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供給側改革」到底是要幹些什麼
什麼是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管理認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使實際產出回歸潛在產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刺激政策」來調節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需要提高生產能力即提高潛在產出水平,其核心在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簡政放權、放鬆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等。
供給側改革是一種尋求經濟新增長新動力的新思路,主要強調通過提高社會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對於如何拉動經濟增長,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改革有著截然不同的理念。需求側管理認為需求不足導致產出下降,所以拉動經濟增長需要「刺激政策」(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提高總需求,使實際產出達到潛在產出。供給側管理認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使實際產出回歸潛在產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刺激政策」來調節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需要提高生產能力即提高潛在產出水平,其核心在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簡政放權、放鬆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等,從供給側管理角度看,本質上都屬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方式。
從「三駕馬車」到「供給側改革」,這種話語變化勾勒出中國經濟的演變,消費在國民經濟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對供給側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倒逼壓力之下,「供給側改革」的效果直接關繫到中國經濟轉型能夠平穩落地。「經濟結構性改革」分解為四個關鍵點,包括化解產能過剩、消化房地產庫存、降低企業成本、發展股票市場。「經濟結構性改革」,任重而道遠,非一日之功。本次中央首提「供給側改革」,短期上是為了應對當下的嚴峻挑戰,長期上是追求的正是一個「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經濟結構。
國務院發文鼓勵消費升級
供給側改革大幕拉開
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了消費升級的六大方向,主要包括,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和農村消費,通過發揮新消費的引領作用,培育形成新供給的力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意見的出台,標志著供給側改革已引起高度重視,亦釋放了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信號。
根據《指導意見》,新消費的六大領域具體包括,強化基礎設施網路支撐,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3D列印、機器人、基因工程等產業加快發展,開拓消費新領域,支持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數字媒體等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消費品發展。
在李佐軍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改革增加勞動力、資金、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的高效投入;二是通過改革促進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提升、知識增長等要素升級;三是通過改革培育企業、創業者、創新型地區或園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創新型政府等主體;四是通過改革(如減稅、簡政放權、放鬆管制等)激發各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五是通過改革淘汰落後產業、培育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業和新產品。
② 查看供給側改革受益股有哪些股票
A股上市公司中,相關個股有望在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歷史發展機遇期迎來布局良機,相關個股值得重點關注。
華紡股份(600448)是國內紡織印染行業龍頭骨幹企業之一,產業涉及印染、服裝、家紡成品等領域,擁有印染布產能2.8億米、年家紡成品產能1000萬件(套)、服裝產能300萬件。公司擬募資不超過9億元,其中1.5億元用於建設基於工業4.0按照國家2025製造規劃設計的紡織全產業鏈智能化研發中心,將建立公司數字化、智能化的紡織全產業鏈技術創新體系,培育自主品牌。公司「智能工廠」建成後,將提升行業創新能力,促進紡織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結合,加快淘汰和改造落後產能,助力公司順利向品牌商轉型。在政府推動供給側改革助力消費升級背景下,公司有望憑借智能化及品牌化布局搶得先機。
際華集團(601718)是軍需品生產保障基地,是政府統一著裝單位和職業著裝單位的主要供應商。公司已成為中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軍需輕工生產製造企業,具有年產6,000萬套職業裝、各類職業鞋靴1.5億雙、1.2億米坯布、1.6億米染色布的生產能力。隨著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公司形成了職業裝、職業鞋靴、皮革皮鞋、紡織印染、防護裝具等業務板塊。公司擁有從原材料的生產與采購、科研創新、到產品製造、銷售與服務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可以滿足客戶的個性要求並提供系統集成服務。目前公司正推動以「JH1912」品牌為核心的高端品牌塑造,全面帶動際華各品牌的提檔升級。
孚日股份(002083)是目前全球生產規模最大、技術裝備水平最高的家用紡織品公司,出口額全國家紡行業第一位。2012年公司啟動了b2c電子商務產品體驗平台,致力於建立以「中國配套軟家居領導品牌」為核心的家居家紡類一站式b2c電子商務產品體驗平台。目前公司已成立了孚日商城、孚日天貓商城、潔玉天貓商城三個平台。公司目標是力爭「十二五」末,國內市場銷售額突破30億元,把孚日打造成中國配套軟家居領導品牌。目前,公司新品轉化率達到80%以上,支撐了企業全球市場與品牌運作,並逐步向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邁進。
魯泰A是集紡紗,漂染,織布,後整理及制衣於一體的高度綜合生產的紡織企業,主導產品為襯衣用色織布面料和襯衣。公司產品80%以上出口,市場覆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義大利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紡織製造全產業龍頭,期待產能逐步釋放和柔性定製業務
③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重點有哪些
據報道,10月6日相關部門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目前國有企業改革有關情況,並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在經濟新常態下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將重點從五個方面推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
四、深入開展壓減工作
一年來壓減的戶數達到了6395戶,力度是空前的。6395戶企業的減少,也減少了6395個總經理和若干個副總經理,整個集團總部「瘦了」,減少了,這個效果是明顯的。
五、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目前「三供一業」和離退休人員深化管理試點全面推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有很多深層次要求,將進一步探索、進一步完善,我們將把這件工作進一步推向前進,通過業的努力在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中作出貢獻。
④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所謂供給側改革,意思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面對中國經濟當下的困局,僅從需求側著手已經很難有所突破,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側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才是結構性改革。
⑤ 一下供給側改革的前景和具體方式,是新計劃經濟嗎
什麼是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管理認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使實際產出回歸潛在產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刺激政策」來調節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需要提高生產能力即提高潛在產出水平,其核心在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簡政放權、放鬆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等。
供給側改革是一種尋求經濟新增長新動力的新思路,主要強調通過提高社會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對於如何拉動經濟增長,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改革有著截然不同的理念。需求側管理認為需求不足導致產出下降,所以拉動經濟增長需要「刺激政策」(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提高總需求,使實際產出達到潛在產出。供給側管理認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使實際產出回歸潛在產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刺激政策」來調節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需要提高生產能力即提高潛在產出水平,其核心在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簡政放權、放鬆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等,從供給側管理角度看,本質上都屬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方式。
從「三駕馬車」到「供給側改革」,這種話語變化勾勒出中國經濟的演變,消費在國民經濟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對供給側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倒逼壓力之下,「供給側改革」的效果直接關繫到中國經濟轉型能夠平穩落地。「經濟結構性改革」分解為四個關鍵點,包括化解產能過剩、消化房地產庫存、降低成本、發展股票市場。「經濟結構性改革」,任重而道遠,非一日之功。本次中央首提「供給側改革」,短期上是為了應對當下的嚴峻挑戰,長期上是追求的正是一個「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經濟結構。
發文鼓勵消費升級 供給側改革大幕拉開
11月23日,印發《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了消費升級的六大方向,主要包括,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和農村消費,通過發揮新消費的引領作用,培育形成新供給的力量。
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意見的出台,標志著供給側改革已引起高度重視,亦釋放了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信號。
根據《指導意見》,新消費的六大領域具體包括,強化基礎設施網路支撐,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3D列印、機器人、基因工程等產業加快發展,開拓消費新領域,支持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數字媒體等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消費品發展。
在李佐軍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改革增加勞動力、資金、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的高效投入;二是通過改革促進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提升、知識增長等要素升級;三是通過改革培育、創業者、創新型地區或園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創新型等主體;四是通過改革(如減稅、簡政放權、放鬆管制等)激發各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五是通過改革淘汰落後產業、培育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業和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