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5.1ghz的信道中,有()個相互不幹擾的信道
在5.1ghz的信道中,有8個相互不幹擾的信道。
信道:一般用來表示向某一個方向傳送信息的媒體。信道與電路並不等同。
雙向交替通信(半雙工通信-half plex)——通信的雙方都可以發送信息,但不能雙方同時發送(當然也就不能同時接收)。步話機。
雙向同時通信(全雙工通信-full deplex)——通信的雙方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目前主要的數據通訊方式。
有線信道:對稱電纜(雙絞線)、同軸電纜、光導纖維等。
無線信道:指電磁波在自由空間所經歷的傳播路徑。
Ⅱ 虛電路和邏輯信道的區別是什麼
你好!同步時分多路復用技術
:
STDM,Synchronization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這種技術按照信號的路數劃分時間片,每一路信號具有相同大小的時間片。時間片輪流分配給每路信號,該路信號在時間片使用完畢以後要停止通信,並把物理信道讓給下一路信號使用。當其他各路信號把分配到的時間片都使用完以後,該路信號再次取得時間片進行數據傳輸。這種方法叫做同步時分多路復用技術。
同步時分多路復用技術優點是控制簡單,實現起來容易。缺點是如果某路信號沒有足夠多的數據,不能有效地使用它的時間片,則造成資源的浪費;而有大量數據要發送的信道又由於沒有足夠多的時間片可利用,所以要拖很長一段的時間,降低了設備的利用效率。
非同步時分多路復用技術
:
(ATDM,Asynchronism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非同步時分多路復用技術,也叫做統計時分多路復用技術(STDM,Statistic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指的是將用戶的數據劃分為一個個數據單元,不同用戶的數據單元仍按照時分的方式來共享信道;但是不再使用物理特性來標識不同用戶,而是使用數據單元中的若干比特,也就是使用邏輯的方式來標識用戶。
這種方法提高了設備利用率,但是技術復雜性也比較高,所以這種方法主要應用於高速遠程通信過程中,例如,非同步傳輸模式ATM。
虛電路
Virtual
Circuit:
虛電路是在分組交換散列網路上的兩個或多個端點站點間的鏈路。它為兩個端點間提供臨時或專用面向連接的會話。它的固有特點是,有一條通過多路徑網路的預定路徑。提前定義好一條路徑,可以改進性能,並且消除了幀和分組對頭的需求,從而增加了吞吐率。從技術上看,可以通過分組交換網路的物理路徑進行改變,以避免擁擠和失效線路,但是兩個端系統要保持一條連接,並根據需要改變路徑描述。
邏輯信道:通過統計復用的方式,按需分配信道帶寬,只有用戶有數據要傳送時才為之生成一個分組,並復用到信道中,從而形成邏輯子信道。
三次握手:所謂的「三握手」:對每次發送的數據量是怎樣跟蹤進行協商使數據段的發送和接收同步,根據所接收到的數據量而確定的數據確認數及數據發送、接收完畢後何時撤消聯系,並建立虛連接。為了提供可靠的傳送,TCP在發送新的數據之前,以特定的順序將數據包的序號,並需要這些包傳送給目標機之後的確認消息。TCP總是用來發送大批量的數據。當應用程序在收到數據後要做出確認時也要用到TCP。
Ⅲ 信道和鏈路之間的關系,不要定義,就是那個定義讓我超級迷糊
聽我講,你就不迷湖了
你不要概念,恰恰是你的概念理解不對或不深刻,你用的書是不嚴謹的,我能舉幾個例子幫助你理解。關鍵詞是信道、鏈路、帶寬、復用。可以斷定,你問的是計算機網路通訊的知識,估計在考計算機等級考試網路部分,或某初級網路通信技工學校,考網路工程師等,要用網路通信的知識來回答。如果你學習了IP的七層協議,這就不是問題(七層協議是網路知識的最核心部分,是學習其它東東的基礎的基礎)
其實它們是兩個層面的東西,層面。同一物體,在不同的層面去理解、去研究、所指的、對應的稱謂都不一樣了。
信道,主要是指具體的物理方面的東東,具有特有的電器特性的能傳輸信號的物質,當這個物質用來傳輸信號的時候,它就叫信道。比如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等,在它上面跑的東東,我們叫它信號。在這個層面,研究的是電壓的高低、光波的長短、頻率的高低等等。
鏈路,是指兩節點之間建成的為了傳輸數據的通路,這條通路中間很可能經過不同的N個信道,比如幾條電纜、又幾條光纖,兩點之間一但連通,就成了一條鏈路,在它上面跑的東西,我們叫它數據。在這個層面,研究的是0和1,高電壓代表1,或長光波代表0,0和1怎麼排列代表什麼意思等等。
而信號是攜帶有信息(數據)的東東,在同軸電纜上叫電磁波,在光纖上叫光波等。同一數據(即信息)一會兒由電磁波攜帶,一會兒由光波攜帶,不管誰攜帶,都能到另一個點,這兩個點之間的數據通路就是鏈路。
如果你在上海,通過網購在北京購東西A,從北京到上海,1、可以經過天津走水路,到上海(水路是信道),2、可以經石家莊走鐵路到上海(鐵路是信道)3、可以走高速公路(公路是信道)4、可以航空(航空是信道)。這些「信道」上走的是包好的不同的箱(信號)(箱,航空的與鐵路不同與水路的不同)。這樣,北京到上海可以建立四條鏈路,根據情況可以使用任意一條,你不在呼它走哪條路,用的什麼箱,你只關心箱里的內容(數據)
信道,不管裡面有沒有傳東西,它都是存在的
鏈路,不傳東西,它就不存在了,要傳,再建,即使是建好的,也根據需要隨時改變中間的路徑。
比如,北京發貨打算走石家莊走鐵路,到了石家莊,發現往南的鐵路壞了,就奔山東,回天津,走水路,哪知水路有台風又不能通行,天津機場又在關閉中,又回河北坐飛機,飛到上海,這樣,北京到上海的鏈路還是通的,你在上海,不知道也不關心上面說的這些曲折,買的東西還是收到了
正如前面說的層面,信道是物理層的,鏈路是數據鏈路層的
復用就好解釋了,你從北京的A公司購一雙鞋,你女朋友從哈爾濱的B公司購雙襪子,都從北京坐火車到上海,此刻北京到上海的鐵路就被復用了(信道復用)
你從電波、光波去關注它、維修它,比如這電纜能過多高的電壓、抗干擾能力怎麼樣,能傳多遠。它就是信道;你從0和1的封裝、糾錯、排列意義去研究它,它就是鏈路。
Ⅳ 信道的極限容量是多少
信道的極限容量
2.2.1 有關信道的幾個基本概念
要進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當然要有傳輸電磁波信號的電路。這里所說的電路也包括無線電路。但在許多情況下,我們還經常使用「信道」這一名詞。信道和電路並不等同。信道一般都是用來表示向某一個方向傳送信息的媒體。因此,一條通信電路至少包含一條發送信道和(或)一條接收信道。一個信道可以看成是一條電路的邏輯部件。
從通信的雙方信息交互的方式來看,可以有以下三個基本方式:
單向通信 又稱為單工通信,即只能有一個方向的通信而沒有反方向的交互。無線電廣播或有線電廣播以及電視廣播就屬於這種類型。
雙向交替通信 又稱為半雙工通信,即通信的雙方都可以發送信息,但不能雙方同時發送(當然也就不能同時接收)。這種通信方式是一方發送另一方接收,過一段時間後再反過來。
雙向同時通信 又稱為全雙工通信,即通信的雙方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
單向通信只需要一條信道,而雙向交替通信或雙向同時通信則都需要兩條信道(每個方向各一條)。顯然,雙向同時通信的傳輸效率最高。不過應當指出,雖然電信局為打電話的用戶提供了雙向同時通信的信道,但有效的電話交談一般都還是雙方交替通信。當雙方發生爭吵時往往就是採用雙向同時通信的方式。
這里要提醒讀者注意,有時人們也常用「單工」這個名詞表示「雙向交替通信」。如常說的「單工電台」並不是只能進行單向通信。正因為如此,ITU-T才不採用「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這些容易混淆的術語作為正式的名詞。
從通信的發送端所產生的信號形式來看,則信號可以分為以下的兩大類:
模擬信號 即連續的信號,如話音信號和目前的廣播電視信號。
數字信號 即離散的信號,如計算機通信所用的二進制代碼「l」和「0」組成的信號。
和信號的這種分類相似,信道也可以分成傳送模擬信號的模擬信道和傳送數字信號的數字信道兩大類。但是應注意,數字信號在經過數模變換後就可以在模擬信道上傳送,而模擬信號在經過模數變換後也可以在數字信道上傳送。
信道上傳送的信號還有基帶(baseband)信號和寬頻(broadband)信號之分。簡單說來,所謂基帶信號就是將數字信號1或0直接用兩種不同的電壓來表示,然後送到線路上去傳輸。而寬頻信號則是將基帶信號進行調制後形成的頻分復用模擬信號。基帶信號進行調制後,其頻譜搬移到較高的頻率處。由於每一路基帶信號的頻譜被搬移到不同的頻段,因此合在一起後並不會互相干擾。這樣做就可以在一條電路中同時傳送許多路的數字信號,因而提高了線路的利用率。
在通信網的發展初期,所有的通信信道都是模擬信道。但由於數字技術發展很快,數字信道可提供更高的通信服務質量,因此過去建造的模擬信道正在被新的數字信道所代替。現在的計算機通信所使用的通信信道,在主幹線路上已基本是數字信道,但目前使用的大量的用戶線則基本上還是傳統的模擬信道。模擬信道與數字信道並存的局面也使得物理層的內容比較復雜。
有了上述的有關信道的基本概念之後,我們再討論信道的極限容量。這就是信道上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和信道上的最高信息傳輸速率。
2.2.2 信道上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
任何實際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這是因為,信道的帶寬有限(即所能通過的信號的頻帶寬度是受限的),在傳輸信號時會產生各種失真;多種干擾也會以不同的方式進入信道。這就使得信道上的碼元傳輸速率有一個上限。早在1924年,奈奎斯特(Naquist)就推導出在具有理想低通矩形特性的信道的情況下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的公式。這就是奈氏准則: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 = 2 W Baud (2-l)
這里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帶寬,單位為赫;
Baud是波特,是碼元傳輸速率的單位,1 波特為每秒傳送1個碼元。
(2-1)式就是著名的奈氏准則。奈氏准則的另一種表達方法是:每赫帶寬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是每秒2個碼元。如果碼元的傳輸速率超過了奈氏准則所給出的數值,那麼就會出現碼元之間的相互干擾,以致在接收端無法正確判定在發送方所發送的碼元是 1還是0。
這里我們要強調以下兩點:
上面所說的具有理想低通特性的信道是理想化的信道,它和實際上所使用的信道當然有相當大的差別。所以一個實際的信道所能傳輸的最高碼元速率,要明顯地低於奈氏准則給出的這個上限數值。
波特和比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波特是碼元傳輸的速率單位,它說明每秒傳多少個碼元。碼元傳輸速率也稱為調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號速率。
比特是信息量的單位,與碼元的傳輸速率「波特」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是,信息的傳輸速率「比特/秒」與碼元的傳輸速率『波特」在數量上卻有一定的關系。若1個碼元只攜帶 1 bit 的信息量,則「比特/秒」和「波特」在數值上是相等的。但若使1個碼元攜帶 n bit 的信息量,則 M Baud 的碼元傳輸速率所對應的信息傳輸速率為 M × n b/s。例如,有一個帶寬為 3 kHz 的理想低通信道,其最高碼元傳輸速率為 M Baud。若 1 個碼元能攜帶 3 bit 的信息量,則最高信息傳輸速率為 18000 b/s。
對於具有理想帶通矩形特性的信道(帶寬為W),奈氏准則就變為:
理想帶通信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 = W Baud (2-2)
即每赫帶寬的帶通信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為每秒 1 個碼元。
2.2.3 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
1948年,香農(Shannon)用資訊理論的理論推導出了帶寬受限且有高斯白雜訊干擾的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當用此速率進行傳輸時,可以做到不產生差錯。如用公式表示,則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 C 可表達為
C= W log 2(1 + S / N) b/s (2-3)
其中 W 為信道的帶寬(以Hz為單位);
S 為信道內所傳信號的平均功率;
N 為信道內部的高斯雜訊功率。
公式(2-3)就是著名的香農公式。香農公式表明,信道的帶寬越大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則信息的極限傳輸速率就越高。但更重要的是,香農公式指出了:只要信息傳輸速率低於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種辦法來實現無差錯的傳輸。不過,香農沒有告訴我們具體的實現方法。這要由研究通信的專家去尋找。
從香農公式可看出,若信道帶寬 W 或信噪比 S/N 沒有上限(實際的信道當然不可能是這樣的),那麼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 C 也就沒有上限。
自從香農公式發表後,各種新的信號處理和調制的方法不斷出現,其目的都是為了盡可能地接近香農公式所給出的傳輸速率極限。在實際信道上能夠達到的信息傳輸速率要比香農的極限傳輸速率低不少。這是因為在實際的信道中,信號還要受到其他的一些損傷,如各種脈沖干擾和在傳輸中產生的失真等等。這些因素在香農公式的推導過程中並未考慮。
由於碼元的傳輸速率受奈氏准則的制約,所以要提高信息的傳輸速率,就必須設法使每一個碼元能攜帶更多個比特的信息量。這就需要採用多元制(又稱為多進制)的調制方法。例如,當採用16元制時,一個碼元可攜帶 4 個比特的信息。一個標准電話話路的頻帶為 300-3400 Hz,即帶寬為 3100 Hz。在這頻帶中接近於理想信道的也就是靠中間的一段,其帶寬約為 2400 Hz 左右。如使碼元的傳輸速率為 2400 Baud(這相當於每赫帶寬的碼元傳輸速率為 1 Baud),則信息的傳輸速率即可達到 9600 b/s。實際上,要達到這樣的信息傳輸速率必須使信噪比具有較高的數值。讀者從(2-3)式可以很容易地計算出所需信噪比的最低值。但應注意,對於實際的信道所需的信噪比要比這個最低值還要高不少。
對於 3.1 kHz 帶寬的標准電話信道,如果信噪比 S/N=2500,那麼由香農公式可以知道,無論採用何種先進的編碼技術,信息的傳輸速率一定不可能超過由(2-3)式算出的極限數值,即 35 kb/s 左右。目前的編碼技術水平與此極限數值相比,差距已經很小了。
Ⅳ 電路如何傳播信息
1什麼是模擬信號2與數字信號的區別3數字傳輸
什麼是模擬信號
主要是與離散的數字信號相對的連續的信號。模擬信號分布於自然界的各個角落,如每天溫度的變化,而數字信號是人為的抽象出來的在時間上不連續的信號。電學上的模擬信號是主要是指幅度和相位都連續的電信號,此信號可以被模擬電路進行各種運算,如放大,相加,相乘等。
模擬信號是指用連續變化的物理量表示的信息,其信號的幅度,或頻率,或相位隨時間作連續變化,如目前廣播的聲音信號,或圖像信號等。
與數字信號的區別
(1)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
不同的數據必須轉換為相應的信號才能進行傳輸:模擬數據一般採用模擬信號(Analog
Signal),例如用一系列連續變化的電磁波(如無線電與電視廣播中的電磁波),或電壓信號(如電話傳輸中的音頻電壓信號)來表示;數字數據則採用數字信號(Digital
Signal),例如用一系列斷續變化的電壓脈沖(如我們可用恆定的正電壓表示二進制數1,用恆定的負電壓表示二進制數0),或光脈沖來表示。
當模擬信號採用連續變化的電磁波來表示時,電磁波本身既是信號載體,同時作為傳輸介質;而當模擬信號採用連續變化的信號電壓來表示時,它一般通過傳統的模擬信號傳輸線路(例如電話網、有線電視網)來傳輸。
當數字信號採用斷續變化的電壓或光脈沖來表示時,一般則需要用雙絞線、電纜或光纖介質將通信雙方連接起來,才能將信號從一個節點傳到另一個節點。
(2)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之間的相互轉換
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之間可以相互轉換:模擬信號一般通過PCM脈碼調制(Pulse
Code
Molation)方法量化為數字信號,即讓模擬信號的不同幅度分別對應不同的二進制值,例如採用8位編碼可將模擬信號量化為2^8=256個量級,實用中常採取24位或30位編碼;數字信號一般通過對載波進行移相(Phase
Shift)的方法轉換為模擬信號。
計算機、計算機區域網與城域網中均使用二進制數字信號,目前在計算機廣域網中實際傳送的則既有二進制數字信號,也有由數字信號轉換而得的模擬信號。但是更具應用發展前景的是數字信號。
數字傳輸
圖所示為一簡單增量調制的模擬實驗原理圖。圖中的話音信號源採用了一個高斯雜訊源經過3KHz低通濾波器後的輸出來模擬。調整圖中的圖符5的增益可以改變差值Δ的大小。在接收端,解調器未使用與本地解調器一致的電路,直接使用積分器解調輸出。如果希望輸出波形平滑,可在積分器和輸出放大器之間加入一個低通濾波器,以濾除信號中的高頻成分。所示是輸入的模擬話音信號波形。是增量調制後的輸出波形。為經過積分器解調後的輸出波形。觀察可以比較輸入輸出波形之間的失真。
由理論分析可知,ΔM的量化信噪比與抽樣頻率成三次方關系,即抽樣頻率每提高一倍則量化信噪比提高9dB。通常ΔM的抽樣頻率至少16KHz以上才能使量化信噪比達到15dB以上。32KHz時,量化信噪比約為26dB左右,可以用於一般的通信質量要求。如果設信道可用的最小信噪比為15dB,則信號的動態范圍僅有11dB,遠遠不能滿足高質量通信要求的35-50dB的動態范圍,除非抽樣頻率提高到100KHz以上採用實用價值。上述理論分析的結論讀者可以通過改變模擬實驗的信號抽樣頻率觀察到。當抽樣頻率低於16KHz時,信號失真已十分明顯,當抽樣頻率為128KHz時失真較小。
改進ΔM動態范圍的方法有很多,其基本原理是採用自適應方法使量階Δ的大小隨輸入信號的統計特性變化而跟蹤變化。如量階能隨信號瞬時壓擴,則稱為瞬時壓擴ΔM,記作ADM。若量階Δ隨音節時間問隔(5一20ms)中信號平均斜率變化,則稱為連續可變斜率增量調制,記作CVSD。由於這種方法中信號斜率是根據碼流中連「1」或連「0」的個數來檢測的,所以又稱為數字檢測、音節壓擴的自適應增量調制,簡稱數字壓擴增量調制。圖9.20給出了數字壓擴增量調制的方框圖。
數字壓擴增量調制與普通增量調制相比,其差別在於增加了連「1」連「0」數字檢測電路和音節平滑電路。由於CVSD的自適應信息(即控制電壓)是從輸出碼流中提取的,所以接收端不需要發送端傳送專門的自適應信息就能自適應於原始信號,電路實現起來比較容易。對於數字壓擴增量調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上述模擬實驗的基礎上加入連「1」連「0」數字檢測電路和音節平滑電路,重新模擬並觀察改善情況。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38288.html
Ⅵ 什麼是傳輸信道和物理信道
什麼是物理信道,傳輸信道和邏輯信道
邏輯信道是mac子層向上層提供的服務,表示承載的內容是什麼(what),,按信息內容劃分,分為兩大類:控制信道和業務信道。
傳輸信道表示承載的內容怎麼傳,以什麼格式傳,分為兩大類:專用傳輸信道和公用傳輸信道.
long
term物理層協議根據傳的內容和佔用資源方式(頻率和時間等)的不同定義了不同的物理信道,
Ⅶ 虛電路和邏輯信道的區別是什麼
虛電路是在DTE-DET之間建立起來的虛連接,存在於端到端之間;邏輯信道是DTE-DCE介面或中繼線上可分配的資源,存在於點到的之間。一條線路上可以存在多個邏輯信道,每條線路的邏輯信道號是獨立分配的,一條虛電路是由多個邏輯信道連接而成,同一條虛電路在不同的線路上的邏輯信道號(LCN)可能是不相同的。
另外,邏輯信道是一直存在的,它分為佔用和空閑兩種狀態,虛電路(不包括永久虛電路)隨著通信的開始而建立、通信的結束而被清除。
Ⅷ 幾信道的攝像系統指的是什麼
1.信道(information channels,通信專業術語)是信號的傳輸媒質,可分為有線信道和無線信道兩類。有線信道包括明線、對稱電纜、同軸電纜及光纜等。無線信道有地波傳播、短波電離層反射、超短波或微波視距中繼、人造衛星中繼以及各種散射信道等。如果我們把信道的范圍擴大,它還可以包括有關的變換裝置,比如:發送設備、接收設備、饋線與天線、調制器、解調器等,我們稱這種擴大的信道為廣義信道,而稱前者為狹義信道。
2.信息傳輸的媒質或渠道。在電信或光通信(光也是一種電磁波)場合,信道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電磁波的空間傳播渠道,如短波信道、超短波信道、微波信道、光波信道等;另一類是電磁波的導引傳播渠道。如明線信道、電纜信道、波導信道、光纖信道等。前一類信道是具有各種傳播特性的自由空間,所以習慣上稱為無線信道;後一類信道是具有各種傳輸能力的導引體,習慣上就稱為有線信道。信道的作用是把攜有信息的信號(電的或光的)從它的輸入端傳遞到輸出端,因此,它的最重要特徵參數是信息傳遞能力(也叫信息通過能力)。在典型的情況(即所謂高斯信道)下,信道的信息通過能力與信道的通過頻帶寬度、信道的工作時間、信道的雜訊功率密度(或信道中的信號功率與雜訊功率之比)有關:頻帶越寬,工作時間越長,信號與雜訊功率比越大,則信道的通過能力越強。——大唐網
張國鳴老師的《網路管理員教程》上這樣說:要進行數據終端設備之間的通信當然要有傳輸電磁波信號的電路,這里所說的電路既包括有線電路,也包括無線電路。信息傳輸的必經之路稱為「信道」。信道有物理信道和邏輯信道之分,物理信道是指用來傳送信號或數據的物理通路,網路中有兩個結點之間的物理通路稱為通信鏈路,物理信道由傳輸介質及有關設備組成.邏輯信道也是一種通路,但在信號收、發點之間並不存在一條物理上的傳輸介質,而是在物理信道基礎上,由結點內部或結點之間建立的連接來實現的。通常把邏輯信道稱為「連接」。
信道和電路不同,信道一般都是用來表示向某個方向傳送數據的媒體,一個信道可以看成是電路的邏輯部件,而一條電路至少包含一條發送信道或一條接收信道。
Ⅸ 什麼是數字信道什麼是模擬信道
數字信道是能傳輸數字信號的信道。數字信號傳輸的是不連續的、離散的二進制脈沖信號(對稱的方波波形)。在它的整個信號中只有兩種狀態,高電平與低電平,高電平用邏輯1表示低電平用邏輯0表示。
模擬信道是能傳輸模擬信號的信道。模擬信號的電平隨時間連續變化,具有周期性的正弦波信。語音信號是典型的模擬信號。模擬信號一般通過PCM脈碼調制方法量化為數字信號,即讓模擬信號的不同幅度分別對應不同的二進制值。
(9)信道與電路擴展閱讀:
數字信道的特點
1、便於加密處理。信息傳輸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來越重要,數字通信的加密處理的比模擬通信容易得多。以話音信號為例,經過數字變換後的信號可用簡單的數字邏輯運算進行加密、解密處理。
2、便於存儲、處理和交換。數字通信的信號形式和計算機所用信號一致,都是二進制代碼,因此便於與計算機聯網,也便於用計算機對數字信號進行存儲、處理和交換,可使通信網的管理、維護實現自動化、智能化。
3、設備便於集成化、微型化。數字通信採用時分多路復用,不需要體積較大的濾波器。設備中大部分電路是數字電路,可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實現,因此體積小、功耗低。
4、便於構成綜合數字網和綜合業務數字網。採用數字傳輸方式,可以通過程式控制數字交換設備進行數字交換,以實現傳輸和交換的綜合。
Ⅹ 什麼叫終端 什麼叫信道
終端,即計算機顯示終端,是計算機系統的輸入、輸出設備。計算機顯示終端伴隨主機時代的集中處理模式而產生,並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迄今為止,計算技術經歷了主機時代、PC時代和網路計算時代這三個發展時期,終端與計算技術發展的三個階段相適應,應用也經歷了字元啞終端、圖形終端和網路終端這三個形態。
信道是指要進行數據終端設備之間的通信當然要有傳輸電磁波信號的電路,這里所說的電路既包括有線電路,也包括無線電路。信息傳輸的必經之路稱為「信道」。信道有物理信道和邏輯信道之分,物理信道是指用來傳送信號或數據的物理通路,網路中有兩個結點之間的物理通路稱為通信鏈路,物理信道由傳輸介質及有關設備組成.邏輯信道也是一種通路,但在信號收、發點之間並不存在一條物理上的傳輸介質,而是在物理信道基礎上,由結點內部或結點之間建立的連接來實現的。通常把邏輯信道稱為「連接」。
信道和電路不同,信道一般都是用來表示向某個方向傳送數據的媒體,一個信道可以看成是電路的邏輯部件,而一條電路至少包含一條發送信道或一條接收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