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日本家用電器協會紅外遙控協議

日本家用電器協會紅外遙控協議

發布時間:2023-05-30 11:41:22

Ⅰ 紅外遙控器有什麼功能紅外遙控器工作原理是什麼


因為我們並沒有那麼多的人力來進行門的開關,而且人工成本一般都是較高的,所以現在的很多門都是採用自動化的裝置,而自動化裝置中就有很多使用紅外遙控器,紅外遙控器有哪些功能呢?紅外遙控器還使用在很多的裝置中,那麼,紅外遙控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為什麼可以識別出人,現在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紅外遙控器有什麼功能
1.適用於編碼式紅外線遙控型家用電器;
2.可遙控多台家用電器;
3.具有一個學習/控制復用鍵、5~10個設備選擇鍵,10~20個功能控制鍵,由一個設備選擇鍵與各個功能控制鍵共同實現對一個設備的控制;
4.可通過一個設備選擇鍵和各個功能控制鍵實現對多台設備返型的常用功能的學習和控制;
5.成本低,抗干擾能力強。
紅外遙控器工作原理是什麼
遙控器由紅外接收及發射電路、信號調理電路、中央控制器8031.程序及數據存儲器、鍵盤及狀態指示電路組成。
遙控器有兩種狀態:學習狀態和控制狀態。當遙控器處於學習狀態時,使用者每按一個控制鍵,紅外哪孝線接收電路就開始接收外來紅外信號,同時將其轉換成電信號,然後經過檢波、整形、放大,再由CPU定時對其采樣,將每個采樣點的二進制數據以8位為一個單位,分別存放到指定的存儲單元中去,供以後對該設備控制使用。當遙控器處於控制狀態時,使用者每按下一個控制鍵,CPU從指定的存儲單元中讀取一系列的二進制數據,串列輸出(位和位之間的時間間隔等於采樣時的時間間隔)給信號保持電路,同時由調制電路進行信號調制,將調制信號經放大後,由紅外線發射二極體進行發射,從而實現對該鍵對應設備功能的控制。
紅外線發射電路
按學習/控制鍵使CPU切換到控制狀態,同時控制狀態指示燈D6點亮,此時按下某一設備選擇鍵,系統就會處於某一設備的控制狀態下,再按下某一功能控制鍵時,系統通過設備號和功能鍵號進行定址,找到對應設備對應功能鍵的數據存儲區地址(這些數據是由學習該鍵功能時分點採集而得來的),依次讀出這些數據,由CPU控制通過P1.5管腳依次以位為單位定時(時間間隔同采樣時間間隔)輸出給調制電路U2B的OUT管腳,經過由U2B、U2C、C5.R7.R8組成的調制電路調制後(調制頻率為38KHZ),再由Q1放大,驅動D4進行紅外遙漏緩猜控信號輸出,以實現對所選設備的某一功能的控制。

Ⅱ 紅外線的作用

紅外線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英國科學家霍胥爾於1800年發現,又稱為紅外熱輻射,他將太陽光用三棱鏡分解開,在喚慎各種不同顏色的色帶位置上放置了溫度計,試圖測量各種顏色的光的加熱效應。結果發現,位於紅光外側的那支溫度計升溫最快。因此得到結論: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這就是紅外線。也可以當作傳輸之媒界。 太陽光譜上紅外線的波長大於可見光線,波長為0.75~1000μm。紅外線可分為三部分,即近紅外線,波長為0.75~1.50μm之間;中紅外線,波長為1.50~6.0μm之間;遠紅外線,波長為6.0~l000μm 之間。
真正的紅外線夜視儀是光電倍增管成像,與望遠鏡原理完全不同,白天不能使用,價格昂貴且需電源才能工作。
[編輯本段]【紅外線的物理性質】
在光譜中波長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稱為紅外線,紅外線是不可見光線。所有高於絕對零度(-273.15℃)的物質都可以產生紅外線。現代物理學稱之為熱射線。醫用紅外線可分為兩類:近紅外線與遠紅外線。
近紅外線或稱短波紅外線,波長0.76~1.5微米,穿入人體組織較深,約5~10毫米;遠紅外線或稱長波紅外線,波長1.5~400微米,多被表層皮膚吸收,穿透組織深度小於2毫米。
[編輯本段]【紅外線的物理特性】
1.有熱效應
一切物體都在不停的輻射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就越多。
熱效應的應用:
人體生病的時候,雖然外面看起來沒有什麼變化,但是由於局部皮膚的溫度不正常,如果在照相機里裝上對紅外感光的膠片,給皮膚拍照再與正常人的照片對比,可以對疾病作出診斷。這種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叫熱譜圖。
紅外線照射到物體上最明顯的效果就是產生熱。冬天烤火,就是因為有大量的紅外線從爐子里射到人身上,才能讓我們感覺到熱乎乎的。
根據紅外線的熱效應,人們還研究出了紅外線夜視儀。紅外線夜視儀在漆黑的夜晚也可以發現人的存在。夜間人的體溫比周圍草木或建築的溫度高,人體輻射出來的紅外線就比他們強。可以幫助人們在夜間進行觀察、搜索、瞄準和駕駛車輛等。
物體在輻射紅外線的同時,也在吸收紅外線。各種物體吸收了紅外線以後溫度就會升高。我們就可以利用紅外線的熱效應來加熱物品。家庭用的紅外線烤箱,浴室用的暖燈,也就是浴霸等等。
物體加熱
可以利用紅外線烘乾汽車表面的噴漆,烘乾稻穀等作物。
烘乾油漆,稻穀。
在醫學上,還可以利用紅外線的熱效應進行理療。在紅外線照射下,組織溫度升高,血流加快,物質代謝增強,組織細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傷口就容易痊癒。
醫學理療
紅外線的特性還有一條就是穿透能力很強。
2.穿透雲霧的能力強(波長較長,易於衍射)
由於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輻射紅外線,並且不同物體輻射紅外線的強度不同,利用靈敏的紅外線探測器接收物體發出的紅外線,然後用電子儀器對接到的信號進行處理,就可以察知被測物體的形狀和特徵,這種技術叫做紅外線遙感技術,可以在衛星上勘測地熱、尋找水源、監測森林火情、估計農作物的長勢和收成。還有我們每天都要關注的天氣預報,也是紅外線遙感技術。
紅外線遙感
在戰爭中,當敵機飛進我們的陣地時,紅外線望遠鏡早就接收到了由它的發動部分—發動機輻射來的大量紅外線,紅外線在望遠鏡的光電變換器中產生了電流,再由電流產生可見光。於是黑暗中的飛機在鏡中就現原形了。
我們每天都用到的電視遙控器也是利用了紅外線。遙控器的前段有一個紅外發光二極體,按下不同的鍵時,它可以發射不同的紅外線,來實現電視機的遙控。
紅外線遙控
[編輯本段]【紅外線的生理作用和治療作用】
人體對紅外線的反射和吸收
紅外線洞鏈悉照射體表後,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膚吸收。皮膚對紅外線的反射程度與色素沉著的狀況有關,用波長0.9微米的紅外線照射時,無色素沉著的皮膚反射其能量約60%;而有色素沉著的皮膚反射其能量約40%。長波紅外線(波長1.5微米以上)照射時,絕大部分被反射和為淺層皮膚組織吸收,穿透皮膚的深度僅達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膚的表層組織;短波紅外線(波長1.5微米以內)以及紅色光的近紅外線部分透入組織最深,穿透深度可達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膚的血管、淋巴納乎管、神經末梢及其他皮下組織。
紅外線紅斑
足夠強度的紅外線照射皮膚時,可出現紅外線紅斑,停止照射不久紅斑即消失。大劑量紅外線多次照射皮膚時,可產生褐色大理石樣的色素沉著,這與熱作用加強了血管壁基底細胞層中黑色素細胞的色素形成有關。
紅外線的治療作用
紅外線治療作用的基礎是溫熱效應。在紅外線照射下,組織溫度升高,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物質代謝增強,組織細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紅外線治療慢性炎症時,改善血液循環,增加細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腫脹,促進炎症消散。紅外線可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有鎮痛、解除橫紋肌和平滑肌痙攣以及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等作用。在治療慢性感染性傷口和慢性潰瘍時,改善組織營養,消除肉芽水腫,促進肉芽生長,加快傷口癒合。紅外線照射有減少燒傷創面滲出的作用。紅外線還經常用於治療扭挫傷,促進組織腫張和血腫消散以及減輕術後粘連,促進瘢痕軟化,減輕瘢痕攣縮等。
紅外線對眼的作用
由於眼球含有較多的液體,對紅外線吸收較強,因而一定強度的紅外線直接照射眼睛時可引起白內障。白內障的產生與短波紅外線的作用有關;波長大於1.5微米的紅外線不引起白內障。
光浴對機體的作用
光浴的作用因素是紅外線、可見光線和熱空氣。光浴時,可使較大面積,甚至全身出汗,從而減輕腎臟的負擔,並可改善腎臟的血液循環,有利於腎功能的恢復。光浴作用可使血紅蛋白、紅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粒細胞增加,輕度核左移;加強免疫力。局部浴可改善神經和肌肉的血液供應和營養,因而可促進其功能恢復正常。全身光浴可明顯地影響體內的代謝過程,增加全身熱調節的負擔;對植物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也有一定影響。
[編輯本段]【設備與治療方法】
紅外線光源
1、紅外線輻射器
將電阻絲纏在瓷棒上,通電後電阻絲產熱,使罩在電阻絲外的碳棒溫度升高(一般不超過500℃),發射長波紅外線為主。
紅外線輻射器有立地式和手提式兩種。立地式紅外線輻射器的功率可達600~1000瓦或更大。
近年我國一些地區製成遠紅外輻射器供醫用,例如有用高硅氧為元件,製成遠紅外輻射器。
2、白熾燈
在醫療中廣泛應用各種不同功率的白熾燈泡做為紅外線光源。燈泡內的鎢絲通電後溫度可達2000~2500℃。
白熾燈用於光療時有以下幾種形式:
立地式白熾燈:用功率為250~1000W的白熾燈泡,在反射罩間裝一金屬網,以為防護。立地式白熾燈,通常稱為太陽燈。
手提式白熾燈:用較小功率(多為200W以下)的白熾燈泡,安在一個小的反射罩內,反射罩固定在小的支架上。
3、光浴裝置
可分局部或全身照射用二種。根據光浴箱的大小不同,在箱內安裝40~60W的燈泡6~30個不等。光浴箱呈半圓形,箱內固定燈泡的部位可加小的金屬反射罩。全身光浴箱應附溫度計,以便觀察箱內溫度,隨時調節。
紅外線治療的操作方法
1、患者取適當體位,裸露照射部位。
2、檢查照射部位對溫熱感是否正常。
3、將燈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側方,距離一般如下:
功率500W以上,燈距應在50~60cm以上;功率250~300W,燈距在30~40cm;功率200W以下,燈距在20cm左右。
4、應用局部或全身光浴時,光浴箱的兩端需用布單遮蓋。通電後3~5分鍾,應詢問患者的溫熱感是否適宜;光浴箱內的溫度應保持在40~50℃。
5、每次照射15~30分鍾,每日1~2次,15~20次為一療程。
6、治療結束時,將照射部位的汗液擦乾,患者應在室內休息10~15分鍾後方可外出。
[附]注意事項
(1)治療時患者不得移動體位,以防止燙傷。
(2)照射過程中如有感覺過熱、心慌、頭暈等反應時,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員。
(3)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線可射及眼時,應用紗布遮蓋雙眼。
(4)患部有溫熱感覺障礙或照射新鮮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時,應用小劑量,並密切觀察局部反應,以免發生灼傷。
(5)血循障礙部位,較明顯的毛細血管或血管擴張部位一般不用紅外線照射。
照射方式的選擇和照射劑量
1、不同照射方式的選擇
紅外線照射主要用於局部治療,在個別情況下,如小兒全身紫外線照射時也可配合應用紅外線做全身照射。局部照射如需熱作用較深,則優先選用白熾燈(即太陽燈)。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可用局部光浴;治療多發性末梢神經炎可用全身光浴。
2、照射劑量
決定紅外線治療劑量的大小,主要根據病變的特點、部位、患者年齡及機體的功能狀態等。紅外線照射時患者有舒適的溫熱感,皮膚可出現淡紅色均勻的紅斑,如出現大理石狀的紅斑則為過熱表現。皮溫以不超過45℃為准,否則可致燙傷。
主要適應症和禁忌症
(一)適應症
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胸膜炎,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神經根炎,神經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痙攣性麻痹、弛緩性麻痹,周圍神經外傷,軟組織外傷,慢性傷口,凍傷,燒傷創面,褥瘡,慢性淋巴結炎,慢性靜脈炎,注射後硬結,術後粘連,瘢痕攣縮,產後缺乳,乳頭裂,外陰炎,慢性盆腔炎,濕疹,神經性皮炎,皮膚潰瘍等。
(二)禁忌症
有出血傾向,高熱,活動性肺結核,重度動脈硬化,閉塞性脈管炎等。
[附]處方舉例
(1)紅外線照射雙膝關節:燈距40cm,30分鍾,每日一次,7次。適應症:慢性風濕性關節炎
(2)紅外線照射右側胸廓(下半部)燈距50cm,20分鍾,每日一次,8次。適應症:右側乾性胸膜炎
(3) 太陽燈照射腰骶部:燈距40cm,20~30分鍾,每日一次,6次。適應症:腰骶神經根炎
(4)全身光浴:箱內溫度40~45℃,20~30分鍾,每日一次,8次。適應症: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5)左小腿局部光浴:20~30分鍾,每日一次,8次。適應症:左側腓總神經外傷
紅外線污染
紅外線近年來在軍事、人造衛星以及工業、衛生、科研等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因此紅外線污染問題也隨之產生。紅外線是一種熱輻射,對人體可造成高溫傷害。較強的紅外線可造成皮膚傷害,其情況與燙傷相似,最初是灼痛,然後是造成燒傷。紅外線對眼的傷害有幾種不同情況,波長為7500~13000埃的紅外線對眼角膜的透過率較高,可造成眼底視網膜的傷害。尤其是11000埃附近的紅外線,可使眼的前部介質(角膜晶體等)不受損害而直接造成眼底視網膜燒傷。波長19000埃以上的紅外線,幾乎全部被角膜吸收,會造成角膜燒傷(混濁、白斑)。波長大於 14000埃的紅外線的能量絕大部分被角膜和眼內液所吸收,透不到虹膜。只是13000埃以下的紅外線才能透到虹膜,造成虹膜傷害。人眼如果長期暴露於紅外線可能引起白內障。
紅外線可以人為製造,自然界中也廣泛存在,在焊接過程中也會產生,危害焊工眼部健康;一般的生物都會輻射出紅外線,體現出來的宏觀效應就是熱度。
我們知道,熱產生的原因,是組成物質的粒子做不規則運動.這個運動同時也輻射出電磁波,這些電磁波大部分都是紅外線。
1、太陽光到了晚上的確是幾乎沒有了,但是地球上的物質都會輻射紅外線,有的強烈有的平靜。紅外線照相是通過接收各種物質發出的紅外線,再把他們展現出來,但是其本身不是通過發出紅外線來照相的。
2、紅外線透視和夜視是分別利用了紅外線的不同性質。前面的夜視是因為人的肉眼不能看見紅外線,而特殊設計的照相機和夜視儀卻專門接受紅外線,所以會出現我們覺得一片漆黑,而相機卻能拍到東西,因為實際上到處都是紅外線,對於紅外照相機和夜視儀來講是一片光明。
透視則是利用紅外線的波長比可見光要長,可以穿過一些可見光不能通過的面料(比如混棉和尼龍),所以通過一定的選擇濾波,可以得到這些面料後面的圖像。
生活中紅外線的應用
高溫殺菌,紅外線夜視儀,監控設備,手機的紅外口,賓館的房門卡,汽車、電視機的遙控器、洗手池的紅外感應,飯店門前的感應門

Ⅲ 紅外遙控開關介紹 紅外遙控開關特點

常見的開關都是按鈕開關,或者是安裝在牆壁上面的插座開關局扒桐,但是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相對來說表現更加不錯的紅外遙控開關,那麼什麼是紅外遙控開關呢?顧名思義它們是現代工業和家庭中常用的產品,作為一種智能化的控制工具,通過一個牆壁上的開關接收器以及一個遙控發射器組合而成,我們可以隔著一段距離遠程進行監控,有興趣的消桐坦費者朋友們就綜合下文一起了解一下吧。我們為大家說明的就是關於紅外遙控開關的介紹。

一、紅外遙控開關介紹

遙控開關是現代工業或者現代家庭中常用產品之一,它由可移動的遙控發射器,以及固定在牆壁上的開關接收器組成,所有功能既可在牆壁開關上直接操作,也可以用遙控器遠距離操控。

遙控開關分發射(遙控器)和接收(開關)兩部分,發射器把控制電信號編碼,然後調制(紅外調制,電磁波調制和網路數據信號調制),轉換成無線信號發送出去;接收原理:收到載有信息的無線電波信號,然後放大、解碼,得到原先的控制電信號,將電信號再進行功率放大用來驅動相關的電氣元件(可控硅、繼電器和莫斯管)。

二、特點

1、採用無線數字識別技術,每個開關各自獨立地址碼,不會相互干擾。

2、兼容常規手動操作功能,無線射頻遙控,無方向性。

3、依據國際電工慣例設計、安裝、接線和普通機械牆壁開關完全相同。

4、適用各種類型的合格燈具、家此棗用電器等,無需另接外圍器件。

5、開關與遙控器之間採用智能分鍵學習對碼,可增配遙控器或增裝多個開關。

6、內置異常保護功能及用戶可換保險管,具有防雷功能。

7、嵌入式軟體,修改方便,更新方便。

上文為大家推薦的是關於紅外遙控開關的介紹以及特點方面的知識,由此入手可以得知和其它的按鈕開關或者插座開關不太一樣。一方面,這種紅外遙控開關不需要我們手動觸摸就可以遠程監控,它們是包括一個可以移動的信號發射器以及一個固定在牆壁上面的開關接收器組合而成的,除此之外,這種紅外遙控開關還利用了無線數字識別技術,安全可靠,性能更加不錯,無論是拆卸還是更新也十分方便,大家可以綜合上文、結合實際進行了解。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Ⅳ 什麼是紅外遙控

紅外遙控是一種無抄線、非接觸控制技術,具有抗干擾能力強,信息傳輸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實現等顯著優點,被諸多電子設備特別是家用電器廣泛採用,並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計算機和手機系統中。

紅外遙控的發射電路是採用紅外發光二極體來發出經過調制的紅外光波;紅外接收電路由紅外接收二極體、三極體或硅光電池組成,它們將紅外發射器發射的紅外光轉換為相應的電信號,再送後置放大器。

(4)日本家用電器協會紅外遙控協議擴展閱讀:

由於紅外線遙控不具有像無線電遙控那樣穿過障礙物去控制被控對象的能力,所以,在設計家用電器的紅外線遙控器時,不必要像無線電遙控器那樣,每套(發射器和接收器)要有不同的遙控頻率或編碼(否則,就會隔牆控制或干擾鄰居的家用電器)。

所以同類產品的紅外線遙控器,可以有相同的遙控頻率或編碼,而不會出現遙控信號「串門」的情況。

這對於大批量生產以及在家用電器上普及紅外線遙控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由於紅外線為不可見光,因此對環境影響很小,再由紅外光波動波長遠小於無線電波的波長,所以紅外線遙控不會影響其他家用電器,也不會影響臨近的無線電設備。

Ⅳ 紅外遙控器原理 遙控器原理圖

遙控器是一種用來遠控賣桐機械的裝置。現代的遙控器,主要是由集成電路電板和用來產生不同訊息的按鈕所組成。下面一起來看看紅外遙控器原理以及遙控器原理圖吧。


紅外遙控器原理


紅外線遙控系統一般由發射器和接收器兩部分組成。發射器由指令鍵、指令信號產生電路、調制電路、驅動電路及紅外線發射器組成。當指令鍵被按下時,指令信號產生電路便產生所需要的控制信號,控制指令信號經調制電路調制後,最終由驅動電路驅動紅外線發射器,發出紅外線遙控指令信號。


接收器由紅外線接收器件、前置放大電路、解調電路、指令信號檢出電路、記憶及驅動電路、執行電路組成。當紅外接收器件收到發射器的紅外指令信號時,它將紅外光信號變成電信號並送到前置放大電路進行放大,再經過解調器後,由信號檢出電路將指令信號檢出,最後由記憶電路和驅動電路驅動執行電路,實現各種操作。


控制信號一般以某些不同的特徵來區分,常用的區分指令信號的特徵是頻率和碼組特徵,即用不同的頻率或者編碼的電信號代表不同的指令信號來實現遙控。所以紅外遙控系統通常按照產生和區分控制指令信號的方式和特徵分類,常分為頻分制紅外線遙控和碼分制紅外線遙控。



1紅外遙控系統發射部分


紅外遙控發射器由鍵盤矩陣、遙控專用集成電路、驅動電路和紅外發光二極體三部分組成,結構如圖1所示。

當有鍵按下時,系統延時一段時間防止干擾,然後啟動振盪器,鍵編碼器取得鍵碼後從ROM中取得相應的指令代碼(由0和1組成的代碼),遙控器一般採用電池供電,為了節省電量和提高抗干擾能力,指令代碼都是經32~56kHz范圍內的載波調制後輸出到放大電路,驅動紅外發射管發射出940nm的紅外光。當發送結束時振盪器也關閉,系統處於低功耗休眠狀態。載波的頻率、調制頻率在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不過家用電器多採用的是38kHz的,也就是用455kHz的振盪器經過12分頻得到的。


遙控發射器的信號是由一串0和1的二進制代碼組成的,不同的晶元對0和1的編碼有所不同,現有的紅外遙控包括兩種方式:脈沖寬度調制(PWW)和脈沖位置調制(PPM或曼徹斯特編碼)。兩種形式編碼的代表分別是NEC和PHILIPS的RC-5。


2紅外遙控系統接收部分


接收部分是由放大器、限幅器、帶通濾波器、解調器、積分器、比較器等組成的,比如採用較早的紅外接收二極體加專用的紅外處理電路的方法,如CXA20106,此種方法電路復雜,現在一般不採用。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以上所有的電路都集成在一個電路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體化紅外接收頭。一體化紅外接收頭按載波頻率的不同,型號也不一樣。由於與CPU的介面的問題,大部分接收電路都是反碼輸出,也就是說當沒有紅外信號時輸出為1,有信號輸出時為0,它只有三個引腳,分別是+5V電源、地、信號輸出。



系統的設計


1單片機編碼發射部分


①鍵盤部分

紅外遙控器的發射器電路比較簡單,由一個4×4矩形鍵盤、一個PNP驅動三極體、一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和兩個限流電阻組成。要遙控哪台接收器由鍵盤輸入,即由鍵盤輸入要紅外遙控的地址,地址經過編碼、調制後通過紅外發光二極體發射出去。

矩陣鍵盤部分由16個輕中枯坦觸按鍵按照4行4列排列,將行線所接的單片機的I/O口作為輸出端,而列線敗手所接的作為輸入。當沒有鍵被按下時,所有輸出端都是高電平,代表沒有鍵按下。有鍵按下時,則輸入線就會被拉抵,這樣,通過讀入輸入線的狀態就可以知道是否有鍵被按下。

鍵盤的列線接到P1口的低4位,行線接到P1口的高4位,列線P1.0~P1.3設置為輸入線,行線P1.4~P1.7設置為輸出線。

檢測當前是否有鍵被按下。檢測的方法是使P1.4~P1.7輸出為0,讀取P1.0~P1.3的狀態,若P1.0~P1.3為全1,則無鍵閉合,否則有鍵閉合。

去除鍵抖動。當檢測到有鍵按下後,延時一段時間再做下一步檢測判斷。

若有鍵按下,應該識別出是哪一個鍵閉合。方法是對鍵盤的行線進行掃描。P1.4~P1.7按下面4種組合依次輸出1110,1101,1011,0111,在每組行輸出時讀取P1.0~P1.3,若全為1,則表示0這行沒有鍵輸入,否則有鍵閉合。由此得到閉合鍵的行值和列值,然後採用計算的方法或者查表的方法將閉合鍵的行值和列值轉換成所定義的值。

為了保證每閉合一次CPU僅作一次處理,必須去除鍵釋放時的抖動。產生的鍵值放在發送資料庫區,30H存放的是產生的鍵值,即要遙控的8位地址共1位元組,31H放的是和30H中的相同的8位地址,地址碼重發了一次,主要是加強遙控器的可靠性,如果兩次地址碼不相同,則說明本幀數據有錯,應該丟棄。32H放的是00H(為了編程簡單),33H放的是0FFH,一共32位數據。要發送數據時,只要到那裡讀取數據即可,然後調用發射子程序發送。



②載波部分


根據前面介紹的紅外遙控的基本原理,紅外遙控器編碼調制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生成一定時間長的電平就可以。再通過一個38kHz載波調制便可以發射編碼。載波的產生方法有多種,可以由CMOS門電路RC振盪器構成,或者由555時基電路構成等。

在此次設計中採用的是CPU延時,即用定時器中斷完成,用單片機的T0定時產生38kHz載波。設定定時器為方式2,即自動恢復初值的8位計數器。TL0作為8位計數器,TH0作為計數初值寄存器,當TL0計數溢出時,一方面置1溢出標志位TF0,向CPU請求中斷,同時將TH0內容送入TL0,使TL0從初值開始重新加1計數。因此,T0工作於方式2,定時精度比較高。根據計算,設定38KHz的定時初值,採用12kHz晶振的定時初值為0F3H,用11.0592kHz晶振時的初值為0F4H,設定好定時器中斷,在中斷程序中只寫入取反P2.0(CPLP2.0),當要發送數據1時,前面560μs高電平發送時,先打開定時器中斷,再啟動定時器,允許定時器工作,延時560μs再關定時器,後面1690μs的低電平因為不發送信號,所以可以直接置P2.0高電平後,延時1690μs即可;數據0前面的560μs高電平和數據1的一樣,後面560μs的低電平因為不發送信號,所以可以直接置P2.0高電平後,延時560μs即可。




2紅外接收解碼電路


紅外遙控接收採用一體化紅外接收頭,它將紅外接收二極體、放大器、解調、整形等電路安裝在一起,只有三個引腳。紅外接收頭的信號輸出端接單片機的INT0端,單片機中斷INT0在紅外脈沖下降沿時產生中斷。電路如圖3.3所示,圖中增加一隻PNP三極體對輸出信號放大,R和C組成去耦電路抑制電源干擾。


3遙控信號的解碼演算法


平時,遙控器無鍵按下時,紅外發射二極體不發出信號,遙控接收頭輸出信號1,有鍵按下時,0和1的編碼的高電平經遙控接收頭反相後會輸出信號0,由於與單片機的中斷腳相連,將會引起單片機中斷(單片機預先設定為下降沿產生中斷)。


遙控碼發射時由9ms的高電平和4.5ms的低電平表示引導碼,用560μs的高電平和560μs的低電平表示數據「0」,用560μs的高電平和1690μs的低電平表示數據「1」,引導碼後面是4位元組的數據。接收碼是發射碼的反向,所以判斷數據中的高電平的長度是讀出數據的要點,在這里用882μs(560~1690μs之間)作為標尺,如果882μs之後還是高電平則表示是數據1,將1寫入寄存器即可(數據為1時還需要再延時一段時間使電平變低,用來檢測下一個低電平的開始)。882μs後電平為低電平則表示是數據0,則將0寫入寄存器中,之後再等待下一個低電平的到來。


繼續接收下面的數據,當接收到32位數據時,說明一幀數據接收完畢,然後判斷本次接收是否有效,如果兩次地址碼相同並且等於本系統的地址碼,數據碼和數據反碼之和等於0FFH,則接收的本幀數據有效,點亮一隻發光二極體,否則丟棄本次接收到的數據。


接收完畢後,初始化本次接收到的數據,准備下次遙控接收。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遙控器原理,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更多關於遙控器原理的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土巴兔學裝修。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Ⅵ 什麼是IrDA及其應用

IrDA器件及其應用電路設計
摘要:簡要介紹IrDA紅外數據傳輸的特徵;詳細說明各種常見IrDA類型器件的構成;重點闡述常用紅外數據傳輸電路的設計及其注意事項。

本文就IrDA紅外數據傳輸、各種IrDA器件的構成及其不同類型的紅外通信電路設計進行綜合闡述。

1 紅外數據傳輸及其規范簡介

紅外數據傳輸,使用傳播介質——紅外線。紅外線是波長在750nm~1mm之間的電磁波,是人眼看不到的光線。紅外數據傳輸一般采孫喊春用紅外波段內的近紅外線,波長在0.75μm~25μm之間。紅外數據協會成立後,為保證不同廠商的紅外產品能獲得最佳的通信效果,限定所用紅外波長在850nm~900nm。

IrDA是國際紅外數據協會的英文縮寫,IrDA相繼制定了很多紅外通信協議,有側重於傳輸速率方面的,有側重於低功耗方面的,也有二者兼顧的。IrDA1.0協議基於非同步收發器UART,最高通信速率在115.2kbps,簡稱SIR(Serial Infrared,串列紅外協議),採用3/16 ENDEC編/解碼機制。 IrDA1.1協議提高通信速率到4Mbps,簡稱FIR(Fast Infrared,快速紅外協議),採用4PPM (Pulse Position Molation,脈沖相位調制)編解碼機制,同時在低速時保留1.0協議規定。之後,IrDA又推出了最高通信速率在16Mbps的協議,簡稱VFIR(Very Fast Infrared,特速紅外協議)。

IrDA標准包括三個基本的規范和協議:紅外物理層連接規范IrPHY(Infrared Physical Layer Link Specification),紅外連接訪問協議IrLAP (Infrared Link Access Protocol) 和紅外連接管理協議IrLMP(Infrared Link Management Protocol)。IrPHY規范制定了紅外通信硬體設計上的目標和要求;IrLAP和IrLMP為兩個軟體層,負責對連接進行設置、管理和維護。在IrLAP和IrLMP基礎上,針對一些特定的紅外通信應用領域,IrDA還陸續發布了一些更高級別的紅外協議,如TinyTP、IrOBEX、IrCOMM、IrLAN、IrTran-P等等。[1~3]

紅外傳輸距離在幾cm到幾十m,發射角度通常在0~15°,發射強度與接收靈敏度因不同器件不同應用設計而強弱不一。使用時只能以半雙工方式進行紅外通信。

在此把符合IrDA紅外通信協議的器件稱為IrDA器件,符合SIR協議的器件稱為SIR器件,符合FIR協議的器件稱為FIR器件,符合VFIR協議的器件稱為VFIR器件。

2 紅外數據傳輸的基本模型

紅外數據傳輸可用則耐圖1簡單表示。

3 IrDA器件的類型劃分[3~8]

根據圖1所述模型,把IrDA器件劃分類型,如圖2所示。

根據傳輸速率的大小,可以把IrDA器件區分為SIR、FIR、VFIR類型。如Vishay的紅外收發器,TFDU4300是SIR器件,TFDU6102是FIR器件,TFDU8108是VFIR器件。

根據應用功耗的大小,可以把IrDA器件區分為標准型和低功耗型。低功耗型器件,通常使用1.8~3.6V電源,傳輸距離較小(約20cm),如Agilent的紅外收發器HSDL-3203。標准型器件,通常使用DC5V電源,傳輸距離大(在30cm~幾十m),如Vishay的紅外接收器TSOP12xx系列,配合其發射器TSAL5100,傳輸距離可達35m。

使用上述三種分類方法,可以清晰地表明一個IrDA紅外器件的性能。如Agilent的SIR標准型紅外收發器HSDL-3000。

4 IrDA器件的構成及其使用[3~8]

4.1 紅外發送器件

紅外發送器大多是使用Ga、As等材料製成的紅外發射二極體,其能夠通過的LED電流越大,發射角度越小,產生的發射強度就越大;發射強度越大,紅外傳輸距離就越遠,傳輸距滲好離正比於發射強度的平方根。有少數廠商的紅外發送器件內置有驅動電路。該類器件的構成如圖3所示。

紅外發送器件在使用時通常需要串聯電阻,用以分壓限流。

4.2 紅外檢測器件

紅外檢測器件的主要部件是紅外敏感接收管件,有獨立接收管構成器件的,有內含放大器的,有集成放大器與解調器的。後面兩種類型的紅外檢測器件構成如圖4所示。

接收靈敏度是衡量紅檢測器件的主要性能指標,接收靈敏度越高,傳輸距離越遠,誤碼率越低。

內部集成有放大與解調功能的紅外檢測器件通常還含有帶通濾波器,這類器件常用於固定載波頻率(如40kHz)的應用。

4.3 紅外收發器件

紅外收發器件集發射與接收於一體。通常,器件的發射部分含有驅動器,接收部分含有放大器,並且內部集成有關斷控制邏輯。關斷控制邏輯在發送時關斷接收,以避免引入干擾;不使用紅外傳輸時,該控制邏輯通過SD引腳接受指令,關斷器件電源供應,以降耗節能。使用器件時需要在LED引腳接入適當的限流電阻。大多數紅外收發器件帶有屏蔽層。該層不要直接接地,可以通過串聯一磁珠再接地,以引入干擾影響接收靈敏度。紅外收發器件的構成如圖5所示。

4.4 紅外編/解碼器件

編/解碼,英文簡稱ENDEC,即實現調制/解調。編/解碼機制,SIR器件多採用3/16 ENDEC,FIR器件多採用4PPM ENDEC。在此解釋一下3/16 ENDEC,其它可參閱有關資料。3/16 ENDEC,即把一個有效數字位(bit)時間段,劃分為16等分小時間段,以連續3個小時間段內有無脈沖表示調制/解調信息。紅外編/解碼器件,需要從外部接入時鍾或使用自身的晶體振盪電路,進行調制或解調。

紅外編/解碼器件,有單獨編碼的集成器件,如鍵盤遙控紅外編碼器Mitsubishi的M50462AP;也有集編碼/解碼於一體的,這類器件較為多見,其構成如圖6所示。

4.5 紅外介面器件

紅外介面器件,實現紅外傳輸系統與微控制器、PC機或網路系統的連接。設計中經常使用的器件有UART串列非同步收發器件、USB介面轉換器件等。

USB介面器件,實現紅外收發與PC機的USB連接。集成度較高的USB介面器件如SigmaTel的STIr4200。STIr4200全兼容IrDA1.3和USB1.1,IrDA速率在2.4k~4Mbps,內含有紅外編/解碼器和4KB的FIFO緩存,20/28腳封裝,可直接相聯標準的IrDA收發器件,其構成如圖7所示。

5 常用紅外數據傳輸電路設計[3~9]

5.1 家電紅外遙控收發電路的設計

彩電、空調、VCD等家用電器的遙控收發,是單向傳輸,通信距離通常在3~5m,調制/解調的載波頻率通常在36~40kHz,可用「集成鍵盤編碼IC+帶驅動的紅外發射管」構成發射遙控器,用「帶放大與解調功能的紅外檢測器」構成接收端,接收後的信息可直接送給簡易單片機(如AT89C2051),由單片機通過軟體進行遙控功能識別並產生相應動作。

圖8是一個通用的家電遙控收發電路框圖。

5.2 PC機簡易紅外收發裝置設計

現在的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移動手機等,常常集成有含編/解碼功能(38kHz載波)的5針紅外介面;可以很容易地設計電路,給PC機配上紅外收發裝置,無須考慮調制/解調。

5針紅外介面插座引腳定義了:一對電源腳Vcc和GND,一對收發介面IrTx(紅外發射端)和IrRx(紅外接收端),有一針NC未定義。

根據IrDA非同步串列通信有關標准,IrTx引腳能提供 >6.0mA的輸出電流,IrRx引腳在吸收<1.5 mA電流時就能對輸入信號作出反應。依此可以設計出如圖9(a)所示的簡易紅外收發裝置。為進一步提高收發傳輸能力,可在發射端增加驅動,在接收端增加放大。這樣做,分立元件過多,電路不夠簡潔。為簡化電路,可以使用帶有驅動和放大能力的紅外收發器件。圖9(b)就是用Zilog的紅外收發器ZHX1010構成的簡易收發裝置。

給PC機加上紅外收發裝置後,需要對系統做如下設置:在BIOS中打開紅外線介面,在使用時於設備管理器中啟動「紅外線監視器」。通常,PC機紅外介面與其COM2口共用同一地址和中斷,打開了紅外介面,COM2口就不能再使用了。

5.3 RS232-IrDA紅外收發電路設計

這種類型電路工作在非同步串列通信方式下,可以直接採用「UART電平轉換器件 + 紅外編/解碼器件 + 紅外收發器件」構成。圖10是一個設計舉例,圖中器件使用了Maxim的MAX232。MAX232完成RS232信號電平到標准數字信號電平(如5V系統)的轉換,HSDL-7000是紅外編/解碼器。

5.4 USB-IrDA紅外收發電路設計

設計這種類型的電路,最簡捷的途經就是使用USB-IrDA介面器件。圖11是採用SigmaTel的STIr4200介面器件的一個設計舉例。STIr4200有一個可選擇的外部增強性發射埠,如果要增強紅外傳輸能力(如傳輸距離),可在該埠增加發射管。對於STIr4200,SigamTel提供有各種Windows版本的驅動程序,使用十分方便。

5.5 微控制器-IrDA紅外收發電路設計

現在很多微控制器,內部集成有UART單元及其介面,支持IrDA標准,並可以直接與紅外收發體系連接。圖12是這類電路設計的一個舉例。圖中MCP2120是Microchip的紅外可編程波特率編/解碼器件。

有些微控制器,如80C51單片機,雖然內含有UART,卻不支持IrDA標准或高速通信,不能直接相連紅外收發體系。還有些微控制器,雖然所含的UART可以直接連接紅外收發體系,但UART已用於其它目的。此時,可以選用UART介面器件。圖13是80C51通過Maxim的MAX3110連接紅外收發體系的,80C51單片機沒有SPI介面。這里使用其I/O口,通過軟體模擬SPI工作機制。MAX3110有一個收發傳輸中斷腳,十分有利於軟體編制。

6 紅外數據傳輸電路設計的注意事項

① 要做好紅外器件的選型。要求傳輸快速時,可選擇FIR、VFIR收發器與編/解碼器。要求長距離傳輸時,可選擇大LED電流、小發射角發射器和靈敏度高的接收檢測器。低功耗場合應用時,可選取低功耗的紅外器件。要注意低功耗與傳輸性能之間存在著矛盾:通常低功耗器件,傳輸距離很小。這一點在應用時應該綜合考慮。

② 紅外數據傳輸是半雙工性質的。為避免自身產生的信號干擾自身,要確保發送時不接收,接收時不發送,可以著眼於軟體設計,使軟體在一種狀態時暫不理會另一種狀態;同時要合理設置好收發之間的時間間隔,不立即從一種方式轉入另一種方式。

③ 要合理設計好各種紅外器件的供電電路,選擇適當的DC-DC器件,恰當地進行電磁抑制,做好電源濾波。同時還要注意盡可能減少功耗,不使用紅外電路時要在軟體上能夠控制關閉其供電。很多廠家對自己推出的紅外器件都有推薦的電路設計,要注意參考並實驗。

④ PCB設計時,要合理布局器件。濾波電感、電容等要就近器件放置,以確保濾波效果;紅外器件與系統的地線要分開布置,僅在一點相連;晶體等振盪器件要靠近所供器件,以減少輻射干擾。

⑤ 增大紅外傳輸距離、提高收發靈敏度的方法:增加發射電路的數量,使幾只發射管同時啟動發送;在接收管前加裝紅色濾光片,以濾除其它光線的干擾;在接收管和發射管前面加凸透鏡,提高其光線採集能力等等。

Ⅶ 遙控器是什麼原理

遙控器是什麼原理
工作原理一:紅外遙控器原理 很多電器都採用紅外線遙控,那麼紅外線遙控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紅外線。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見光按波長從長到短排列,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其中紅光的波 遙控器[1]長范圍為0.62~0.76μm;紫光的波長范圍為0.38~0.46μm。比紫光波長還短的光叫紫外線,比紅光波長還長的光叫紅外線。 紅外線遙控就是利用波長為0.76~1.5μm之間的近紅外線來傳送控制信號的。 常用的紅外線遙控系統一般分發射和接收兩個部分。 發射部分的主要元件為紅外發光二極體。它實際上是一隻特殊的發光二極體,由於其內部材料不同於普通發光二極體,因而在其兩端施加一定電壓時,它便發出的是紅外線而不是可見光。 目前大量使用的紅外發光二極體發出的紅外線波長為940nm左右,外形與普通發光二極體相同,只是顏色不同。 紅外發光二極體一般有黑色、深藍、透明三種顏色。 判斷紅外發光二極體好壞的辦法與判斷普通二極體一樣:用萬用表電阻擋量一下紅外發光二極體的正、反向電阻即可。 紅外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要用專門的儀器才能精確測定,而業余條件下只能用拉距法來粗略判定。接收部分的紅外接收管是一種光敏二極體。 在實際應用中要給紅外接收二極體加反向偏壓,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紅外接收二極體在電路中應用時是反向運用,這樣才能獲得較高的靈敏度。 紅外接收二極體一般有圓形和方形兩種。 由於紅外發光二極體的發射功率一般都較小(15mW左右),所以紅外接收二極體接收到的信號比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電路。 前些年常用μPC1373H、CX20106A等紅外接收專用放大電路。最近幾年不論是業余製作還是正式產品,大多都採用成品紅外接收頭。 成品紅外接收頭的封裝大致有兩種:一種採用鐵皮屏蔽;一種是塑料封裝。均有三隻引腳,即電源正(VDD)、電源負(GND)和數據輸出(VO或OUT)。紅外接收頭的引腳排列因型號不同而不盡相同,可參考廠家的使用說明。成品紅外接收頭慎輪的優點是不需要復雜的調試和外殼屏蔽,使用起來如同一隻三極體,非常方便。但在使用時注意成品紅外接收頭的載波頻率。 紅外遙控常用的載波頻率為38kHz,這是由發射端所使用的455kHz陶振來決定的。 在發射端要對晶振進行整數分頻,分頻系數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也有一些遙控系統採用36kHz、40kHz、56kHz等,一般由發射端晶振的振盪頻率來決定。 紅外遙控的特點是不影響周邊環境、不幹擾其它電器設備。由於其無法穿透牆壁,故不同房間的家用電器可使用通用的遙控器而不會產生相互干擾;電路調試簡單,只要按給定電路連接無誤,一般不需任何調試即可投入工作;編解碼容易,可進行多路遙控。 由於各生產廠家生產了大量紅外遙控專用集成電路,需要時按圖索驥即可。因此,現在紅外遙控在家用電器、室內近距離(小於10米)遙控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多路控制的紅外遙控系統 多路控制的紅外發射部分一般有許多按鍵,代表不同的控制功能。當發射端按下某一按鍵時,相應地在接收端有不同的輸出狀態。 接收端的輸出狀態大致可分為脈沖、電平、自鎖、互鎖、數據五種形式。「脈沖」輸出是當按發射端按鍵時,接收端對應輸出端輸出一個「有效脈沖」,寬度一般在100ms左右。「電平」輸出是指發射端按下鍵時,接收端對應輸出端輸出「有效電平」,發射端松開鍵時,接收端「有效電平」消失。此處的「有效脈沖」和「有效電平」,可能是......
遙控寬租信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遙控器的工作原理

是在遙控器的內部晶元中存放了對應電器可以解析的編碼,從而在使用中可以和電器進行互相通信,電器在接受到鄲控器傳來的信號後執行相應的功能,即實現了遙控。
遙控器的原理是什麼
紅外線傳輸信號

遙控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把要想傳遞的信息通過控制器,以光,電,聲等方式與相對應的接收器互通聯系執行型歲過程叫遙控,(紅外遙控,聲波遙控,無線電遙控)最簡單的是紅外線遙控,把紅外發射管通合適的電流,接收管被照射後就會出現一個電壓變化,這個電壓變化可以用來控制燈簡單亮與滅過程,這個就是最簡單的遙控原理,為了能控制更多的狀態,必須進行編碼,紅外發射管的電流不是持續狀態,是一個連續通電斷電過程,比如在規定時間內,通電3次斷電2次來代表一個意思,通過組合及間隙長短來代表很多意思,這就是最原始的解碼過程(一種約定),對於接受器接到編碼可能有丟失現象,為了可靠發送,還要在信息後面發一個補碼,實際使用遠非這些。。。。。。。
電視機遙控器的工作原理
現在使用的遙控器使用的頻率都是38KHZ,是用一定方式對不同的按鍵進行編碼,通過專用的集成電路產生調制波,通過紅外線二極體發射出去。電視機接收之後進行解碼再執行相應的動作。不同頻率的紅外脈沖信號對應不同的命令,而這種脈沖是用石英實現的,通電之後石英的震動頻率非常快而且很均勻,所以可以用它實現不同的脈沖頻率。 遙控發射器專用晶元很多,根據編碼格式可以分成兩大類,這里我們以運用比較廣泛,解碼比較容易的一類來加以說明,現以日本NEC的uPD6121G組成發射電路為例說明編碼原理。當發射器按鍵按下後,即有遙控碼發出,所按的鍵不同遙控編碼也不同。這種遙控碼具有以下特徵:採用脈寬調制的串列碼,以脈寬為0.565ms、間隔0.56ms、周期為1.125ms的組合表示二進制的「0」;以脈寬為0.565ms、間隔1.685ms、周期為2.25ms的組合表示二進制的「1」。上述「0」和「1」組成的32位二進制碼經38kHz的載頻進行二次調制以提高發射效率,達到降低電源功耗的目的。然後再通過紅外發射二極體產生紅外線向空間發射。遙控器在按鍵按下後,周期性地發出同一種32位二進制碼,周期約為108ms。一組碼本身的持續時間隨它包含的二進制「0」和「1」的個數不同而不同,大約在45~63ms之間。當一個鍵按下超過36ms,振盪器使晶元激活,將發射一組108ms的編碼脈沖,這108ms發射代碼由一個起始碼(9ms),一個結果碼(4.5ms),低8位地址碼(9ms~18ms),高8位地址碼(9ms~18ms),8位數據碼(9ms~18ms)和這8位數據的反碼(9ms~18ms)組成。如果鍵按下超過108ms仍未松開,接下來發射的代碼(連發代碼)將僅由起始碼(9ms)和結束碼(2.5ms)組成。代碼格式(以接收代碼為准,接收代碼與發射代碼反向)①位定義②單發代碼格式③連發代碼格式註:代碼寬度演算法:16位地址碼的最短寬度:1.12×16=18ms 16位地址碼的最長寬度:2.24ms×16=36ms已知8位數據代碼及其8位反代碼的寬度和不變:(1.12ms+2.24ms)×8=27ms∴32位代碼的寬度為(18ms+27ms)~(36ms+27ms)1. 解碼的關鍵是如何識別「0」和「1」,從位的定義我們可以發現「0」、「1」均以0.56ms的低電平開始,不同的是高電平的寬度不同,「0」為0.56ms,「1」為1.68ms,所以必須根據高電平的寬度區別「0」和「1」。如果從0.56ms低電平過後,開始延時,0.56ms以後,若讀到的電平為低,說明該位為「0」,反之則為「1」,為了可靠起見,延時必須比0.56ms長些,但又不能超過1.12ms,否則如果該位為「0」,讀到的已是下一位的高電平,因此(1.12ms+0.56ms)/2=0.84ms最為可靠,一般取0.84ms左右均可。2.根據碼的格式,應該等待9ms的起始碼和4.5ms的結果碼完成後才能讀碼。 一體化紅外線接收器是一種集紅外線接收和放大於一體,不需要任何外接元件,就能完成從紅外線接收到輸出與TTL電平信號兼容的所有工作,而體積和普通的塑封三極體大小一樣,它適合於各種紅外線遙控和紅外線數據傳輸。
遙控器的鍵盤是什麼原理
黑色的柱狀物那是 導電橡膠,
萬能遙控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遙控器的實現原理,是在遙控器的內部晶元中存放了對應電器可以解析的編碼,從而在使用中,可以和電器進行互相通信.

萬能遙控器的實現原理就是對晶元內部的存儲器進行了擴展,先收集市場上可能存在的所有遙控器的編碼,然後將這些編碼存儲在萬能遙控器內部的晶元里,對這些編碼根據電器的型號進行編號(也就是代碼表),在實際使用時,根據電器的型號從代碼表裡找到編號,按照使用要求輸入編號,就可以使用了。

萬能遙控器並非萬能,它和內部晶元中預先存儲的編碼有關。
燈遙控器的原理
燈的開關可以用電阻、電容、晶體管和繼電器等模擬元器件設計一種紅外遙控開關,系統供電採用電容降壓型直流穩壓輔助電源;利用電容充放電時間的不同解決了開和關的問題。詳細介紹各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與數字式遙控開關原理,它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以及安全可靠等優點,可廣泛應用於中、短距離電器設備的開關控制。其工作原理如下 微處理器晶元IC1內部的振盪器通過2、3腳與外部的振盪晶體X組成一個高頻振盪器,產生高頻振盪信號(480kHz)。此信號送入定時信號發生器後產生40KHz的正弦信號和定時脈沖信號。正弦信號送入編碼調制器作為載波信號;定時脈沖信號送制掃信號發生器、鍵控輸入編碼器和指令編碼器作為這些電路的時間標准信號。 IC1內部的掃描信號發生器產生五中不同時間的掃描脈沖信號,由5~9腳輸出送至鍵盤矩陣電路。當按下某一鍵時,相應於該功能按鍵的控制信號分別由10~14腳輸入到鍵控編碼器,輸出相應功能的數碼信號。然後由指編碼器輸出指令碼信號,經過調制器調制在載波信號上,形成包含有功能信息的高頻脈沖串,由17腳輸出經過晶體管BG放大,推動紅外線發光二極體D發射出脈沖調制信號。
手機萬能遙控器的遙控原理
眾所周知,任何紅外線的信號都是可以由一串二進制編碼翻譯表達出來的,手機通過外設或內部遙控模塊電壓信號都可以傳遞出一串含有二進制編碼信息,轉化為紅外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出來。 本課題旨在通過智能手機的軟體支持,配合一個外接硬體紅外發射模塊內轉化為紅外線輸出,達到各種電器遙控器合為一體的目的,力求為使用者帶來方便。軟體部分樂雲遙控背景--微軟的Windows Mobile、谷歌的Android和蘋果的iOS等手機操作系統都有成熟的軟體開發平台,個人和第三方組織為智能手機開發專門的應用軟體是一門成熟的技術。軟體部分使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作為平台,在其基礎上編寫相應軟體,來操縱紅外發射模塊。樂雲遙控軟體部分所實現的功能是:1) 遙控器面板的選擇以及繪制。2) 遙控器面板上的按鍵與對應要發出的紅外遙控信號所對應的控制音頻信號之間的 觸發關系對應選擇遙控碼庫。3) 通過手機外設介面的發射紅外線遙控代碼。硬體部分為了實現用紅外線遙控家用電器的目的,需要在現有的智能手機以外加入一個硬體模塊,以實現發射紅外控制電器的目的。智能手機支持紅外功能的不多 部分型號三星GALAXY S4 諾基亞很多老手機 不過目前很多新出的手機會考慮加紅外功能最後的用處是可以裝個樂雲遙控軟體當家電遙控器。
遙控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現在流釘的是紅外線遙控。以前還有超聲波遙控、無線電遙控等。

下邊簡單介紹一下紅外線遙控的原理。

被控設備一般都是有一個cpu(俗稱微電腦)。它執行某一個動作(例如開機)需要一個指令碼(例如001001)。這個指令碼儲存在遙控器的晶元內。當按下遙控器的開機鍵時。這個001001指令碼首先從遙控器的晶元內讀出,然後調制在一定頻率的紅外線上,從遙控器前端的紅外發射二極體發射出來。

被遙控的設備前端有一個紅外接收器,它會接收到遙控器發射的經過調制的紅外信號,然後濾除干擾信號,解調出指令碼,並把指令碼傳送給cpu。cpu接到這個指令碼後就會執行相應的動作,例如開機。

以上解答供參考。

Ⅷ 紅外通信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

由於室內無線光通信所具有的靈活、便捷及高速等特性,在國外,如美
國,日本等國家,許多研究所和企業長期進行該領域的研究,並陸續有產品
從實驗室走向商用。
自從1979年IBM公司的F.R.Gfeller發表了較有影響的關於紅外通信設
計與實驗的論文以來,有許多學者在進行紅外無線通信的研究。美國加州
伯克利大學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在IBM和HP公司的資助下進行了紅外
無線通信的研究。以J.R.Barry和M.Kaim為首的一批研究人員對室內無線紅
外光的漫射光通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更進一步資料較為保密。
美國聖地亞哥AstroTerra公司,已做出可以在3km、skxlz、sklll,速率高
達155Mbps、622Mbps、2.SGbpS的點對點產品研究及實驗,並在洛杉磯、拉
斯維加斯、聖地亞哥等地作了外場實驗圈。
Daniell等人研究了採用手持終端的無線紅外廠區網路。該網路採用蜂窩
結構,所有的紅外Cell與高速光纖骨幹網相連。骨二二網上接有IsDN PABX。
紅外手持終端有兩種類型:(l)普通型:含標準的甩話業務及少量的數據業
務,用於猛冊虧移動的手持終端;(2)高性能型:具有內置處理能力,使感測器的
數據速率降低至與紅外信道兼容,可用於與高速數據設備介面。紅外信道采
用的協議類似ISDN協議,每個紅外Cell的信道速率為標准ISDN速率:
日本郵政省則組織了「強紅外無線光通信技術'用於計算機、多媒體終
端及移動通信中的聯網計劃,並早就在城市大樓間取得了應用。
以色列許多公司參與了國際市場競爭,有的產品已打入中國市場。而在
國內還沒有相關的報道。
除此之外,北京大學電子學系焦秉立教授主持開發的項目:新一代計算
機紅外姿檔線通訊網路,得到了國家創新基金的支持和有關公司資金的投入。項
目的總體目標是實現以紅外擴頻為基本技術的室內紅外通信網路的設計,使
帶有紅外介面的通用設備,如:便攜電腦,列印機,照相機等可以靈活地以
無線方式入網路,並接枝神收和發送信息。現己開發成功公共場所的網路服務系
統,室內會議網路系統開發工作將於近期完成,另夕、,可提高紅外通信距離
的擴頻調制技術及網路系統也處於研製中。
由以上可知,作為有線通信的有力補充,室內無線光通信受到越來越大
的重視。展望未來,其必將以自身獨特的優勢在數據通信領域中占據重要一
席。因此,對室內無線光通信系統進行研究和.分析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隨著PDA、便攜PC等數據終端及多媒體終端的廣泛應用,要求傳統區域網
由有線轉為無線發展,個人通信的興起進一步促進了無線區域網的發展。從
紅外通信的應用來看,其單工方式的紅外遙控技術己經廣泛應用於家用電器
中,目前的新應用領域主要是雙工方式,將來還會發展到全雙工方式。由於
紅外無頻帶使用上的限制,其分布式視頻應用也將取得成功。隨著B一ISDN
的普及,高速紅外無線通信技術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無線光通信,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研究
開發,研究在室內漫射區域網通信的碼率以及誤碼率,在國外己經有一定成
果,但在技術上還處在保密階段,關鍵技術還不為所知。為了以後不在技術
上受制於人,我們必須對紅外室內紅外通信進行研究,本文就在這個基礎上,
主要研究紅外室內漫射信道,研究不同的編碼調制技術以及採用均衡技術的
系統技能,論證了不同編碼調制技術對抑制碼間干擾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日本家用電器協會紅外遙控協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售後維修點連雲港 瀏覽:552
國美為什麼都沒有人買家電了 瀏覽:136
電路分隔法 瀏覽:227
汽車維修費主營業務成本賬務處理 瀏覽:134
聊城哪裡有回收舊傢具的 瀏覽:758
天貓開傢具店需要多少 瀏覽:493
南京大廠哪個地方有買舊傢具 瀏覽:39
地墊電池翻新怎麼看的出來 瀏覽:849
汽車維修的常用修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502
統帥冰箱保修期 瀏覽:553
蘋果x後玻璃維修費 瀏覽:892
木蘭傢具官網 瀏覽:9
pcb短路怎麼維修 瀏覽:830
傢具底漆打磨用多少目砂紙打 瀏覽:702
蒂雅家居 瀏覽:383
電信手機保修多久 瀏覽:151
東南dx3的保修 瀏覽:155
東芝筆記本杭州維修站電話 瀏覽:224
成都機動車維修如何備案 瀏覽:637
江門到溫州傢具汽運費用多少錢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