,吾以舟師直搗鎮江,同日大舉。灣頭、楊子橋皆沿江脆兵,且日夜望我師之至,攻之即下。合攻瓜步之三面,吾自江中一面薄之,雖有智者不能為之謀矣。瓜步既舉,以東兵入京口,西兵入金陵,要浙歸路,其大帥可坐致也。」天祥大稱善,即以書遺二制置,遣使四齣約結。

天祥未至時,揚有脫歸兵言:「密遣一丞相入真州說降矣。」庭芝信之,以為天祥來說降也。使再成亟殺之。再成不忍,紿天祥出相城壘,以制司文示之,閉之門外。久之,復遣二路分覘天祥,果說降者即殺之。二路分與天祥語,見其忠義,亦不忍殺,以兵二十人道之揚,四鼓抵城下,聞候門者談,制置司下令備文丞相甚急,眾相顧吐舌,乃東入海道,遇兵,伏環堵中得免。然亦飢莫能起,從樵者乞得余糝羹。行入板橋,兵又至,眾走伏叢筱中,兵入索之,執杜滸、金應而去。虞候張慶矢中目,身被二創,天祥偶不見獲。滸、應解所懷金與卒,獲免,募二樵者以蕢荷天祥至高郵,泛海至溫州。

聞益王未立,乃上表勸進,以觀文殿學士、侍讀召至福,拜右丞相。尋與宜中等議不合。七月,乃以同都督出江西,遂行,收兵入汀州。十月,遣參謀趙時賞、諮議趙孟溁將一軍取寧都,參贊吳浚將一軍取雩都,劉洙、蕭明哲、陳子敬皆自江西起兵來會。鄒洬以招諭副使聚兵寧都,大元兵攻之,洬兵敗,同起事者劉欽、鞠華叔、顏斯立、顏起岩皆死。武岡教授羅開禮,起兵復永豐縣,已而兵敗被執,死於獄。天祥聞開禮死,制服哭之哀。

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遂移漳州,乞入衛。時賞、孟溁亦提兵歸,獨浚兵不至。未幾,浚降,來說天祥。天祥縛浚,縊殺之。四月,入梅州,都統王福、錢漢英跋扈,斬以徇。五月,出江西,入會昌。六月,入興國縣。七月,遣參謀張汴、監軍趙時賞、趙孟溁等盛兵薄贛城,鄒洬以贛諸縣兵搗永豐,其副黎貴達以吉諸縣兵攻泰和。吉八縣復其半,惟贛不下。臨洪諸郡,皆送款。潭趙璠、張虎、張唐、熊桂、劉斗元、吳希奭、陳子全、王夢應起兵邵、永間,復數縣,撫州何時等皆起兵應天祥。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皆遣人如軍中受約束。

江西宣慰使李恆遣兵援贛州,而自將兵攻天祥於興國。天祥不意恆兵猝至,乃引兵走,即鄒洬於永豐。洬兵先潰,恆窮追天祥方石嶺。鞏信拒戰,箭被體,死之。至空坑,軍士皆潰,天祥妻妾子女皆見執。時賞坐肩輿,後兵問謂誰,時賞曰「我姓文」,眾以為天祥,禽之而歸,天祥以此得逸去。

孫囗、彭震龍、張汴死於兵,繆朝宗自縊死。吳文炳、林棟、劉洙皆被執歸隆興。時賞奮罵不屈,有繫纍至者,輒麾去,雲:「小小簽廳官耳,執此何為?」由是得脫者甚眾。臨刑,洙頗自辯,時賞囗七曰:「死耳,何必然?」於是棟、文炳、蕭敬夫、蕭燾夫皆不免。

天祥收殘兵奔循州,駐南嶺。黎貴達潛謀降,執而殺之。至元十五年三月,進屯麗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殂,衛王繼立。天祥上表自劾,乞入朝,不許。八月,加天祥少保、信國公。軍中疫且起,兵士死者數百人。天祥惟一子,與其母皆死。十一月,進屯潮陽縣。潮州盜陳懿、劉興數叛附,為潮人害。天祥攻走懿,執興誅之。十二月,趨南嶺,鄒洬、劉子俊又自江西起兵來,再攻懿黨,懿乃潛道元帥張弘范兵濟潮陽。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范兵突至,眾不及戰,皆頓首伏草莽。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天祥吞腦子,不死。鄒洬自頸,眾扶入南嶺死。官屬士卒得脫空坑者,至是劉子俊、陳龍復、蕭明哲、蕭資皆死,杜滸被執,以憂死。惟趙孟溁遁,張唐、熊桂、吳希奭、陳子全兵敗被獲,俱死焉。唐,廣漢張栻後也。

天祥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厓山,使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復食。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時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積翁言:「南人無如天祥者。」遂遣積翁諭旨,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積翁欲合宋官謝昌元等十人請釋天祥為道士,留夢炎不可,曰「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於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與宰相議釋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為言者,不果釋。

至元十九年,有閩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變。未幾,中山有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書,言某日燒蓑城葦,率兩翼兵為亂,丞相可無憂者。時盜新殺左丞相阿合馬,命撤城葦,遷瀛國公及宋宗室開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屍,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論曰:自古志士,欲信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爾。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師不期而會者八百國。伯夷、叔齊以兩男子欲扣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賢之,則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來兵間,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無成,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兵敗身執。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壯其節,又惜其才,留之數年,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觀其從容伏質,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於生者,可不謂之「仁」哉。宋三百餘年,取士之科,莫盛於進士,進士莫盛於倫魁。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

Ⅵ 「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之」是什麼意思

1、釋義:馬文升在朝廷官員中年紀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沒有誰敢有怨言。

Ⅶ 馬文升,字負圖……文言文重點字詞,文言句式翻譯理解

【原文】: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飢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飢,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後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節選自《明史•馬文升傳》)
【翻譯】:

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人。相貌奇異很有氣力。景泰二年,考中進士,被授予御史之職。歷任山西、湖廣巡按。剛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滿四,蒙古人,援兵數萬在陝西固原反叛),記功晉升為左副都御史。救濟鞏昌、臨洮飢民,安撫流民,業績突出。當時,在黑水口打敗入侵的敵寇,又在湯羊嶺打敗他們,刻石記功而還。(後又)晉職為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安、徐州、和州發生飢荒,文升從江南調去十萬石糧食、鹽價銀五萬兩救濟。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為左都御史職。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經過討論後全都付諸實行。
孝宗仿古天子親耕籍田(古代天子、諸侯徵用民力耕種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諸侯躬耕藉田,以示對農業的重視),教坊進獻雜戲。文升嚴肅地說:「新任天子應當知道農事的艱難,這些雜戲是什麼意思?」就斥退了他們。第二年,擔任兵部尚書,仍像以前那樣督率團營(明自土木之役後,京軍三大營——五軍﹑三千﹑神機——損失殆盡。景泰中,於謙從三營中選精兵十萬,分十營集中操練,稱為團營。嘉靖時罷團營,恢復舊制)。當時天下持久太平、兵備荒廢鬆弛、西北部落少數民族時時伺機入侵。文升嚴格考查將校,貶退三十餘個貪婪懦弱的軍官,奸人對他十分怨恨,夜間持弓等在他門旁,有的寫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馬文升在兵部任職十三年,盡心軍務,對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等事務,他多次上書分條陳奏。只要是應當說明的國家大事,即使並非他的本職,也言無不盡,曾經因為太子年已四歲,應該及早進行教育。文升請求挑選淳樸嚴謹、老成又熟悉歷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對太子言語舉止都要正確引導。山東久旱無雨,浙江以及南畿發生水災,馬文升奏請命有關部門救濟撫恤,操練士卒以備不測。皇帝都完全接納。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誠相待十分信任他。諸大臣沒人敢有怨言。吏部尚書屠滽被罷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書。南京、鳳陽發生大風雨,房屋被毀壞,樹木被拔起,馬文升請求皇帝減少飲食撤去歌舞音樂,修養德行反省過失,開御前講席,斷絕遊玩和宴飲,停辦並不緊急的事務,停止額外織造,賑濟災民,捕捉盜賊。事後,文升又奏陳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贊賞並接納之。正德年間,朝政已轉移到宦官手裡,文升年老,接連上疏要求離開,皇帝答應了。文升在家居住時,無事不去州府。外人談及時事,他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五年去世,終年八十五歲。文升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擅長應變,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來做決定。他在邊疆建立功勛,外國都知道他的名聲。尤其看重氣節,砥礪操守(厲,同「礪」廉隅,稜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行事堅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後,大盜到了鈞州,因為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棄了那裡離開了。

Ⅷ 古文: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怎麼翻譯成現在的話。。。。。

(它)在在朝官員中資格最老,才華出眾,皇帝也因此非常信任他。大臣沒有誰敢挑戰他的權威。
它在家時,沒有要事從不到政府機關,當別人談論時事時,常常皺著眉頭,一言不發。

Ⅸ 1,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不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轍顰蹙不答

1,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在朝廷大臣中最為年高德勛,皇上也誠心誠意任用他,其他大臣沒有人能夠望其項背的。
2.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在家閑居,無事從不到州城去,說到時事政治,總是皺著眉頭不答話。

Ⅹ 厲廉隅-「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該如何理解

出自《馬文升,字負圖》,「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意思就是「他特別注重氣節,磨練節操,一生走正直之道」。
【原文】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飢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飢,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後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譯文】
馬文升,字負圖,相貌奇特很有氣力。景泰二年考中進士,被授予御史之職。歷任山西、湖廣巡按御史,剛直的品格非常顯明。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平定滿四之亂後,記功晉升為左副都御史。救濟鞏昌、臨洮飢民,安撫流民,業績很突出。當時,在黑水口打敗入侵之敵,又在湯羊嶺打敗他們,刻石記功後返回。後又晉升為右都御史,總督漕運之事。淮安、徐州、和州發生飢荒,文升從江南調十萬石糧食和鹽價銀五萬兩去救濟。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擔任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經過討論後付諸實施。孝宗效仿古天子親耕藉田,教坊進獻雜戲。文升嚴肅地說:「新登基的天子應當讓他知道農事的艱難,弄這些雜戲干什麼?」就斥退了他們。第二年,擔任兵部尚書,仍像以前那樣督率團營。當時天下太平已經很久了,兵政荒廢鬆弛,西北的少數民族時時伺機入侵北方邊境地區。文升嚴格考查各位將校,貶退了三十多個貪婪懦弱的軍官。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間拿上弓箭等在他門旁,有的人寫了誹謗的書信射入東長安門內。馬文升在兵部任職十三年,盡心軍務,在屯田、馬政、邊備、守御等事務方面,他多次上疏條陳應當做的事情。只要事關國家應當說的話,即使不是他職分之內的事,也是話沒有不說完的。曾經因為太子年已四歲,應該及早進行教育。文升請求挑選淳樸嚴謹、老成又懂歷史的人,由他們照顧撫養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語舉止都要用正道來引導。山東長久乾旱,浙江以及南畿發生水災,馬文升奏請朝廷命有關部門救濟撫恤,操練士卒以備不測。孝宗完全徹底地接納了他的意見。馬文升在朝廷官員中年紀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沒有誰敢有怨言。吏部尚書屠滽被罷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馬文升替任。南京、鳳陽發生大風雨,房屋被毀壞,樹木被風拔起,馬文升請求孝宗縮減飲食、撤去樂舞,修養德性、反省過失,開御前講席,斷絕遊玩和宴飲,停辦不太緊急的事,停止額外織造,賑濟災民,捕捉盜賊。事後,文升又上奏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贊賞並接納了。正德年間,朝政已經轉移到宦官手裡,文升年老了,接連上疏要求離開,武宗答應了。文升在家閑居時,無事從不到州府去。談及時政,他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終年八十五歲。馬文升文武雙全,擅長應對事變,朝中大事往往等他來決斷。他在邊鎮建功立業,國外人都知道他的名聲。他特別注重氣節,磨練節操,一生走正直之道,他去世一年後,大盜趙鐩等到了鈞州,因為馬文升家在此地,就放棄搶劫離開了。他去世一年後,大盜到了鈞州,因為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舍之而去。

閱讀全文

與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oost電路原理 瀏覽:225
飛塗外牆防水膠怎麼樣 瀏覽:8
如何查詢百邦維修進度 瀏覽:742
廣東gf防水材料多少錢一公斤 瀏覽:348
膠州仿古傢具市場在哪裡 瀏覽:249
汽車水泵保修期限 瀏覽:101
贛州市哪裡回收舊家電 瀏覽:293
深圳市邸高家居 瀏覽:539
房屋漏水物業如何維修 瀏覽:54
前鋒熱水器瀘州維修點 瀏覽:768
電動車維修技巧免費視頻教程全集 瀏覽:449
電影里的智能家居 瀏覽:277
塔吊維修怎麼寫 瀏覽: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瀏覽:927
多久壓電路 瀏覽:328
濟南歷城區家電維修地址 瀏覽:429
買華為平板如何注意買到翻新機 瀏覽:162
switch如何驗證是不是翻新 瀏覽:275
濟南lg空調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286
小米虹口維修點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