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清傢具歷史背景
明代前期,從事手工業的藝人較前代有所增多,技藝亦高前代一籌。明代沈德符《蔽帚齋余談》說:「玩好之物,以古為貴,惟本朝則不然。永樂之剔紅,宣德之銅,成化之窯,其價遂以古敵」。明王世貞《觚不觚錄》介紹說:「畫當重宋,而三十年來忽重元人,乃至倪元鎮以逮明沈周,價驟增十倍。窯器當重哥、汝,而十五年來忽重富德,以至永樂、成化,價亦驟增十倍。大抵吳中濫觴,而徽人導之,俱可怪也。今吾吳中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銀,趙良璧之治錫,馬勛治扇,周柱治商嵌及歙嵌,呂愛山治金,王小溪治瑪瑙,皆比常價再倍。而其人至有與縉紳坐者。近聞此好流入宮掖,其勢尚未已也」
明張岱《陶庵夢憶》中也有類似記載:「吳中技絕,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鑲嵌,趙良璧之治錫,朱碧山之治金銀,馬勛、荷葉李之治扇,張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南京濮仲謙,古貌古心,鬻鬻若無能者,然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勾勒數刀,價以兩計」。
明代周暉的《金陵瑣事》卷三介紹說「徐守素,蔣徹,李信修補古銅器如神。鄒英學於蔣徹,亦次之。李昭、李贊、蔣誠制扇極精工。劉敬之,小木高手」。這些資料說明一個問題,即明代江南地區手工藝技術較前代大大提高了。
傢具藝術也和其他藝術一樣,在明代初期至中期也有很大的發展。盡管匠師們沒有在器物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流傳至今的大批傢具珍品記錄了他們的勤勞智慧和光輝業績。他們為弘揚祖國優秀文化藝術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是理所當然的藝術家。
2. 明清傢具對現代傢具設計有什麼影響
明清傢具對現代傢具設計的影響
摘要:中國傢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是全世界的共同財富。中國古代傢具的設計和製作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尤其是「明清傢具」。明清傢具具有造型大方,線條簡練、流暢的裝飾藝術特點,在實用與審美、生活與藝術的結合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中國乃至世界傢具史上的經典之作,對當今的傢具設計乃至其他工藝美術設計都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明清傢具 傳統文化 現代傢具 應用與發展
引言
中國傢具文化與藝術博大精深,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傢具設計藝術以其簡約的線條、古樸的質感、簡潔而精美的木雕裝飾讓人流連忘返。這些藝術在展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對於古典傢具設計的思考。在科技與藝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修養、習慣意識及審美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古代傢具在現代又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的呢?現代傢具設計理念中是否也繼承了中國古代傢具中的某些優點呢?
正文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尚過一種閑逸優雅的恬靜生活,這或許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強調人與環境的關系時,對大自然抱著一種天人合一、整體平衡的觀念,對所處的自然環境持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也抑或是受了數千年傳統文化中的浪漫、高潔等情操的熏陶,因而古人在制陶器、建園林、做傢具、作書畫的同時,其實是追求一種清靜的境界、保持誠朴心態的寫照。
一、對中國古代傢具發展的審視
中國古代傢具是中國優秀的工藝藝術品之一,其發展源遠流長,它既是人們生活的實用品,又是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其歷史是一部由木材構造的絢麗詩篇,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無論是笨拙神秘的商周傢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傢具(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抑或是婉雅秀逸的漸高傢具(魏晉南北朝時期)、華麗潤妍的高低傢具(隋唐五代時期)、簡潔雋秀的高型傢具(宋元時期),還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傢具、雍容華貴的清式傢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恆魅力吸引著中外萬千人士的鍾愛和追求。
古代傢具有很多種類:椅凳類、床榻類、桌案類、櫥櫃類、屏風類和台架類。無論是哪個朝代的哪種類型的傢具都能完整地表現設計者的思想與氣質,體現時代的特徵與人文氣息,富有特殊的文化內涵。古代傢具發展到明清時期為頂峰時期,當時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尤其是工商業的萌芽給傢具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加之當時儒家思想的盛行,家的概念尤其重要,家就是當時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徵,這一點也無形中促進了古代傢具事業的發展。
由於受民族特點、風俗習慣、地理氣候、製作技巧等不同環境的影響,中國古代傳統傢具走著與西方傢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一種工藝精湛、不輕易裝飾、耐人尋味的東方傢具體系,在世界傢具發展史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東方藝術風格特點。中國古代傢具的人文特點也深深地影響著世界傢具及室內裝飾的發展。
1、明清傢具的特點
明代傢具是我國明代匠師們汲取前人的經驗與智慧,並結合時代的特徵加以發明創造出來的,具有鮮明的風格。明代傢具造型大方,線條簡練、流暢,色澤柔潤,紋理美麗,結構科學,同時簡練的雕刻及線腳和金屬配件的使用更使得其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圖中圈椅是明代傢具典型的式樣,圈椅自搭腦處順延而下成扶手,背板成「S」形,飾以小浮雕,椅面之下設壺門券口,這些都是典型的明式特徵,是實用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清代傢具與明代傢具相比在造型藝術及風格上有很大區別,但在造型上沒有過多的考慮與進步,只是加大了傢具的整體尺寸及局部尺寸而已,不過裝飾手法運用得更多了,給人一種豪華艷麗、莊重富貴的感覺。圖中類似「一統碑式」的高背椅,雕刻精細,背板玲瓏清秀,腰束下的花板雕刻細致,是典型的清式風格,可以看出受到了西方風格的影響。
2、明清傢具的突出成就
明代傢具的突出成就體現在傢具的比例尺度與人體各部分關系的協調上,很符合現代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原理,它是一種集藝術性、科學性、實用性於一體的傳統工藝品;而清代傢具為了達到其設計目的,將多種材料以多種形式巧妙地裝飾在傢具上也是一種成功。這種成功留給後人的是一種設計的經驗。
二、現代傢具的發展現狀及設計特點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設計藝術也蓬勃發展起來。包豪斯為現代設計的起源,設計迅速發展也帶動了傢具的發展。傢具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風格時期:哥特式風格時期、洛可可風格時期、巴洛可風格時期和路易十四風格時期,後來隨著「工藝美術運動」的發展,傢具設計在注重裝飾性風格的同時也逐漸傾向於自然主義風格,而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裝飾性越來越被藝術家們遺忘,簡約主義成為現代設計的主題。在講究實用性的同時,傢具設計越來越注重物與人的結合。現代社會由於傳播媒體的發展,人們可以聽到遠涉重洋的聲音,目睹千里之外所發生事件的全過程,所有這些都使得21世紀的人們思想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變得日益忙碌,對時間與距離的觀念所發生的轉變也直接影響了藝術的形式,影響了現代傢具設計。
傢具作為室內陳設的主要設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具,同時也是一種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載體,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明清傢具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文人士族文化物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比較突出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人士族文化的特點和內涵。因此,明清傢具無論是在造型上、材料上、裝飾上、工藝上都體現出傳統文人文化的特有的追求:自然而空靈,高雅而委婉,超逸而含蓄的韻味,透射出一股濃郁的書卷氣。每一個民族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它都是世界文化整體的一部分,任何一方的文化都不能主宰另一方的文化,而中國傢具文化是世界文化寶庫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傢具藝術成就對世界傢具藝術產生過重大影響,是珍貴的傢具設計文化資源,西方一些著名的設計師都十分重視對中國傳統傢具文化的研究和借鑒,他們將西方古典主義風格與中國傳統傢具風格相互貫通,設計出既適合東方人口味又能引起西方人興趣的創新傢具。傢具設計是體現物質與精神文化的工業產品,將本土優秀文化中的民族特色納入現代傢具設計中,並吸取現代設計的創作理念,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才能構建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代傢具文化支點。
現代傢具設計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是功能主義特徵。強調功能是設計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為設計的出發點,講究設計的科學性,重視設計實施時的科學性與方便性。第二是形式上提倡非裝飾的簡單幾何造型。受藝術領域中立體主義風格的影響,在現代傢具設計中推廣了六面建築和幕牆架構,提倡標准化原則、中性色彩計劃與反裝飾主義立場。作為現代設計領軍的包豪斯正是教導學生在設計時如何在一定的形狀和輪廓內使一件器具的功用得到最大的發揮,為學校帶來了以幾何線條為基本造型的全新設計風格,目的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來贏得設計式樣和風格的現代感。第三是消費者的大眾化。現代設計的消費者是普通群眾。第四是強調人性化設計。設計出來的成品要符合人的身體結構,符合人機工程學、人體美學原理等。第五是重視設計對象的費用和開支,把經濟問題放到設計中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加以考慮規劃,從而達到實用、經濟的目的。
現代傢具作為人們日常用品,首先必須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通過多種手段達到這一目標,不僅要協調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還要妥善的處理好產品本身的結構問題,因為細節處理的好壞關繫到傢具設計品質的優劣。在此基礎上,去關注傢具的審美、造型的寓意等其它要素,力圖達到審美功能與使用功能的和諧統一,這是所有產品設計的最高目標。
三、明清傢具的美學文化價值在現代傢具設計中的應用
裝飾是一種「附屬」,但它往往承載著設計中最「文化」的部分。正因為裝飾的存在才使得設計的歷史沒有隨時間而消失,才使得我們在豪華而豐滿的裝飾中享受著現代文明的燦爛陽光,在班駁而又蒼涼的裝飾中體味著古老文明傾覆的呻吟和痛苦。但是古人留下的文化與藝術難道真的過時了嗎?答案是沒有,現代設計藝術非但沒有拋棄古人的經驗,反而取其精華,巧妙地運用於現代傢具設計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現代傢具設計中所體現的明清傢具的美學原理
中國有著豐富的設計美學思想,其中有一種觀點為「致用論」,強調設計事物的實用性。李漁在《閑情偶記》中強調,製作椅子要講究人的舒適程度,他說「置物但取其適用,何必幽妙其說,必制理窮盡而後止哉!」。明代傢具中的每一件傢具製作都十分講究,它要考慮做出來的傢具是否美觀又實用、簡潔又舒服,工匠們在製作傢具時不是簡單地把它當成家居用品來設計,更多的是把它當成一件藝術品來雕琢,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其注重傢具尺寸比例與人體各部分關系協調性的設計思想在現代傢具設計中得到了運用,現代傢具設計中強調人性化設計,所設計出來的東西要符合人的身體結構,符合人機工程學,這一人體美學原理就是來源於古代傢具的啟發。
在米蘭國際家居展中展出的提盒設計,想法就來源於明清的家居用品。過去更小一點的盒子是用來盛放食物的,在這個設計中傳統的美學文化理念得到了延展,這個「提盒」傢具有4個小的盒子和2個更大一點的盒子,它一共有3種使用方法:可以兩個人下圍棋或者4人、2人坐下來喝茶。提盒收起來還可以放雜物。
2、現代傢具設計繼承和發展了明清傢具的優點
現代傢具設計在形式上簡化了許多,通過運用簡單的幾何形狀來表現物體,但它的出現也不是憑空出現的,是在古人經驗總結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是取其精華部分、去其外在的形式並運用現代的方式表現出來的,是古代傢具的現代化演變的成果。
中國傳統傢具中的櫥櫃是靠在牆邊而只有一面可以使用的,但現代西方所設計的新的櫥櫃則可以從四邊打開抽屜,看上去像中國的葯匣子。一些抽屜很長,被分成了3等份,可以從一面拉到另一面,而剩餘的都很短,這個設計的特點就是充分利用了簡單的幾何造型而使空間沒有剩餘,人們可以把自己喜愛的物品放進去,當然必須要記住它們在哪個抽屜里。
3、裝飾手法的更新
裝飾是一種修飾方法,在對物體的美化上,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能看到它的蹤影。傳統的裝飾圖案給了現代設計師們更多的靈感與創造空間,現代傢具的裝飾只是更現代了,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而已,是一種意識上的更新。良好的裝飾是靠精湛的工藝來完成的,而只有最好的工藝才能表現出最好的設計。同時,好的設計又把精美的工藝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審美高度。當然隨著材料技術的不斷更新,裝飾的手法也更加繁多。從中國傳統傢具設計所選用的優質貴重的木料到現代傢具設計所採用的所謂「智能」材料,材料的製造也在不斷的更新和創造,每種不同的材料都能創造出不同的新的裝飾手法,創造新的美學觀點。
4、傳統文化在現代傢具設計中的應用
自人類使用傢具產品伊始,人們的審美情趣就趨向於向兩極伸延:求新,可使人獲得幻想時的亢奮和新奇的刺激。懷舊,可引起人們對流逝年月的追憶,以品咂溫馨的慰藉,所以,傢具設計的許多創作原點,都無不盯准這兩個方面去延伸,而優秀的傢具設計又往往是准確地找到了兩者間的契合點,使得傢具設計既體現現代風格,又不失傳統。
從世界傢具發展狀況來看,現代傢具的設計正朝著技術上先進、生產上可行、經濟上合理、款式上美觀、使用上安全等方向發展。在我國,當今的傢具設計界越來越認同並接受一種新的設計觀念,那就是:設計新傢具就是設計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休閑方式、娛樂方式。
(1)「文化混血」詮釋東方神韻
在目前國際傢具簡約流行風中,一股新鮮的潮流——「中國風」興起。米蘭國際傢具展上所體現出來的「中國主義」便是例證。這似乎與世界十大名牌香水中的「畢揚」、「鴉片」、「夏爾美」等以具濃郁、神秘而有誘惑力的東方香味著稱一脈相承。在國際潮流下,國內傢具製造商紛紛推出「文化混血」的新產品。如聯邦集團推出的「簡·日」系列。此系列產品在舶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尋找結合點:產品的線條、結構、用材甚至是工藝都是西式的,但裝飾要素和裝飾節點卻是中式的,產品整體風格在簡約中透露東方情韻。如一組運用了仿中式古門如意門環造型的傢具,用金屬打制的兩片半圓,與木質傢具形成了方圓對比:還有一組傢具沿用了兩端卷沿翹頭的案幾樣式,它脫胎自古建築的翹檐如翼,以及中國書法「一」字口訣的蠶頭燕尾。考究時下流行的這些中西合璧的產品,不難發現創作者正力圖「以現代藝術詮釋東方神韻」。
(2)古典風韻演變流行時尚
就像西式傢具不代表時尚與現代一樣,中式傢具也不代表傳統與陳舊。潮流總是在兩個極端中搖擺不定。而相對比較穩定的家居時尚,已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避免尖銳的沖突,將現代元素與古老元素有機結合起來,既有e時代的智能化和概念設計,又有傳統的沉靜與思考。因為人們最終還是要拋棄狂熱的幻想,嚮往舒適的生活。尤其當人們希望擺脫那旋轉著的世界帶來的不由自主的焦慮和恐懼時,古老的元素總有著神秘的力量,給我們帶來寧靜與平和,有時不得不承認,那種外在的文化力量可以如此強大,深入人心。
(3)從「物質」設計到「精神」設計
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對「傢具的功能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這一理念有更多、更深的理解。現代傢具正朝著實用、多功能、舒適、保健、裝飾等方向發展。現代沙發讓人們欣喜地發現了讓傢具適應人體而不是人體適應傢具的好處。沙發將變得更「體貼」,它將具有按摩等功能,甚至它的形狀也將隨個人的不同而加以改變。傳統的卧床一般都是板板正正的長方形雙人床或單人床,形式上也不外乎是木製、鐵制或鍍銅,配以席夢思床墊。但從近幾年卧房設計來看,卧床的設計改變最大,將出現圓形、心形等形狀,個頭也逐漸增大,床墊漸漸出現由雙人床墊變為兩張單人床墊。電腦的廣泛普及,使家將成為辦公室的延伸。因此,電腦傢具將對傳統的辦公室傢具和家庭傢具形成強烈的沖擊,並使得其他傢具的設計風格徹底改變。在具體設計上將突出現代性、一體性、可移動性。人們追求使用時越方便越自在越好,而不用時,它占據的視覺空間越小越好。因此,任意移動、隨意靈活是現代書房傢具的最大特點。
四、結束語
由於受民族特點、風俗習慣、地理氣候、製作技巧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中國古代傢具走了一條與西方傢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一種工藝精湛、不輕易裝飾、耐人尋味的東方風格,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藝術風格,其不僅僅是傢具,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載體。現代設計師們應進一步挖掘明清傢具的藝術價值及優秀設計理念,在現代設計環境下將其做成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品牌,它傳達著中國的文化,體現著民族的精神,是中國的標志。
雖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現代社會給中國的傢具設計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是新觀念與思維方式的導人為審視中國傳統文化觀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而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也為中國傢具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探尋古代傢具中更深刻的內涵,尋找其更有價值的文化,並將其有機地融入未來的傢具設計中,這是新時代的設計師們邁向成功的不二法門。現代科學已經使我們具備了足夠的手段,使我們能探幽索微,追溯傳統的奧秘,而多元文化又為我們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架設橋梁。我們一定能夠在不遠的未來,構建起中國現代風格的傢具。
參考文獻:
[1]高豐.中國器物藝術論.山西教育出版社.
[2]楊耀.明清傢具研究.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王世襄.明式傢具研究.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4]陳鴻傻.中國工藝美術吏.中南大學出版社.
[5]曹田泉.藝術設計概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6]北京設計師.從中國文化找靈感.北京:產品設計.2006,7(8):88—89.
3. 為明清傢具擬寫一份申請文化遺產的宣傳語
在中國傢具史上,無論是雋秀文雅的明式傢具還是精雕細作的清式傢具,它們配合以諸如紫檀、黃花梨、雞翅木等優質木材,以高超的匠做造型,為中國千年傢具文化的巔峰之作,是中華文明積淀而成,是中國文化精神的物化,其中蘊含的哲學、美學、禮學文化,都是今天值得我們尊重,學習的。
傢具是與人的生活起居息息相關的器物,我國的傢具以漆木製品為主,由於其材料的特殊性,今天能見到的歷史實物也以明清傢具居多,這使得明清傢具更加彌足珍貴。
本來想寫完的,後來想想,沒准又是學生來給老師的問題,就此打住吧,但若真是申請文化遺產,則自當效力。可是沒記錯的話,早已有人申請,蘇式傢具,廣式傢具等已經申遺的繼承人去年就見過面了,故此判斷還是交作業的可能性大,就不寫了,自己網路去吧
4. 解析明清傢具
清傢具不論從工藝、文化、欣賞、收藏的價值來看,都能作為中國傢具的典範,無處不閃耀著中國傳統傢具與文化的魅力。對中國古典傢具進行欣賞,可以從材、形和(工)藝三方面來考慮。
形形主要是指傢具在造型和結構方面體現的整體美態。作為研究中國傢具的外國專家,.H.Ellsworth先生曾總結說:沒有任何其它文化能產生如此美妙的傢具,其美妙之處在於設計與結構的天然融合,每一構件都以一種精心計算過的方式交接從而令人感覺到每一件傢具的適當比例。西方傢具達不到這一點。無論中國傢具的尺度、線條和設計是如何漂亮,其結合方式都只是簡單的槽接、榫卯及木銷,它們構成中國木工製作的精髓。
材樹之美,人皆見之;木之美,則同樣令人感嘆。中國的古典傢具,特別是明式傢具,崇尚簡約,在選材時追求天然美,巧妙地運用木材天生的色澤和紋理之美,而不做過多的雕琢----這與現代人返璞歸真的審美時尚是完全契合的。明清傢具在選料時,凡紋理清晰、美觀的「美材」,總是被放在傢具的顯著部位,並常呈對稱狀,顯得格外雋永耐看。此外,明清傢具也很講究不同材質的搭配使用,利用木材的質地和色澤對比,達到一定的裝飾效果。
明式傢具達到了中國古典傢具藝術的頂峰,其成功的關鍵在於造型藝術。在當時,明式傢具大多是在文人指導下由工匠製作的,每一件成功的傢具無不融進了設計者的思想、性格,無不體現出設計者對藝術、對生活的看法,具有獨特的氣度神韻和高雅格調,在線條背後寓有高妙的境界,是中國古代以道家為代表的人文思想在古典傢具上的體現。明式傢具自然朴實,充分發揮了木材自身的天然的色澤和紋理之美,不用大面積雕琢,在不影響整體效果的前提下,只在局部作小面積的雕飾。明式傢具在造型上,講求物盡其用沒有多餘的東西,簡潔到不能再簡潔了,強調傢具形體線條優美、明快、清新。通體輪廓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整體線條一氣呵成,在細微處有適宜的曲折變化。明式傢具注重委婉含蓄,干凈簡朴之曲線,若有若無、若虛若實,給人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體現了虛無空靈的禪意。中國古典傢具的美常常盡在不言中或者說不言而喻,這充分反映了中國人偏愛含蓄、不喜直露的習慣。
在風格的追求上,清式傢具與禪意的明式傢具有本質的不同,清式傢具注重形式。清式傢具一改前代造型洗練、式樣挺秀的特點而為沉穩、渾厚、莊重的特點所取代,突出繁復的雕刻。清式傢具選料精良,用料充裕,技藝細膩;不管部件大小,多為一木製成,追求富麗而不吝嗇。清代傢具中,最出色的是宮庭傢具,突出表現了傳統傢具的工藝美,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傢具,材質之優、工藝之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一般來講,清式傢具的形體尺寸比明代的寬大,大都採用各種手法,強調形體的裝飾美,各種材料的鑲嵌、精細繁雜的雕刻,大面積的繪彩,不厭其煩,給人一種威嚴豪華穩重的感覺,它們與明式的樸素輕巧形成鮮明對比。對造型的評價與欣賞,清式傢具的上品應該具有華麗而不濫,富貴而不俗,端莊而不呆,厚重而不蠢,清新而不離奇的特點。但清式傢具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似乎顯得有些浮華,而明式傢具則更強調傢具的實用功能。
藝傢具與建築,室內設計之間是有密切關系的。明式傢具的結構源於建築學的大木樑架結構,橫者為梁,豎者為架,結構嚴謹,用材合理,准確牢固,絕無多餘與浪費。近年來,將中國傢具拆解,"圖解"式說明其精妙的組合方式與結構,成為展示中國傢具的熱門手法之一。這也難怪,中式古典傢具不用一顆釘子,全部榫卯連接,膠粘輔助牢固,而板面與邊框絕無膠粘,全部傢具均可拆裝。巧奪天工的榫卯結構,一直是外國朋友心中的一個謎。就是國內研究中國古典傢具的權威,也要發出「古典傢具中的榫卯結構實在是太有意思了,研究起來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沉浸其中可以享受到智慧的樂趣」的感嘆。此外,中國古典傢具的雕刻等裝飾,層次分明,線條均勻、優美、和順一致、輪廓對稱、立體感強,都盡顯其美態。同時,雕飾與實用相結合,明式傢具的雕飾除反映當時的歷史文化外,也反映了傢具製作的工藝美,如:椅子下部的券口通常由三塊牙板組成,券口飾以線形、花葉形、壺門等裝飾,使券口看似一整體,掩飾了傢具必有的接縫。
5. 明清傢具特點的比較
明式傢具是獨具特色的傳統傢具。指自明代中葉以來,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製作的硬木傢具。雖然明式硬木傢具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生產,但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能工巧匠製作的傢具最得大家認可。因此,人們公認蘇式傢具是明式傢具的正宗,也稱它為"蘇州明式傢具",簡稱"蘇式"。造型優美,選材考究,製作精細是明式傢具的三大特點。中國傢具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發展到明代開始形成獨特格式,因而被後人稱為明式傢具。明式傢具是傢具文化風格的代表,裝飾精微,雕飾精美,散發出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明式傢具,特徵鮮明,魅力無窮,體現在以下幾點:
1、文人參與設計,極具意匠美。明式傢具的設計者大多是文化氣息甚濃的文人雅士,由他們設計出傢具圖樣後,再交由出色的木工製作而成。在傢具設計之時,設計者往往會將自己的奇思妙想融於設計之中,使傢具的造型優美、穩重、簡朴,各組件的比例講求實用與審美的一致,裝飾講究少而精,淡而雅。明式傢具,乍看之下,一般感覺毫不起眼,但細品之下,卻散發出獨特的魅力,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欣賞、推敲。明式傢具好比一杯好茶,入口味淡,再三品嘗則回味無窮。所以,有設計師甚至認為,明式傢具是用來觀賞而不是用來使用的。
2、選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明式傢具在造型上,講求物盡其用沒有多餘的東西,簡潔到不能再簡潔了,強調傢具形體線條優美、明快、清新。通體輪廓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整體線條一氣呵成,在細微處有適宜的曲折變化。明式傢具注重委婉含蓄,干凈簡朴之曲線,若有若無、若虛若實,給人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體現了虛無空靈的禪意。明式傢具在選材時追求天然美,凡紋理清晰、美觀的「美材」,總是被放在傢具的顯著部位,並常呈對稱狀,巧妙地運用木材天生的色澤和紋理之美,而不做過多的雕琢,在不影響整體效果的前提下,只在局部作小面積的雕飾,這與現代人返璞歸真的審美時尚是完全契合的。
3、結構簡單、合理,連接牢固,極具工巧美。明式傢具的結構源於建築學的梁架結構,橫者為梁,豎者為架,結構嚴謹,用材合理,絕無多餘與浪費,各部件間採用榫卯連接,膠粘輔助牢固,顯示出高超的製作工藝。
清式傢具指清朝的雍正、乾隆時期形成的帶有當時時代氣息的傢具。這種傢具在形式和格調上與傳統傢具的樸素大方、典雅內斂的風格大相徑庭甚至格格不入,形成強烈對照,故在我國傢具史上稱之為「清式」傢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期,在我國工藝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味追求富麗華貴、繁縟雕琢的風氣。這時正值「廣式傢具」盛行,加上清官內院的追隨和提倡,清代中葉以後,傢具以造型厚重、形體龐大、裝飾繁瑣而風靡一時。
具體而言,清式傢具具有以下特點:
其一、品種及造型上追求創新。清式傢具的品種可謂繁多,許多傢具都具有前代所沒有的風格和特點。比如,清代的李漁就主張幾案多設抽屜,櫥櫃多加擱板,從而開清式書案、多寶格之先河。據史載,生炭火避寒的暖椅,貯冷水祛暑的涼炕,都是李漁的創造。清式宮廷傢具更喜標新立異。比如有一種木床,床上不僅有帽架、衣架、瓶托、燈台、懸余架,甚至還有可以升降的痰桶架。此外,清式傢具的造型也變化多端。多年來,海內外的博物館及收藏家雖搜集了難以計數的清式傢具,但至今仍不時發現前所未見的清式傢具的奇特品種,有些傢具竟難猜測其為何物。
其二、用材上視野廣闊。在用料選材上,清式傢具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尤以紫檀為首選。
清中期以前的宮中傢具,選料最為講究。如用料講究清一色,或紫檀或紅木,各種木料互不摻用,有的傢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製成;選材時要求無癤無疤,無標皮,色澤均勻,稍不中意,就棄之不用,絕不將就。在製作上,為了保證外觀的色澤和紋理的一致,也為了堅固牢靠,往往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如有的床榻為鼓腿澎牙結構,盡管腿足曲率極大,也多採用一木挖成而不是拼接。不少宮廷紫檀傢具透雕的花牙,往往與腿足和牙條一木連做。這樣一來,用料很大,浪費極多。
其三、工藝上裝飾豐富。注意裝飾性,是清式傢具最顯著的特徵。為了達到瑰麗多姿、千變萬化的裝飾效果,清式傢具的設計者和製作者幾乎使用了當時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了一切可以採用的裝飾手法。在傢具製作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上更是殫精竭智,力求新奇。其中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當屬雕飾和鑲嵌。
其四、藝術風格上融會中西。從傳世的清式傢具中,人們很容易感受到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藝術的濃濃氣息。清式傢具不僅繼承了明式的優點,而且,對西方文明也進行了大膽借用。從現存的清式傢具來看,採用西洋裝飾圖案或裝飾手法者佔有相當的比重。
6. 明清傢具風格的形成受哪些文化的影響
我的記憶不完全,有幾個方面吧:1:朝代的更換,有上代流傳下的元素沒有百分之百的被否決!
2:宮廷,其實很多民用傢具都是由宮廷流出的,尤其是明清傢具!最典型的例子:太師椅,它稱為太師!然而很多非官戶人家也有太師!也是由宮內流出!3:行為方式的改變:比如春秋時期的幾,塌!那時人們喜歡跪坐,或者喜歡躺在炕(當時好像稱「塌」)上!但後來隨著時代的改變!明清時期的人們喜歡坐立!所以明清傢具也就比較高大了!比如:案、幾類的,普遍做高!
你可以找一個書叫《傢具發展史》,上面有簡單的明清傢具介紹!我看了快1年多了,忘的差不多了!
7. 中國明清傢具有什麼特點
一、明代傢具特點:
1、精, 即選材精良,製作精湛。明式傢具的用料多採用紫檀、黃花梨、鐵梨木等質地堅硬、紋理細密、色澤深沉的名貴木材。鑒定和辨別是否是明代 傢具,用料的審鑒是至關重要的。
2、巧,即製作精巧,設計巧妙。明代傢具的造型結構,十分重視與廳堂建築相配套,傢具本身的整體配置也主次井然,陳列在廳堂里有裝飾環境、填補空間的巧妙作用。
3、簡,即是造型簡練,線條流暢。明式傢具的造型雖式樣紛呈,常有變化,但有一個基點,即是簡練。幾根線條和組合造型,給人以靜而美,簡而穩,疏朗而空靈的藝術效果。
4、雅,即是風格清新,素雅端莊。雅,是一種文化,一種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官宦富賈也附庸「雅」,工匠們也迎合文人們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傢具「雅」的品性。雅在傢具上的體現,即是造型上的簡練,裝飾上的樸素,色澤上的清新自然,而無矯揉造作之弊。
二、清代傢具特點:
1、前清時期,造型上不似中期那麼渾厚、凝重,裝飾上不似中期那麼繁縟富麗,用材也不似中期那麼寬綽,這時期還是處於對前代的繼承期。
2、造型上渾厚、莊重。
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的太師椅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傢具,也可看出這些特點。
3、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雕、嵌、描金兼取並用,常見通體裝飾,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
8. 明清傢具的簡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紹中國古典傢具的著作《明代黃花梨傢具圖考》,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份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書中的圖片所反映出來的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令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嘆為觀止。亞洲特別是港台地區的明清傢具收藏,到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傢具珍賞》出版後,才引起港台收藏家大量湧入內地搜覓明清傢具。當時大陸根本沒有古典傢具市場,大陸的古玩商們也不清楚古典傢具在國際上的價格。港台收藏家開出的價碼,極大地激發了大陸傢具商的熱情。他們深入到江、晉、冀、陝等省的城鄉,到每一間舊宅老屋內搜尋,以極低的價格搬走黃花梨、紅木、烏木、雞翅木等明清傢具,從而使明清傢具的價格暴漲了近10倍。在古董傢具外流的高潮中,國內的收藏家也開始了古典傢具的收藏。首先吸引國人的是迅速上升的價格,收藏古董傢具除了保值,還使人感受到了明清傢具的藝術魅力。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明清傢具的交易已成為古玩買賣中的重頭戲。
20世紀50年代王世襄等專家參與、制定了關於紫檀、黃花梨等明式傢具不得出口的法律規定。1985年傢具外流高潮時,王先生再一次向文物部門呼籲,但傢具商販完全無視此規定。一件紫檀條桌在海外拍賣價高達32.5萬美元,相當於270萬人民幣。海內外價格間的差距,已無法阻止中國古典傢具的外流。1985年後,市場偏好蘇作、廣作、京作的明式傢具,至80年代末由於市場硬木傢具貨源減少,江蘇、安徽、浙江、山西以及福建泉州、廈門的明式柴木傢具,成為向外傾銷的主要對象。至90年代初這類極具中國民俗風味的民間傢具開始走入紐約、倫敦、香港等地的國際拍賣行,約占每場拍賣古董傢具的30%以上。台灣古典傢具商在大陸設廠收貨修復,拉回台灣後舉辦專業講座,煸情促銷。台灣人開始講求陳設古董傢具,顯露出中國人對自己民族藝術的理解。
一些專家指出,在各種傳統收藏品中,如中國書畫、陶瓷、古玩等價格高居不下的情況下,明清傢具仍與國際市場的價格存在著巨大的差額,未來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應是頗具潛力的投資項目。有人估算過,明清傢具的年升值率約為20%左右,說明了明清傢具的收藏確實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收藏明清傢具是一種很有前景的保值投資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留存的古舊明清傢具將會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資源匱乏的現實也就越來越難滿足收藏者們的強烈願望。在這種大趨勢下,人們就會退而求其次,自然而然地將眼光轉向可遇可求的仿古傢具,尤其鍾情於那些選料精良、做工精細、形神兼備的仿古傢具精品,因為無論就其珍稀名貴木材的價值,還是其藝術價值都具有增值的潛力。
9. 明清傢具了解多嗎
明清傢具同中國古代其它藝術品一樣,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藝術底蘊,而且具有典雅、實用的功能,令人回味無窮。明清傢具的收藏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外國人開始大量地搜集、收購中國明清傢具,並運往海外。在後來的幾十年間,西方人將中國明清傢具提升到了與中國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紹中國古典傢具的著作《明代黃花梨傢具圖考》,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份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書中的圖片所反映出來的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令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嘆為觀止。亞洲特別是港台地區的明清傢具收藏,到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傢具珍賞》出版後,才引起港台收藏家大量湧入內地搜覓明清傢具。當時大陸根本沒有古典傢具市場,大陸的古玩商們也不清楚古典傢具在國際上的價格。港台收藏家開出的價碼,極大地激發了大陸傢具商的熱情。他們深入到江、晉、冀、陝等省的城鄉,到每一間舊宅老屋內搜尋,以極低的價格搬走黃花梨、紅木、烏木、雞翅木等明清傢具,從而使明清傢具的價格暴漲了近10倍。在古董傢具外流的高潮中,國內的收藏家也開始了古典傢具的收藏。首先吸引國人的是迅速上升的價格,收藏古董傢具除了保值,還使人感受到了明清傢具的藝術魅力。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明清傢具的交易已成為古玩買賣中的重頭戲。
20世紀50年代王世襄等專家參與、制定了關於紫檀、黃花梨等明式傢具不得出口的法律規定。1985年傢具外流高潮時,王先生再一次向文物部門呼籲,但傢具商販完全無視此規定。一件紫檀條桌在海外拍賣價高達32.5萬美元,相當於270萬人民幣。海內外價格間的差距,已無法阻止中國古典傢具的外流。1985年後,市場偏好蘇作、廣作、京作的明式傢具,至80年代末由於市場硬木傢具貨源減少,江蘇、安徽、浙江、山西以及福建泉州、廈門的明式柴木傢具,成為向外傾銷的主要對象。至90年代初這類極具中國民俗風味的民間傢具開始走入紐約、倫敦、香港等地的國際拍賣行,約占每場拍賣古董傢具的30%以上。台灣古典傢具商在大陸設廠收貨修復,拉回台灣後舉辦專業講座,煸情促銷。台灣人開始講求陳設古董傢具,顯露出中國人對自己民族藝術的理解。
一些專家指出,在各種傳統收藏品中,如中國書畫、陶瓷、古玩等價格高居不下的情況下,明清傢具仍與國際市場的價格存在著巨大的差額,未來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應是頗具潛力的投資項目。有人估算過,明清傢具的年升值率約為20%左右,說明了明清傢具的收藏確實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收藏明清傢具是一種很有前景的保值投資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留存的古舊明清傢具將會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資源匱乏的現實也就越來越難滿足收藏者們的強烈願望。在這種大趨勢下,人們就會退而求其次,自然而然地將眼光轉向可遇可求的仿古傢具,尤其鍾情於那些選料精良、做工精細、形神兼備的仿古傢具精品,因為無論就其珍稀名貴木材的價值,還是其藝術價值都具有增值的潛力。
明式傢具與清式傢具的區分主要根據作品的風格、形式和水平。一般以清代乾隆為界。明代和盛清以前大致皆可納入為明式。清式則指乾隆以後直到清末民初。明式與清式相比,水平更高。明式傢具之造型完美、格調典雅、裝飾得體、工藝技術精良,是歷史上其他時代無法比擬的。明式傢具繼承了宋元的優秀成果。明代中期以後,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並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城市空前繁榮,市民文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傢具藝術的發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動力。清初國家尚未大定,無暇顧及藝術,經濟也有待恢復。到了康熙時期,軍事上、政治上都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百業待興,焦點已轉移到經濟的發展。隨著政權的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文化方面明顯出現了滿漢合流的趨勢,傢具藝術也才能夠在明代已取得的高度成就上繼續發展。清初傢具帶有濃厚的明式傢具特點,仍具有很高的水平和美學價值,精品眾多。乾隆時,傢具得到了上層的推動而加速發展,一方面根據統治階層的趣味而創新,同時滲入了西方的某些因素,大大豐富了中國傢具史的內容。現代北京宮殿和皇家園林中還保存不少這時期的作品,可謂佳作紛呈,目不暇接。
明代是中國古典傢具發展的黃金時期.明式傢具多採用硬木,以黃花梨,紫檀木最為常見.結構採用小結構拼接,使用榫卯,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與多樣性,既要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又富貴典雅,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明式傢具極少漆,也沒有過多的裝飾,突出木色紋理,體現材質美,形成清新雅緻,明快簡約的風格。明式傢具質朴簡潔、豪放規整,清代傢具工藝精湛、雍容典雅。 明式傢具以黃花梨木為主,極少使用其他木材。而黃花梨木傢具,又以桌椅、櫥櫃較多,沒有鑲嵌和雕鏤,只有極少雕刻。明末清初由於黃花梨木匱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製作。紫檀木傢具大件甚少,木材寬一般不過八寸,木材材質好,雕刻的較少,不做鑲嵌。據行家介紹,紫檀木木種就有十幾種,根據不同的材質,其價格差別較大,最昂貴的為金星紫檀。
清代傢具與明代傢具不同,大體來說明式簡約,清代繁瑣;明式的造型取勝,清式裝飾見長。清中期以後逐漸使用雞翅木、酸枝木、鐵力木、花梨木等,而新傢具大多是用酸枝木和紅木作材料。酸枝木傢具,大件較多,雕刻花樣多,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藍等。花梨木傢具也多雕刻、多鑲嵌,並且近代產品多。明及清前期的傢具式樣紛呈,常有變化。明朝在造型上設計出了圈椅、四齣頭官帽椅、圓角櫃、大畫案等。清朝在延續了明傢具風格的基礎上,又設計出了特有的傢具,如紅木福壽如意太師椅、炫琴案、紫檀圓凳、釘綉墩等傢具。
10. 明清傢具的特點有哪些
一、特點
(一)明抄代傢具的特點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二)清代傢具的特點
清式傢具的風格,概括來說有如下兩點:
1.造型上渾厚、莊重
2.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二、簡介
明清傢具同中國古代其它藝術品一樣,不僅具有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底蘊,而且具有典雅、實用的功能,令人回味無窮。明清傢具的收藏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外國人開始大量地搜集、收購中國明清傢具,並運往海外。在後來的幾十年間,西方人將中國明清傢具提升到了與中國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