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琺琅彩傢具

琺琅彩傢具

發布時間:2021-10-15 15:51:42

⑴ 古代後宮妃嬪所使用的器具(床榻、步輦、梳妝台、燭燈、食具等傢具)名稱

床榻:
紅木貴妃床榻
花梨木床榻
黃花梨床榻
雞翅木床榻
黃花梨床榻
檀木床榻
玉萱杉床榻

水柔床榻
雨馨棉床榻
步輦:
黃金輦(皇上坐)
鳳舞輦(皇後坐)
金玉步輦(貴妃及皇貴妃坐)
蓮雪步輦(妃坐)
依迷步輦(妃做)
杉木步輦(妃以下,貴人以上【不包含貴人】坐)
水萱步輦(貴人坐)
燈:
水晶碧玉燈
鳳舞龍翔燈
海棠青玉燈

金蓮凌月燈

雪楓絲水燈
清麗珊瑚燈

惜月若水燈
琴漫雪珊燈

⑵ 琺琅是什麼呀

琺琅又稱佛郎、拂郎、發藍,是以礦物質的硅、鉛丹、硼砂、長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和,分別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經焙燒磨碎製成粉末狀的彩料後,再依其琺琅工藝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繪制於以金屬做胎的器體上,經烘燒而成為琺琅製品。

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琅」。

(2)琺琅彩傢具擴展閱讀:

景泰藍藝術起源於歐洲地中海的塞普勒斯島,現知最早的標准琺琅器是出土於公元前13世紀墓葬的六枚邁錫尼金戒指。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到了清代景泰藍工藝獲得長足發展,清廷「造辦處」專設「琺琅作」,專門製造宮廷景泰藍器皿,品類豐富,突破早期的瓶壺碗盤,擴大至傢具層面,以其工藝的繁復,造型的精美,色彩的艷麗,成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燕京八絕之一。

⑶ 明初的琺琅是怎麼與傢具相結合的

明初,琺琅常與高度發展中的明代傢具相結合,產生出極強的配合藝術。如紅漆嵌琺琅面梅花式香幾,通高88厘米,面徑38.5厘米。

香幾通體髹紅漆,幾面為五瓣梅花式,中心打槽,嵌琺琅面心。高束腰上植以5根短柱,分5段嵌裝絛環板,絛環板上開長方形委角透光,束腰下有托腮。壺門式牙子,5條腿為三彎腿式,腿子中下部起雲紋翅,足端做成如意頭並雕飾向上翻卷的卷草紋。

足下踩圓珠,落在台座上,台座面下亦有束腰,開長方形透光,

其樣式與香幾上部呼應,體現了明式傢具的風格特點。宣德時期琺琅工藝的基本特徵:首先,多以淺藍釉為地色,亦有少量用白色釉為地者,其上由寶石藍、雞血紅、車磲白、墨綠、草綠、絳紫、嬌黃等多彩釉色組成纏枝花卉和雲龍戲珠圖案,釉色純正穩重,釉面蘊亮,但有砂眼。其次,習慣用纏枝蓮作為主體裝飾圖案,纏枝蓮的枝幹多用單線勾勒,以∽形的彎曲轉折串聯起不同色彩的盛開的花朵。花頭碩大,在肥厚的多層花瓣襯托下,中心處形成類似桃形的花蕊。這種纏枝圖案的組成,似乎已成為定式,變化不大。也有以單線勾勒枝葉連綴多朵小花者,頗顯新穎活潑。亦有用雙線勾勒花卉的作品,但流行不甚普遍。

同時,掐絲的粗細,略顯不勻,勾勒出來的花紋圖案輪廓線銜接處不甚緊密,往往露出掐絲銜接的痕跡,銅胎的製造比較厚重,給人以自然朴實的美感。

依據這些基本特徵,對沒有時代款識,而藝術風格相似的作品,當可確定為宣德時期。

銅胎琺琅纏枝蓮雙耳爐、掐絲琺琅蕃蓮紋出戟觚等作品,胎體厚重,釉色純正穩重,以單線勾勒花卉枝幹,花朵碩大,自身雖然沒有製造的年代款識,但其藝術風格及釉色特點,均具宣德時期琺琅製品的特徵。

⑷ 請教有一下,琺琅彩上的小冰裂紋是怎麼形成的

現在像這種冰裂紋已經不光是運用在瓷器上了,還有傢具啥的,都有類似於這種紋樣的冰裂紋。

⑸ 什麼叫琺琅琺琅和琺琅漆有什麼區別

樓上朋友的回答有不妥之處,景泰藍是銅胎掐絲琺琅器物的民間稱謂。
琺琅分銅胎琺琅,瓷胎琺琅,琉璃胎琺琅,其實所謂琺琅就是一種由波斯傳入中國的一種油性彩料,有別於中國本土所產的水粉料,是法文中顏料詞彙的音譯,琺琅漆是指琺琅顏料與漆料融合而成的一種新型裝飾塗料。
琺琅是繪畫在工藝品上,然後經過燒制,如陶瓷,搪瓷,上面的顏料就是琺琅。
琺琅漆用於工藝品,傢具用品的塗刷,不用經過燒制,是裝飾材料。

⑹ NOSHMAN家居飾品的琺琅彩台燈放卧室怎麼樣

做工很精緻,手工繪制的瓶身加上精工歐式花邊底座,顯得大氣沉穩,再搭配折疊布藝燈罩,整體清麗悠然,燈光柔和,美觀實用

⑺ 嶺南的嶺南特色

嶺南建築既有保留古制的一面,又有融匯中西方的另一面。嶺南沿海尤其是廣州一地得海上交通之便,中外文化交流十分活躍。
在廣州西漢墓中出土的陶俑坐燈,造型是一個屈膝席地而坐的裸體男子只手高托燈盤。托燈之奴高鼻、突眼、頷有須、遍體劃毛。專家認為是屬於西亞或東非的人種,被販運到中國為貴家大族「家內奴隸」 的胡俑。在廣州出土的胡俑,還有女胡人俑,胡俑在順德、三水的東漢墓均有發現。這正是廣州地區海外貿易日益頗繁的反映。
明清建築上將洋人形象作為托梁駝峰、作為托塔力士,甚至作為傳統戲曲故事雕刻中的丑角,如佛山祖廟金漆木雕神龕、彩門雕刻歷史故事場面,竟然雕刻了幾個戴高禮帽、著燕尾服的洋人,被打翻在地和跪拜獻表,神案兩側刻有洋人形象的侏儒托瓶。
清代民間建築採用西方裝飾手法和裝飾材料,反映了中外交往的發展變化。明末,在澳門出現了葡萄牙人建的歐式教堂和居宅。之後,廣州出現十三行商『夷館」,俗稱「洋館』,「有若洋畫」,這是最早在中國內地出現的一批「西洋樓」。
清代,鴉片戰爭以後,在廣州長堤及西堤一帶,集中出現一批商業、金融、海關、郵局等西式大型公共建築,採用了較先進的鋼筋混凝土或工字鋼建築材料。沙面租界集中了數以百計的各類西方建築,包括領事館、銀行、洋行、教堂、學校等,其形式有新古典式、券廊式、仿哥特式等;在廣州市同其他地方,出現了教堂(其中有遠東最大的石構哥特式教堂石室),教會學校和醫院、洋式別墅。並影響到官方建築(如請廣東咨議局大樓)、民間居宅、工廠(如曾成為大元帥府的土敏土廠)。
成為法租界的廣州灣,開埠城市汕頭、海口,也山現了四式建築。在各地,有外國傳教上興建的一批教堂及附屬建築。在僑鄉,華僑回鄉建屋,有僑居國的建築風格,四邑僑居碉樓林立,稱得上萬國建築博覽會。嶺南近代建築更多表現出中西合璧的特徵。
《法蘭西公報》1860年4月11日登載的寄自廣州的信,記述了法國人參觀的廣州某富商宅園,地板是大理石的,房子里也裝飾著大理石的圓柱,極高大的鏡子、名貴的木料做的傢具漆著日本油漆,天鵝絨或絲質的地毯裝點著一個個房間,鑲著寶石的枝形吊燈從大花板上垂下來。
清末民初開始流行於嶺南城鎮的騎樓建築,保留了源於干欄式建築上實下虛的痕跡,柱式和臨街一面又引進了西方的券廊和柱式,被稱為「洋式店面」、不拘一格中西拼合的裝飾手法,諸如套色玻璃、卷鐵窗花、瓶式欄桿、拱形門窗,幾何形水池,在嶺南城鎮曾經風靡一時,成為近代廣東建築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 刺綉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舉世聞名。廣綉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間刺綉工藝的總稱,以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針法多樣,善於變化的藝術特色而聞名宇內。廣綉與潮州刺綉合稱粵綉,與湖南的湘綉、四川的蜀綉和江蘇的蘇綉並稱中國四大名綉。
粵綉始於唐朝。關於廣綉有一段真實的故事。據史籍記載,唐代一個叫盧媚娘的14歲的廣東姑娘在一幅一尺見方的絲絹上綉出一卷佛經《法華經》,字體比粟米還小而且點劃分明。這個故事說明廣綉的歷史是多麼悠久綿長,技藝是多麼的卓越超群。廣綉發展到明代,已經成為民間重要的手工業之一。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個葡萄牙商人在廣州購得龍袍綉片回國獻給國王而得到重賞,廣州綉品從此揚名海外,每年均有不少產品輸出國外。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葡萄牙人克羅茲看到珠綉花鞋等一些廣綉工藝品而發出「絕妙的工藝品」的驚嘆。當時廣州刺綉藝人已經達到極高水平,能夠嫻熟地和創造性運用絨線綉,用孔雀毛、馬尾作線縷和勒線,用金線和銀線刺綉。
明末到清朝中期是廣綉業的繁榮時期。英國商人開始來樣加工。由於來樣設計色調豐富,突出了西洋畫的藝術風格,運用了透視和光線折射原理,故對廣綉產生深遠的影響。廣綉開始從民間小作坊小批量生產逐漸向商品生產發展。室內裝飾和日用衣飾的廣綉綉品大量生產,使之出口進入了全盛時期。
到了清朝中葉,由於粵劇和粵曲的繁榮,使廣綉又增加了一類新品種――粵劇戲服。當時廣州狀元坊製作的戲服已享譽國內,連宮廷戲班也慕名前來定製。乾隆年間廣綉業已成行成市,綉坊、綉庄多達50家,從業人員3000多人。
清末民初時期廣綉業依然保持發展勢頭。民國十八年在廣州舉辦的四省市綉品展覽競賽中,廣綉以「孔雀牡丹」、「番獅」、「雪地風景」等作品參展,被評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
廣州刺綉以構圖勻稱,色彩斑斕,極富裝飾性著稱。19世紀英國人波西爾在其著作《中國美術》一書中,曾對廣綉作過介紹,並稱贊道:「中國人長於刺綉花鳥,而廣東人更精於此藝。」另外,廣綉作品《睡獅》、《孔雀圖》、《四角大花披巾》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獎。清代中葉許多外國商人慕廣綉之名前來廣州大量訂購廣綉,有的商人還帶來外國國王肖像、耶穌像或一些圖畫照片進行來樣加工訂貨。這說明廣綉從清代起早已聞名海外,其產品行銷海外,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在國內,不少廣綉佳作,作為貢品貢獻給歷代皇帝。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廣綉的優秀作品。
廣綉大致分為兩大品類;一是盤金刺綉,二是絲絨刺綉。盤金刺綉以金線為主,輔以彩紛刺綉,金碧輝煌,燦爛奪目,雍容華貴。絲絨刺綉開絲纖細,色彩繽紛,綉出的花鳥尤其精美 。 廣彩的全稱是「廣州織金彩瓷」。廣彩的生產始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當時廣州工匠借西方傳入的「金胎燒琺琅」技法,用進口材料,創制出「銅胎燒琺琅」,後又把這種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為著名的琺琅彩,這是廣州彩瓷的萌芽。
顧名思義,所謂織金彩瓷,就是在各種白胎瓷器的釉上繪上金色花紋圖案,彷彿錦緞上綉以色彩絢麗高雅華貴的萬縷金絲,然後用低溫焙燒而成。作為廣州彩瓷初期產品的琺琅彩,以其高貴艷麗的特色,備受中外富豪貴族的喜愛,清廷列為貢品,外國一些王室貴族派官員專程來廣州求購。後來乾脆由歐洲商人帶來彩瓷圖樣由中國商人按要求製造,專供出口。那時廣東商人從景德鎮運來瓷坯,採用江西粉彩技藝仿照西洋彩畫的方法加以彩繪,再焙燒而成。後來廣彩藝人繼承明代彩瓷的藝術特色,吸收西洋畫法,繪上具有嶺南地方特色的圖案,逐漸形成獨特的嶺南藝術風格,並將許多圖案固定下來,成為廣彩的傳統花款,例如花籃、龍鳳、彩蝶、金魚、古裝人物等。最常用的構圖是用花邊圖案圍出若干形狀各異的空格,在空格內繪以花卉、物景和人物。也有不設圈格,進行滿花彩繪,表現一花多姿,百花齊放的畫圖。
廣州織金彩瓷的風格不同於以景德鎮代表的江西彩瓷,廣彩的風格特點主要表現在:廣彩是運用我國織錦圖案的手法,以色彩艷麗、構圖嚴謹、繪工精細著稱;廣彩利用各種顏色和金銀水進行鉤、描、織、填,宛如無數金銀彩絲織於白玉之上,顯得是那麼光彩奪目、富麗堂皇。有一首詩十分概括和形象地總結出廣彩的特色:「彩筆為針,丹青作線,縱橫交織針針見,何須錦緞綉春圖,春花飛上銀瓷面。 」 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嶺南畫派始於晚清時期,二高一陳即為早期著名創始人,二高即為高劍父、高奇峰,陳即為陳樹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內外華人都喜歡的著名畫派。在香港的趙少昂、楊善深,在廣州的黎雄才、關山月,這四位大師,是當代嶺南畫派的主要代表。
「嶺南畫派」的產生和發展,體現了一種新的文化精神。這種新的文化精神包含革命精神、時代精神、兼容精神、創新精神。
特點:主張創新,以嶺南特有景物豐富題材;主張寫實,引入西洋畫派;博取諸家之長;發揚了國畫的優良傳統,在繪畫技術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沒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閱讀全文

與琺琅彩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oost電路原理 瀏覽:225
飛塗外牆防水膠怎麼樣 瀏覽:8
如何查詢百邦維修進度 瀏覽:742
廣東gf防水材料多少錢一公斤 瀏覽:348
膠州仿古傢具市場在哪裡 瀏覽:249
汽車水泵保修期限 瀏覽:101
贛州市哪裡回收舊家電 瀏覽:293
深圳市邸高家居 瀏覽:539
房屋漏水物業如何維修 瀏覽:54
前鋒熱水器瀘州維修點 瀏覽:768
電動車維修技巧免費視頻教程全集 瀏覽:449
電影里的智能家居 瀏覽:277
塔吊維修怎麼寫 瀏覽: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瀏覽:927
多久壓電路 瀏覽:328
濟南歷城區家電維修地址 瀏覽:429
買華為平板如何注意買到翻新機 瀏覽:162
switch如何驗證是不是翻新 瀏覽:275
濟南lg空調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286
小米虹口維修點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