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錫田傢具電話

錫田傢具電話

發布時間:2021-02-25 14:12:15

Ⅰ tamura錫膏中國代理商(經田村授權的)有哪些

蘇州千島電子有代理。

Ⅱ 無錫百畝田蔬果配送有限公司怎麼樣

無錫百畝田蔬果配送有限公司是2018-01-12在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寨門村大尤家3號。

無錫百畝田蔬果配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205MA1UWM1H6U,企業法人韓振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無錫百畝田蔬果配送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無錫百畝田蔬果配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Ⅲ 焊錫日中術語集(翻譯中常用的焊錫術語日語和中文對照表)

半田 焊錫
半田コテ 烙鐵
コテ先 烙鐵頭
半田糸 焊錫絲
フラックス助焊劑
鉛フリー 無鉛專焊錫
予熱溫度(時間屬) 預熱溫度
半田溫度(時間) 焊錫溫度
半田不良 焊錫不良
半田濡れ 可焊性
ピンホール 焊錫孔洞
芋半田 虛焊(表面凸包內部可能空穴)
てんぷら (表面疏鬆像天婦羅)
半田多い(少ない)焊錫量多(少)
其他的你可以自己網路一下。

Ⅳ 雲南省個舊矽卡岩型錫多金屬礦田

個舊矽卡岩型錫多金屬礦田位於雲南省滇東南地區的個舊市,地處華南褶皺系右江褶皺帶的海西—印支斷陷坳陷帶。該礦田包括馬拉格、松樹腳、老廠、卡房等多金屬錫礦床(圖2-24),面積約1000km2,累計探明錫礦儲量90.2萬噸,是著名的特大型錫多金屬礦田。

圖2-24個舊錫多金屬礦田地質圖

(據冶金部西南冶勘公司,1984,修改)

1—第四系;2—上第三系;3—下第三系;4—上三疊統火把沖組;5—上三疊統鳥格組;6—中三疊統法郎組;7—中三疊統個舊組;8—下三疊統永寧鎮組;9—下三疊統飛仙關組;10—上二疊統龍潭組;11—峨眉山玄武岩;12—前奧陶系哀牢山群;13—燕山晚期霞石正長岩;14—燕山晚期黑雲母花崗岩;15—燕山晚期斑狀黑雲母花崗岩;16—燕山早期二長岩;17—燕山早期輝長岩;18—燕山早期輝綠岩;19—煌斑岩脈;20—實測斷裂;21—推測斷裂;22—地層界線

滇東南地區地層發育較齊全,除白堊系外,前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晚三疊世以前的地層以海相沉積為主,以後為陸相沉積。區域岩漿活動具有多期、多階段性,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強度不等的岩漿活動,以華力西期海底基性火山噴發活動、印支—燕山期基性—酸性岩漿侵入活動最為強烈。燕山期岩漿活動主要為酸性岩漿侵入,岩石以淺—中深成花崗岩為主,對滇東南地區(尤其是個舊地區)有色及稀有稀土金屬的成礦富集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滇東南地質構造復雜,依地質力學觀點,處於雲南山字型構造、哀牢山帚狀構造、川滇經向構造及南嶺緯向構造的交匯地帶。

個舊岩漿雜岩體是燕山期多階段侵入的基性、酸性及鹼性岩組成的復合岩體,圍岩為三疊系中統砂頁岩和碳酸鹽岩。東區岩體出露面積約320km2,外形略似肺狀:西側主要由斑狀黑雲母花崗岩組成的龍岔河岩體,大體沿北北東向龍岔河斷裂帶侵入;東側由賈沙輝長-二長岩、神仙水中粗粒黑雲母花崗岩、白雲山霞石正長岩等組成,沿北東向賈沙復向斜之核部侵入並受近南北向的隱伏斷裂及北東向斷裂的復合控制;東區岩體沿北北東向的五子山復式背斜核部侵入,主要為黑雲母花崗岩,總分布面積約200km2,多隱伏地下,深部相連並有多峰式突起:北端的馬松斑狀黑雲母花崗岩體有白沙沖、北炮台、尹家洞、松樹腳等突起呈北西西向依次斜列;南端的老卡中粒—細中粒岩體則有菊花山-蘭蛇洞、曬魚壩、竹林、新山等小突起呈北北東向右行雁行狀排列,突起與上部褶皺構造大體吻合;松樹腳棋麟山、卡房芭蕉菁一帶見有輝綠岩。從時間上來看,基性岩(輝長岩、輝綠岩)屬燕山早期;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和黑雲母花崗岩的K-Ar法年齡分別為115~83.5Ma和80~62Ma,分屬燕山晚期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霞石正長岩的K-Ar法年齡為62~60Ma,屬燕山晚期第三階段(冶金部西南冶勘公司,1984)。

馬拉格錫礦床位於礦田北部的馬松穹窿西段,礦區面積約50km2,斷裂構造主要有北西向白沙沖斷裂、北北東—近南北向個舊斷裂及次級的北東向斷裂,並發育北北西向和北東向兩組裂隙。出露的花崗岩體主要有兩個,即白沙沖黑雲母花崗岩及其南側的北炮台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它們在深部相連接且有顯著擴大的趨勢,圍岩為中三疊統灰岩、灰質白雲岩、白雲岩及泥灰岩、頁岩。錫礦體主要有兩類:①賦存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與碳酸鹽岩接觸帶的矽卡岩型銅錫礦體,呈透鏡狀環繞北炮台岩體東南緣呈放射狀分布,接觸變質帶自岩體向外依次為斑狀黑雲母花崗岩→斜長岩→金雲母綠泥石矽卡岩→透輝石矽卡岩→陽起石矽卡岩→白雲岩,含銅錫硫化礦主要呈浸染狀、脈狀分布在陽起石矽卡岩帶中,主要礦物為磁黃鐵礦、黃銅礦,其次是黃鐵礦、輝鉍礦、白鎢礦、方鉛礦、閃鋅礦、錫石、毒砂等,礦石的錫品位較低;②賦存於花崗岩接觸帶外側碳酸鹽岩中的層間氧化礦體,屬錫石硫化物型,集中分布於馬松穹窿翼部撓曲帶及穹窿軸部斷裂帶中,形態復雜,有管狀、似層狀、脈狀、囊狀等,按主要礦產組合可劃分為錫銅型、錫鉛(鋅)型和錫銦型,原生礦物因氧化很深而難以查明,主要礦物成分有褐鐵礦、赤鐵礦、水赤鐵礦、及針鐵礦、磁鐵礦、錫石、孔雀石、藍銅礦、方鉛礦、白鉛礦、水鋅礦、菱鋅礦、輝鉍礦、自然銅等。

松樹腳錫礦床位於礦田東北部的馬松穹窿東段,礦區面積約2.4km2,主要構造有北西向白沙沖斷裂、北北東向五子山復式背斜及次級的荷葉壩穹窿,地表無花崗岩出露,燕山晚期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屬馬松岩體的一部分)隱伏於地下400m深處,出露地層為中三疊統個舊組灰岩、灰質白雲岩、白雲岩。錫礦體有三類:①賦存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與碳酸鹽岩接觸帶的矽卡岩型錫銅礦體,含錫銅矽卡岩主要是透輝石方柱石鈣鋁榴石矽卡岩,金屬礦物有磁黃鐵礦、黃銅礦、毒砂、鐵閃鋅礦、黃鐵礦、磁鐵礦、錫石、白鎢礦、輝鉬礦等;②賦存於外接觸帶碳酸鹽岩中的層間氧化礦體,可分為層間條狀似層狀錫鉛礦體、層間似層狀條狀錫鉛礦體、層間脈狀錫鉛礦體,主要礦物有褐鐵礦、方解石、石英及螢石、錫石、黃鐵礦、毒砂、砷酸鉛礦、白鉛礦、孔雀石等;③賦存於距離花崗岩較遠的白雲岩或大理岩中的含錫白雲岩型礦體,規模很小,礦石礦物較簡單,含錫褐鐵礦呈細脈浸染狀充填交代白雲岩,或者呈較大的礦脈充填於岩石的節理裂隙中。

老廠錫礦床位於礦田中南部的北北東向五子山復式背斜的中段、老卡岩體北端,面積約40km2,燕山晚期中粒黑雲母花崗岩及含斑黑雲母花崗岩隱伏於地下200m深處,圍岩為中三疊統個舊組灰岩、灰質白雲岩及白雲岩。斷裂構造主要有北西西向背陰山斷裂、近東西向梅雨沖斷裂、北東向黃泥洞斷裂及坳頭山斷裂等,裂隙帶常見北東向張性—張扭性裂隙帶以及平行近東西向斷裂的羽狀裂隙帶。錫礦體有4類:①賦存於花崗岩突起的頂部及其與碳酸鹽岩接觸帶的細脈帶型錫礦體,由下至上依次為電氣石石英脈、電氣石長石矽卡岩脈、含錫電氣石矽卡岩硫化物脈、電氣石-含鋰雲母脈;②賦存於花崗岩與碳酸鹽岩接觸帶的矽卡岩型錫銅鎢礦體,呈脈狀、柱狀、透鏡狀、似層狀及窪兜狀,含礦矽卡岩主要是透輝石榴矽卡岩,主要礦物組合為磁黃鐵礦、毒砂、黃銅礦、黃鐵礦、鐵閃鋅礦、錫石、白鎢礦、透輝石、鈣鋁榴石、斜長石、螢石、金雲母、石英、綠泥石等;③賦存於外接觸帶碳酸鹽岩中的層間氧化礦體,呈脈狀、似層狀及條狀,主要賦存於大理岩與灰質白雲岩互層帶中,受次級撓曲構造、近東西向斷裂帶、層間滑動及破碎帶控制,主要礦物有赤鐵礦、褐鐵礦、水針鐵礦、針鐵礦、錫石及臭蔥石、孔雀石、砷鈣銅礦、鉛礬、白鉛礦、鉛鐵礬、砷鉛礦等;④含錫白雲岩型礦體,大量的褐鐵礦赤鐵礦脈、(長石)絹雲母脈、含錳方解石脈、鐵錳細脈沿斷裂帶及羽狀裂隙在距離花崗岩較遠的白雲岩中的交織產出。

卡房錫礦床位於礦田南部,面積約30km2,地處北北東向五子山復式背斜南段與近東西向構造的復合部位。成礦岩體為燕山晚期中細粒黑雲母花崗岩,在新山一帶呈岩舌及岩枝狀出露地表,剖面上頂部向內凹入的蘑菇狀,圍岩為中三疊統個舊組下部灰岩、泥質灰岩及灰質白雲岩和變輝綠岩。錫礦體有5類:①賦存於花崗岩與碳酸鹽岩接觸帶的矽卡岩型銅鎢錫礦體,含礦矽卡岩主要是陽起石透閃石矽卡岩及透輝石榴矽卡岩,主要礦物組合為磁黃鐵礦、黃鐵礦、毒砂、黃銅礦、白鎢礦、錫石、石英、方解石、陽起石、透閃石、透輝石、石榴子石等;②賦存於花崗岩上部碳酸鹽岩中的石英脈型錫鎢礦體,錫石黑鎢礦石英脈受次級褶皺和層間剝離及節理控制;③賦存於外接觸帶碳酸鹽岩中的層間氧化礦體,分緩傾斜錫銅及錫鉛礦體和脈狀錫鉛礦體兩種;④含錫白雲岩型礦體,分受層間構造控制的緩傾斜似層狀礦體和受斷裂控制的脈狀礦體兩種;⑤變輝綠岩型銅礦體,輝綠岩呈似層狀或岩床狀侵入個舊組上部灰岩中,被以後的花崗岩穿切,引起變質及蝕變,沿花崗岩與變輝綠岩的接觸界面形成似層狀、透鏡狀銅礦體,伴生錫、鎢、鉍,向外礦化逐漸減弱,金屬礦物組合為磁黃鐵礦、黃鐵礦、黃銅礦、毒砂等。

綜上所述,個舊錫多金屬礦田主要有7類礦體,即產於花崗岩岩株頂部突起部位的雲英岩型錫礦體、產於花崗岩岩株頂部突起部位及接觸帶的電氣石細脈帶型錫礦體、產於花崗岩與碳酸鹽岩接觸帶的矽卡岩型錫銅鎢礦體、產於花崗岩接觸帶外側碳酸鹽岩中的層間(氧化)錫銅鉛鋅礦體、產於遠離花崗岩的白雲岩或大理岩中的白雲岩型錫礦體、產於花崗岩與輝綠岩的接觸界面的變輝綠岩型銅礦體以及地表廣泛分布的各類砂錫礦體,它們在空間上以花崗岩體為中心向圍岩呈有規律的分布(圖2-25)。礦石主要有5種,即錫石-硫化物礦石、錫石-氧化物礦石、錫石-細脈帶礦石、含錫白雲岩礦石及砂錫礦。礦石具結晶粒狀結構、放射狀結構、乳濁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交代脈狀結構、膠狀結構、壓碎結構,浸染狀、塊狀、脈狀、網脈狀、條帶狀、土狀、皮殼狀、多孔狀等構造。礦物成分復雜,已發現礦物146種,主要礦物組合為錫石、磁黃鐵礦、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白鎢礦、黑鎢礦、毒砂、褐鐵礦、赤鐵礦、針鐵礦、孔雀石、白雲母、石英、含鋰雲母、透輝石、陽起石、石榴子石、透閃石、方柱石、符山石、金雲母、電氣石、螢石、方解石,其次是白鐵礦、輝鉬礦、鐵閃鋅礦、黝錫礦、自然鉍、輝鉍礦、輝銻錫鉛礦、藍銅礦、輝銅礦、砷酸鉛礦、白鉛礦、硅鋅礦、水赤鐵礦、水針鐵礦、臭蔥石、菱鐵礦、硅孔雀石、鉛礬、鉛鐵礬、砷鉛礦、黃玉、日光榴石、綠柱石、斜長石、綠泥石、鐵電氣石、絹雲母等。有用組分以錫為主,銅、鉛、鋅、鎢次之,伴生鋰、鈹、鉬、鈮、鉭、鉍、金、銀等有益組分。

圖2-25個舊錫多金屬礦床模式圖

(據趙一鳴,1995)

T2—中三疊統灰岩、白雲質灰岩;①斑狀黑雲母花崗岩;②中細粒黑雲母花崗岩;③鉀長石交代岩,伴有鎢、錫礦化;④鈉長石化花崗岩;⑤雲英岩或雲英岩化花崗岩,伴有錫、鎢、鈹、鉬、鈮、鉭礦化;⑥鈣矽卡岩銅錫(鎢)礦體;⑦鎂矽卡岩銅錫(鎢)礦體;⑧產於碳酸鹽岩中的錫銅鉛鋅(銀)礦體;⑨層間交代型錫銅鉛鋅礦體;⑩脈狀交代型錫銅鉛鋅礦體;

電氣石細脈帶型錫(鎢銅)礦體;

砂錫礦

個舊錫多金屬礦田的形成,是燕山期花崗質岩漿期後熱液成礦作用的產物。花崗岩侵入於有利構造部位後,含礦熱流體在花崗岩突起部分富集,首先在岩體與碳酸鹽岩的接觸帶形成矽卡岩,伴生少量的磁鐵礦、輝鉍礦,矽卡岩的形成溫度為650~426℃;緊接著花崗岩發生鉀長石化、雲英岩化、黃玉化、電氣石化等蝕變,使圍岩發生鉀長石化、絹雲母化等蝕變,形成錫、鎢、鈹、鈮、鉭等工業礦化,成礦溫度為426~329℃;隨後,在中低溫熱液階段,發生鉀長石化、絹雲母化、鈉長石化、金雲母化、綠泥石化及碳酸鹽化等蝕變,形成錫、銅、鉛、鋅等工業礦化,成礦溫度為329~200℃;最後,以出現大量的碳酸鹽礦物為特徵,伴有微弱的錫礦化及赤鐵礦化、菱鐵礦化。

Ⅳ 曼家寨—銅街層狀錫鋅銦多金屬礦床

位於老君山岩體南部偏西側接觸帶。礦體主要賦存於中寒武統田蓬組

復合岩性帶內,由大理岩、石英雲母片岩、矽卡岩、變粒岩、硅質岩及少量片麻岩組成。礦體與層狀、似層狀和透鏡狀矽卡岩密切伴生。

錫鋅銦多金屬礦體絕大多數為盲礦體,礦體呈多層狀順層產出,部分礦體與含礦層具有一定交角。礦體產狀往往隨含礦層同步褶曲,沿走向和傾斜具波狀起伏變化。F1斷層下盤礦體產狀平緩,部分礦體傾角趨近水平。F1斷層上盤礦體傾角稍陡,一般傾角10°~40°,局部傾角可達60°(圖2.5)。

圖2.5 曼家寨—銅街礦床典型地質剖面圖

礦體外形不太規則,具分枝、膨脹、收縮等變化。大礦體一般為似層狀,小礦體呈透鏡狀、扁豆體、囊狀、條帶狀等,沿層間斷層F1分布的陡傾斜礦體,局部為脈狀。

厚大礦體中往往夾有大理岩和片岩,其形態很不規則,多呈扁豆狀或似層狀產出。

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有鐵閃鋅礦、磁黃鐵礦、磁鐵礦、錫石、黃銅礦、黃鐵礦,其次為毒砂、銅藍、輝銅礦、黝錫礦、菱鐵礦等,其中鐵閃鋅礦為富銦高鐵閃鋅礦。脈石礦物有鈣鐵輝石、透輝石、綠泥石、陽起石、石榴子石、綠鈉閃石、透閃石、綠簾石、斜黝簾石、白雲母、金雲母、石英、螢石、白雲石、方解石等。

主要礦石結構有自形晶—半自形晶結構、他形晶結構、環帶狀結構、放射狀(花朵狀)結構、變膠狀—膠狀結構、變斑晶結構、交代細脈或補塊結構、乳濁狀結構、細粒狀結構等。

主要礦石構造有緻密塊狀構造、稠密浸染狀構造、乳滴狀構造、斑點狀構造、條帶狀構造、層紋狀構造、角礫狀構造、環帶狀構造等。

主要圍岩蝕變有矽卡岩化、綠泥石化、白雲母(絹雲母)化、硅化、螢石化、碳酸鹽化等。

Ⅵ  雲南個舊市老廠錫銅礦床

一、大地構造單元

礦區處於NW、SN、EW三大構造體系的復合部位,位於華南加里東褶皺系最西段的個舊斷褶束內,其西端受紅河斷裂所截,與三江褶皺系相接,北面與揚子准地台相鄰。出露巨厚的三疊系和部分上古生界構成的蓋層褶皺,印支運動結束海相沉積,燕山運動是本區最主要的陸內變形。

二、礦區地質

(一)地層(表2-105)

表2-105個舊地區地層表Table 2-105Stratigraphic scale of Gejiu area

個舊組是主要容礦層位,岩性變化大,化石稀少。其中,馬拉格段細分4層,為馬拉格錫礦床容礦層位;卡房段細分6層,為老廠、卡房、松樹腳錫銅礦床容礦層位。

(二)構造

區域褶皺系越北古陸北緣弧形構造的組成部分,北東向的五指山復背斜是個舊地區一級褶皺,全長40km。老廠錫銅礦處於次級的北東向灣子街背斜上。東西向與南北向構造主要為斷裂。前者屬於南嶺構造體系,主要呈密集成群的容礦斷層;後者屬於川滇構造體系,以縱貫全區的個舊斷裂為界,西部出露花崗岩大岩基,礦化較弱,東部出露一系列的隱伏花崗岩岩株,老廠等主要錫銅礦床均位於東部。北西向構造屬三江褶皺系疊加復合的構造,表現為短軸褶皺和與北東構造復合、改造的形跡,往往是控制礦體、礦帶富集的場所。總之,個舊地區以蓋層褶皺為主,產狀平緩,多方位的構造疊加,斷塊加穹隆的特點十分突出。

(三)侵入岩

個舊地區岩漿活動十分強烈,侵入岩主要有三期(圖2-156)。全區共有10個主要岩體,出露面積400km2

圖2-156個舊地區岩漿岩分布略圖Fig.2-156Sketch of magmatic rock distribution in Gejiu area

1—大斑狀黑雲母花崗岩;2—中斑狀黑雲母花崗岩;3—中粒黑雲母花崗岩;4—細粒黑雲母花崗岩;5—鹼性正長岩;6—霞石正長岩;7—火山岩;8—輝長-二長岩;9—輝綠岩;10—變輝綠岩;11—印支期輝長岩;12—燕山早期花崗岩;13—燕山晚期花崗岩;14—燕山晚期正長岩;15—花崗岩等深線

印支期形成賈沙岩體,為輝長—二長岩。燕山早期形成龍岔河岩體,是個舊西區復式岩基的主體部分,岩性為偏基性的粗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同位素年齡值147Ma±3Ma。由於岩體中分布較多的角岩、閃長質花崗岩的包體,斜長石成分是拉長石、中長石、更長石並存,鍶同位素初始值0.7102±9,屬混染型花崗岩漿階段產物。燕山晚期的花崗岩類最重要。按其時序又分3個階段。晚期早階段形成馬松岩體,為正常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同位素年齡值(100~103)±2Ma。鍶同位素初始值0.7142±8(馬拉格)、0.7088±5(松樹腳),仍屬岩漿演化未達到均一程度的混染型花崗岩。晚期中階段形成神仙水、白沙沖、老廠、卡房、新山等岩體,包括粗粒等粒狀黑雲母花崗岩和中-細粒等粒狀淺色花崗岩兩種組合,同位素年齡值(84.4±1.1)~(81.0±2)Ma。鍶同位素初始值0.7102~0.7108;岩體中不含暗色包體;岩石化學以高硅富鹼、貧鋁低鎂、No2O含量大於K2O為特徵,為岩漿處於均一程度高的花崗岩。

燕山晚期末階段形成白雲山岩體,為正長岩、霞石正長岩,其Rb-Sr年齡值為93.3Ma±2.4Ma,在宏觀上與侵位接觸關系有矛盾;而K-Ar法年齡值59.5~62Ma,似為喜馬拉雅期。其鍶同位素初始值0.7038~0.7099,屬幔源岩漿系列的分異產物。

從上述印支期中基性岩類演化到燕山晚期中階段的超酸性岩類(沒考慮白雲山等鹼性岩),其稀土特徵演化很有規律:∑REE含量由940.6×10-6依次遞減為195.52×10-6,其中老廠岩體為218.28×10-6;LREE含量由905.77×10-6依次遞減為74.46×10-6(老廠);HREE由30.17×10-6依次增至143.82×10-6(老廠):w(LREE)/w(HREE)由30.02依次降低為0.52(老廠);δEu值由0.76依次降低到0.03(老廠)。可見,老廠錫銅礦是花崗岩類高度分異的結果。

老廠花崗岩體與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早階段的混染型斑狀花崗岩體相比較,其岩石分異眾多指標均反映其高度分異特徵。w(TiO2)/w(Ta)值早期岩體為2200,老廠為7~20;F〔w(Li+Rb)/w(Sr+Ba)〕值早期為193,老廠為6607~21563;長英質指數早期為81.50,老廠為90.45;w(Na2O)/w(K2O)早期為0.53,老廠為0.73;鋁指數(A/CNK)早期為1.003,老廠為1.043;w(F)/w(Cl)比值早期為1.96,老廠為8.26;w(Rb)/w(Sr)比值早期岩體為0.259~0.966,老廠為2.98~63.88。老廠岩體平均含Snn達25×10-6,F平均達3750×10-6,遠高於一般花崗岩。

個舊地區花崗岩類侵入體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後期形成的岩體主要隱伏於個舊斷裂之東,自北向南形成馬拉格、松樹腳、老廠、卡房等大型錫銅礦床。這些岩體規模小-中型,以岩株、岩突為主,頂面起伏大,故上述圖2-156專門將花崗岩頂面的等深線標出。

三、銅礦床地質

(一)礦體形態及規模

礦區面積5.7km2,為一個北東東向復式背斜。東、西兩側分別為兩條北東向斷裂(黃泥硐斷裂,坳頭山斷裂)所控制;北、南兩側分別為兩條東西向斷裂(梅雨沖斷裂、憶苦沖斷裂)所夾持。由於礦區主要礦床受隱伏花崗岩體控制,現選有代表性的地下中段(據坑道及控制占資料編制)錫銅礦床的水平斷面(投影)如圖2-157。除地表砂錫礦外,在垂直剖面上(圖2-158)自下而上出現下列礦體:最深部是花崗岩接觸帶的含礦夕卡岩或錫石硫化物礦體;中部是層間破碎帶及部分脈狀氧化礦體;淺部是礦化大理岩。沿花崗岩株突起處,在中、淺部形成電氣石細脈帶礦體。全區大小礦體274個。

在上述各類礦體內,錫普遍達工業價值,但主要銅礦僅局限於花崗岩接觸帶的錫石硫化物礦體中。不同伴生元素的垂直分帶為:花崗岩內雲英岩化富集Sn、Be、W、Nb、Ta;花崗岩接觸帶富集Sn、Cu;中部氧化礦富集Sn、Pb;淺部氧化礦及礦化大理岩富集Pb、Ag、Sn;細脈帶礦體富集Be、W、Sn、Li、Rb。作為最重要的錫銅礦體其形態隨花崗岩起伏而變化,礦化規模大,礦體厚度及結構變化也大,以似層狀為主,次為透鏡狀、似脈狀、柱狀、不規則狀(圖2-159)。長100~500m,寬25~250m,厚6~16m,局部膨大部位達30m。平均含Sn 0.3%~1.2%,富礦達2%~3%;

Cu平均1.18%,富礦達2%~3%。伴生的W、Bi、Be、Zn、Pb、Ga、In、Ag,有綜合利用價值。最主要的灣子街礦段平均WO30.26%、Bi 0.03%、Be 0.127%、Zn 3.72%、Pb 4.91%、Ag 50.93×10-6

(二)礦石礦物成分

主要金屬礦物有毒砂、磁黃鐵礦、黃鐵礦、黃銅礦、錫石、黃錫礦、白鎢礦、自然鉍。

脈石礦物為透輝石、鈣鐵榴石、鈣鋁榴石、符山石、透閃石、方柱石、螢石、石英、方解石。

在其他以錫為主的氧化礦體、細脈帶礦體等中,銅含量低,多呈赤鐵礦、褐鐵礦中的結合氧化銅或孔雀石。

(三)礦石結構構造

礦石主要為粒狀、變晶狀、不規則狀結構。局部發現由磁黃鐵礦交代的膠黃鐵礦殘粒組成的鮞狀、豆狀結構。

礦石構造主要為緻密塊狀、浸染狀、斑雜狀、網脈狀。

(四)共生伴生有益組分

老廠錫銅礦床的伴、共生有益組分很多,不同類型礦體存在著不同元素組合的空間分帶。據統計,銅(及鎢)具工業價值的礦體分布距花崗岩體在300m以內,錫礦體在200~600m,鉛鋅銀礦體多在500~1300m。

當老廠錫銅礦床沿岩株突起部位形成細脈型礦帶的垂直分帶時,其他元素組合變化規律為:下部富集Be、W,伴生Cu、Mo;中部富集Sn、B、F;上部富集Li、Rb、Cs,伴生Pb、Zn、Ag。

圖2-157老廠錫銅礦床水平切面示意圖(1∶20000)Fig.2-157Horizontal cross section of Laochang Sn-Cu Deposit(據黃廷燃)(after Huang Tingran)

1—隱伏花崗岩;2—花崗岩接觸帶硫化物;3—層間礦床分布范圍;4—斷裂;5—向斜;6—背斜

圖2-158老廠各類礦床垂直分帶示意圖Fig.2-158Profile showing Vertical zoning of mineralization in Laochang

1—燕山中晚期花崗岩;2—夕卡岩;3—接觸帶硫化礦;4—砂礦;5—雲英岩化;6—氧化礦;7—電氣石細脈型

圖2-159老廠接觸帶礦體形態圖Fig.2-159Sketch showing shapes of orebodies at contact of Laochang Deposit(據《個舊錫礦地質》1984)(after<Geology of Tin Ore in Gejiu>,1984)

1—錫礦體;2—夕卡岩;3—長英岩;4—花崗岩;5—大理岩;6—大理岩與灰質白雲岩互層;7—大理岩;8—坑道;9—鑽孔

(五)近礦圍岩蝕變

有用元素組合與隱伏花崗岩株有一定的空間關系的同時,蝕變分帶也與岩體有相應的依存關系。碳酸鹽圍岩夕卡岩化發育於距岩體300m以內;黃鐵礦化、金雲母化等,距岩體可達500m;面型大理岩化由粗晶過渡到細晶以及廣泛分布的褪色帶距岩體可600m以上。

花崗岩體內普遍鉀長石化;岩體邊緣和頂部突起有顯著的鈉長石化和淡色雲母,出現厚數米至數十米的自變質淡色鹼長花崗岩;在有些地方,有分布不甚廣泛的雲英岩型錫礦體出現(如1021區)。

作為錫銅礦主要礦體的圍岩蝕變無疑是夕卡岩化。接觸變質階段廣泛形成無水夕卡岩和含水夕卡岩,只在個別地段疊加其上出現含錫磁鐵礦夕卡岩,絕大多數直接疊加為錫石—硫化物礦體。早期的無水島鏈狀鈣硅酸鹽類構成的簡單夕卡岩很少形成工業礦體;後期的含水硅酸鹽類構成的復雜夕卡岩是個舊地區50%的錫石-多金屬硫化礦床賦存的主要容礦岩。

螢石化、電氣石化是近礦蝕變的重要標志,其范圍可疊加於夕卡岩帶的錫銅礦體內,也可隨裂隙帶向上運移較遠,尤以不同類型的電氣石脈為甚。

黃鐵礦化、金雲母化、大理岩化、褪色帶等離錫銅礦體可達數百米距離,也是找礦標志。

其他如黃玉化、綠柱石化、鋰雲母化、褐鐵礦化、錳土化等在上述主要蝕變分帶內僅有次要的指示意義。

(六)礦床物化探異常

重力測量對於判斷隱伏花崗岩體的規模、產狀、厚度等效果較好。圖2-160系個舊地區重力異常圖,西區花崗岩基為主要重力低,東區老廠、馬拉格等隱伏花崗岩株構成等值線較復雜的重力低。在岩基、岩株突起部,等值線梯度緩,四周梯度陡。

電測深法對於進一步確定花崗岩界面的起伏十分有效。

土壤測量及原生暈主要依據礦床分帶從追索遠距離的Pb、Zn、Ag異常和近礦的Sn、W、Cu異常對找礦更直接。

圖2-160個舊礦區重力異常圖Fig.2-160Gravity anomaly of Gejiu ore district(據李杏林)(after Li Xinglin)

重砂沿水系、土壤的異常對發現Sn、W的地表顯示及遠距離搬運有較好的指示價值。

五、成礦條件

(一)穩定同位素

(1)硫同位素:老廠的黃鐵礦、方鉛礦δ34S變化不大,眾數在0~1‰,平均值十分靠近隕石硫,充分反映岩漿成因的特點。

凡是個舊東區與燕山晚期各階段花崗岩有關的錫、銅、銀礦床,包括松樹腳、雙竹等,其δ34S均在—2‰~+8‰之間。比較而言,變化幅度以老廠最小,平均值也最靠近0軸。個舊西區與燕山早期或更前的混染型花崗岩有關的成礦硫化物的δ34S平均值>8‰,變化於—1‰~+22‰之間,顯示有較多外生硫的加入。

(2)氫、氧、碳同位素:老廠4件全岩δ18O平均值為+11.85‰,與個舊東區各礦區的馬拉格(+11.12‰)、卡房(+11.93‰)十分接近,而個舊西區較早形成的混染花崗岩卻有一定變化,為+7.82‰~+13.55‰,但總的具富δ18O的特徵,繫上地殼部分熔融的產物。

老廠礦區未作氫同位素測定,但與其相似的馬拉格包裹體水δD值—95‰,卡房包裹體水—77‰~—95‰,與個舊西區的龍岔河、神仙水岩體的包裹體水δD值—58.5‰~—99‰也大體接近。

初步認為,凡早於主要硫化物階段的成礦流體,主要為岩漿水,大氣降水不足1/5;而主要硫化物階段及碳酸鹽階段的成礦流體則以大氣降水為主,尤其是碳酸鹽階段其大氣降水佔3/4左右。老廠錫銅礦床沒有測定碳同位素。個舊西區的龍岔河岩體對其包裹體CO2測定的δ13C值為—5.0‰~—28.2‰。初步認為,這既顯示來源於深部碳,也有沉積圍岩中有機碳的加入。老廠礦區在熱液成礦階段,夕卡岩化及大理岩化過程中脫碳的加入也是十分可能的。

(3)鉛同位素:老廠礦區方鉛礦206Pb/207Pb1.188,與東區其他礦區的比值1.18相近;206Pb/204Pb=18.55,與東區其他礦區18.43~18.67一致;207Pb/204Pb=15.62,與東區其他礦區15.08~15.67相似;208Pb/204Pb=39.46,與東區其他礦區39.98~40.29近似。上述數據說明,鉛同位素組成相當均勻,反映岩漿源和成礦物質都來自地殼較深部位,並經受高度的熔融與均一化。鉛同位素μ值8.8~9.0,也是地殼源鉛的特徵。

(二)包裹體測溫及副礦物特徵

老廠岩體的副礦物為獨居石、磷釔礦,具S型花崗岩特徵,形成錫礦。而個舊東區的馬松岩體的副礦物為褐簾石、榍石、磁鐵礦、磷灰石,具I型花崗岩特徵,也形成錫礦。兩者的區別除成岩時代、岩體基性程度、演化階段外,可能正如姚金炎(1964)所指出,老廠礦區的岩體侵入於開放環境,除錫石硫化物外,錫石-石英礦系大量發育;而松樹腳礦區岩體侵入於相對封閉環境,只形成錫石硫化物礦體。個舊的實例說明,S型和I型花崗岩可以共存,I型花崗岩也可具有成錫專屬性。

老廠岩體的包裹體爆裂法測溫為615~655℃。據曾驥良等(1984)的熔化實驗結合地層蓋層厚度推算,老廠錫銅礦的花崗岩形成於2.5~4km深處,其壓力條件為1500~3000kg/cm2,初熔溫度為624~631℃。

戴福盛(1996)測定石榴子石夕卡岩的流體包裹體均一法溫度為401℃;老廠黃鐵礦爆裂法溫度為386℃;閃鋅礦(測自松樹腳)均一法溫度180~257℃,平均220℃;方解石包裹體均一法溫度204~217℃。

石平方(1986)認為,磁黃鐵礦生成時,硫逸度fs2=(8.6×10-7~6×10-5)Pa,αFe=0.55~0.65;鐵閃鋅礦生成時,硫逸度fs2=(1.0×10-4~3.6×10-5)Pa。

包體中沒有發現含鹽子礦物,說明溶液處於鹽度不飽和狀態。包體成分貧鹼性組分(K+、Na+、Mg2+、Al3+等)而富酸性組分(CO2、H2O、CH4、N2、HF-等),成分較單一。

(三)成礦條件分析

(1)個舊組下段(卡房段)是最重要的容礦層位。原生礦中90%的錫、96%的銅、4 4%的鉛儲量均賦存於卡房段內。

個舊組碳酸鹽岩按化學成分包括4種,其中錫銅礦主要富集於鈣質碳酸鹽岩、鈣鎂質碳酸鹽岩中;鉛主要富集於鎂質碳酸鹽岩中;銅主要富集於含硅鋁質碳酸鹽岩中。個舊組內發現多層含膏(鹽)蒸發鹽的碳酸鹽岩,其褪膏化、褪白雲化、膏溶角礫岩、隱藻碳酸鹽岩、富碳及生物碎屑灰岩對容礦十分有利。岩性交互層次越多、不同岩性突變界面、圍岩物性變異處常是礦化強度增加的場所。

(2)老廠錫銅礦化的花崗岩母岩是區內侵位階段最晚、分異程度最高、具典型殼源重熔特徵的岩體。岩體偏酸性、富鹼、貧鈣鎂、富含輝發分、有益元素背景值高等特點對成礦十分有利。隱伏花崗岩株蓋層不厚,但剝蝕程度低,各類型礦床得以保存。岩株頂面波狀起伏的形態對礦體的控制與富集十分重要。圖2-161將隱伏花崗岩的突起形態和錫銅礦體等的分布規律相對照,直觀地反映兩者的密切關系。其中,一系列NE向的多峰式背狀次級突起帶(拱王山-菊花山-藍蛇硐、曬魚壩-05、403-1021、4141突起等)是老廠錫銅礦聚集最重要條件之一。

(3)老廠礦床錫銅等資源的匯聚除得益於南嶺東西帶、川滇南北帶、三江特提斯帶三者的復合外,礦區還受到北東向華夏體系或環太平洋帶的疊加,多種應力場的彼此交織與平衡,造成了本區短軸褶皺、穹窿、層間滑脫、次級斷層的有利配置,構成形態多樣的容礦構造。

(4)巨厚的不純碳酸鹽岩受中等深度花崗岩的侵位,造成廣泛發育的接觸變質和熱液蝕變暈圈。銅和錫礦最為富集的是由硅鋁質、鈣質、鈣鎂質三類碳酸鹽岩形成的透輝石、鈣鋁榴石類夕卡岩。

富水、揮發分溶液的上升、改造導致含水夕卡岩與錫石硫化物密切共生。老廠礦區多種熱液蝕變,尤其是電氣石化、螢石化、方柱石化、雲英岩化、鋰雲母化、硅化、碳酸鹽化、褪色等既呈面型分布,又具典型的垂向分帶,是成礦作用有序演化的表徵。

(5)綜合老廠各類原生礦體特徵,其成礦階段分為:接觸變質的硅酸鹽階段,只形成含白鎢礦的夕卡岩,成礦溫度400℃左右;氧化物階段形成雲英岩型、黑鎢礦石英脈型、電氣石細脈帶型、含鈹花崗岩等礦體,成礦溫度350~380℃;硫化物階段是區內錫、銅及多金屬成礦期,成礦溫度260~350℃;碳酸鹽階段礦化弱,以多金屬和低品位錫礦為主,成礦溫度200~260℃或更低。

(6)成礦元素的多樣性也反映老廠礦床的一個特點。除與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如Li、Be、Nb、Ta、Rb、Cs、B等形成獨立礦物或類質同象外,產出種類繁多的稀少礦物。例如:羥鈹石、木錫礦、水錫石、黃錫礦、硼鈣錫礦、水鎂錫礦、輝銻錫鉛礦等,有些礦物在國內罕見。另外,硫鹽礦物不發育也是本區特點。

(7)不難看出,老廠錫銅礦是與花崗岩類有關的典型的錫石硫化物礦床。但在成因上仍有一些有待進一步研究之處,一是層間氧化礦有無其他成因的疊加(去膏鹽化、岩溶或其他),二是個舊地區超大型錫質的匯聚有無三疊統半封閉盆地沉積初始富集的因素。

圖2-161老廠花崗岩形態(a)與錫石-硫化物型礦床(b)空間關系示意圖Fig.2-161Schematic maps sketch of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shape of Laochang granite(above)and cassiterite-sulfide-type orebodies(below)

a—隱伏花崗岩等高線圖;b—接觸帶礦體分布圖;1—錫礦體;2—錫銅礦體;3—鎢礦體;4—隱伏花崗岩頂面突起等高線;5—花崗岩凹陷帶

圖2-162滇東南錫鎢鉛鋅銀礦床區域成礦模式Fig.2-162Metallogenic model of Sn-W-Pb-Zn-Ag deposits in Southeast Yunnan province(據羅君烈)(after Luo Junlie)

1—燕山早期花崗岩;2—燕山晚期第Ⅰ階段花崗岩;3—燕山晚期第Ⅱ階段花崗岩;4—喜馬拉雅期鹼性岩;5—夕卡岩中硫化礦體;6—似層狀、脈狀氧化礦、硫化礦體;7—網狀礦體;8—蝕變花崗(斑)岩中礦體

六、礦床模式和找礦標志

(一)礦床模式

由於滇東南地區是我國著名的錫、鎢、銅、銀、多金屬成礦區之一,屬於燕山期與花崗岩有關的成礦系列。為比較老廠錫銅礦床與其他礦床的異同,在此引述羅君烈(1995)總結的本區區域成礦模式(圖2-162、圖2-163)和10種礦床類型。其中,牛屎坡式是變花崗斑岩的錫鎢礦床;松樹腳式是接觸帶的夕卡岩型為主的錫礦床;馬拉格式是近接觸帶管筒狀氧化礦脈群的錫礦床;卡房式是接觸帶與輝綠岩交匯帶的似層狀銅錫礦床;雙竹式是遠離接觸帶受斷層控制的脈帶多金屬錫銀礦床;老廠式是垂直分帶發育最全的包括雲英岩型、錫石硫化物型、層間氧化礦、細脈帶型錫銅礦床;南秧田式是層控夕卡岩白鎢礦床;薄竹山式是面型夕卡岩銅鎢礦床;白牛廠式是熱水沉積疊加花崗

圖2-163個舊地區錫礦6種類型成礦模式Fig.2-163Metallogenic model of six-typed tin deposits in Gejiu area(據羅君烈)(after Luo Junlie)

1—花崗岩;2—花崗斑岩;3—變輝綠岩;4—夕卡岩中的磁化礦體;5—氧化礦體;6—斷裂帶及氧化礦體;7—錫石、電氣石網脈帶外圍含錫白雲岩;8—礦化元素分帶;9—頂部富揮發分的熔漿;10—氧化物硅酸岩富集的熔漿;11—早期硫化物富集的熔漿;12—晚期硫化物富集的熔漿

岩高中溫熱液再生的銀多金屬礦床;都龍式是可能有火山沉積初始富集的層控錫多金屬礦床。前面6種礦床類型都在個舊地區單獨構成一個成礦亞系列。

(二)找礦標志

上述成礦條件及礦床特徵已清楚看出其找礦標志可概括為:

(1)燕山晚期多階段、高侵位的岩株、岩突發育區,尤其是分異程度高的酸性、超酸性岩體;

(2)多種構造體系及多方向構造成分復合的地段,尤其是穹窿、短軸褶曲、層間剝離、次級斷裂有利配置的地域;

(3)個舊組(尤其是卡房段)巨厚不純碳酸鹽岩系並有多層膏鹽化、隱藻、生物碎屑、富炭質等相變界面發育的地區;

(4)花崗岩體背狀突起帶、凹兜、岩舌等頂面波狀起伏處;

(5)花崗岩體自變質、夕卡岩化、多種熱液蝕變分帶發育;

(6)礦化組合復雜但作有序分布的區段;

(7)重力低、具有電測深異常、錫鎢銅多金屬化探異常、重砂異常等顯示區;

(8)古代采硐、礦渣等遺跡。

Ⅶ 淘錫坑礦田近年來勘查工作進展

自2006年以來,淘錫坑地區的深部探測工作持續進行,主要由贛南地質大隊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一起承擔。礦產資源研究所派出陳鄭輝、劉善寶和郭春麗3位博士以淘錫坑為重點開展研究和勘查工作,並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同時,許建祥和曾載淋兩位贛南地質大隊的總工程師以贛南區域為主、兼顧淘錫坑礦區的勘查工作。

一、歷年來完成的工作量

2006年,章源鎢業公司開展了一批礦權(區)的地質找礦工作,進展良好。對淘錫坑、塘漂孜、天井窩礦區進行了鑽探施工,對新安子、仙鵝塘、高坌進行了坑道編錄,對淘錫坑、塘漂孜、高坌、白溪、銀嶺、新棚里進行了地表調查,完成了大量的實物工作量,取得了新增資源量/儲量約2萬t的效果,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與綜合,為2007年勘查選區及方案提供了依據。2007年,繼續理順工作思路,明確工作方向,按4個層次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公司礦權的勘查工作:

詳查礦區:安排在淘錫坑礦區、新安子礦區(涉及礦權:淘錫坑、東峰、新安子、石圳)進行重點勘查工作。主要用地質填圖、槽探、鑽探和坑探等手段對以上礦權已有的礦體及礦化線索進行控制和追索,達到控制礦體估算儲量/資源量以及新發現礦體的目的,探求122b+333+3341資源量。

普查礦區:安排在塘漂孜、仙鵝塘礦區(涉及礦權仙鵝塘、下石溪、塘漂孜、楓樹排)。主要用

地質填圖、槽探和稀疏鑽探工程對已有的礦體及礦化線索進行控制和追索,探求333+3341資源量。預查礦區:依據2006年勘查工作成果,選擇白溪、銀嶺礦區(權)開展預查地質工作,主要是用地質填圖、槽探等手段尋找礦化線索,圈定礦化異常,為下步普查提供依據。

預查前期礦區:對高坌、碧坑、長流坑、新棚里礦區(權)開展預查前期工作,主要是用地質填圖和少量槽探等手段尋找礦化線索,圈定礦化異常,其投入應達到礦權法律規定的最低投入以上。

2008年,繼續加大找礦力度,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公司擁有的礦權的地質勘查工作,主要部署如下:①繼續安排在淘錫坑-仙鵝塘、新安子-石圳兩片的重點勘查工作,主要使用地質填圖、槽探、鑽探和坑探等手段,對片區范圍的礦權已有的礦體及礦化線索進行控制和追索,達到控制礦體估算儲量/資源量以及新發現礦體的目的;②開展高坌-碧坑-長流坑片區的普查工作,2006年以來,本區已發現一批地表線索,有尋找中-大型礦床的潛力,2008年將加密地表工作,待時機成熟並得到公司認可後,有希望成為今後的重點勘查片區;③開展新棚里、天井窩、白溪、銀嶺、羊古腦等礦區的預查工作,主要是用地質填圖、化探,輔以少量槽探尋找礦化線索,圈定礦化異常,為下步普查提供依據。主要實物工作量:鑽探4000m、坑探1000m、槽探5000m3。預期提交:WO3+Sn資源量(332+333+334)類2萬t。其中:

硐探:主要安排在仙鵝塘礦區:PD1已施工480m,2008年繼續施工完成PD1探礦工程,根據探

礦成果情況布置下一步的硐探工程。繼續羊古腦、白溪的探礦工程。計劃完成工作量1000m。

鑽探:①淘錫坑礦區:爛埂子以北新發現一組近SN向含鎢錫石英脈,2007年完成鑽孔ZK3701,顯示該脈組具有一定的價值,2008年繼續施工鑽探以查明該脈組礦體特徵。南部的牛角灣-橫坑一帶進行了重點地表調查,2008年將實施鑽孔驗證。②新安子礦區:2008年鑽探工作分兩部分進行,一是地表鑽探:選擇在新安子之東區段,按160m勘探間距,對42~53號礦體和9~26號礦體進行追索;對上庵區段選擇較為有利地段進行鑽孔揭露。二是坑內鑽探:選擇在195中段,對9~27號脈和42~55號礦體進行傾向上追索,同時探明礦區花崗岩賦存標高,為礦山長期建設提供後備資源。

二、項目進展情況

根據項目2007年度任務與要求,對章源公司擁有礦權(含合作礦權)的礦區開展了如下工作:

1)地質測量:完成1∶5000地質測量10km2,1∶10000地質填圖11km2

2)土壤測量:在高坌-長流坑礦權主要成礦地段完成1∶10000土壤測量10km2

3)槽探工作:對主要礦區均施工有槽探工程,共施工30條槽探,編錄斜長2373.5m,累計完成土石方4761.99m3

4)硐探工作:仙鵝塘礦區塔背坑施工PD1,設計工作量880m,由公司自行組織實施,目前掘進至480m,2008年將繼續掘進。羊古腦、白溪礦區分別布施平硐工程。

5)坑道編錄:主要對淘錫坑礦山生產坑道進行了地質編錄,仙鵝塘、羊古腦、白溪硐探工程進行跟進編錄,累計完成坑道編錄2666.4m。

6)鑽探工作:完成4個,即:淘錫坑ZK4012、ZK3701,新安子ZK2601,楓樹排ZK001,現正施工:淘錫坑ZK5041、新安子ZK1701,累計完成進尺2233.37m。

7)工程測量:對部分探礦工程進行了GPS測量,共測點45個。

8)采樣與化驗:2007年共完成化學樣品分析216個。

9)室內工作:對所有原始資料進行了裝訂成冊,通過自檢、互檢及抽檢,完成了原始圖件編制工作,質量均符合規范要求,綜合圖件進行了編制。

10)報告編制:著手新安子礦區儲量地質報告的編制工作。

三、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

2007年有層次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公司擁有礦權(含合作礦權)的礦區地質找礦工作,對已有礦山不斷地通過新探明資源儲量,提供礦山生產所需,對各探礦權進行了有重點、有步驟地勘查,建立了良好的階梯形找礦梯隊。主要成果有:①淘錫坑礦區著重在外圍找礦,加強與科研單位合作,用新理論、新方法,運用「棋盤格控礦理論」指導找礦。通過地表填圖、槽探揭露和鑽探驗證,初步得到肯定,大大擴大了淘錫坑礦區的找礦遠景;②啟動新安子礦區外圍找礦,開展龍潭面區段、新安子之東區段、龍頭區段和上庵區段的找礦工作,完成龍潭面區段鑽孔ZK2601的深部揭露工作;③通過1∶1萬土壤測量、1∶1萬地質測量和槽探工程在碧坑-長流坑礦區發現較好的找礦線索,為本區域開展普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各工作區取得的成果如下:

1.詳查礦區

(1)淘錫坑礦區

地表工作:通過1∶5000地質填圖、民窿調查、槽探揭露,在淘錫礦礦區爛埂子以北發現1組近SN向含鎢錫石英脈(線),帶寬50m、延長>700m,單條脈幅0.2~5cm,礦化濃度較強,地表有采溝。深部進行鑽孔驗證,見礦情況良好。牛角灣以東發現1組近SN向雲母石英脈(線)帶,帶寬50m,走向控制約400m,有待進一步深部驗證。

鑽探工作:ZK3071主打爛埂子脈帶北延,驗證TC307-1揭露之石英脈,終孔孔深570.01m。通過施工,全孔脈幅≥1cm之石英脈約58條,<1cm見23條,揭露出真厚3cm以上螢石石英脈、黃銅礦石英脈、黑鎢礦石英脈、黑鎢礦雲母石英脈達10條之多,其中≥5cm見7條,另見1條含碳酸鹽硫化物石英脈,真厚達28cm。總的特點是脈幅≥3~7cm者多,脈體厚度偏小,大脈少(其原因是所見位置偏高,標高在+300m左右),成帶明顯,鎢的品位高。ZK5041目的是揭露牛角灣Ⅻ號礦化帶的深部情況,設計孔深500m,於2007年12月2日開鑽,目前孔深280m,礦化情況尚未明朗。

(2)新安子礦區

地表工作:通過1∶5000地質填圖、民窿調查、槽探揭露,新安子礦區確定了4個主要工作區段,即:龍潭面區段、龍頭區段、上庵區段和新安子之東區段。龍潭面區段有3條槽探控制和民窿,帶寬約80m,延長>200m,單條脈幅0.5~8cm,產狀195°~230°∠73°~86°,地表品位WO30.344%、Sn0.20%,2007年實施ZK2601進行了深部揭露。新安子之東區段:依據原勘查成果,繼續向東追索,地表可見雲母石英脈(線)標志帶,現正實施鑽孔揭露。上庵區段:通過1∶5000地質填圖及結合原有勘查成果,該區段石英脈(線)標志帶發育,2007年著重對Ⅳ號標志進行追索,發現多條4~8cm含硫化物石英脈,可作為下步鑽探的依據。龍頭區段:有兩條槽探和民窿控制,帶寬20m,延伸>200m,單脈寬3~12cm,產狀190°~230°∠75°~86°,地表品位WO31.22%。

鑽探工作:龍潭面區段ZK2601目的為揭露新安子礦區西北部鎢錫礦化石英脈深部礦化情況,終孔孔深650.48m。鑽孔共揭露含鎢石英脈、石英細脈268條,其中<1cm者193條,1~5cm者64條,5~10cm者7條,10~20cm者4條,其中4條見黑鎢礦。新安子之東區段ZK1701,目的是追索42~53號礦脈東延情況,設計孔深750m(表4-31)。

表4-31 新安子鎢錫礦區ZK1701礦化情況表

2.普查礦區

仙鵝塘礦區:2007年仙鵝塘礦區主要是PD1繼續掘進,目前已至480m,已揭露Ⅰ、Ⅱ號兩個礦帶,見脈情況基本與鑽孔控制吻合,下一步將向前繼續掘進,以揭露蘆柴坑鉛銀礦帶,預計約800m。PD1揭露石英脈條數多,脈幅以2~10cm者為多,>5cm者33條,最大脈幅18cm,礦化整體較差,有少量礦脈可見錫石、白鎢礦、黃銅礦,礦化情況(表4-32)。

表4-32 仙鵝塘礦區平硐PD1礦化情況表

續表

楓樹排礦區:2007年,礦區地表在張天堂之東延方向,發現1組NWW向含鎢錫石英脈,帶寬約200m,延長>200m,帶內見單脈>8條,脈寬3~10cm,產狀190°~210°∠76°~81°,單脈間距在15m左右,主要礦化有:黑鎢礦、錫石和黃銅礦。曾有民採行為,可見多處采溝和民窿。針對V9~V6等4條石英脈,布施ZK001進行深部揭露,鑽孔於2007年12月17日開鑽,2007年12月26日終孔,終孔孔深226.50m,鑽孔共揭露5cm以上石英脈2條,其中最大的真厚8cm。

羊古腦礦區:2007年主要施工了硐探,硐探布施在1號礦帶,目前已施工平硐140m,揭露出5條含鎢鉬石英脈,脈幅3~10cm,產狀160°~175°∠72°~85°,脈中見有黑鎢礦、輝鉬礦、方鉛礦、黃銅礦,工程仍在施工中。

表4-33 長流坑礦區槽探礦化情況表

3.預查礦區

長流坑-碧坑礦區:2007年通過1∶1萬土壤測量、1∶1萬地質測量和槽探工程(表4-33),在廟背坑-蘆萁山一帶發現1組近SN向含鎢錫石英脈帶,礦帶走向延長>800m,寬5~20m。見黑鎢礦、錫石、黃銅礦等礦石礦物。初步了解該區域找礦前景,為今後開展勘查提供了一個普查基地。

新棚里鎢礦區:2007年在岩體內接觸帶控制了數十條EW向石英脈,脈幅1~10cm,單脈延伸20~50m,主要礦化為黑鎢礦、錫石,但地表品位較差,有待進一步工作查明。

Ⅷ 湖南錫田地區指的是哪裡構造上有什麼特徵嗎

湖南錫田礦區,湖南錫田錫鉛鋅金金屬礦位於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是在回國土資源大調答查「湖南諸廣山—萬洋山地區錫鉛鋅金金屬礦評價」項目中發現的新礦區。
可以看網路文庫「湖南錫田錫鎢多金屬礦床成礦構造特徵」,有相關地形知識

閱讀全文

與錫田傢具電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方基礎沉了如何維修 瀏覽:77
維修費一般按多少年攤銷 瀏覽:917
無錫哪裡有三星手機維修 瀏覽:144
南寧長虹電視維修電話 瀏覽:297
摩托車外胎花紋磨損怎麼修復翻新 瀏覽:970
寶馬x1維修視頻 瀏覽:422
杭州國家電網公司防致院怎麼樣 瀏覽:541
新裝修房子傢具什麼時候買 瀏覽:137
探究家用電器銘牌的物理知識 瀏覽:170
成都大豐維修家電電話 瀏覽:918
結婚傢具包括哪些 瀏覽:724
如何找客戶紅木傢具 瀏覽:777
黑電路板 瀏覽:800
湖南有關防水工程電話多少 瀏覽:557
普桑頂棚怎麼翻新 瀏覽:176
五羊牌電動三輪車保修期 瀏覽:701
裝飾廁所防水怎麼處理 瀏覽:973
汕頭格力空調維修點 瀏覽:440
傢具廠如何推廣銷量 瀏覽:915
格蘭仕深圳維修點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