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式家俬的木質是怎樣區分的,請各位賜教一下,多謝!
明代及前清時期是中國古典傢具生產的黃金鼎盛時期,其技術、工藝精益求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採用堅硬緻密、色澤幽雅、花紋華美的珍貴木材是一個重要原因。
明代傢具
一般稱為明式傢具。明式傢具主要採用印度、緬甸和東南亞一帶出產的硬質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鐵力木、酸枝木等,這些木材色澤沉重,紋理優美,而且質地堅硬細膩。
清式傢具在造型藝術上的風格與明式截然不同,傢具在用材上也略有不同,清式傢具以紫檀木、紅木為主。
1、紫檀木:在各種硬木中紫檀木質地最為細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紋不明顯。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將立即分解成粉紅色,且與酒形成較粘的膠狀物,傾倒時能連成線。這是鑒別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產地主要在印度,我國的雲南、兩廣等地也有生產。紫檀是豆科的一屬,約有十五種,多產於熱帶。其中有兩種分布於我國:一為紫檀,俗稱小葉檀;一為薔薇木,俗稱大葉檀。小葉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徑多在20厘米以內,再大就會空心而無法使用,小葉檀木紋不明顯,色澤紫黑,有的黝黑如漆,幾乎看不出紋理。一般認為中國從印度進口的紫檀木是薔薇木,即大葉檀。大葉檀紋理較粗些,顏色較淺些。打磨後有明顯木線,即棕眼出現。
我國自古認為紫檀木是最名貴的木材,由於過於名貴,故紫檀器物比黃花梨的要少,若是大型傢具,因材料難得,更視為珍品。雖然紫檀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擬的。
2、黃花梨:在明清傢具中首選材料是黃花梨木,這種材料顏色不靜不喧,恰到好處,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得到很多傢具愛好者的珍視。
花梨木顏色從淺黃到紫赤,木質堅實,花紋精美,成八字型,鋸解時芳香四溢,中國海南產的花梨木最佳,其顯著特點是花紋面上有鬼臉,即樹結子為最佳,花粗色淡者為低。另一特點是其心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
黃花梨古無此名,只有"花梨"或寫作"花櫚",後來冠之黃花梨,主要是區別現在還大量用來製造傢具的所謂"新花梨",因為海南花梨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砍伐殆盡,所以現在用料多為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進口花梨木,但品種繁多,質次各異,品質相差很大。
3、雞翅木:雞翅木屬紅豆科,計約四十到六十種,在我國有二十六種,主要產於福建省。因其花紋秀美似雞翅膀而改名。北京匠師普通認為雞翅木有新、老兩種,新雞翅木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僵直無旋轉之勢,且木絲有時容易翹裂、起茬。老雞翅木肌理細致緊密,紫褐色深淺相間成文。尤其是縱切面絲細浮動,具有禽鳥頭翅那樣燦爛閃耀的光輝。清中期以後,傢具用老雞翅木的很少,新的則一直用到現在,目前市場的雞翅木,絕大部分是新雞翅木。
4、鐵力木:鐵力木或作"鐵犁木"或"鐵栗木",在幾種硬木中長的最高大,價值又較低廉。鐵力木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傢具用它做成,有時用在傢具後背或抽屜內部。鐵力木有時有花紋,似雞翅木而較粗,過去傢具商曾用它冒充雞翅木出售。
鐵力木是較大的常綠喬木,樹干直立,高可十餘丈,直徑達丈余。原產東印度。我國兩廣皆有分布:木質堅硬耐久,心材暗紅色,色澤及紋理略似雞翅木,質糙紋粗,棕眼顯著。在熱帶多用於建築,廣東用來製造傢具,極經久耐用。
5、紅木:紅木是繼黃花梨、紫檀以後採用量最多最貴重的優質硬木,其品種和名稱多達幾十種:如酸枝、紅木、老紅木、新紅木、香紅木、紅豆木、花梨木、新花梨木、老花梨木等。近年來還有:巴西紅木、泰國紅木、緬甸紅木、寮國花梨、越南花梨等。
在古典傢具的製作中主要採用老紅木、酸枝、黃花梨等優質木材,老紅木近似紫檀,但光澤較暗,顏色較淡,質地不緊密,有香味,現代紅木傢具生產則完全不同。採用酸枝和黃花梨木製造的傢具很少。那些所謂的"緬甸紅木"、"寮國紅木"、"巴西紅木"等成為主要材質,甚至有將新鐵力木製作紅木傢具。許多木材既沒有紅木的色澤,更無紅木的材質,但經過打磨、著色、揩漆後一般人很難分別。真想分辨清楚,唯一的辦法是親臨生產單位,在產品著色前鑒別木材的真面目。
6、櫸木:櫸木屬榆種,產於江、浙等地,別名櫸榆或大葉榆,木材堅致,色澤兼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木材帶赤色故名"血櫸"。又叫紅櫸。它比一般木材堅實,但不能算是硬木,在明清傢具中占重要位置,故老匠師及明式傢具的真正愛好者都予以重視,認為不應因用料較差而貶低它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櫸木材質堅硬,色紋兼美,有很美麗的大花紋,層層如山巒重疊,蘇州木工稱之為"寶塔紋"。
7、癭木:癭木不是樹種名稱,而是老乾盤根錯節,結瘤生癭處的木材叫癭木,北京匠師稱之為"癭子",一般認為任何一種樹都可能有癭子,而生癭處的木材總是有旋轉的細密花紋,大樹根部容易生癭,能開出較大板片的,首推楠木。而所謂的"滿面葡萄"就是一串串葡萄來形容楠木癭子的花紋秀美。
8、榆木:榆木亦稱"白榆",廣布性樹種,產於我國的平原地區,紋理直,花紋較大,結構稍粗,棕眼顯著,質地較軟,歸為柴木或叫軟木類。易於加工和雕刻。榆木以張家口一帶和山東境內黃河兩岸的為最佳。山西、山東、河北、京津等地民間傢具以此木為主。
9、杉木:顏色呈白色或淡黃色,木紋平直,結構細致耐朽,易加工,木材產於江浙等南方,故蘇式傢具柴木以此木為主。
10、楸木:我國廣布性樹種,多產於北方平原,木紋平直,且紋路較小,結構細致,木質較輕、較軟,易於加工,木性較小,不易縮漲,適於加工傢具。
Ⅱ 廣式傢具和蘇式傢具有什麼區別
廣東地區採用優質硬木為原料生產硬木傢具的歷史也比較早,我們能從一件面板底部刻有「崇禎庚辰(1640年)仲冬制於康署」的鐵力木大翹頭案為例證,說明最遲到明朝末年就已有品質很好的高級傢具了。這件由廣東德慶縣生產的翹頭案,十分靜穆氣派,但與同時期成就顯赫的蘇式傢具相比,仍略遜一籌。在造型比例、線腳運用和與形體的關繫上都暴露出不足之處。這些年來,一直很少再有廣東地區生產的明代高級硬木傢具發現。1997年8月,筆者應邀赴廣州作專題考察,順道走訪了《清代廣式傢具》的作者蔡易安先生。我們大致認定,廣東地區明代優質硬木傢具的生產要比蘇州地區晚。廣州地區開始較多的生產硬木傢具可能是在清初,或許也是隨著蘇式傢具影響的不斷擴大而開始興盛起來的。
到清代乾隆時期,廣州地區的傢具生產已非昔比,出現了蒸蒸日上的興旺景象,正如《清代廣式傢具》中所分析的,「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清代廣東傢具領先突破了我國千百年來傳統傢具的原有格式,它大膽地吸取了西歐造型等新的傢具形式,創造出了嶄新的廣式傢具。」從風格上說,廣式傢具可以稱得上是中西文化的合璧。今天,我們比照流傳下來的廣式傢具,從造型形態、構造工藝、製作方法以及裝飾紋樣題材和表現形式,都能清楚地看到外來文化對它所產生的影響是多麼地巨大。它充分地表現出了一種獨特的地域性,而這些,恰恰是同時代其他地區的傢具所缺乏的因素。
如蘇式傢具,始終沒有如同廣式傢具一樣的羊蹄腳、鯉魚肚以及類似的部件裝飾性符號或樣式,包括運用西洋圖案的雕刻手法。蘇州地區雖然也有製造廣式傢具的產品,或者也流行一些廣式傢具的品種,這些產品和品種也只能是廣式,是蘇制的廣式產品,而不能因為是蘇州生產就稱其為蘇式傢具。正像廣州改制蘇式品種的圈椅一樣,總不免缺乏廣式傢具的形象和特色,也不能說其是廣式傢具,它實際上給人的是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鑲嵌大理石的盾形式靠背扶手椅、三連式和雙連式長椅、通體雕刻的龍紋椅等等,才是廣式傢具無與倫比的代表產品;絞藤、連珠、仰俯蓮瓣、西番蓮花紋,雙線花瓶腳、工字式連腳檔、大挖彎以及滿嵌螺鈿、通體懸雕等等,才是廣式傢具最鮮明的風格特色。
這個時期,由於政治、經濟、歷史、地域等各方面的原因,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傢具製作顯得因循守舊,傳統的束縛使它們沒有像廣式傢具那樣在改革創新中沖鋒陷陣。很快地,蘇式傢具在全國失去了它原先的主導地位,被廣式傢具取而代之,廣式傢具充當了時代的表率。
Ⅲ 明清傢具特點比較
明清傢具
古典傢具是中國悠久燦爛的藝術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古典傢具的價值不僅僅是服務於人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集著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各個時期不同的藝術風格,綜合反映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生產發展、生活習俗、觀念意識、審美情趣以及科學技術和物質的發展水平。人類使用傢具的歷史非常久遠,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完整的傢具遺存屬戰國時代。今天人們能見到的古代傢具,主要是明清兩代的製品。
明代是我國傢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傢具的造型、裝飾、工藝、材料等,都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簡潔的時代特色,後世譽之為「明式傢具」。清式傢具以設計巧妙、裝飾華麗、做工精細、富於變化為特點。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傢具,材質之優,工藝之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正是這一時期正是確立了清式傢具的風格。明清傢具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傢具所具有的極其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傢具一般可分為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櫥櫃類和其它雜項類。
一、 明清傢具的藝術風格和裝飾特點
1. 明式傢具
明式傢具是指製作於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簡朴具有特定造型風格的傢具。明式傢具以結構上的合理化與造型上的藝術化,充分地展示出簡潔、明快、質朴的藝術風貌。並善於將雅俗熔於一爐,雅而致用,俗不傷雅,達到美學、力學、功用三者的完美統一。
明式傢具的整體結構以框架式樣為主要的形式,呈現有束腰和無束腰兩大結構特徵。無束腰傢具以圓腿側足為主,造型簡練穩重。有束腰傢具方腿直足,或三彎腿或鼓腿 ,形體敦厚而顯得莊重秀麗。這兩種造法,給人以虛實相間、方正穩重的感受,成功地體現出科學性和藝術性融於一體的造型美。
明式傢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別講究線條美。它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於傢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因物而異,各呈其姿,給人以強烈的線條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又別具一格。線腳的變化和運用是明式傢具線條造型的另一體現。線腳是指傢具邊框邊緣的造型線條。通過平面、凹面、凸面、陰線、陽線之間不同比例的搭配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形斷面,達到鮮明的裝飾效果,極富藝術情趣。
明式傢具裝飾手法善於提煉,精於取捨,主要通過木紋、雕刻、鑲嵌和附屬構件等來體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選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紋理,凡紋理清晰好看的「美材」,總是放在傢具的顯著部分,格外鈞用雋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與透雕結合及圓雕等多種,其中以浮雕最為常用。雕刻題材十分廣泛,大致有卷草、蓮紋、雲紋、靈芝、龍紋、螭紋、花鳥、走獸、山水、人物、鳳紋、宗教圖案等。刀法線條流暢,生動形象極富生氣。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傢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圍子等處,常做小面積雕刻,以少勝多,工精意巧的裝飾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2. 清式傢具
清初傢具沿襲明式傢具的風格,但隨著歷史發展,滿漢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清康熙年間逐漸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的清式傢具風格,到乾隆時達到顛峰。乾隆時期的傢具,尤其是宮廷傢具,材質優良,做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多種材料、多種工藝結合運用 ,是清式傢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傢具,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 。用料講究清一色,各種木料不混用。為了保證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和堅固牢靠,有的傢具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後,上述三種木料逐漸缺少,遂以紅木代替。
裝飾方面,為了追求富貴豪華的裝飾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種裝飾材料和使用了各種工藝美術手段,可謂集裝飾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傢具為裝飾而裝飾,雕飾過繁過濫,也成了清式傢具的一大缺點。
清式傢具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刻、鑲嵌和描繪。雕刻刀工細膩入微,以透雕最為常用,突出空靈剔透的效果,有時與浮雕相結合,取得更好的立體效果。鑲嵌在清式傢具中更為普遍地運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鈿嵌、百寶嵌、琺琅嵌乃至瑪瑙嵌、琥珀嵌等,品種豐富,流光異彩,華美奪目。其中琺琅技法由國外傳入,用於傢具裝飾僅見於清代。描金和彩繪也是清代傢具的常用裝飾手段,吉祥圖案是清式傢具最喜歡的裝飾題材。
綜觀清式傢具,以清中期為代表,總的特點是品種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裝飾上富麗豪華,並能吸收外來文化,融會中西藝術。造型上突出穩定、厚重的雄偉氣度,製作上匯集雕、嵌、描、繪、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藝,品種上不僅具有明代傢具的類型,而且還延伸出諸多形式的新型傢具,使清式傢具形成了有別於明代風格的鮮明特色。
3. 漆木傢具
漆木傢具是中國傳統傢具的另一大類,也屬漆器的一類。它是以木材做胎骨,外面上漆,是木工和漆工的聯合作品。明清時代中國的漆工藝非常發達,各種技法齊備,用於傢具髹飾,或單色純正,或五彩繽紛,形成絢麗奪目的裝飾效果。
二、 明清傢具的用材
明清傢具所用石材、金屬飾件,選材考究,製作精良,頗富特色,對傢具的裝飾起了烘雲托月的美妙效果。
1.優質木材
明清傢具所用木材多產自熱帶,質地堅硬,色澤紋理優美,可分為硬木和非硬木兩類。紫檀、花梨、雞翅木、鐵力木、紅木、烏木等屬硬木,楠木、櫸木、樟木、黃楊木等為非硬木。這里簡要介紹如下幾種:
紫檀木
主要出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地,我國湖南、廣東、雲南有少量出產。紫檀材質緻密堅硬,密度較大,入水則沉色調呈紫黑似犀角色,紋理纖細浮動,有不規則的牛毛紋,微有芳香。明清兩代主要用於製作高級傢具和精巧器物。紫檀傢具深沉古雅,利用其自然特點,採用光素手法,不事雕飾,表現出莊重大方、沉靜古樸的氣質風度。紫檀有新老之分,新者色紅,老者色紫,水浸老者不掉色,新者掉色,用於區分新老紫檀。
花梨木
花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稱黃花梨,主要產於海南島,木色從橙黃到紫赤都有,質地堅硬,紋理清晰美觀,有悅人的香氣。新花梨木質較疏鬆,木色赤黃,呈條紋,無光澤,無香氣,紋理色澤較老花梨差異明顯。由於黃花梨紋理華美,色彩明快,材料較大,是明及清前期高級傢具的主要用材。明清兩代製作的黃花梨傢具,充分發揮其木質本身紋理的自然美,大多採用素光手法而不加雕飾,顯得簡練、優美。
雞翅木
老雞翅木紋理緻密細膩,紫褐色相間成紋,具有禽鳥羽毛一般美麗的花紋,尤其是縱斷面,具有光澤和深淺變化,細看猶如雞的翅膀纖毛浮動,雞翅木即由此得名。新雞翅木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且呆滯缺少變化。
紅木
主要產於印度,我國廣東、雲南幾南洋群島也有出產,是現代最常見的名貴硬木。老紅木近似紫檀,木色深紅或黑紅色,少數有黑色斑點,紋理戲迷光滑,並有輕微香氣。新紅木顏色赭黃,有花紋,外觀似黃花梨。新紅木經生漆處理後顏色變深,頗似老紅木,但與老紅木不同。老紅木時間越久,顏色越深,而新紅木時間越久顏色越淺。清乾隆以後的高級傢具多數為紅木。
2.石材
通常製成板材,用於桌案面心、插屏、屏風或羅漢床的屏心、櫃門的門心、坐墩的面心、椅子靠背等,清式傢具使用石材較多,廣式傢具的坐具用石材做面心的更多。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斑石、紫石、青石、白石、綠石及黃石等。石材的選擇上以自然形成的山川煙雲圖案為上品,力求體現山水畫中水墨氤氳的藝術效果,令人賞心悅目。
3.金屬飾件
明清傢具常用金屬飾件,如櫃、箱、櫥、椅及屏風等傢具尤為多見,名目繁多,如合頁、面頁、吊牌、包角、鎖插等,造型各異。飾件上採用鏨花、鎏金、錘合等技法,製作出各種花紋,燦爛華美。金屬飾件的設計與傢具的整體造型及雕飾密切相關,充分反映出明清傢具在結構、裝飾與實用三者關繫上相當成熟的藝術處理手法。這些具有藝術創意的金屬飾件,有的具有不可或缺的功用,有的對傢具起到保護加固的作用,同時為傢具添光加彩。光彩奪目的金屬飾件與天然的木質紋理形成不同色彩、不同質感的鮮明對比,相得益彰,使明清傢具更臻與完美。
三、 明清傢具的主要產地極其風格
明清時期各地都有傢具生產,精製的則主要產於蘇州、廣州、北京、徽州、寧波、福州、揚州、山西等地區。各地區因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傢具風格。其中以蘇州、廣州、北京製作傢具最為著名,「蘇作」、「廣作」和「京作」被稱為明清傢具三大名作。
1.蘇作傢具
是指以蘇州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所生產的傢具。蘇作傢具歷史悠久、傳統深厚,是明式傢具的發源地,名揚中外的明式傢具即以蘇作傢具為主。明代蘇作傢具格調大方、簡練,造型優美,線條流暢,比例適度,精於用材。與京、廣相比,硬木來源不及他們從與充裕,表現為用材精打細算,大件器具往往採用包鑲手法,雜木為骨,外貼硬木薄板;小件更是精心琢磨,小件碎料拼接的構件常見。這種技術要求較高,費工費時,但都能作到天衣無縫,保持美觀。進入清代以後,蘇式傢具也相富麗豪華方面轉變,但逐漸被廣式傢具超越。
總的來看,蘇式傢具的最大特點是造型上的輕與小和裝飾上的簡與秀,不如廣式傢具渾厚凝重,滿身雕飾。蘇作傢具常用小面積的浮雕、線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題材多取自名人畫稿,以山水、花鳥、松、竹、梅多見,並喜用草龍、方花紋、靈芝紋、魚草紋及纏枝蓮等圖案。
2.廣作傢具
廣州地區製作的傢具被稱之為廣作傢具。廣州地處我國門戶開放的最前沿,是東南亞優質木材進口的主要通道,同時兩廣有時中國貴重木材的重要產地。得天獨厚的條件促進了廣式傢具的發展,清中期以後,異軍突起,超過了蘇式傢具,成為清式傢具最著名的產地。
廣作傢具的特點是,用料粗壯,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摻用,氣度豪華氣派。結構、造型和裝飾上,受西方建築裝飾風格影響較大,多為中西合璧之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式傢具中的鑲嵌技藝獨步一時,堪稱一絕。
3.京作傢具
京作傢具不是指一般的民間用品,而是指宮廷作坊在北京製造的傢具,以紫檀、黃花梨和紅木等幾種硬木傢具為主。
由於宮廷造辦處財力、物力雄厚,製作傢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裝飾力求華麗,鑲嵌金、銀、玉、象牙、琺琅、百寶鑲嵌等珍貴材料,非其他傢具製造可比,使京作傢具形成了氣派豪華以及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的特點。另一方面,由於過分追求奢華和裝飾,淡化了實用性,甚至成為一種擺設,這是京作傢具最大的遺憾。
Ⅳ 蘇式傢具有什麼特色
蘇式傢具是指以蘇州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所生產的傢具。
蘇式傢具形成較早,舉世聞名的明式傢具即以蘇式傢具為主。
它以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用料及結構合理、比例尺寸合度等特點和樸素、大方的格調博得了世人的贊賞。
它的特點:格調大方,線條流暢,精於造材;多取自歷代名人畫稿,以松、竹、梅、山石、花鳥、山水、風景以及各種神話傳說為主,其次是傳統紋飾如海水雲龍、海水江崖、二龍戲珠、龍風呈祥
Ⅳ 京式作為清式硬木傢具的一個流派有何特點
京式傢具的風格大體介於蘇式與廣式之間,以色澤濃重的紫檀木為首選,以製作大型硬木傢具為主,用料比廣式要小,工藝嚴禁接近蘇作,在造型上追求雄渾穩重,與清宮的建築及工藝陳設品的風格都保持了一致性;裝飾紋也與蘇式、廣式不同,喜歡用夔龍夔鳳、蟠紋、螭紋、雷紋、蟬紋、獸面紋、勾卷紋及博古紋等,追求古雅的藝術風格。
Ⅵ 真正的蘇式園林應該是怎樣的
有人說蘇州的風格在於柔和,即吳語所謂「糯」。
「糯」 是對蘇州風格的簡要括,「糯」字包含柔美、溫文爾雅、細膩、瀟灑等等,同樣蘇州的園林也有著「春夏秋冬皆有景,陰晴雨雪都成趣」淡雅的風范,當然傳統的存在也受到歷史的影響,迴避傾軋的官場是蘇州園林的起因;尋求返樸歸真氛圍,是蘇州園林的意境;折射文化的韻味,是蘇州園林的底蘊;山水花木、亭台樓榭構成蘇州園林的基因;粉牆黛瓦、栗柱灰磚染出蘇州園林的基調。「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而以園言志,以景寄情,也正體現了蘇州園林濃郁的人文氣息和詩情畫意的意境。
遠山無腳,遠樹無根,遠舟無身,這是畫理,同樣也是造園之理。
蘇州的園林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
古代的造園家在設計時力求園林中每個觀賞點,看來都是一幅幅含義深遠而有不同層次的畫。正所謂:「古人構園置景,以體揚立意為先」,名師巧匠們,對特定的人文自然環境,體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後籌劃布局,剪裁景物,開拓意境,形成園林特有的風貌。另外古人善於將宗教的事物動靜變化的辨證關系應用於園林創作中,景物有動觀靜觀之分,造園之前,首要考慮。所謂靜觀,就是園中予遊人多駐足的觀賞點,動觀就是要有較長的游賞線。例如網師園園子較小是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而拙政園面積較大,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廊引人隨,移步換景,這是動觀。
江南淡青綠山水,每以赭石及草青為底色,輕抹石青石綠,建築勾勒間架,襯以淡赭,清新悅目,正是江南園林之粉本,故「立意在先,協調從之」。
蘇州園林又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其造園藝術與中國的文學和繪畫藝術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尤其是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形成了寫意的山水藝術思想,對後來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和創作思想上以及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蘇州園林是城市中充滿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造園家在這個濃縮的「自然界」以「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園內的山水花木呈現四季季相變化,使人們可以「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樂」。
歲月沉澱,似乎在長久審視中,看懂了,又無法自如雲雲,細品,精為愚者。
如若有興趣可關注[理池景觀事務所],時刻分享蘇州園林相關... ...
Ⅶ 簡述明式傢具的藝術特點
明代是中國文化、藝術發展的盛世,其藝術門類廣,技藝成熟。這同樣反映在傢具上。到明代中晚期,傢具已顯現出「簡約」思想;傢具的器形、製作工藝、風格特徵都已經確立;傢具的品種齊全。達到了中國傢具歷史的巔峰。以後歷經清朝,製作了一件又一件舉世矚目的藝術品,一直延續至今,形成了廣為人知的中國傢具——明式傢具。
從明式傢具散發出來的細膩感與藝術感染力中,可以明顯看出,它得益於其獨特文化特質的形成,同時也是基於當時的傢具使用環境和傢具使用者。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正值明朝市井文化的繁榮時期,雖然當時北方社會動盪、政治腐敗、戰亂不斷,但在遠隔硝煙的南方地區,卻在大肆興建民居、園林、宮庭,而傢具作為室內主要日用品與陳設品,需求量大增,蘇式傢具與廣式傢具的設計製作水平在此時達到了高峰,同時,也就造就了明代傢具的輝煌。尤其是蘇州私家園林的建造,其建築藝術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私家園林又是文雅之士琴棋書畫的文化社交場所,並且許多私家園林的主人,本身就是舞文弄墨的文人騷客,在建造園林、製作傢具中,他們往往親自出馬,按照文人士族的審美理念參與園林的傢具設計,在這特有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氛圍中,決定了明式傢具的設計風格!
從明式傢具中,能感受到一種天然的優雅和簡朴的設計理念,在構造上,它採用榫卯結構,根據不同的部位設計不同的榫卯,不用釘和膠。在選材上,喜歡天然的優質木材,由於它質感精緻細膩,色澤深沉雅緻,給傢具注入了文化內涵,如色澤橙黃、明亮,木紋自然優美的黃花梨傢具,深受明代文人墨客的青眯和推崇,黃花梨賦予了傢具質朴純正、簡潔明快的藝術稟性和優美形式,使傢具蘊涵淳厚的文人氣息。而紫檀木色調深沉,色性偏冷,由於適宜精雕細琢的裝飾工藝,所以較能迎合一些講派場,崇尚豪華,追求富麗的達官貴人們的寵愛,但它與黃花梨傢具的審美趣味相去甚遠!從木材的選擇上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文化狀態,這也成為一種特殊的傢具文化現象。在裝飾上,古人將自然界的事物與人類的美好意願相結合,用豐富的想像和美好的寓意將人們喜聞樂見的吉祥物、吉祥圖案貫穿於傢具設計中,中國提倡謙和好禮,廉正端莊的行為准則,在造型上,明式傢具造型渾厚冼練,線條流暢,比例適中,穩重大方。從某種意義上說,用明式椅歇息,或許不是最佳方式,但它在儀式、社交、倫理上,卻甚於休憩的功能,明式椅對於使用者而言,似乎更在乎於一種文化上的慰藉。
明式傢具品種、門類豐富,與人們生活起居相適應,選材精細,以線形優美流暢、結構簡單為特徵,以科學的榫卯結構相連接,既實用又富裝飾性。其豐富的內涵美,是人類共同的審美觀念的升華,所以既受古人喜愛,也給予現代人美感享受。
明式傢具的「美」,特徵鮮明,魅力無窮,這表現在:
1、無論椅凳桌案床榻,也無論軟木硬傢具,大多由文人直接參與設計,或由工匠「量身」定製,而體現使用者的人文思想,都具備流暢、簡練的線條,合理的比例。不僅長寬高比例適中,而且傢具的高矮、大小與用料的大小也成比例。
滿意請採納。
Ⅷ 明式傢具設計有哪些藝術特色
明式傢具是指自明代中葉以來,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內製作的硬木傢具。容明式硬木傢具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生產,但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能工巧匠製作的傢具最得大家認可。因此,人們公認蘇式傢具是明式傢具的正宗,簡稱"蘇式"。造型優美,選材考究,製作精細是明式傢具的三大特點。古、雅、精、麗四字體現了簡練質朴明式傢具的藝術風格,飽含了工匠的精湛技藝,浸潤了明代文人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