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威廉莫里斯設計一身之中的重要作品
布料設計
【名稱】鬱金香與百合花
【分類】地毯(樣品)
【時間】1875年
【產地】西約克郡
【材質】羊毛
【收藏】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採用機紡三股羊毛線按照基德明斯特方法編織而成。高58.4厘米,寬85.2厘米,重0.62千克。每組重復的圖案模板高35.5厘米,寬23厘米。
威廉·莫里斯是19世紀英國設計師、詩人、早期社會主義活動家及自學成才的工匠。他設計、監制或親手製造的傢具、紡織品、花窗玻璃、壁紙以及其他各類裝飾品引發了工藝美術運動,一改維多利亞時代以來的流行品味。1868年至1870年間出版的敘事詩集《地上樂園》,借古希臘到中世紀的傳說一抒胸中塊壘。他亦是拉斐爾前派的重要成員,但極少留下畫作。
2. 威廉莫里斯花紋的鑒賞
(這種文章我不會寫,不過針對這個花紋,給你搜了一堆背景資料,你看你能不能斷章取義一番,再加一點自己的觀點,拼湊出500字)
紫繁簍 牆紙設計 ( Pimpernel )設計於1876年
典型的莫里斯經典設計,鏡像對稱,風吹動的野花花朵。可能是他本人的最愛,他用這個牆紙裝飾他在Kelmscott House的餐廳(Kelmscott House,莫里斯的倫敦居所,他從1879年一直住到他去世那年1896)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其起因是針對裝飾藝術、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因為工業革命的批量生產所帶來設計水平下降而開始的設計改良運動。運動的理論指導是約翰·拉斯金,運動的主要成員是威廉·莫里斯。
莫里斯的設計不僅包括平面設計,也有室內設計、紡織品設計等等。以莫里斯為首的工藝美術運動設計家創造了許多以後設計家廣泛運用的編排構圖方式,比較典型的有將文字和曲線花紋擁擠地結合在一起,將各種幾何圖形插入和分隔畫面等等。
工藝美術運動特點:
一.強調手工藝,明確反對機械化生產;
二.在裝飾上反對矯柔造作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其他各種古典、傳統的復興風格;
三.提倡歌德風格和其他中世紀的風格,講究簡單、朴實無華、良好功能;
四.主張設計的誠實、誠懇,反對設計上的嘩眾取寵、華而不實的趨向;
五.裝飾上推崇自然主義、東方裝飾和東方藝術。
莫里斯在設計中,大量的裝飾都是東方式的、特別是日本式的平面特徵,並採用大量卷草、花卉、鳥類等,使裝飾上有一種特殊的品位。
莫里斯強調裝飾性,通常採取對稱結構,形成了嚴謹,樸素,莊重的風格。他的設計多以植物為題材,頗有自然氣息並反映出一種中世紀的田園風味,這是拉斯金「師承自然」主張的具體體現,對後來風靡歐洲的新藝術運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威廉·莫里斯的設計分析
威廉·莫里斯作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奠基人。是真正實現約翰拉斯金思想的一個重要設計先驅。是拉菲爾前派的主要成員。(拉菲爾前派主張回溯到中世紀的傳統,手工藝傳統,設計的目的是誠實的藝術)嚴格的來看,莫里斯並不是一個現代設計的奠基人:因為他的探索的重點恰恰否定現代設計賴以依存的中心——工業化和機械化生產。他的目的是復興舊時代風格,特別是以中世紀、哥特風格,他一方面否定機械化、工業化風格,另一方面否定裝飾過度的維多利亞風格。他認為只有哥特式、中世紀的建築,傢具、用品,書籍、地毯等的設計才是「誠實」的設計。其他的設計風格如果不是醜陋的,也是矯揉造作的。而應該否定,推翻。只有復興哥特風格和中世紀的行會精神才能挽救設計,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位的設計。對於他來說,無論是古典風格還是現代風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中世紀的、哥特的、自然主義這三個來源。他強調實用性和美觀性的結合,但是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對於他來說,依然是採用手工藝的方式,採用簡單的哥特式和自然主義的裝飾,因而,他的這個局限使他不可能成為真正現代設計的奠基人。
他反復強調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
即1、產品設計和建築設計是為千千萬萬的人服務的,而不是為少數人的活動;
2、設計工作必須是集體的活動,而不是個體勞動。
這兩個原則都在後來的現代主義設計中得到發揚光大。
3. 為什麼莫里斯被稱為現代設計之父
英國堅稱威廉莫里斯是現代工業設計之父,因為威廉莫里斯是英國人。但是威廉莫里斯是反工業的,反現代化的,所以不能算做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工業設計之父。
彼得貝倫斯被稱為德國現代工業設計之父,因為他最早探索了功能主義,並且贊成批量化標准化,還培養了三個好徒弟。沃爾特 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勒柯布西埃。這三人與美國的設計巨頭弗蘭克賴特合稱為現代主義四大巨頭。而雷蒙羅威是美國的現代工業設計之父。
阿爾瓦阿圖斯堪的納維亞的現代工業設計之父,因為他奠定了斯堪的納維亞的有機功能主義風格。
(3)莫里森傢具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1834年3月24日威廉·莫里斯
生於英國沃爾瑟姆斯托一戶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成功的股票經紀人。14歲時莫里斯進入莫爾伯勒學院(Marlborough College),受牛津運動影響很深。
1853年他進入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Exeter College),為當牧師而學習神學。大學時期結識了正就任牧師的愛德華·伯恩·瓊斯,二人結為終身摯友並在日後一同加入拉菲爾前派。
牛津生涯使莫里斯對藝術和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為愛好中世紀的一切藝術、設計和建築。22歲之時繼承了一筆年金,藉此他和伯恩-瓊斯結伴在法國北部徒步旅行,遍訪哥特大教堂。
返英後莫里斯和伯恩-瓊斯一同參與了喬治·埃德蒙大街的哥特復興建築工程。期間認識菲利普·韋伯,三人交好而且一起開創了工藝美術運動。莫里斯先是投身美術,但是很快就轉向室內設計。
4. 威廉莫里斯的作品
是這個人嗎?
威廉·莫里斯(英)
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 )(1834—1896),十九世紀後半期英國一位傑出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和小說家,同時又是英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莫里斯於1834 年3 月24 曰誕生在英國埃塞克斯郡沃爾瑟姆斯托城一個富商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擁有不少地產的證券經紀人。莫里斯從小酷愛文藝,特別是酷愛中世紀的藝術和建築。他在少年時代沉浸在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G.G.Byron, 1788—1824)和雪萊(P.B.shelley,1792-1822)的作品中,浪漫主義者那些不滿現狀、反抗壓迫、以歌頌自由平等、強調個性解放為主題的詩篇,在他的思想感情上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對於少年莫里斯來說,藝術的世界和幻想的世界不但是逃避庸俗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安樂鄉,而且也是反抗它的根據地。
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1853—1855),莫里斯跟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包括當時的著名詩人和畫家但丁·羅塞蒂和後來的著名畫家伯恩一瓊斯Burne—Jones,1833—1898)等以「拉斐爾前派協會」為中心,從事社會活動和藝術研究。
莫里斯在大學學習時期就開始寫詩。他在1856 年和他的文友創辦了一個月刊,叫做《牛津和劍橋雜志》。他的早期作品多數在這個雜志上發表。離開牛津大學之後,莫里斯一方面在一個建築事務所工作,另一方面和羅塞蒂等致力於藝術的研究。他起初從事繪畫,不久就轉入詩歌創作。
1858 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詩集《捍衛桂尼維爾和其他詩歌》。1861 年,莫里斯和他的文友開設了一家美術裝飾公司,承辦美術設計、戶內裝飾等業務,同時製作染色玻璃、雕刻的傢具、刺綉、地毯、窗簾等家庭用品。這家公司所宣布的宗旨是:通過藝術來改變英國社會的趣味,使英國公眾在生活上能夠享受到一些真正美觀而又實用的藝術品。莫里斯認為實用裝飾術起源於民間,因此極力主張把純潔的、健康的趣味還給人民。
1896 年10 月3 曰莫里斯因病在倫敦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在他逝世後,他的女兒,梅·莫里斯(May Morris),把他一生的作品,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散文浪漫故事、政論、雜丈、演講詞、書信和翻譯等等,編成二十四卷的全集出版(1910—1915)。在莫里斯的散文作品中,《夢見約翰·鮑爾》和《烏有鄉息》是他最重要的兩部小說。
5. 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業有限公司莆田第一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業有限公司莆田第一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10月2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從事服裝、服飾、皮包、化妝品、太陽眼鏡、傢具用品、玩具日用百貨、洗滌用品、文化辦公用品、裝飾用品、陳列用品及其相關商品的零售、批發等。
法定代表人:Lennart Magnus Olsson
成立時間:2014-10-28
工商注冊號:350300500012780
企業類型:台、港、澳投資企業分公司
公司地址: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文獻西路8號文獻廣場F3棟一樓101-114、119-128單元、二樓201、203-2012單元
6. 評論威廉莫里斯的設計風格以及設計思想(500字左右)
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英國19世紀著名的設計家、詩人、思想家與社會活動家,「英國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奠基人與領導者。所謂「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是針對工業革命後藝術設計之貧弱、傳統手工藝之式微,而力圖通過復興傳統手工藝以及重建藝術與設計的緊密聯系,來探索新的社會背景下藝術設計發展道路的一場改革運動。它興起於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在1880—1890年間達到頂峰。雖然該運動主要局限於手工藝設計領域,而且具有反對機械化大生產和提倡中世紀哥特式復興的不足,帶有一定的烏托邦色彩,但它畢竟是現代設計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設計改良運動。它所提倡的「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原則,有助於彌補藝術與設計的隔閡;它所開創的真實自然的設計風格,有助於消除雕琢堆砌、玩弄技巧的設計弊病。從這意義上說,它標志著現代藝術設計史的開端,作為該運動的領袖人物,莫里斯也就被後人尊為「現代設計的先驅」。
莫里斯早年學習過哲學、神學、建築與繪畫,而後由於強烈不滿設計領域復古思潮、庸俗美學的大行其道以及對新技術、新的生產方式的濫用,而轉向各類日用品的設計。1861年,他組建了著名的「莫里斯商行」,自行設計、生產、銷售裝設精美、工藝考究、趣味古樸、格調高雅的傢具、織物、陶瓷、玻璃以及金工產品。在設計思想領域,莫里斯繼承了著名藝術理論家約翰.拉斯金的思想,主張從更廣泛、更深刻的社會與倫理的角度去審視設計問題。
首先,他主張藝術家與手工藝人的合作以實現改良日用品的目的,認為藝術的主體部分應該是實用藝術,反對在觀賞性的「高等藝術」與實用性的「次等藝術」間強調分高下;其次,他重視傳統手工藝的挖掘整理和發揚光大,力圖通過手工藝的復興來消除工業生產所造成的設計與製作相分離的弊端,因為他認為,這種分離既妨礙設計者進行合乎功能的設計,也不利於人的創造性的發揮;最後,他反對機器生產的濫用和工業化對人性的扼殺,希望通過設計的改革,美的教化,實現社會主義的宏大理想,而對工業社會的不滿,又導致了他對中世紀的迷戀,對哥特式風格的過度崇拜。
作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與裝飾藝術家,他的設計開一代新風;作為一名思想深邃、眼光獨到、立意高遠的思想家、理論家、他關於藝術與手工藝的主張影響了幾代人,不僅直接促成了英國「藝術與手工藝運動」高潮的到來,而且還影響到歐洲大陸以及北美地區的「新藝術運動」。進入20世紀後,莫里斯的影響並為完全消退,無論是德國的「包豪斯」,還是北歐的「早期現代主義」設計思潮,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其啟發。六七十年代之後,隨著西方社會由工業化的轉型,莫里斯的學說因其對文化與人性的重視,而再次受到了設計理論界的垂青。
莫里斯關於藝術與手工藝問題的思考,集中體現在發表於1877—1894年間的35篇演講稿中,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裝飾藝術》(1877)
《生活中的次等藝術》(1882)
《藝術與社會主義》(1884)
《手工藝的復興》(1888)
7. 莫里斯/紅房子/風格特點:
1、手工藝,明確反對機械化的生產。
2、在裝飾上反對古典、傳統的復興風格、過度的維多利亞風格。
3、具有哥特風格和其它中世紀的風格,講究簡單、朴實無華、功能實用。
4、主張設計的誠實、誠懇,反對設計上的嘩眾取寵、華而不實趨向。
5、裝飾上推崇自然主義、東方裝飾和東方藝術。
6、每個室內是結構和面的邏輯派生。
7、每個室內有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個性,但與此同時,它又必須是一個房房相連的大主題變調。
8、每個室內,從最大面積到最小細節,使用與整體相協調的材料。
(7)莫里森傢具擴展閱讀
莫里斯的「紅屋(紅房子)」取得了成功,不僅僅是採用功能需求為首要考慮,部分吸取英國中世紀、特別是哥特風格細節來設計住宅建築,從而擺脫了維多利亞時期繁瑣的建築特點,同時還在於莫里斯從統一的方案出發,設計了整個建築的室內、傢具等等。
「紅屋」的建成引起設計界廣泛的興趣與稱頌,使莫里斯感到社會上對於好的設計、為大眾的設計的廣泛需求,其希望能夠為大眾提供設計服務,為社會提供真正的好的設計,改變設計中流行的矯揉造作方式,反對維多利亞風格的壟斷,也抵禦來勢洶洶的工業化風格。
8. 威廉莫里斯設計一生之中的重要作品是什麼
威廉·莫里斯(1834-1896)出生於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他在五十年代已開始寫詩,在「前拉斐爾派」的影響下,寫過《地上樂園》(1868-1870)等作品。他早期詩歌大都取材於古代的中古的故事。七十年代,他到冰島等地去旅行,回國後發表了以北歐古代傳說為題材的史詩和抒情詩,其中最重要的是《佛爾松族的西古爾德》(1876)。這些作品都表現了詩人對「維多利亞時代」社會現實的不滿,企圖從資本主義以前的文學藝術中尋找美好的理想。他舉辦了一個手工藝工場,生產日常生活所需的實用美術品。
藝術設計
莫里斯雖是畫家,卻主要是致力於工藝美術,用伯恩·瓊斯的畫稿,作漂亮的絨毯,從事繪畫玻璃、陶器、傢具、書籍裝幀等各方面的工作。在從事這些工作以外,不能忘記的,是他參加拉斯金為中心的「美的社會主義運動」。據說「現代社會的矛盾,生活的丑惡,是機械文明和物質文明過度繁榮的必然結果」,要給由於物質文明而荒蕪了的人們的心靈以美的東西,藝術的東西。如果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社會問題也就自然而然得到解決。因此,日常的家庭用具、傢具、衣服等等都必須作得價廉而物美,因此,工藝美術也就成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批評家愛德華·卡本特、詩人濟慈、劇作家王爾德等都參加了這個運動,試圖在整個歐洲進行宣傳。
工業設計
莫里斯於1834年3月24 日出身在埃塞克斯郡(Essex)的一個富商家庭。在17歲那年,他隨母親一道去參觀1851年在倫敦海德公園舉行的「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這次博覽會一方面全面地展示了歐洲和美國工業發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業設計中的各種問題,從反面刺激了設計的改革。博覽會的建築——「水晶宮」 是20世紀現代建築的先聲,而「水晶宮」(圖2)展出的內容卻與其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一種普遍的為裝飾而裝飾的熱情,漠視任何基本的設計原則,其濫用裝飾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市場生產的商品。莫里斯對於當時展出的展品很有反感,這件事對他日後投身於反抗粗製濫造的工業製品有密切關系。
威廉·莫里斯作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奠基人。是真正實現約翰拉斯金思想的一個重要設計先驅。是拉菲爾前派的主要成員。(拉菲爾前派主張回溯到中世紀的傳統,手工藝傳統,設計的目的是誠實的藝術)嚴格的來看,莫里斯並不是一個現代設計的奠基人: 因為他的探索的重點恰恰否定現代設計賴以依存的中心——工業化和機械化生產。他的目的是復興舊時代風格,特別是以中世紀、哥特風格,他一方面否定機械化、工業化風格,另一方面否定裝飾過度的維多利亞風格。他認為只有哥特式、中世紀的建築,傢具、用品,書籍、地毯等的設計才是「誠實」的設計。其他的設計風格如果不是醜陋的,也是矯揉造作的。而應該否定,推翻。只有復興哥特風格和中世紀的行會精神才能挽救設計,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位的設計。對於他來說,無論是古典風格還是現代風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中世紀的、哥特的、自然主義這三個來源。他強調實用性和美觀性的結合,但是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對於他來說,依然是採用手工藝的方式,採用簡單的哥特式和自然主義的裝飾,因而,他的這個局限使他不可能成為真正現代設計的奠基人。
他反復強調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即
1、產品設計和建築設計是為千千萬萬的人服務的,而不是為少數人的活動;
2、設計工作必須是集體的活動,而不是個體勞動。
這兩個原則都在後來的現代主義設計中得到發揚光大。
「紅屋」的取得了很大成功,不僅僅是採用功能需求為首要考慮,部分吸取英國中世紀、特別是哥特風格細節來設計住宅建築,從而擺脫了維多利亞時期繁瑣的建築特點,同時還在於莫里斯從統一的方案出發,設計了整個建築的室內、傢具等等。「紅屋」的建成引起設計界廣泛的興趣與稱頌,使莫里斯感到社會上對於好的設計、為大眾的設計的廣泛需求,他希望能夠為大眾提供設計服務,為社會提供真正的好的設計,改變設計中流行的矯揉造作方式,反對維多利亞風格的壟斷,也抵禦來勢洶洶的工業化風格。
主要著作
《傑森的生與死》(1867)
《世俗的天堂》(1868-70),一系列講述希臘和中世紀故事的詩歌
《烏有鄉的消息》(1890)
《世界盡頭的井》(1892)
《奇跡島的水》(1896)
評價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藝術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是現代設計的先驅,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產生得益於莫里斯個人的努力。接下來的新藝術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莫里斯的藝術之花在這場遍布整個歐洲裝飾運動中競相開放。德國工業同盟和包豪斯同樣是以莫里斯的思想為起點的一種繼承和發展。包豪斯的出現標志著現代主義設計的形成和現代設計風格的成熟。從莫里斯到包豪斯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史單元。然而,莫里斯的一生卻充滿了矛盾:他對現代設計運動起到了積極的昭示作用,同時他又努力地使歷史車輪倒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