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甲類功放電路圖
R15/C7/C8/Q1/Q3組成開機延時電路,控制繼電器的延時導通,觸點控制喇叭的通斷,防止浪涌電流沖內擊燒毀喇容叭。
二極體的作用是當輸出功率過大的時候,在二極體正極形成負壓,讓Q2導通,Q3截止,繼電器斷開,保護喇叭不被大信號燒毀。
B. 請問有沒有聲音比較好的甲類功放電路圖
甲類功放都是按來規定自值調出大電流輸出(甲類功放都有不同功率標准電流值,只要符合甲類電流標准,就是一樣的甲類輸出),音質都是一樣好,輸出功率分小甲-10瓦,中甲-20瓦,大甲--50瓦以上。。
但是接不同音箱 音質就不同:
書架音箱低音差,高音好。
落地音箱低音好,高音弱一點(低音有屏蔽高音的特性)。
你需要確定音箱功率,才好做個與音箱功率匹配的功放--你有音箱嗎,功率多大?
由於大電流需要巨大散熱器,還需要材料質量足夠好,還需要變壓器功率超過功放功率3倍以上,才有足夠儲備推力,才能保證低音效果好!
建議你先做一個小甲~10瓦x2的甲類功放。
有了經驗以後,再做大甲功放。
C. 甲類,乙類,甲乙類和丙類功放電路中三極體的導通角分別是
甲類功放電路,三極體的導通角是360度;
乙類是180度;
甲乙類介於甲類和乙類中間,導通角大於180度而小於360度;
丙類功放是小於180度。
工作的狀態是它的工作點為依據的。
甲類:是工作點在負載線的中間,這樣,它正負半周shu都能放大,沒有信號時也有較大的靜態的電流,所以效率低。
乙類:是工作點在負載線的底部,即剛剛導通的位置,它只能放大半波的信號,所以常常用兩個管子推挽工作,沒有信號時靜態的電流很小,所以效率高,
甲乙類:處於以上二者之間的。
(3)經典甲類功放電路擴展閱讀:
甲類:在放大電路中,當輸入信號為正弦波時,若晶體管在信號的整個周期內均導通(即導通角θ=360°),則稱之工作在甲類狀態;
乙類:若晶體管僅在信號的正半周或負半周導通(即θ=180°),則稱之工作在乙類狀態;
甲乙類:若晶體管的導通時間大於半個周期且小於一個周期(即θ=180°~360°之間),則稱之工作在甲乙類狀態;
丙類:若晶體管僅有小於半個周期的導通時間(即θ=0°~180°),則稱之工作在丙類狀態。
D. 從電路上看,甲類、乙類、甲乙類功放有何區別
一、失真效率不同
1、甲類功放三極體工作在飽和區,靜態有工作電流,對輸入信號幅度有要求,不然會產生很大的失真。
2、乙類功放三極體工作在放大區,因三極體的導通電壓的影響所以有失真,但效率比較高(甲類功放的效率比較低的,所以甲類功放的功率一般都不是很大的)不適合做功放的。
3、甲乙類功放兼顧了失真和效率的問題,一般功放都採用這種方案的,對發燒友來說音質才是關鍵,所以採用甲類功放。
二、 效率不同
1、甲類放大器的輸出晶體管(或電子管)的工作點在其線性部分中點,不論信號電平如何變化,它從電源取出的電流總是恆室不變,它是低效率的,用作聲頻放大時由於信號幅度不斷變化,其實際效率不可能超過25%。
2、乙類放大器的偏置使推挽工作的晶體管(或電子管)在無驅動信號時,處於低電流狀態,當加上驅動信號時,一對管子中的一隻半周期內電流上升,而另一隻管子則趨向截止,到另一個半周期,情況相反,由於兩管輪流工作,必須採用推挽電路才能大完整的信號波形。乙類放大器的優點是效率較高。
3、甲乙類放大器在低電平驅動時,放大器為甲類工作,當提高驅動電平時,轉為乙類工作。甲乙類放大器的長處在於它比甲類提高了小信號輸入時的效率,隨著輸出功率的增大,效率增高。
三、耗能程度不同
甲類功放它的造價也是驚人的,它電耗等於是一部空調。特別是百分之百的甲類功放就是指音箱阻抗怎樣隨頻率變化,功放都能保持甲類工作而且輸出功率足夠,一對音箱雖然它的標稱阻抗是8歐姆,便在工作時它的實際阻抗因素是會隨頻率變化的,時高時低,有時會低至1歐姆。
乙類功放和甲乙類功放因為效率高,因此耗能均低於甲類功放。
E. (音響)甲類功放、乙類功放、甲乙類功放原理及特點
甲類功放原理就是一般三極體放大,不過電流較大,電壓較高,以放大功率為目的。由於工作點較高,雖然失真較小,但效率太低;乙類功放工作點為零,每個晶體管只放大信號的半周,兩個晶體管輪流工作完成一個周期的放大,效率高(無靜態電流)但有交越失真。(在工作電流較小時,工作不在晶體管線性放大區),甲乙類放大則給放大器設置較小的靜態電流,使放大器避開非線性區域,這樣效率仍比較高,但交越失真可基本消除。一般功放都採用這類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