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趙集賣傢具

趙集賣傢具

發布時間:2021-02-22 14:25:34

① 河南鄧州趙集有賣磷肥的店嗎

河南鄭州趙集有賣磷肥的店,你想買磷肥可以到河南鄭州召集去買。

② 太和趙集今天的小滿會作文

說起農村的「集」或者「會」,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從古代就興起的這種民間買賣和商品交易方式一直流傳至今。河南的大大小小城鎮,延至不太起眼的村落,都時興著的各式樣的集會。

自我童年記事起,家鄉最有名的集會就是「小滿會」,有的村子叫著叫著就叫成了「小麥會」。鄉親們稱作小滿會,這里是有講究的。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記載: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在中原地區,這時麥類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所以叫小滿。小時候,經常聽大人們順口說:「小滿物滿盈,小麥快長成。」小滿會或許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村裡的老人說,小滿會是小麥收割前的一次大集會,更像是一種收割作物前大動員活動。

一直以來,小滿會固定在距離我家三四里路的巨崗村舉辦。巨崗村地處黃河北岸,毗鄰106國道,交通便利,它不但是周邊鄉鎮通往開封、鄭州的必經之路,也是周圍村落之間往來的要道。這村做生意的也多,能人多,用今天的話說,村裡有經濟頭腦的人多,慢慢的,村子就演變成一個類似城市「商業中心」的地方,功能就像現在的二七商圈之於鄭州一樣,它輻射周圍的村落。我問過村裡的老人,小滿會啥時候開始在巨崗舉辦的,老人都說,「這會啊,年太多了,早一輩都有啦,記不清楚是那一年了。」

一年一次的小滿會,依據每年季節日期有所調整,一般在陰歷4月14日舉行,15日結束,別看時間短,這兩三天可謂是人山人海,浩浩盪盪,整個集市從村西頭到東頭蜿蜒三四里路,商戶依據路兩邊的楊樹、柳樹或者預制板等搭建商棚,規模大小不一,那場景用「熱鬧」、「壯觀」等詞來形容都不夠准確。有個小細節透露一下,有些生意個體戶為了搶佔先機,提前兩周就開始佔位了,競爭激烈,似乎是這大集會來臨前的預演。

講了這么多,恁也別嫌煩,下面就帶您趕趟小滿會。

記憶里,小滿會當天清晨飯後,村裡人就開始「蠢蠢欲動」,家門口套架子車的,院子里叮叮咣咣收拾東西的,婦女們嚷叫交代著男人買這買那的,孩子們興奮的追打著,姑娘們在談論著買啥款式的裙子,老人們也換好了干凈的衣服靜坐在門口等著出發了。

不大會兒,村子裡就真正的熱鬧起來,人們出發了,坐馬車的,騎自行車的,還有結伴步行的,都一股腦的匯聚在從村裡通往小滿會的那條路,像流水一般湧向小滿會。若是趕巧碰上對面的村子出發的鄉親們,兩股人群很有氣勢的朝著106國道匯合,那場面像是古代交戰的雙方開打一樣,各有各的陣勢。等到兩隊人馬匯合在106國道,人群摻雜在一起,兩個村的鄉親們開始互相打招呼開玩笑,一時間,這支大隊伍熙熙攘攘,人群里散發著異常的興奮和無法形容的熱情,載著這樣的巨大希望一路向北。

十幾分鍾後,大隊伍陸陸續續的到達巨崗村口,村口處聚滿了人群和馬車、自行車以及少量的拖拉機。我們這支隊伍開始也陸續的解散了,栓馬車的,鎖自行車的,男人自成一隊,婦女、孩子、姑娘們結伴而去,老人們則被送到會場的外圍去看戲。

說到這里,就算進入小滿會場了。

啥?流著油的金黃火燒?

剛進村口,孩子們就賴著不走了。路兩邊有幾家賣火燒的攤位,攤位前圍滿了人,一股股的蔥花肉香味溢散開來,那時候,光是聞著這味道,我們這幫孩子就開始流口水了。等到靠近燒餅爐,瞧見鐵爐板上那金黃的滋潤著油花、發出滋滋的聲音的火燒,我們就徹底邁不開腳了。即使站在一旁看著,也覺得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來一個吧,孩兒?你要不要來一個?好吃不貴啊!隨著胖胖的老闆娘那一聲聲吆喝,孩子們終於按捺不住了,一個個都不停地央求著家長買火燒吃。為此,有的孩子還大哭大鬧起來。這會還沒有開始逛,就率先在這熱鬧起來了。

留光火燒,在我們那特受歡迎,據說,正宗留光火燒都已經賣到首都北京。在附近的鄉鎮和村落的集會上,很多賣家都是模仿著留光火燒去做的,且不說正宗不正宗,反正是味道好極了。很多時候,我們小孩子趕會就是為了能吃上一個火燒,只要手中拿著一個火燒,再擁擠的人群,再熱的天氣我們都能忍受。

吃一回就上癮的硬菜,豬頭肉

說到吃的,人人都難例外撇開。這不,男人們擠在了豬頭肉的攤位前。當時,巨崗豬頭肉在我們那一帶可謂是「美名遠揚」,是難得的一道「得勁」的下酒菜。老闆和幾個徒弟站在小店的攤位前,面對囔叫著的人群,手腳都忙不過來。這些鄉親們也顧不上先來後到,誰都想搶先買到剛出爐鮮嫩的豬頭肉。用今天的話說,就跟大家節日里參與瘋狂的網購一樣,人人卯足了勁,看誰手快。

豬頭貨(豬頭肉的俗稱)也是家裡請客吃飯的一道硬菜。逢上請人吃飯,特別是重要的親戚或者客人,主人都會特意上一盤豬頭貨,客人喜歡吃這一點咱先不說,重要的是主人顯得有面子。一盤豬頭肉放在桌子中間,就這么一放,主人心裡敞亮敞亮的,倍有面兒。其實,那時候很少有人專門買著吃,也就是逢上會或過節、請人吃飯才會享受一頓。當時,凡是能沾光吃上幾口豬頭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現在巨崗豬頭貨已經走向市場,取名巨崗鹵肉,在開封、新鄉等城市比較受歡迎。

一應俱全的農具天地

沿著這條會場主路往裡走,就涇渭分明了。路北的人群多是男人們,路南則是婦女和孩子。這是我記憶中的小滿會最有特色、最難忘記的畫面。

會場主路北邊,是一家家的農具商戶,這些農具商戶是依靠著路邊的楊樹、柳樹、預制板等搭建農具攤位。沿著這些攤位從西往東一眼望去,只見一排排溜光的大木杈,幾乎跟樹一樣高、一樣蓬勃的大埽把,鋒利的月牙形的鐮刀,還有做工精細的木耙、木楸、籃筐、簸箕、笆斗、麻繩、卷席、草帽等,這些都是收割麥子必不可少的工具。順著在看下去,還有鐵楸、鋤頭、爪鉤等鐵質農具。男人們聚集在這里「摩拳擦掌,叮叮咣咣,躍躍欲試」,挑選合適的農具。就這么一圈轉下來,有的人高興的扛著幾個大木杈,有的買了幾個卷席,卷席是為了屯麥子用的;還有的人幾乎件件都買一個,兩手早都拿不下了,說法是又是新的收割季,換套全新的吧,這樣的話,一是新農具好用,二來幹活來勁。

在農具商戶的後面,是一片荒地,荒地里遍布雜草,也有稀疏的楊樹。這里是牲畜的交易場所,比如騾子、牛、驢、豬、羊等等。牲畜交易場所的人相對少一些,多是中年男人或者一些上歲數的老人,他們經常與牲畜打交道。這里的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困難一些,比如,商戶一個勁的誇自己的驢多好,多賣力,而圍在一旁有意向買的人則不急,他們抽著煙,一根接一根,圍著幾頭驢來回的觀看,時不時的摸摸,或者拍打幾下驢,像是滿意又像是不太滿意,一副捉摸不定的樣子。這時,商戶干著急也沒有辦法。

牲畜交易場所最吸引人的是專門給牛治病的地方。人們圍成一圈,一頭牛拴在木樁子上,幾個人按住牛頭,一個戴著草帽的中年男人將一個特製的磁鐵塞進牛嘴裡,繼而磁鐵進入牛肚。約十分鍾後,中年男人將手裡的綁住磁鐵的線握緊,同時,一面慢慢的往外拉回磁鐵。這時,周圍的人都有些緊張。還好,中年男人將磁鐵輕巧的取了出來,只見磁鐵上吸附著碎鐵皮、鐵屑和其他一些金屬顆粒。這時,人們開始說說笑笑,氣氛歡快起來。這個過程,真是讓我們長了見識。

絢麗的花布世界

路南多是賣布料、衣服、水果以及其他小吃的攤位,可以說是女人們的天地。一列列整齊的色彩鮮艷的花布依次排開,順著一個方向望去,彷彿身處一個五彩斑斕的繪畫世界,看的人眼花繚亂,這「花花布構成的絢麗地帶」與路北邊灰色的農具天地形成強烈的對比,此時,你若是從空中俯瞰,會場主路一半是灰色,一半是彩色,像畫家筆下的新舊兩個世界。

布料是女人們必買的,用來給男人、孩子做衣服。當時,我們穿的衣服都是手工做的,很少買成品衣服。那時,我跟在母親身後,母親和其他嬸嬸、大娘們在布料等攤位前挑來挑去,不厭其煩,當你覺得她們已經談妥准備購買,商戶早已拿著剪刀和尺子丈量布料的時候,她們卻撂下手裡的布料繼續往前走,你只能眼巴巴的跟著往前走,她們總說「前面還有更好的。」

婦女們領著孩子,一邊看花布,一邊還要留意孩子不能走散;只見她們跟商戶討價還價的,打孩子的,還有互相吵架的,總之,亂哄哄的,可比路北邊熱鬧多了。

路南邊人群很擁擠,結伴同行的人稍不留意就走散了。這里插個小故事,有一次,姐姐不小心在一個路拐彎的地方走散了,母親嚇壞了,她在人群里仔細又焦急的尋找著,碰上村裡人就囑咐人家若是見到我姐就先領著她,這樣,村裡人你傳我,我帶話給你,消息像一條彎曲的線散播,姐姐就像是在這條線的某一處待著,只是暫時與母親隔斷了,最後,姐姐被村裡人找到了。母親看到她時,她已經哭成淚人,哭的全身都濕透了。鄰居對母親說,丟不了,會上都是咱村的人。

老年人的專屬大戲台

熱鬧和擁擠的會場,對於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來說是個難題。所以,他們更樂意前往大戲台安靜的看出戲。他們趕會跟小孩子趕會一樣,目的很明確,小孩為了吃,老人就是看戲。大戲台就在會場主路南邊一個大空地搭建起來的,戲台周圍還有一些小孩子喜歡的游戲,玩具攤位,以及一些吃的,例如胡辣湯,涼皮啊等。

那時,我很少去大戲台,因為一句都聽不懂。後來明白,大戲台是為了關照老年人而專門搭建的,一來不至於忽視他們這個群體,是村裡沿襲下來的一種尊重、孝敬老人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大戲台是地方戲劇文化的一種傳播載體,也是地方文化的縮影和體現。

走到這里,基本上就算走完熱鬧的地方。當然,這不是家鄉的小滿會的全部,有些感受和細節是無法見諸於文字的,至於其中的意味,只有我們本地的鄉親們明白,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近些年,小滿會還是一年舉辦一次,規模也很大。只是人相對少了些,人們的熱情也低了些;商品類別變化很大,原來的最有特色的農具幾乎看不到了,替代的是現代農業大型機械工具。

其實,早些年人們趕小滿會(小孩子除外),鄉親們更多是一種心理期盼和希望,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麥收而購買農具,農具在手,收獲就有,希望就有。一個熱鬧的小滿會,昭示著一個豐收季。

③ 阜陽市德洛斯傢具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阜陽市德洛斯傢具有限責任公司是2018-01-12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內(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容於阜陽市太和縣趙集鄉草寺村委會草南街西段路北(申報承諾)。

阜陽市德洛斯傢具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1222MA2RFJHW9A,企業法人齊輝,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阜陽市德洛斯傢具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傢具、沙發生產、加工、銷售;五金、工藝品、家居用品的銷售;辦公用品、圖書架、檔案櫃、圖書架、櫥櫃、展櫃、貨架、五金配件生產、銷售;實門門窗設計、銷售及售後服務;全屋傢具定製。(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阜陽市德洛斯傢具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④ 河南省鄧州市趙集鎮有圓通不

應該只能到市內,你可以到他們網站查詢。

⑤ 項城永豐郭大庄附近有哪些傢具店

項城市轄6個辦事處、12個鎮、3個鄉:花園辦事處、水寨辦事處、東方辦事處、蓮花辦事處、光武辦事處 、千佛閣辦事處;南頓鎮、孫店鎮、李寨鎮、賈嶺鎮、高寺鎮、新橋鎮、付集鎮、官會鎮、丁集鎮、鄭郭鎮、秣陵鎮、王明口鎮、永豐鄉、范集鄉、三張店鄉。市人民政府駐花園辦事處。 花園辦事處面積:14.99平方千米,人口:48792人,代碼:411681001 北起周項高速公路入口,南至蓮花大道,西起潘庄、後李窪邊界,東至沙河。2006年,轄9個村委會:鄺花園村、李窪村、後高營村(劉營)、尚關村、潘庄村、張寨村、從營村、趙營村、武庄村。辦事處駐迎賓大道旁。 水寨辦事處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60379人,代碼:411681002 北起蓮花大道,南沿迎賓大道順環城路向東至水新路,沿水新路向北至沙河。轄古樓、東關、南關、北關、西關、新莊、沙南、沙河、東郊、西郊、南郊、任營、孔營13個居委會。辦事處駐原水寨鎮政府。 東方辦事處面積:9.2平方千米,人口:42519人,代碼:411681003 西起水新北路,東至王集、孫營行政村邊界,北至沙河,南至王溝、趙橋行政村邊界。2006年,轄8個村委會:胡營村、劉堂村、東張營村、董營村、王集村、楊樓村(周公廟)、聶寨村、孫營村。辦事處駐東方大道昊寧葯業公司對面的原基金會清欠辦公室。 蓮花辦事處面積:15.4平方千米,人口:40764人,代碼:411681004 沿水新路向南至小張營行政村邊界,東至韓老家、王溝行政村邊界,轄王溝、韓老家、韓嶺、劉庄寨4個行政村[注]。2006年,轄8個村委會:王溝村、韓老家村、韓嶺村、劉庄寨村、韓小庄村、小張營村、大張營村、徐樓村。辦事處駐水新路原中行水新分理處。 千佛閣辦事處面積:21.5平方千米,人口:26691人,代碼:411681005 東起水新路,西至劉祖師廟、劉菜園、獅子李營行政村邊界,北起環城東路,南至大廟行政村邊界,轄劉祖師廟、郭庄、劉菜園、霍營、尚營、袁張營、呂店、祁庄、獅子李營、大廟10個行政村2006年,轄14個村委會:劉祖廟村、郭庄村、劉菜園村、霍營村、尚營村、袁張營村、呂店村、祁庄村、獅子李營村、大廟村、朱窪村、周集村、老君廟村、千佛閣村。辦事處駐原城郊鄉政府新址。 光武辦事處面積:19.4平方千米,人口:52458人,代碼:411681006 北起駙馬溝,南至鄧灣、劉香庄邊界,西起東風、榮樓邊界,東至迎賓大道向南劉香庄邊界,轄劉冢、蛤蟆寨、榮樓、東風、鄺庄、解庄、鄭營、鄧灣、劉香庄9個行政村(另說明:東風行政村按城區管理,由南頓鎮政府代管)。2006年,轄8個村委會:榮樓村、鄺庄村、解庄村、劉冢村、蛤蟆寨村、鄭營村、鄧灣村、劉香庄村。辦事處駐榮樓東。 註:根據「此次調整時候有關資料」。本頁所有鄉鎮的「2006年村(居)名錄」根據「河南省2006年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南頓鎮面積:71.72平方千米人口:7.8萬人代碼:411681100 位於市境西北部,距市區6千米,東及東北鄰城郊鄉,南鄰范集鄉,東南鄰永豐鄉,西及西北與商水縣接壤。2006年,轄24個村委會:南頓村、河口村、楊庄村、八聯村、位庄村、任冢村、白坡村、劉店村、馬旗村、周樓村、齊坡村、王莊村、劉寨村、七溝村、王坡村、彭庄村、汪庄村、馬樓村、玄六村、田園村、姜庄村、高窪村、水劉村、東風村。鎮政府駐南頓。 據《太平環宇記》載:「南頓,古頓子國,後逼於陳南徙,故號南頓,其城令尹子玉所築。」漢置南頓縣,晉惠帝置南頓郡,宋熙寧六年省為鎮,入商水、項城。明省入項城,清設南集牌,民國時設區。建國後為第六區,1958年成立南頓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為南頓鄉,1988年撤鄉設鎮。原轄28個行政村,133個自然村。2006年,將與城區接壤的東風、榮樓、鄭營、鄧灣、劉香庄5個行政村共13.59平方千米、27297人劃入城區(說明:東風行政村按城區管理,由南頓鎮政府代管)。 孫店鎮面積:70.8平方千米人口:7.5萬人代碼:411681101 位於市境西南部,西與上蔡、商水為鄰,南鄰三張店鄉、李寨鎮,北鄰范集鄉。2006年,轄34個村委會:孫店村、汝陽劉村、前董村、後董村、董墳村、袁營村、龔堂村、霍坡村、大龔村、鄭營村、王樓村、彭營村、輝李村、馮營村、劉營村、高皇廟村、師庄村、大李村、閆店村、張庄村、丁營村、火張營村、解堂村、石營村、廣陽村、陳州張村、崔寨村、陳東頭村、高營村、祁橋村、馬庄村、劉庄村、李營村、朱庄村(88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孫店。 據傳,明朝末年,孫姓由山西洪洞移民虹河灣處定居。因此處是虹河上的一個埠口,孫姓為謀生計,在此開設店鋪,後成村名孫灣店。清同治元年(1862)修孫灣寨,有集。後寨廢,稱孫灣店。民國時期簡稱今名。民國時期屬孫店鄉,1948年為孫店區,1958年成立孫店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孫店鄉,1988年撤鄉設鎮。 李寨鎮面積:67.5平方千米人口:7.07萬人代碼:411681102 位於市境西南邊緣。東鄰三張店鄉,東南鄰賈嶺鎮,西、南鄰平輿縣,西北鄰上蔡縣,北鄰孫店鎮。2006年,轄27個村委會:李寨村、大位寨村、謝寨村、大黃村、東薛村、喬庄村、尤許村、大范村、楊堂村、大衛村、馬寨村、趙堂村、張庄村、郭王莊村、後韓村、曹窯村、大王村、勤儉村、閆庄村、小范村、庄王村、宗廟村、董橋村、熊庄村、衛店村、項營村、太阜店村(73個自然村)。鎮政府駐李寨。 李寨原名韓李寨。據建寨碑文記載:清道光(1821--1850)年間,後韓庄韓萬益和小李庄李紅,協議建寨。李姓獻出自己村莊作為寨址,韓姓負擔建寨一切費用。寨建成後,名韓李寨。1948年6月,屬月潭區。1951年6月增設十區(韓李寨),1961年7月,並入孫店區,1965年7月,復名韓李寨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為李寨鄉,1996年11月撤鄉設鎮。 賈嶺鎮面積:87.6平方千米人口:7.6萬人代碼:411681103 位於市境南端,東鄰安徽省臨泉縣,西鄰李寨鎮,南鄰平輿縣,北臨三張店鄉、秣陵鎮、新橋鎮。2006年,轄34個村委會:賈嶺村、馬店村、凡樓村、韓庄村、閆老莊村、龐庄村、閆老寨村、老雷子村、大曹村、蘇閣村、路閆庄村、大劉村、閆梅村、文樓村、黃集村、歐寨村、宋庄村、南劉村、王樓村、王竹園村、李店村、蔣廟村、大王村、張新村、小位庄村、梅庄村、東劉村、白楊樹村、塗庄村、羅庄村、麻大庄村、麻王莊村、麻老莊村、吳老莊村(112個自然村)。鎮政府駐賈嶺。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此處有一道山嶺,呈西北、東南走向,名十字嶺,又名金雞嶺。後有戶賈姓在此落戶,更名賈家嶺,簡稱賈嶺。1958年建賈嶺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賈嶺鄉,1988年撤鄉設鎮。 高寺鎮面積:64.7平方千米人口:6.6萬人代碼:411681104 位於市境中部,東鄰官會鎮、新橋鎮、西鄰范集鄉,南鄰秣陵鎮,北鄰丁集鎮、永豐鄉。2006年,轄26個村委會:,橋北頭村、張廟村、吳庄村、高寺村、席營村、袁樓村、油坊村、程庄村、團店村、張營村、張老家村、新莊村、高閆村、袁庄村、瓦房村、曹坡村、黃冢村、孫堂村、白衣閣村、樊庄村、張小集村、蔣庄村、張鳳庄村、陳樓村、樓堤村、袁閣村(106個自然村)。鎮政府駐高寺。 古代,此處有一高丘,名高陽丘。後在丘上建寺,名高丘寺。清同治元年修寨,名高丘寺寨,簡稱今名。1965年由新橋、老城、丁集三個公社劃出部分大隊成立高寺公社,1983年改為高寺鄉,2001年撤鄉設鎮。 新橋鎮面積:74.5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代碼:411681105 位於市境南部,東鄰付集鎮、西鄰老城鄉,南鄰安徽省臨泉縣,東南臨沈丘縣,西南鄰賈嶺鎮。2006年,轄29個村委會:北村、南村、孫營村、南趙庄村、潘營村、北李營村、鄧庄村、林庄村、常樓村、存民庄村、張小庄村、楊木庄村、賈庄村、曹樓村、師大樓村、石灣村、姜胡同村、南李營村、張橛庄村、王呂庄村、文庄村、梨西村、李樓村、劉營村、苑庄村、艾庄村、三官廟村、土樓村、蔣樓村(112個自然村)。鎮政府駐新橋。 據傳:此處泥河上原建有木橋,名稱無考。明弘治(1488-1505)年間將原橋向西移七百米,另建新橋,故名。1958年成立新橋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新橋鄉。1988年撤鄉設鎮。 付集鎮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代碼:411681106 位於市境東南部,東及東南鄰沈丘縣,西及西南鄰新橋鎮,北鄰官會鎮。2006年,轄21個村委會:郭溝村、付集村、高劉村、汪營村、直河村、付庄村、曹營村、韓營村、於寺村、馮寨村、張埝村、李大庄村、官莊村、雙廟村、於樓村、黃廟村、崔小庄村、單庄村、馬庄村、於寨村、蘇李村(104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劉庄。 據傳宋朝曹娘娘乘船在運糧河上遊玩。船行此地,看到南岸一片茂密的叢林,景色宜人,便棄船登岸遊玩,見幾戶人家生活都很富裕,便說這是富集(富戶集中的意思);到了明初,傅姓家族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移民來此定居,先居傅墩,後從傅墩遷此,傅族財大勢大,將富集更名為傅集。1965年由新橋官會兩公社劃出部分大隊建立傅集公社,因公社駐地傅集故名;1970年公社機關由傅集遷到劉庄,仍稱傅集公社。1983年改稱傅集鄉,1997年撤鄉設鎮。 官會鎮面積:72.48平方千米人口:7.25萬人代碼:411681107 位於市境東部,東至直河與沈丘縣交界;南至汾河與傅集鎮、新橋鎮為鄰;西與高寺鎮、丁集鎮接鑲;北與王明口鎮毗連。2006年,轄27個村委會:官會村、高趙庄村、劉樓村、高庄村、路營村、蔡庄村、時橋村、孫寨村、靳庄村、韓營村、時庄村、李橋村、腰庄村、徐庄村、鄭樓村、毛樓村、公劉村、沙廟村、於廟村、紀庄村、范橋村、馬老莊村、汾庄村、李四坑村、幫糧集村、薛樓村、李趙庄村(138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官會。 據傳清乾隆年間(1736-1795),項城、沈丘、銅城三縣知縣,為解決水利糾紛於此會晤,故名官會。1958年建官會人民公社地,1983年為官會鄉。1998年撤鄉設鎮。 丁集鎮面積:63.71平方千米人口:5.9萬人代碼:411681108 位於市境北中部,東與王明口鎮壤;南至曹河與高寺鎮相連;西與永豐鄉交界;北至人民溝與秣陵鎮毗鄰。2006年,轄30個村委會:東街村、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沈庄村、下樓村、橋口村、關庄村、田寨村、任樓村、徐營村、王李橋村、閆庄村、河北村、李庄村、索庄村、龍王廟村、邵庄村、李樓村、土屯村、大田營村、田廟村、王官橋村、石樓村、劉堂村、陳營村、鴿子樓村、王樓村、戴橋村、霍庄村(116個自然村)。鎮政府駐丁集。 據傳古時候,這里有個村叫丁村,村頭有集,名丁村集。後來選在集東谷河上建橋,丁村集隨之遷移,後來,做生意和逃避匪患的人遷居丁集者越來越多,丁集便逐漸發展起來。1958年建立丁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丁集鄉,1988年撤鄉設鎮。 鄭郭鎮面積:65.5平方千米人口:6.7萬人代碼:411681109 位於市境東北部,於沈丘、項城兩城之間,北隔沙河與淮陽縣相望,西鄰城郊鄉,南鄰王明口鎮。2006年,轄25個村委會:北街村、南街村、前時村、李窪村、後時村、師寨村、張堂村、侯庄村、王井村、金東村、金西村、劉營村、任庄村、張營村、孟營村、高營村、束庄村、賈庄村、王埝村、於堰村、朱營村、趙橋村、胡樓村、牛營村、趙集村。鎮政府駐鄭郭。 鄭郭名稱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一種說法是《項城縣志》「雜事志·異聞」篇:據傳,該村鄭、郭兩姓結親,鄭夫早亡,郭姓媳婦侍奉牙齒俱落之婆母,以乳汁養之數年,感動上天。清順治三年,此處颳起特大旋風,飛沙走石,大木皆拔,村中房舍千餘間盡被損毀,唯獨郭寡婦四間草房安然無恙。事後,「郭家賢孝女、鄭家好媳婦」,廣為流傳。鄭郭集因此得名。1958年建鄭郭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鄭郭鄉,2001年3月撤鄉設鎮。原轄39個行政村,75個自然村。2006年,將與城區接壤的王集、楊樓、孫營、聶寨4個行政村共5.3平方千米、16119人劃入市區。 秣陵鎮面積:平方千米人口:人代碼:411681110 2006年,轄4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北街居委會、南街居委會、東街居委會、西街居委會、西郊村、南郊村、北郊村、東郊村、大凡村、白溝村、吳庄村、前老家村、金營村、土屯村、三里店村、王營村、范冢村、閆樓村、新莊村、王路口村、陶灣村、西陳樓村、八里庄村、周池村、東陳村、南張村、夏營村、李庄村、姚庄村、吳場村、骨頭冢村、李閣村、朱營村。鎮政府駐北關居委會。 「秣陵鎮」地名的由來是因為南北朝時期,在項城縣立過「秣陵縣」。明宣德三年(1428),項城縣治從槐坊店(今沈丘縣槐店)遷此,長達525年之久。民國時期為城關區,1942年稱過一段秣陵鎮。1950年,為項城縣人民政府駐地,亦稱城關區。1953年冬,縣政府遷水寨後,這里俗稱老城。1982年改為縣轄鎮,定名秣陵鎮。2005年,撤銷秣陵鎮、老城鄉,設立新的秣陵鎮。 王明口鎮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代碼:411681111 位於市境東部,緊靠洛界公路和漯阜鐵路。2006年,轄26個村委會:王明口村、邢集村、陳州營村、孔庄村、張吳樓村、袁寨村、侯庄村、趙公橋村、田莊村、閆寨村、賈樓村、李庄村、大於庄村、胡寨村、黃許營村、苗庄村、小孫寨村、田老家村、閆灣村、王家寨村、方庄村、柳杭村、牛灘村、三官廟村、咬子頭村、王老莊村(142個自然村)。 1965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為鄉,2001年7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設鎮。 永豐鄉面積:56.6平方千米人口:62670人代碼:411681200 位於市境北中部,東鄰丁集鎮,西鄰范集鄉,南鄰高寺鎮,北鄰南頓鎮。2006年,轄29個村委會:永豐村、馮灘村、沈庄村、克庄村、王莊村、王營村、閆庄村、朱灘村、平樓村、後欒村、馬庄村、大黃村、大李庄村、鮑庄村、前欒村、栗營村、凡沖村、火星閣村、馬樓村、毛集村、唐樓村、汕河村、大劉村、大靳村、郭大庄村、谷樓村、王樓村、羅集村、鞠營村(99個自然村)。鄉政府駐永豐。 永豐原名百家冢鋪。清宣統三年(1911)修案,更名「永豐」,取永年豐收之意。1965年由范集、南頓、丁集三個鄉劃出部分大隊,成立永豐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永豐鄉。 范集鄉面積:58.12平方千米人口:6.4萬人代碼:411681201 位於市境西部,北鄰南頓鎮,東鄰永豐鄉、高寺鎮,西鄰商水縣。南與孫店鎮、秣陵鎮隔河相望。2006年,轄28個村委會:范集村、楊庄村、黨庄村、程營村、大陳村、雙樓村、位營村、曹屯村、李樓村、曹庄村、申營村、史庄村、蔣寨村、宋營村、朱庄村、張樓村、路口村、文庄村、侯營村、尚店村、楊營村、司庄村、前鄧樓村、大吳村、付樓村、余營村、大王村、郭王村(85個自然村)。鄉政府駐范集。 據傳:西漢元年(公元前206年),「鴻門宴」後,項羽軍師 范增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秦二世二年(前208),范增投奔項梁,陳明利害,勸項梁立楚王族後裔為楚懷王,以從民望。後追隨項羽,為其主要謀士,封歷陽侯,享「亞父」之尊。漢元年(前206),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更多>>隱居此地。建有府舍、花園、亭台樓閣,頗為壯觀。後起集,名范亭集。清咸豐11年(1861)趙作賓倡捐修寨,名范亭集寨(又名集成寨)。1947年,拆寨,簡稱范集。1946年屬項城縣婁堤鄉第六保,1947年屬項城縣第七區,1951年改為范集區、范集小區,1958年成立範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范集鄉。 三張店鄉面積:61.55平方千米人口:5.127萬人代碼:411681202 位於市境南部,東鄰秣陵鎮,西鄰李寨鎮,東南鄰賈嶺鎮,西北鄰孫店鎮。2006年,轄25個村委會:三店村、大丁村、新寨村、張寨村、李庄村、坡龔村、田集村、紀韓村、綽劉村、夏寨村、陳張村、楊樓村、盛營村、黃庄村、夏庄村、任庄村、大趙村、楊崗村、賈代村、大麴村、石廟村、馬庄村、張庄村、雙黃村、裴庄村(80個自然村)。鄉政府駐三張店。 據傳,明朝,由太康縣西南張庄遷來張姓在此開鹽店;由孫店南虹河沿章庄遷來章姓;由縣城(今秣陵鎮)西北遷來臧姓,共居一村,因名。1965年,由李寨、賈嶺、孫店、城關四個區劃部分大隊,成立了三張店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三張店鄉

閱讀全文

與趙集賣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oost電路原理 瀏覽:225
飛塗外牆防水膠怎麼樣 瀏覽:8
如何查詢百邦維修進度 瀏覽:742
廣東gf防水材料多少錢一公斤 瀏覽:348
膠州仿古傢具市場在哪裡 瀏覽:249
汽車水泵保修期限 瀏覽:101
贛州市哪裡回收舊家電 瀏覽:293
深圳市邸高家居 瀏覽:539
房屋漏水物業如何維修 瀏覽:54
前鋒熱水器瀘州維修點 瀏覽:768
電動車維修技巧免費視頻教程全集 瀏覽:449
電影里的智能家居 瀏覽:277
塔吊維修怎麼寫 瀏覽: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瀏覽:927
多久壓電路 瀏覽:328
濟南歷城區家電維修地址 瀏覽:429
買華為平板如何注意買到翻新機 瀏覽:162
switch如何驗證是不是翻新 瀏覽:275
濟南lg空調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286
小米虹口維修點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