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歐傢具歷史和風格+做工特點
你說的那個時間段是流行的古典主義吧。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
說這些前,我們要明確藝術是傳承的不能單獨評論。
在16世紀的時候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出現了精美,華美的藝術風格。桌子的設計有明顯的義大利風格。大量高浮雕的人物裝飾,底部選制腿,迴旋體構件的大量使用,是對古代傢具的繼承和發揚。在法國產生了與義大利的長箱類似的陳列櫃。這部分簡單說明下。
17世紀是巴洛克風格。傢具計追求新奇復雜的造型,以曲線、弧面為特點,如華麗的破山牆、渦卷飾、人像柱、深深的石膏線,還有扭曲的旋製件、翻轉的雕塑,突出噴泉、水池等動感因素,打破了古典建築與文藝復興建築的「常規」,被稱之為「巴洛克」式的建築裝飾風格。
巴洛克風格傢具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沙發華麗的布面與精緻的雕刻互相配合,把高貴的造型與地面鋪飾融為一體,氣質雍容。強調建築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環境等的綜合性,突出誇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平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甚或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原則。
巴洛克風格的住宅和傢具設計具有真實的生活且富有情感,更加適合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巴洛克傢具的最大特色是將富於表現力的裝飾細部相對集中,簡化不必要的部分而強調整體結構,在傢具的總體造型與裝飾風格上與巴洛克建築、室內的陳設、牆壁、門窗嚴格統一,創造了一種建築與傢具和諧一致的總體效果。巴洛克風格傢具造型華麗 渲染奔放熱烈的生活。
巴洛克式傢具,以浪漫主義精神為設計出發點,賦予親切柔和的抒情情調,追求躍動型裝飾樣式,以烘托宏偉、生動、熱情、奔放的藝術效果。巴洛克傢具利用多變的曲面,採用花樣繁多的裝飾,做大面積的雕刻、或者是金箔貼面、描金塗漆處理,並在坐卧類傢具上大量應用面料包覆。繁復的空間組合,與濃重的布局色調,把每一件傢具的抒情色彩表達得十分強烈強烈的舒適感與細膩溫馨的色調處理,把熱情浪漫的藝術效果表達得十分成功。
真正的為了生活需要作為設計原則就是屬於巴洛克風格,雖然文藝復興就開始說了。這是繼承和發揚。巴洛克風格具有真實性富有情感,更加適於生活的功能需要充滿精神祈求。巴洛克是將生活藝術和生活本身需要緊密相連結合的先驅,也是其值得贊揚的成就。
巴洛克傢具最大的特色就是富於表現力的細部相對集中,講話不必要的部分而重整體結構,在傢具的總體造型與裝飾風格上與巴洛克建築,室內陳色,牆壁,門窗嚴格統一,創造出一種建築與傢具和諧一致的總體效果。巴洛克相對於文藝復興時期傢具改革很多,不採用圓形旋木與方木相間的椅腿,取代的是整體的回欄柱腿。以前的雕刻裝飾變成了織物或皮革包襯代替。這些變動使傢具形式在視覺上產生更為華貴而統一的效果,在功能上改進,更舒適。
傢具在巴洛克時期增加了沙發床、寫字台、壁桌、抽屜櫃(老式抽屜櫃的一種改進型)和軟墊靠背椅等品種。跟當時的所有傢具一樣,軟墊靠背椅既穩且重,有一個向後傾的靠背,在雕花的有棱椅腿(不再旋削成圓形)之間,有桌子上普遍有的那種X形或H形的撐條。市民的巴羅克傢具愛用天然木料(實心的或者貼面的),而貴族用的傢具則往往要鍍金,顯得很華貴。
洛可可傢具從其裝飾形式的新思想出發,特點是把截為弧形發展到平面的拱形。圓角、斜棱和富於想像力的細線紋飾使得傢具顯得不笨重。各個部分擺脫了歷來遵循的結構劃分而結合成裝飾生動的整體。呆板的欄桿柱式桌腿演變成了「牝鹿腿」。面板上鑲嵌了鍍金的銅件以及用不同顏色的上等木料加工而成的雕飾,如槭木、桃花心木、烏檀木和花梨木等等。伴隨著路易十五時代的終結,這種有史以來最華麗、最風行的傢具風格才告結束。
法國路易十五時期傢具又稱為洛可可傢具,它以其不對稱的輕快纖細曲線著稱,以其迴旋曲折的貝殼形曲線和精細纖巧的雕飾為主要特徵,以其凸曲線和彎腳作為主要造型基調,以研究中國漆為基礎,發展流行一種既有中國風又有歐洲獨自特點的塗飾技法。相對於路易十四時代庄嚴、豪華、宏偉的巴洛克藝術,洛可可藝術則打破了藝術上的對稱、均衡、朴實的規律,在傢具、建築、室內等藝術的裝飾設計上,以復雜自由的波浪線條為主勢,室內裝飾以鑲嵌畫以及許多鏡子,形成了一種輕快精巧、優美華麗、閃耀虛幻的效果。
中國的裝飾風格在歐洲洛可可室內裝飾藝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國人從中國極柔軟的曲線,中國瓷器以及桌椅櫥櫃等造型中吸取了靈感,牆面的曲線「也含有東方花鳥紋樣的生命氣息」。大自然中的貝殼同莨菪葉飾相纏繞形成渦形花紋,上面布滿了花朵,輕盈飛舞有如流水般的曲面與曲線非常精緻優美。洛可可傢具則以華麗輕快、精美纖細的曲線著稱。這種藝術風格,充分反映了法國統治階級宮廷空虛與腐朽的享樂生活。同時,由於法國在歐洲的先進地位,使歐洲的其他國家也出現了這種藝術風格,以致形成了18世紀中期在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洛可可」式的藝術形式。
歐洲各國的洛可可傢具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法國洛可可傢具柔軟優美,英國洛可可傢具輕巧典雅,義大利洛可可傢具精緻柔麗,德國洛可可傢具精巧華麗,美國洛可可傢具簡潔單純,荷蘭洛可可傢具嚴謹端莊,俄國洛可可傢具精密鮮明,斯堪的那維亞傢具典雅優美。這些不同國家的洛可可傢具遺產留傳於後世較多,多為歐洲一些國家的博物館中收藏,使後人得以欣賞研究這些豐富華美的傢具遺產。
1723年,路易十五開始親政後,更熱衷於享受生活。1745年路易十五將宮廷又遷回凡爾賽宮,恢復了以凡爾賽宮為中心的宮廷生活。18世紀是以女性為中心的沙龍文化全盛時期,這種橢圓形的沙龍活動,往往是少數較為知近人的社交生活,一般都是小型的房間。因此路易十五時期的椅、桌、櫃等傢具更加小型化、女性化。與室內裝飾相呼應,適合壁面輕盈飛舞有如流水般的木雕曲面和曲線,燭台是花朵造型,每個彎曲處都異常精緻優美。貼壁的小桌,遵循著曲形的草莖與貝殼所組成的復雜節奏,形成了雕塑的藝術品。沿壁面放置的沙發、椅背的高度及其裝飾,也配合壁面的鑲板,傢具彈性的曲線非常輕快和優美。
18世紀法國華麗輕巧的傢具形成,也是由於有嚴謹的加工工藝。這時期傢具製作有了專業化分工,出現了兩個嚴格的行會組織:另一個是傢具裝飾行會,專門從事傢具表面薄木拼貼鑲嵌、青銅鍍金飾件等裝飾。凡加入行會組織的傢具工匠,可由行會組織授予工藝技師或傢具、細木工鑲嵌技師等資格保證。在1744年-1751年間,同業行會規定凡有技師資格的工匠,出售傢具必須把自己名字的代號刻印在傢具上。這種嚴格的規定一直持續年法國革命時期,由於廢除了同業行會而終止。因此,洛可可時期的許多傢具師的名字,隨著其作品的存在而流傳下來。也正因為如此,法國路易十五到路易十六時期具才有可能保持著卓越的技術水平
歐式新古典傢具,在色彩上或是富麗堂皇,或是清新明快,或是古色古香,款式和設計風格較多。摒棄了始於洛可可風格時期的繁復裝飾,追求簡潔自然之美的同時保留歐式傢具的線條輪廓特徵。在外型上相比與傳統傢具有所不同和改進,但深層次來自是人們的精神狀態的改變和革新。當然,一味求新而忽略傳統文化在傢具中的地位同樣是不可取的。新古典傢具的特點是希望是在將古典傳統中精華的東西能夠保留,並能夠適當的簡化成新古典傢具中的一個細節,一個輪廓,一個更符合現代審美情趣的抽象化符號。我們在新古典傢具特點中除了看到新時代的特點,也能挖掘出我們更深層的傳統文化內涵,使我們不至於在現代社會迷失自我,丟失文化和以遺忘歷史。
注意的是新古典風格分為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大約1760到1800年間成為龐貝式,第二階段大約是1800年到1830年的帝政風格
然後就是前期現代傢具,有托奈特曲木傢具。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
維也納裝飾藝術。德意志製造聯盟。
風格派是1917年開始的 所以時間也算的進去。
現代風格的是藝術運動和學派。直接網路會關鍵字會出現很多相關介紹,這里就不具體說明了。
以上大部分純手打。
參考有網路。
參考文獻有 《 傢具設計》王燕
《傢具設計與工藝》 彭亮
《環境藝術設計與理論》張綺曼
有不完善處請大家指出諒解。
⑵ 巴洛克傢具有哪些圖案有什麼意義
巴洛克傢具的風格特徵
(1) 傢具的構成特徵
巴洛克建築藝術上的一些構成特徵如動感曲線、渦卷裝飾、圓柱、壁柱、三角楣、人像柱、圓拱等都十分廣泛地應用於傢具構成中。特別是當時的傢具設計大多由建築師為適應建築和室內裝飾的需要來進行的,傢具在構成要素上以適用的需要及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為主,採用建築的形式來創造具有統一整體的藝術效果。因此,在傢具的構成上,更多地表現出巴洛克建築藝術的構成特點。
(2) 傢具的裝飾
巴洛克式傢具的裝飾原則是:「將富於表現意味的細部集中,以便完成整體的新結構。」因而它摒棄了將傢具表面分割成許多小框架的舊方法,而改用重點區分,強調整體的新結構。同時也廢棄了從前那種復雜的表面裝飾,轉而加強整體裝飾的和諧與韻律的效果。
在早期的巴洛克風格傢具中,尺度幾乎都是非常誇大的,而後期又加上了層疊而過分的裝飾,更加氣勢逼人。巴洛克傢具外表的裝飾在1650年之後變得更加華麗。早期的實木表面,這時已變為採用塗飾、鍍金、彩繪和細木鑲嵌技術進行精緻修飾的表面;由於鑲嵌技術的發展,模擬渦卷裝飾的鑲嵌圖案形式得以大量應用,大理石、仿石材、織物、骨、甲和金屬等都用作裝飾材料。
總之,巴洛克傢具的裝飾圖案十分豐富,比較常見的有:渦卷飾、刻扁、盤蝸飾、大形葉飾旋渦、螺旋紋、紋帶、C形旋渦、S形旋渦、紋章、愛神裸體像、有翅小天使、奇異的形體和頭像、不規則的珍珠牡蠣殼、美人魚、人魚、半人半魚海神、海馬、葉翼和花環、動物腿和腳等。
⑶ 國外兒童傢具發展史及現狀~~~~~~~~急用
國外傢具發展主要分六個階段,即奴隸社會古代傢具,封建社會的中世紀傢具和文藝復興及期後的近代傢具。
一、 古代傢具
古埃及傢具,(公元前3100~前311年),尼羅河流域文化孕育的特色傢具,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下游的埃及,傢具的榫接技術和雕刻加工工藝已相當熟練。古埃及傢具特徵:由直線組成,直線占優勢;用色鮮明、富有象徵性;凳和椅是傢具的主要組成部分,有為數眾多的櫃於用作儲藏衣被、亞麻織物。古埃及傢具對英國攝政時期和維多利亞時期及法國帝國時期影響顯著。古希臘傢具,(公元前650~前30年),當時人們生活節儉,傢具簡單樸素,比例優美,裝飾簡朴,出現旋木技術,優美的曲線成為當時的時尚。但已有豐富的織物裝飾,其中著名的「克利奈」椅,是最早的形式,有曲面靠背,前後腿呈「八」字形彎曲,凳子是普通的,長方形三腿桌是典型的,床長而直,通常較高,且需要腳凳。
古羅馬傢具,(公元前753~公元365年),古羅馬傢具設計是希臘式樣的變體,傢具厚重,裝飾復雜、精細,採用鑲嵌與雕刻,旋車盤腿腳、動物足、獅身人面及帶有翅膀的鷹頭獅身的怪獸,桌於作為陳列或用餐,腿腳有小的支撐,椅背為凹面板;在傢具中結合了建築特徵,採用了建築處理手法,三腿桌和基座很普遍,使用珍貴的織物和墊層,體現奢華的羅馬帝國風范。
二、中世紀傢具
拜占庭傢具(公元328-1005),繼承古羅馬風格,摻和波斯細部裝飾,以局部以雕刻和鑲嵌最多見,整體造型摹仿羅馬建築的拱形形式。
仿羅馬傢具(公元10世紀-13世紀):對羅馬式傢具的復古。 哥特式傢具(公元12-16世紀)摹仿哥特式建築的風格,尖頂、尖拱,平面空間都被有規律的劃成矩形。
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具有沖破中世紀裝飾的封建性和閉鎖性而重視人性的文化特徵。這個時期文化藝術的中心從宮殿移向民眾,具有使古典樣式再生和充實的意義。文藝復興開始於14世紀的義大利。15—16世紀時進入繁盛時期,又在歐洲各國逐步形成各自獨特的樣式。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多不露結構部件,而強調表面雕飾,多運用細密描繪的手法,具有豐裕華麗的效果;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室內和傢具木雕飾技藝精湛為其主要的裝飾手法;英國的文藝復興樣式可見哥特式的特徵,室內工藝占據了主要位置。文藝復興初期的傢具:傢具的主要特徵是造型厚重庄嚴,線條粗獷,體現「人性」作為傢具風格。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最主要的特徵:
1、雕飾圖案:主要表現在扭索(麻花紋)、蛋形、短矛、串珠線腳及葉飾、花飾等。
2、裝飾題材:宗教、歷史、寓言故事。傢具主要用材:胡桃木、椴木、橡木、紫檀木等。
3、鑲嵌用材:早期是骨、象牙和色澤不一的木料,盛行期發展到用拋光的大理石、瑪瑙、玳瑁和金銀等珍貴材料鑲嵌成有阿拉伯風格的花飾。特點:對稱形。
4、蒙面料:採用染有鮮艷色彩的皮革。
三、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時期的傢具文化發源於17世紀20年代的義大利繪畫、雕塑和建築、傢具,以後該種風格傳遍了整個歐洲,一些著名的藝術大師也參與其中。
巴洛克風格佔主導地位的傢具樣式包括古典葉紋裝飾、山楣、垂花幔紋、面具、獅爪式器足、包嵌的銀片嵌花紋飾以及精工雕鑄的人像裝飾。使用各種奢侈昂貴的材料,包括半寶石拼嵌、細木鑲嵌、用天鵝絨作為傢具的蒙面。造型厚重,富有雕塑感,經常採用弧曲或呈球莖狀的線條。
巴洛克時期,傢具的特點:
1、雕飾圖案:不規則的珍珠殼、美人魚、半人魚、海神、海馬、花環、渦卷紋等;除了精緻的雕刻外,金箔貼面、描金添彩塗漆及薄木拼花裝飾亦很盛行。
2、傢具樣式:常常運用人體雕像作為桌面的支撐腿,或桌面下的橫托裝飾。
3、鑲嵌用材:使用各種奢侈昂貴的材料,包括半寶石拼嵌、細木鑲嵌。
4、蒙面料:採用天鵝絨。
四、洛可可時期
洛可可風格出現於18世紀初的法國,從18世紀30年代開始風行歐洲,這種風格是對巴洛克經典風格過分規范和沉重的一種反潮流,並成為不少現代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來源之一。洛可可風格大量運用玲瓏起伏及不對稱的形式,特別是C形和S形渦卷紋的復雜精巧結合。主要包括貝殼式形狀、寫實性花朵和葉簇和中國式紋樣。主題性形象包括戲劇人物和田園人物,以及四季風光和四季的擬人化形象。偏愛明亮色彩、輕巧的木材和塗金效果。
洛可可時期,傢具的特點:
1、雕飾圖案:有獅子、羊、花葉邊飾、葉蔓與矛形圖案等;是以白色為基調,在白色基調上鏤以優美的曲線雕刻,通過金色塗飾或彩繪貼金,最後再以高級硝基來顯示美麗紋理的本色塗飾。
2、傢具樣式:柔美、迴旋的曲折線條和精良、纖巧的造型設計。
五、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在18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出於對洛可可風格輕快和感傷特性的一種反抗,也有對古代羅馬城考古挖掘的再現,體現出人們對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的興趣。這一風格運用曲線曲面,追求動態變化,到了18世紀90年代以後,這一風格變得更加單純和樸素莊重。
這個時期的傢具雕飾圖案包括纏索紋、卵箭式線腳、花束、奇相圖案和花束垂環。造型簡單質朴,包括希臘古尊、三角祭壇、古瓶形式,在使用裝飾時又很節制,表現形象以神話題材為主。顏色搭配沉暗、素淡,惟一例外的是採用伊特魯里亞風格的紅、黑、白搭配方法。新古典傢具:削瘦、直線結構,比如法國凡爾賽宮中的傢具就體現這一風格。
⑷ 面屋海神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面屋海神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面屋海神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⑸ 巴洛克與洛可可時期的傢具特點
翻開歐洲的歷史名卷,一幅幅充滿藝術精華的建築、雕刻、繪畫、手工藝品及古老傢具等傳世傑作映入眼簾。「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式樣的傢具,堪稱西方傢具中的經典。
大約從17世紀開始,歐洲就進入了所謂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時期。17世紀的巴洛克時期,誕生了現代意義上的室內裝飾和陳設設計。除了一些過分強調華麗的不足,巴洛克時期誕生的室內設計思想,正是我們對室內諸要素和諧統一的理想源頭。在中世紀,那些有能力過良好生活的人經常過著游盪不定的生活,所以他們的家中,傢具唯美是第一標准,主要是為了和建築風格的要求相呼應,舒適卻很少作為主要因素來考慮,家庭中那些堅挺直立的靠背椅很難讓人真正長時間放鬆。巴洛克時期出現了重大轉折。此時,隨著貴族生活方式的轉變,傢具的作用空前重要起來,套裝傢具第一次規模化地出現了。
「巴洛克」的原意,含有不整齊、扭曲、怪誕的意思。嚴格說來,「巴洛克」風格的精髓體現在其藝術精神和手法上,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有著明顯的區別。一反古典主義的庄嚴、宏大,強調理性的和諧、寧靜,追求浪漫主義的華麗性、裝飾性,追求非理性的無窮幻想,富有戲劇性、激情性。整體風格上,傾向於動勢節奏。其傢具的最主要的特徵是用扭曲的腿部來代替方木或旋木的腿,這種式樣打破了歷史上傢具的穩定性,使人產生傢具各部分都處於運動中的錯覺。
洛可可是歐洲藝術中貴族理想最後一次富有創造力的表現,來源多而復雜,特別在室內裝飾藝術中,洛可可風格得到了最充分的表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洛可可是一種幾乎與古典毫無瓜葛的風格,它的室內設計風格,是首次在裝飾和傢具之間取得了完全綜合的一種風格。
洛可可一詞具有螺貝的意思,用以形容造型藝術中那種善用捲曲的線條和繁復裝飾的風格,其藝術風格的總特徵,是雅緻、輕盈、華麗、細膩、繁復的。其傢具具有纖細、輕巧的婦女體態的造型,華麗繁瑣的裝飾,喜用S形渦形線條,以及明亮輝煌的色彩。17世紀那種粗大的扭形腿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纖細彎曲修長、妖媚的尖腿,外形輪廓從婦女體態得到啟發,豐滿柔潤。整個傢具的輪廓和各個轉折部分則由對稱、富有節奏感的曲線或曲面構成,並裝飾鑲嵌鍍金銅飾。洛可可風格的傢具雖然孤立地看已經很美,但擺在室內更能充分體現出它的裝飾意義。
⑹ 陽光海神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陽光海神商標總申請量3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1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陽光海神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⑺ 歐洲傢具發展史
根據相關記載,歐洲古典傢具的發展史分五個階段。
1、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傢具的圖案主要表現在扭索(麻花紋)、蛋形、短矛、串珠線腳及葉飾、花飾等。
裝飾題材:宗教、歷史、寓言故事。傢具主要用材:胡桃木、椴木、橡木、紫檀木等。
鑲嵌用材:早期是骨、象牙和色澤不一的木料,盛行期發展到用拋光的大理石、瑪瑙、玳瑁和金銀等珍貴材料鑲嵌成有阿拉伯風格的花飾。特點:對稱形。
蒙面料:採用染有鮮艷色彩的皮革。
2、巴洛克時期
雕飾圖案:不規則的珍珠殼、美人魚、半人魚、海神、海馬、花環、渦卷紋等。
運用:常常運用人體雕像作為桌面的支撐腿,或桌面下的橫托裝飾。
特點:除了精緻的雕刻外,金箔貼面、描金添彩塗漆及薄木拼花裝飾亦很盛行。
3、洛可可時期
特徵:柔美、迴旋的曲折線條和精良、纖巧。
特點:是以白色為基調,在白色基調上鏤以優美的曲線雕刻,通過金色塗飾或彩繪貼金,最後再以高級硝基來顯示美麗紋理的本色塗飾。
裝飾圖案:主要有獅子、羊、花葉邊飾、葉蔓與矛形圖案等。
4、新古典主義
特徵:做工考究,造型精煉而樸素
特點:以直線為基調不作過密的細部裝飾,以直角為主體,追求整體比例的和諧與呼應。
裝飾圖案:主要以玫瑰花飾,花束和絲帶、杯形等相結合的物品被繫上美麗的花結。
5、維多利亞時期
特徵:是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傢具形式。設計趨於退化。構件厚重,傢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
特點:1880年後,傢具由機器製作,採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採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
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 羅馬比哥特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