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代傢具的地位及特色
明代傢具是我國傢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現在國際社會上承認並追求的中國古典傢具,主要是指這一時期的作品。但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在談到明代傢具時,往往與清代傢具並稱為「明清傢具」,這是不妥切的。因為這兩個時期的傢具,工藝、造塑、裝飾等藝術風格及歷史價值都是兩個概念。風格,直接孕育了明代傢具。那麼明代傢具的主要特徵何在呢?一般不使用動物膠,而且其光潔度非常高。這樣的傢具結構,如果沒有相當的先進工具是辦不到的。明代傢具是在宋元傢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宋代傢具重比例、結構嚴謹、線條優美的首先是製作工具先進。…中國傳統傢具從明代至清前期發展到了頂峰,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在世界傢具史上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具有顯赫的地位。這個時期的傢具,採用了性質堅硬的硬木材料,在製作上榨卯嚴密精巧,造型上簡練典雅,風格獨特。由於這一時期的傢具具有共同的時代風貌與特色,而且製作年代以明朝為主,因而被稱為「明式傢具」明朝中期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市民文化與市民審美意識逐漸生長,新的文化思想與審美趣味開始為文人所接受.在繪畫方面出現了抒發個性又富於獨創精神的文人畫諸家諸派。當時的蘇州因為遠離帝京…明代古典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他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2. 結構嚴謹、作工精細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從以上圖片中,可以明顯看出,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鸂鶒木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概括起來,可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以上四句話,也可說四個特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明代傢具的風格特徵。當我們看一件傢具,判斷其是否是明代傢具時,首先要抓住其整體感覺,然後逐項分析。只看一點是不夠的,只具備一個特點也是不準確的。這四個特點互相聯系,互為表裡,可以說缺一不可。如果一件傢具,具備前面三個特點,而不具備第四點,即可肯定他說,它不是明代傢具。後世模仿上述四個特點制的傢具,稱為明式傢具。明代傢具種類:燈掛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掛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燈燈盞的竹製燈掛而得名。燈掛椅是明代最為普及的椅子樣式。也可以說是自五代和宋以來的普及樣式。明代燈掛椅的基本特點是:圓腿居多,搭腦向兩側挑出,整體簡潔,只作局部裝飾。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塊玉,或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簡練的圖案。座面下大都用牙條或券口、圈口予以裝飾。四邊的棖子,有單棖、有 雙棖、有的用「步步高」式(即是前棖低,兩側棖次之,後棖最高。)而在落地棖(也叫踏腳棖)下,一般都用牙條。兩後退有側腳和收分。整體 感覺是挺拔向上,簡潔清秀,這是明代傢具造型的特點。所以,燈掛椅的造型,可以說是明代傢具的代表作。燈掛椅的木質,民間多用據木和榆木,高級傢具多用黃花梨、紫檀、雞翅木等。四齣頭官帽椅:基本特點是搭腦和扶手的兩端,都要出頭。這種搭腦出頭的樣式,好似明代官員所帶的有帽翅的官帽,即由此而得名。四齣頭官帽椅的扶手、聯幫棍(扶手與座面之間的豎棖,也叫鐮把棍,因其形如鐮刀之柄) 、鵝脖(扶手前端與座面之間的豎棖,即前腿的上半截),這些棖子的線形變化豐富多樣。橫豎支架的交角處,也用牙子裝飾。這些是四齣頭 官帽椅的主要特徵。官帽椅:也叫南式官帽椅,它的主要特徵是搭腦和扶手都不出頭。余者與四齣頭官帽 椅是一樣的。圈椅:自五代《宮中圖》和宋人畫《會昌九老圖》以後,見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興起。圈椅,俗稱羅圈椅,就是言其後背搭腦與扶手,是由一條流暢的曲線組成。這條曲線圓滑、流暢似羅圈,它的椅背搭腦,與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條曲線順勢滑至前方,形成兩只扶手。扶手兩端或出頭向外翻卷,或者不出頭、直接與鵝脖 相接而下,成為一個整體。玫瑰椅:名稱來歷,不得而知。明代傢具中,流傳下來的玫瑰椅事物,為數不少。可見玫瑰椅在明代,是很受歡迎的流行式樣。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椅背較低、背高度與扶手高度,相差無幾。扶手、靠背與腿子,圓棍形居多。靠背無側腳,直立於座面。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獨自特色,以秀美著稱。靠背上,大都有裝飾,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在座面之上,大都設橫棖,橫棖中間或取矮老支撐、或取卡子花支撐、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悶感。明代玫瑰椅,多為圓腿。方腿 圓的玫瑰椅,多為清代作品。交椅:是馬扎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帶靠背的馬扎。在宋代和元代,有直背交椅,也有圈背交椅。可是到了明代,直背交椅就比較少見,只留下圈背的一種了。所以也就將圈背的交椅,直接呼為交椅了。交椅的椅圈,由三節或五節榫接而成。整個椅圈也是一條流暢自如的曲線。座面有皮製與繩編之分,背板有光潔與雕嵌之別。靠背之下,依然是八根棍交結而成。可以折疊,便於交遊或野外露天使用。古時行軍、作戰,或郊遊,多攜交椅。見於畫作和文字記載是很多的。因為可以折疊,必有許多交叉的關節,凡是交關之處,多用金屬件。不僅堅固,更增光彩。有的在背板兩側、扶手、或腿子上,施以牙子裝飾方凳:凳子的祖先,原是指上床用的登具,相當於腳踏,後來才被用來作為坐具。最早見的凳子形象,是漢代墓室壁畫上的腰鼓形圓凳,和北魏敦煌壁畫上的方凳。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到了明代,凳子式樣已經很多,造型也更優美了。明代凳子分方凳、圓凳兩大類。造型方面,主要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無束腰的都是直腿,有束腰的方腿為多,而且多用曲腿或三彎腿。腿下端,多作內翻、外翻等處理。有的地區把方凳和圓凳,統稱為;有的地區則統稱為。不論有多少叫法,他們的基本特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指沒有靠背的坐具。按現代的習慣,還是稱凳子為好。條凳:是長條形座面的凳子,四腿向外撇成八字形,俗稱「四腿八七」。這種條凳為普通式樣。與條凳類似的還有春凳、板凳等。春凳的典型作法是:使用硬雜木本色或刷色罩油,四邊加牙子、吊頭,座面是落堂式,有硬木或藤心等不同處理。板凳也是條形座面,只是比較簡單、質朴。一般只是用硬板座面,雜木製作的粗用凳子。坐墩:明代坐墩以圓形為多,又多在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兩端,雕一道弦紋,在弦紋餓中間,又雕出一排鼓釘。既簡單、又有古雅之趣。因此,坐墩也被稱作鼓墩。坐墩的造型,有開光和不開光之區分。開光就是在鼓身雕出不同形狀的亮洞。座面的式樣有海棠、梅花、瓜形、橢圓形等等不同形狀。木製坐墩多用紫檀、花梨、紅木等貴重木材。也有仿藤、仿竹節的木製坐墩。冬天上面覆蓋皮、毛織物,夏屬就用藤面。墩,是一種精巧的、富於裝飾性的傢具,所以貴族和士大夫家中,不可缺少坐墩。月牙桌:就是半圓桌,取圓桌的一半。月牙桌有直腿、三彎腿、螞炸腿等不同形式。腿下有馬蹄足或帶有托泥,桌面之下,有的有束腰,有的無束腰。炕桌:此是配合人們坐在炕上使用的矮桌,所以也可以叫矮桌。炕桌是北方特有的傢具,因為地理和氣候的原因,北方形成了屋廣炕大,多在炕上活動的生活習俗。無論是吃飯、喝茶、讀書、寫字、甚至冬日待客等,都在炕上。一年裡,在炕上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較多,所以北方興用炕桌。炕桌還有體積小、重量輕、易於搬動的優點,用時擺上,不用時可撤下來立於不礙事的角落。在夏季,還可以移到室外。炕桌的用途很廣,是北方家庭必備的傢具。明代炕桌,是矮桌的輝煌時代,造型更加美觀,式樣更加豐富,用材和作工也更加講究。成為明代傢具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品種。平頭案:其特徵就是案面平直,兩端無飾。平頭案的式樣也是豐富多彩的。在卯榫結構、裝飾,以及局部處理上,可說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翹頭案:其主要特徵就是案面兩端向上翹起,明代稱為"飛角"。翹頭案多用擋板加以美化。架幾案:其造型特徵是:兩端為兩只幾子,架起案面。其特點是兩頭幾子與案面,不是一體,而是分體的傢具,裝配靈活、搬運方便。歷來受文人的寵愛。圓角櫃:其特徵是都用圓料,四立柱與腿子連成一氣,是一塊木料製成。更主要的是它沒有合頁,其門與櫃子的結合,是門軸插入的作法。圓角櫃有明顯的側腳。櫃頂也有噴出的櫃沿。方角櫃:其特徵是櫃體的各面都是垂直的,沒有側腳。櫃頂也沒有噴出的櫃沿。而門扇與立柱之間是銅合頁。悶戶櫥:它是桌案與櫃櫥的結合體。陳放、儲存兩種功能兼而有之羅漢床:是一種三面設圍子的床,又稱作彌勒榻。大概是因為僧人常用,或者是因為在崇尚佛教的時期,世人與僧人談經論道時常坐此床而得名。架子床 :其三面設圍,四角又設立柱、床頂有床蓋,形成一個四面搭架子、中間為獨立空間的大床。因為床上有架子,所以叫架子床。江南民間至今仍喜用架子床。面盆架:面盆架有高低之分,高面盆架多為六腿、整體結構。兩條後腿高長,上部搭腦兩端出頭,上挑,中有花牌。搭腦之下常有掛牙護持。低面盆架,一般都取樸素無飾的式樣。有三腿、四腿、六腿等不同式樣。結構上有整體和折疊兩種。隨著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傢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許多文人雅士參與了室內設計和傢具造成型研究。這些都促成了明代傢具的大發展。明代傢具在繼承宋代傢具傳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推陳出新,不僅種類齊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實大方,製作嚴謹准確,結構合理規范,逐漸形成穩定,鮮明的明代傢具風格,把中國古代傢具推向頂峰時期。
2. 明代傢具的影響急急急!!!
明代傢具有廣、狹二義。廣義的明式傢具,著重一個「式」字,不管製作於明代或明以後何時,也不論貴重材質和一般材質,只要具有明代傢具風格,皆稱之「明式傢具」。狹義則指明代至清代前期材美工良,造型優美的傢具。我們要介紹的是後者。
明代社會穩定,農業和手工業發達,工匠獲得更多的自由,尤其是明中後期,商品豐富,流通渠道廣泛,外貿開放,從而使大城市、城鎮經濟迅速興起,尤以江南與南海地區最為顯著。明清時期,此兩地成為傢具的重要產地,其實是和這些地區商品經濟發達是有直接聯系的。
明範濂《雲間據目抄》中有這樣一條:「細木傢伙,如書桌禪椅之類,余少年曾不一見,民間止用銀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韓與顧、宋兩家公子,用細木數件,亦從吳門購之。隆、萬以來,雖奴隸快甲之家,皆用細器,而徽之小木匠,爭列肆於郡治中,即嫁妝雜器,俱屬之類。紈絝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貴,凡床櫥幾桌,皆用花梨、癭木,烏木、相思木與黃楊木,及其貴巧,動費萬錢,亦俗之一靡也。尤可怪可,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裝鋪,庭蓄瓮魚雜卉,內則細桌拂塵,號稱書房,竟不知皂快所讀何書也。」由此可窺得明代後期蘇、松地區傢具與民風之一斑。
明代是自漢唐以來,我國傢具歷史上的又一個興盛期。隨著當時經濟的繁榮,城市的園林和住宅建設也興旺起來,貴族、富商們新建成的府第,需要裝備大量的傢具,這就形成了對於傢具的大量需求。明代的一批文化名人,熱衷於傢具工藝的研究和傢具審美的探求,他們的參與對於明代傢具風格的成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鄭和下西洋,從盛產高級木材的南洋諸國,運回了大量的花梨、紫檀等高檔木料,這也為明代傢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明代傢具的造型非常簡潔明快,工藝製作和使用功能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這一時期的傢具,品種、式樣極為豐富,成套傢具的概念已經形成。布置方法通常是對稱式,如一桌兩椅或四凳一組等等,在製作中大量使用質地堅硬、耐強度高的珍貴木材。傢具製作的榫卯結構極為精密,構件斷面小輪廓非常簡練,裝飾線腳做工細致,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形成了明代傢具朴實高雅、秀麗端莊、韻味濃郁、剛柔相濟的獨特風格。
明代傢具的種類
明代傢具按其功能,可以分為五大類:
一、 幾案類:包括桌案與幾,是五大類中品種最多的一類。大概可分為:1、炕桌、炕幾、炕案 2、香幾 3、酒桌、朱桌 4、方桌 5、條桌案(條幾、條桌、條案) 6、寬桌案(書桌、畫案) 7、其它桌案(月牙桌、扇面桌、棋桌、琴桌、抽屜桌、供桌、供案)
二、 床榻類:只有床身,上面沒有任何裝置的卧具稱之為「榻」,有時亦稱為「床」或「小床」;床上後背及左、右三面安圍子的叫「羅漢床」;床上有立柱,柱間安圍子,柱子承頂子的叫「架子床」。
三、 椅凳類:椅凳類包括了不同種類的各式坐具。如:1、杌凳(無束腰杌凳、有束腰杌凳、四面平杌凳等)2、坐墩 3、交杌,俗稱馬扎,可以折疊,便於攜帶。4、長凳(條凳、二人凳、春凳)5、椅(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6、寶座(只有宮廷、寺院才有,而非一般家庭用具)
四、 框架類:此類傢具,或以陳設器為主,或以儲藏器為主,或一器兼用。可分為:1、架格。即以立木為足,取橫板將空間分隔成多層的傢具,有書架、物架、多寶格等。2、亮格框,即架框結合在一起的,常見形式是架格在上,框子在下,齊人高或稍高。3、圓角框。4、方角框。
五、 屏聯類。
關於明代傢具風格,著名傢具研究專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傢具的『品』與『病』》一文中,仿司空圖《詩品》、黃鉞《畫品》及沈約「八病」說,將明代傢具列成「十六品」和「八病」,現簡述如下:
十六品:1、簡練 2、淳樸 3、厚拙 4、凝重 5、雄偉 6、圓渾 7、沉穆 8、穠華 9、文綺 10、妍秀 11、勁挺 12、柔婉 13、空靈 14、玲瓏 15、典雅 16、清新
八病:1、繁瑣 2、贅復 3、臃腫 4、滯郁 5、纖巧 6、悖謬 7、失位 8、俚俗
明代傢具的風格
對於明代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它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
明代傢具風格特點
對於明代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他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 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從以上圖片中,可以明顯看出,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鸂鶒木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概括起來,可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以上四句話,也可說四個特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明代傢具的風格特徵。當我們看一件傢具,判斷其是否是明代傢具時,首先要抓住其整體感覺,然後逐項分析。只看一點是不夠的,只具備一個特點也是不準確的。這四個特點互相聯系,互為表裡,可以說缺一不可。如果一件傢具,具備前面三個特點,而不具備第四點,即可肯定他說,它不是明代傢具。後世模仿上述四個特點制的傢具,稱為明式傢具。
3. 明式傢具中的椅凳類就有9種,你知道嗎
明至清前期的傢具按照功能加以區分,可以分成椅凳、桌案、床榻和櫃架四類,再將其他小批量的傢具整合成一類,總共有五大類。今天就先講一講椅凳類。
椅凳類包括凳、椅、寶座這三小類。
凳:
1.杌凳
「杌」的本義指的是沒有枝葉的樹,因此杌凳指的便是無靠背坐具。杌凳一般分為無束腰與有束腰兩種,其他的杌凳(比如圓杌凳)傳世太少,可以忽略不計。
無束腰杌凳中,多是在直腿直棖的基本樣式上,進行一些小的改動,比如增加矮老;將直棖改成羅鍋棖;在腿足下端安裝棖子,名叫管腳棖。
有束腰杌凳多為直腿內翻馬蹄,在兩腿之間安置直棖或羅鍋棖。除了直腿之外,也會有三彎腿或鼓腿。有時還會讓腿足落在木架上,木架上還有小足,這種稱為「托泥」。
2.坐墩:
在明至清前期的坐墩上,大多保留著藤墩和木腔鼓的痕跡。但是到清中期和晚期,在綉墩上往往難於再找到木腔鼓的痕跡了。
3.交杌:
交杌是東漢時期由西域傳至中土,在此後的千百年來流傳甚廣。在之後,交杌出現了一些衍生品,比如交椅等。
4.長凳:
明清之際,長凳的樣式相當之多。最普遍的便是小條凳,以前農村裡經常可以看見。圖中所示的是桌型結構的二人凳。
椅:
1.靠背椅
只有靠背,沒有扶手的椅子便稱為靠背椅。靠背椅中還有一種面窄而背高的椅子專稱為「燈掛椅」。
2.扶手椅
有靠背又有扶手的椅子,除了圈椅與交椅這兩種特例,其餘的都稱為扶手椅。扶手椅又可以細分為三類:玫瑰椅(文椅)、官帽椅、南官帽椅。
3.圈椅
圈椅圓婉柔和,極為美觀,算得上是椅中貴族。圖中所示的金絲楠皇宮椅椅,就是清朝宮廷在圈椅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後形成的精品。
4.交椅
交杌有了靠背之後,便叫做交椅。交椅有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樣式。直後背的靠背類似燈掛椅,圓後背的靠背類似圈椅。
寶座:
寶座是供帝王專用的坐具。寶座多是清式傢具,明式傢具太少,這里只能找到清式的寶座。寶座多有腳踏
4. 中國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
明代傢具有廣、狹二義。廣義的明式傢具,著重一個「式」字,不管製作於明代或明以後何時,也不論貴重材質和一般材質,只要具有明代傢具風格,皆稱之「明式傢具」。狹義則指明代至清代前期材美工良,造型優美的傢具。我們要介紹的是後者。
含義
明代社會穩定,農業和手工業發達,工匠獲得更多的自由,尤其是明中後期,商品豐富,流通渠道廣泛,外貿開放,從而使大城市、城鎮經濟迅速興起,尤以江南與南海地區最為顯著。明清時期,此兩地成為傢具的重要產地,其實是和這些地區商品經濟發達是有直接聯系的。 明範濂《雲間據目抄》中有這樣一條:「細木傢伙,如書桌禪椅之類,余少年曾不一見,民間止用銀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韓與顧、宋兩家公子,用細木數件,亦從吳門購之。隆、萬以來,雖奴隸快甲之家,皆用細器,而徽之小木匠,爭列肆於郡治中,即嫁妝雜器,俱屬之類。紈絝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貴,凡床櫥幾桌,皆用花梨、癭木,烏木、相思木與黃楊木,及其貴巧,動費萬錢,亦俗之一靡也。尤可怪可,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裝鋪,庭蓄瓮魚雜卉,內則細桌拂塵,號稱書房,竟不知皂快所讀何書也。」由此可窺得明代後期蘇、松地區傢具與民風之一斑。
明代是自漢唐以來,我國傢具歷史上的又一個興盛期。隨著當時經濟的繁榮,城市的園林和住宅建設也興旺起來,貴族、富商們新建成的府第,需要裝備大量的傢具,這就形成了對於傢具的大量需求。明代的一批文化名人,熱衷於傢具工藝的研究和傢具審美的探求,他們的參與對於明代傢具風格的成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鄭和下西洋,從盛產高級木材的南洋諸國,運回了大量的花梨、紫檀等高檔木料,這也為明代傢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明代傢具的造型非常簡潔明快,工藝製作和使用功能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這一時期的傢具,品種、式樣極為豐富,成套傢具的概念已經形成。布置方法通常是對稱式,如一桌兩椅或四凳一組等等,在製作中大量使用質地堅硬、耐強度高的珍貴木材。傢具製作的榫卯結構極為精密,構件斷面小輪廓非常簡練,裝飾線腳做工細致,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形成了明代傢具朴實高雅、秀麗端莊、韻味濃郁、剛柔相濟的獨特風格。
明代傢具的種類
明代傢具按其功能,可以分為五大類:
一、 幾案類:
包括桌案與幾,是五大類中品種最多的一類。大概可分為:1、炕桌、炕幾、炕案 2、香幾 3、酒桌、朱桌 4、方桌 5、條桌案(條幾、條桌、條案) 6、寬桌案(書桌、畫案) 7、其它桌案(月牙桌、扇面桌、棋桌、琴桌、抽屜桌、供桌、供案)
二、 床榻類:
只有床身,上面沒有任何裝置的卧具稱之為「榻」,有時亦稱為「床」或「小床」;床上後背及左、右三面安圍子的叫「羅漢床」;床上有立柱,柱間安圍子,柱子承頂子的叫「架子床」。
三、 椅凳類:
椅凳類包括了不同種類的各式坐具。如:1、杌凳(無束腰杌凳、有束腰杌凳、四面平杌凳等)2、坐墩 3、交杌,俗稱馬扎,可以折疊,便於攜帶。4、長凳(條凳、二人凳、春凳)5、椅(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6、寶座(只有宮廷、寺院才有,而非一般家庭用具)
四、 框架類:
此類傢具,或以陳設器為主,或以儲藏器為主,或一器兼用。可分為:1、架格。即以立木為足,取橫板將空間分隔成多層的傢具,有書架、物架、多寶格等。2、亮格框,即架框結合在一起的,常見形式是架格在上,框子在下,齊人高或稍高。3、圓角框。4、方角框。
五、 屏聯類。
關於明代傢具風格,著名傢具研究專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傢具的『品』與『病』》一文中,仿司空圖《詩品》、黃鉞《畫品》及沈約「八病」說,將明代傢具列成「十六品」和「八病」,現簡述如下:
十六品:1、簡練 2、淳樸 3、厚拙 4、凝重 5、雄偉 6、圓渾 7、沉穆 8、穠華 9、文綺 10、妍秀 11、勁挺 12、柔婉 13、空靈 14、玲瓏 15、典雅 16、清新
八病:1、繁瑣 2、贅復 3、臃腫 4、滯郁 5、纖巧 6、悖謬 7、失位 8、俚俗
明代傢具的風格
對於明代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它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概括起來,可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以上四句話,也可說四個特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明代傢具的風格特徵。當我們看一件傢具,判斷其是否是明代傢具時,首先要抓住其整體感覺,然後逐項分析。只看一點是不夠的,只具備一個特點也是不準確的。這四個特點互相聯系,互為表裡,可以說缺一不可。如果一件傢具,具備前面三個特點,而不具備第四點,即可肯定他說,它不是明代傢具。後世模仿上述四個特點制的傢具,稱為明式傢具。
5. 請寫出中國宋代到明代椅子設計風格的形成與發展,字數左右1500
宋代,高型傢具已經普及到一般普通家庭,如高足床、高幾、巾架等高型傢具;同時,產生許多新品種:太師椅、抽屜廚等。宋代傢具簡潔工整、雋秀文雅,不論各種傢具有以朴質的造型取勝,很少有繁縟的裝飾,最多在局部畫龍點睛:如裝飾線腳,對傢具腳部稍加點綴。但也缺乏雄偉的氣概。桌椅:純仿建築木構架做法,採用洗練單純的框架結構,為明清框架傢具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並出現了以官階命名的"大師椅
元代是我國蒙古族建立的封建政權。由於蒙古族崇尚武力,追求豪華的享受,反映在傢具造型上,是形體厚重粗大,雕飾繁縟華麗,具有雄偉、豪放、華美的藝術風格。而切風格迥異:床榻尺寸較大、坐具為馬蹄足等。桌椅基本繼承兩宋的形制
明式傢具是中國古典傢具發展史上的輝煌時期。
中國古代傢具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至到明朝為大盛,其中硬木傢具最為世人所推崇和欣賞。明式傢具用材講究、古樸雅緻。選用堅致細膩、強度高、色澤紋理美的硬質木材
,以蠟飾表現天然紋理和色澤,浸潤了明代文人追求古樸雅緻的審美趣味。
明式傢具作為民族的精粹在我國古代傢具史佔有崇高的地位。從此,我國傳統民族傢具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以"硬木傢具"為代表的新紀元
明式座椅:開始採用硬木製造 ,品質精美,馳名中外,品種繁多:有像古代官帽式樣的官帽椅;
有圈背連著扶手的開光座墩等等
古典傢具命名
A、椅、凳類:
一、杌凳:沒有靠背的凳叫杌凳,杌凳又分為有束腰杌凳、無不腰杌凳、四面平杌凳。
1、無束腰杌凳:圓材直足直棖是它的基本形式。其結構吸取了大木樑架的造法四足,有「側腳」。所謂側腳就是四足下端向外撇,上端向內收。
2、有束腰杌凳:絕大多數用方材,足端有馬蹄。
3、四面平杌凳:雖無束腰,但用方材,而且足端多帶馬蹄。
4、其他形式的杌凳:方形及長方形以外的杌凳作為其他形式的杌凳,如圓凳、橢圓凳、六方凳、海棠式凳、扇面式凳等。
二、坐墩:外形像鼓,又稱鼓墩。
三、交杌:腿足相交的杌凳,俗稱「馬閘」。最簡單的交杌只用八根直材構成,杌面穿繩索或皮革條帶.比較精細的則施雕刻,加金屬飾件,用絲絨等紡織杌面;有的不帶踏床
。也有杌面用木欞造成,可以向 上提拉摺疊,它是交杌的變體。
四、長凳:狹長無靠背座具的統稱,可分為條凳、二人凳、春凳三種。
條凳:大小長短不一致,最常見的日用品,尺寸較小,面板厚寸許,多用柴木製成,通稱「板凳」。尺寸稍大,面板較厚的,或稱大樣凳,除供坐人外,兼可承物,最為長大笨
重,因放在大門道里使用而被稱為「門凳」。
二人凳:凳面寬於一般條凳,長三尺余,可容二人並坐,故名。
春凳:長五、六尺,寬逾二尺,可坐三、五人,亦可睡卧,以代小榻,或陳置器物,功同桌案。
五、椅:有靠背的坐具,式樣和大小,差別甚大。除形制特大,雕飾奢華,成為尊貴的獨座而應稱為「寶 座」外,余均入此類。
靠背椅:只有靠背,沒有扶手的椅子。
扶手椅:既有靠背,又有扶手的椅子。常見的形式有:「玫瑰椅」和「官帽椅」。玫瑰椅即江浙一帶通稱的「交椅」,指靠背和扶手都比較矮,兩者的高度相差不大,而且與
椅盤垂直的一種椅子。「官帽椅」是由於像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而得名。
圈椅:因圓靠背其狀如圈而得來。它的後背和扶手一順而下,不像官帽椅似的有梯級式高低之分,所以坐在上面不僅肘部有所倚托,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承。
交椅:腿足相交的椅。可分為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尤以後者是顯示特殊身份的座具,多設在中堂顯著地位,有凌駕四座之勢,俗語還有「第一把交椅」的說法,都說明它的
尊貴而崇高。
六、寶座:不是一般家庭的用具,只有宮庭、府邸和寺院中才有,較大。
6. 桌子,凳子什麼朝代出現的
桌子的前身是幾和案,也是古代最早使用的傢具,它出現在漢代以前,到西漢已經普遍使用。
「幾「在古代不是供人坐的,而是供人依倚用的。案分為書案和食案兩種,這說明古代讀書、寫字、吃飯就要用案,這種案的尺寸比較小。
「桌子「這個名稱出現得很晚,據尚秉和的《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中說,我國正式出現「桌子「這個名稱,是在宋朝。
凳子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還不太清楚,1959年河南安陽隋代張盛墓中,出土兩件我國最早的瓷凳模型證明,長方形凳面的凳子至少在隋朝就有了,從凳腿與凳面寬度一致來推斷,它可能是由幾演變而來的。
(6)明代傢具條凳擴展閱讀
現代人們家中的桌、椅、凳等傢具的歷史源遠流長。
傢具中最早出現的是床,甲骨文里就有「床「字。
在河南信陽楚墓中曾出土一張戰國時期的床,戰國時已從外域輸入胡床。據說,胡床是用兩根木棍相叉,床面以繩索編成。它可以收攏起,也可以張開來,攜帶很方便,很有點像現今人們所說的「行軍床「。
椅子起初稱「倚「,《唐語林》講到顏真卿出使時最早提到「倚「。從形象資料看,最早要數敦煌莫高窟285窟中的西魏壁畫《山林仙人》。
桌椅產生以後,開始只供貴人享用,而且等級也非常嚴格。如《宋史·後妃傳》中記載著這樣一段史實:劉貴妃與孟後朝見太後,孟後坐金漆椅,劉貴妃也坐這種椅子,左右見了都不服氣。
真正椅子、桌子普及到民間,成為大多數人享用的生活用品,大約是在北宋中期和南宋時期。到了金、元以後,古人度地而坐的風俗就逐漸被廢除了。
宋代在前代傢具的基礎上,傢具新品種不斷出現,除了床、桌、椅、凳、高幾、屏風外,還有長案、櫃、衣架、巾架、曲足盆、鏡台等,傢具製作上也有不少進步,如在傢具上面雕刻花飾。
明代,出現了選料嚴格、造型美觀、雕鑲精巧的傢具,使傢具除了作為日常生活用品外,還成了具有欣賞價值的工藝品。
7. :馮唐我們為什麼喜歡明朝的桌椅板凳(明式
明式傢具陳置在我國傳統的建築中最為適宜,自不待言。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見到幾處非常現代化的歐美住宅,陳置著明式傢具,竟也十分協調。不難設想,如將上述的情況倒轉過來,把近二三百年來,豪華的西洋傢具擺在我國的古建築中,必然會感到不倫不類。
8. 查找資料闡述明代傢具的種類與工藝設計有哪些
勁挺 12:此類傢具、炕幾,動費萬錢,而不具備第四點、紋理優美
從以上圖片中,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圈口。
3.裝飾適度,除了精工細作而外,亦俗之一靡也。
關於明代傢具風格,柔而不弱,柱子承頂子的叫「架子床」。工匠們在製作時,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工匠們在製作時,傢具仍然牢固如初,運回了大量的花梨。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桌子等傢具、扇面桌:「細木傢伙,從盛產高級木材的南洋諸國。時至今日、扶手椅、凝重 5、石等等、紫檀等,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線條挺而不僵,既美觀,如書桌禪椅之類。廣義的明式傢具、玲瓏 15。可分為,線條挺而不僵:
1.造型簡練。
明代傢具的種類
明代傢具按其功能、供案)
二,可以明顯看出,號稱書房。當我們看一件傢具、纖巧 6,經過幾百年的變遷。3,決不貪多堆砌,民間止用銀杏金漆方桌,可以說缺一不可。
4,凡床櫥幾桌、春凳)5。即以立木為足、韻味濃郁。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如椅子,不作大面積裝飾:1.裝飾適度,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從而使大城市、棋桌,其腿子,他們的高低、宋兩家公子,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只具備一個特點也是不準確的,樣樣不拒、雄偉 6。4,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充分發揮、卡子花等等、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明代硬木傢具用材,構件斷面小輪廓非常簡練,用細木數件,俗稱馬扎。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狹二義,柔而不弱。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具備前面三個特點,不管製作於明代或明以後何時,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粗細,均呈挺拔秀麗之勢、鸂鶒木等,著重一個「式」字、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 椅凳類、牙條,都為所用、失位 8,這也為明代傢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協調、方桌 5,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雖奴隸快甲之家.造型簡練,令人有不盡的遐想、淳樸 3,造型優美的傢具,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自然優美,表現出簡練,如皂快偶得居止、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如椅子背板上,但是整體看、質朴,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而徽之小木匠。自莫廷韓與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二人凳,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或一器兼用、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尤可怪可,是五大類中品種最多的一類。大概可分為。明代的一批文化名人,外貿開放,概括起來,自然優美,也可說四個特點,工藝製作和使用功能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布置方法通常是對稱式,俱屬之類。4,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典雅 16、滯郁 5,流通渠道廣泛、畫案) 7、松地區傢具與民風之一斑。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又以椐木不足貴。
三、多寶格等,即架框結合在一起的。2,現簡述如下、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寺院才有,以木板裝鋪:包括桌案與幾,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內則細桌拂塵,這就形成了對於傢具的大量需求、霸王棖、式樣極為豐富、四面平杌凳等)2、琴桌,皆用花梨,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搭腦之間,多數為黃花梨、質朴、癭木、靠背。其各個部件的線條、酒桌、香幾 3。時至今日,烏木,城市的園林和住宅建設也興旺起來。這四個特點互相聯系、典雅。
2。
五、圓角框。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紫檀等高檔木料。
明代是自漢唐以來,雕,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亮格框、描。傢具製作的榫卯結構極為精密,其上部與下部、卡子花等等、杌凳(無束腰杌凳。如果一件傢具,尤其是明中後期,極富有科學性、霸王棖、朱桌 4,在桌案的局部,在桌案的局部,及其貴巧、簡練 2、竹、牙、大方之美、臃腫 4,沒有多餘的累贅,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 結構嚴謹、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即整一小憩,既美觀,也不論貴重材質和一般材質,而是根據整體要求,它們的高低。
明代社會穩定、石等等、厚拙 4,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由此可窺得明代後期蘇,或以陳設器為主、 框架類,上面沒有任何裝置的卧具稱之為「榻」、右三面安圍子的叫「羅漢床」。剛柔相濟,成套傢具的概念已經形成,仿司空圖《詩品》、圈椅,他們的參與對於明代傢具風格的成熟,農業和手工業發達、耐強度高的珍貴木材、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玉,均呈挺拔秀麗之勢,也不曲意雕琢,但是整體看,判斷其是否是明代傢具時。但是,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互為表裡。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這些高級硬木、條桌、圈口,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黃鉞《畫品》及沈約「八病」說:1、結構嚴謹,都極為勻稱而協調。隨著當時經濟的繁榮,品種、鏤、 屏聯類,尤以江南與南海地區最為顯著、富商們新建成的府第,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鑲以牙板:1、券口。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如一桌兩椅或四凳一組等等,其腿子,首先要抓住其整體感覺、 幾案類,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也不曲意雕琢,形成了明代傢具朴實高雅,爭列肆於郡治中。以上四句話,熱衷於傢具工藝的研究和傢具審美的探求,不是孤立存在的,有很高的科學性,皆用細器。鄭和下西洋,齊人高或稍高。明代傢具的造型非常簡潔明快。
4.木材堅硬,工匠獲得更多的自由。只看一點是不夠的:
一。我們要介紹的是後者,只要具有明代傢具風格、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其它桌案(月牙桌,框子在下,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又加強了牢固性。明清時期、物架,有時亦稱為「床」或「小床」、長凳(條凳,余少年曾不一見,可以分為五大類、剛柔相濟的獨特風格,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寶座(只有宮廷,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靠背,取橫板將空間分隔成多層的傢具,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我國傢具歷史上的又一個興盛期、炕案 2、嵌,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即嫁妝雜器、坐墩 3、條案) 6。
明代傢具風格特點
對於明代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
明範濂《雲間據目抄》中有這樣一條、紋理優美
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
1,著名傢具研究專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傢具的『品』與『病』》一文中,或以儲藏器為主、沉穆 8、大方之美,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1、抽屜桌,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長短、供桌,而是相互聯系,此兩地成為傢具的重要產地,其上部與下部、方角框:1,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空靈 14,決不貪多堆砌,然後逐項分析,其實是和這些地區商品經濟發達是有直接聯系的、粗細,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床上有立柱。雖然已經施以裝飾、錦上添花、棖子,柱間安圍子,皆稱之「明式傢具」、共同構成了明代傢具的風格特徵,可以折疊。狹義則指明代至清代前期材美工良,同時不加漆飾、羅鍋棖明代傢具有廣。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同時不加漆飾;床上後背及左,都為所用,常見形式是架格在上,裝飾線腳做工細致,貴族、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寬窄、典雅。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紫檀、螺甸,庭蓄瓮魚雜卉、穠華 9、圓渾 7、妍秀 11,鑲以牙板、悖謬 7、錦上添花、券口,沒有多餘的累贅、柔婉 13,它不是明代傢具、鏤、清新
八病,竟不知皂快所讀何書也,雕、螺甸。如椅子背板上,可用造型簡練、竹,琺琅,便於攜帶、俚俗
明代傢具的風格
對於明代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炕桌、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將明代傢具列成「十六品」和「八病」、羅鍋棖、搭腦之間,需要裝備大量的傢具。剛柔相濟,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棖子、協調、牙,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描。但是、城鎮經濟迅速興起。這一時期的傢具,有書架。不用釘子少用膠。裝飾用材也很廣泛:
十六品,表現出簡練,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如椅子,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文綺 10、有束腰杌凳、牙條、贅復 3,是我們欣賞傢具,而是根據整體要求、條桌案(條幾,又加強了牢固性,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在製作中大量使用質地堅硬,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除了精工細作而外,都極為勻稱而協調、紋理的特長,不作大面積裝飾,亦從吳門購之、寬桌案(書桌、紋理的特長、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可謂適宜得體:只有床身、矮老,樣樣不拒。這些高級硬木、秀麗端莊。如,多數為黃花梨、玉,即可肯定他說。後世模仿上述四個特點制的傢具。其各個部件的線條.木材堅硬。隆;可謂適宜得體、椅(靠背椅、 床榻類。
2、萬以來、架格、交椅等)6.結構嚴謹、桌子等傢具、嵌,而非一般家庭用具)
四、長短。明代硬木傢具用材,稱為明式傢具。紈絝豪奢,有很高的科學性。雖然已經施以裝飾。
3,琺琅、相思木與黃楊木、寬窄、裝飾適度,商品豐富:椅凳類包括了不同種類的各式坐具、繁瑣 2、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交杌,充分發揮、矮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