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電路板cnt

電路板cnt

發布時間:2021-10-25 06:07:34

㈠ 詢問一些電腦常見問題

電腦故障千奇百怪````我給點資料 希望能給你點幫助
(一) 主板篇
電腦出現的故障原因撲朔迷離,讓人難以捉摸。並且由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組件相對復雜,電腦一旦出現故障,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想要准確地找出其故障的原因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是否是說我們如果遇到電腦故障的時候,就完全束手無策了呢?其實並非如此,使電腦產生故障的原因雖然有很多,但是,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總結,我們還是可以掌握一些電腦故障的規律和處理辦法的。在本期的小冊子中,我們就將一些最為常見也是最為典型的電腦故障的診斷、維護方法展示給你,通過它,你就會發現——解決電腦故障方法就在你的身邊,簡單,但有效!
電腦是由各種配件組合而成的,下面,我們就根據組成電腦的各個部件分別對其經常出現的故障進行分析。
一、主板
主板是整個電腦的關鍵部件,在電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主板產生故障將會影響到整個PC機系統的工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主板在使用過程中最常見的故障有哪些。
常見故障一:開機無顯示
電腦開機無顯示,首先我們要檢查的就是是BIOS。主板的BIOS中儲存著重要的硬體數據,同時BIOS也是主板中比較脆弱的部分,極易受到破壞,一旦受損就會導致系統無法運行,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因為主板BIOS被CIH病毒破壞造成(當然也不排除主板本身故障導致系統無法運行。)。一般BIOS被病毒破壞後硬碟里的數據將全部丟失,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檢測硬碟數據是否完好來判斷BIOS是否被破壞,如果硬碟數據完好無損,那麼還有三種原因會造成開機無顯示的現象:
1. 因為主板擴展槽或擴展卡有問題,導致插上諸如音效卡等擴展卡後主板沒有響應而無顯示。
2. 免跳線主板在CMOS里設置的CPU頻率不對,也可能會引發不顯示故障,對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決。清除CMOS的跳線一般在主板的鋰電池附近,其默認位置一般為1、2短路,只要將其改跳為2、3短路幾秒種即可解決問題,對於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戶找不到該跳線,只要將電池取下,待開機顯示進入CMOS設置後再關機,將電池上上去亦達到CMOS放電之目的。
3. 主板無法識別內存、內存損壞或者內存不匹配也會導致開機無顯示的故障。某些老的主板比較挑剔內存,一旦插上主板無法識別的內存,主板就無法啟動,甚至某些主板不給你任何故障提示(鳴叫)。當然也有的時候為了擴充內存以提高系統性能,結果插上不同品牌、類型的內存同樣會導致此類故障的出現,因此在檢修時,應多加註意。
對於主板BIOS被破壞的故障,我們可以插上ISA顯卡看有無顯示(如有提示,可按提示步驟操作即可。),倘若沒有開機畫面,你可以自己做一張自動更新BIOS的軟盤,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壞後,軟碟機根本就不工作,此時,可嘗試用熱插拔法加以解決(我曾經嘗試過,只要BIOS相同,在同級別的主板中都可以成功燒錄。)。但採用熱插拔除需要相同的BIOS外還可能會導致主板部分元件損壞,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寫碼器將BIOS更新文件寫入BIOS裡面(可找有此服務的電腦商解決比較安全)。

常見故障二:CMOS設置不能保存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主板電池電壓不足造成,對此予以更換即可,但有的主板電池更換後同樣不能解決問題,此時有兩種可能:
1. 主板電路問題,對此要找專業人員維修
2. 主板CMOS跳線問題,有時候因為錯誤的將主板上的CMOS跳線設為清除選項,或者設置成外接電池,使得CMOS數據無法保存。
常見故障三:在Windows下安裝主板驅動程序後出現死機或光碟機讀盤速度變慢的現象
在一些雜牌主板上有時會出現此類現象,將主板驅動程序裝完後,重新啟動計算機不能以正常模式進入Windows 98桌面,而且該驅動程序在Windows 98下不能被卸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建議找到最新的驅動重新安裝,問題一般都能夠解決,如果實在不行,就只能重新安裝系統。
常見故障四:安裝Windows或啟動Windows時滑鼠不可用
出現此類故障的軟體原因一般是由於CMOS設置錯誤引起的。在CMOS設置的電源管理欄有一項modem use IRQ項目,他的選項分別為3、4、5......、NA,一般它的默認選項為3,將其設置為3以外的中斷項即可。
常見故障五:電腦頻繁死機,在進行CMOS設置時也會出現死機現象
在CMOS里發生死機現象,一般為主板或CPU有問題,如若按下法不能解決故障,那就只有更換主板或CPU了。
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主板Cache有問題或主板設計散熱不良引起,筆者在815EP主板上就曾發現因主板散熱不夠好而導致該故障的現象。在死機後觸摸CPU周圍主板元件,發現其溫度非常燙手。在更換大功率風扇之後,死機故障得以解決。對於Cache有問題的故障,我們可以進入CMOS設置,將Cache禁止後即可順利解決問題,當然,Cache禁止後速度肯定會受到有影響。
常見故障六:主板COM口或並行口、IDE口失靈
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用戶帶電插拔相關硬體造成,此時用戶可以用多功能卡代替,但在代替之前必須先禁止主板上自帶的COM口與並行口(有的主板連IDE口都要禁止方能正常使用)。
(二) 內存篇
二、內存
內存是電腦中最重要的配件之一,它的作用毋庸置疑,那麼內存最常見的故障都有哪些呢?
常見故障一:開機無顯示
內存條原因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因為內存條與主板內存插槽接觸不良造成,只要用橡皮擦來回擦試其金手指部位即可解決問題(不要用酒精等清洗),還有就是內存損壞或主板內存槽有問題也會造成此類故障。
由於內存條原因造成開機無顯示故障,主機揚聲器一般都會長時間蜂鳴(針對Award Bios而言)。
常見故障二:Windows注冊表經常無故損壞,提示要求用戶恢復
此類故障一般都是因為內存條質量不佳引起,很難予以修復,唯有更換一途。
常見故障三:Windows經常自動進入安全模式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主板與內存條不兼容或內存條質量不佳引起,常見於高頻率的內存用於某些不支持此頻率內存條的主板上,可以嘗試在CMOS設置內降低內存讀取速度看能否解決問題,如若不行,那就只有更換內存條了。
常見故障四:隨機性死機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採用了幾種不同晶元的內存條,由於各內存條速度不同產生一個時間差從而導致死機,對此可以在CMOS設置內降低內存速度予以解決,否則,唯有使用同型號內存。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內存條與主板不兼容,此類現象一般少見,另外也有可能是內存條與主板接觸不良引起電腦隨機性死機。
常見故障五:內存加大後系統資源反而降低
此類現象一般是由於主板與內存不兼容引起,常見於高頻率的內存內存條用於某些不支持此頻率的內存條的主板上,當出現這樣的故障後你可以試著在COMS中將內存的速度設置得低一點試試。
常見故障六:運行某些軟體時經常出現內存不足的提示
此現象一般是由於系統盤剩餘空間不足造成,可以刪除一些無用文件,多留一些空間即可,一般保持在300M左右為宜。
常見故障七:從硬碟引導安裝Windows進行到檢測磁碟空間時,系統提示內存不足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用戶在config.sys文件中加入了emm386.exe文件,只要將其屏蔽掉即可解決問題。
(三) 硬碟篇
三、硬碟
硬碟是負責存儲我們的資料的軟體的倉庫,硬碟的故障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導致系統的無法啟動和數據的丟失,那麼,當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硬碟的常見故障呢?
常見故障一:系統不認硬碟
系統從硬碟無法啟動,從A盤啟動也無法進入C盤,使用CMOS中的自動監測功能也無法發現硬碟的存在。這種故障大都出現在連接電纜或IDE埠上,硬碟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過重新插接硬碟電纜或者改換IDE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就會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碟也不被接受,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硬碟上的主從跳線,如果一條IDE硬碟線上接兩個硬碟設備,就要分清楚主從關系。
常見故障二:硬碟無法讀寫或不能辨認
這種故障一般是由於CMOS設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碟類型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硬碟的正常使用。現在的機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動檢測硬碟的類型。當硬碟類型錯誤時,有時乾脆無法啟動系統,有時能夠啟動,但會發生讀寫錯誤。比如CMOS中的硬碟類型小於實際的硬碟容量,則硬碟後面的扇區將無法讀寫,如果是多分區狀態則個別分區將丟失。還有一個重要的故障原因,由於目前的IDE都支持邏輯參數類型,硬碟可採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數據,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它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碟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映射關系已經改變,將無法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碟位置。
常見故障三:系統無法啟動
造成這種故障通常是基於以下四種原因:
1. 主引導程序損壞
2. 分區表損壞
3. 分區有效位錯誤
4. DOS引導文件損壞
其中,DOS引導文件損壞最簡單,用啟動盤引導後,向系統傳輸一個引導文件就可以了。主引導程序損壞和分區有效位損壞一般也可以用FDISK /MBR強制覆寫解決。分區表損壞就比較麻煩了,因為無法識別分區,系統會把硬碟作為一個未分區的裸盤處理,因此造成一些軟體無法工作。不過有個簡單的方法——使用Windows 2000。找個裝有Windows 2000的系統,把受損的硬碟掛上去,開機後,由於Windows 2000為了保證系統硬體的穩定性會對新接上去的硬碟進行掃描。Windows 2000的硬碟掃描程序CHKDSK對於因各種原因損壞的硬碟都有很好的修復能力,掃描完了基本上也修復了硬碟。
分區表損壞還有一種形式,這里我姑且稱之為「分區映射」,具體的表現是出現一個和活動分區一樣的分區。一樣包括文件結構,內容,分區容量。假如在任意區對分區內容作了變動,都會在另一處體現出來,好像是映射的影子一樣。我曾遇上過,6.4G的硬碟變成8.4G(映射了2G的C區)。這種問題特別尷尬,這問題不影響使用,不修復的話也不會有事,但要修復時,NORTON的DISKDOCTOR和PQMAGIC卻都變成了睜眼瞎,對分區總容量和硬碟實際大小不一致視而不見,滿口沒問題的敷衍你。對付這問題,只有GHOST覆蓋和用NORTON的拯救盤恢復分區表。
常見故障四:硬碟出現壞道
這是個令人震驚,人見人怕的詞。近來IBM口碑也因此江河曰下。當你用系統Windows 系統自帶的磁碟掃描程序SCANDISK掃描硬碟的時候,系統提示說硬碟可能有壞道,隨後閃過一片恐怖的藍色,一個個小黃方塊慢慢的伸展開,然後,在某個方塊上被標上一個「B」……
其實,這些壞道大多是邏輯壞道,是可以修復的。根本用不著送修(據說廠商之所以開發自檢工具就是因為受不了返修的硬碟中的一半根本就是好的這一「殘酷的」事實)。
那麼,當出現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
一旦用「SCANDISK」掃描硬碟時如果程序提示有了壞道,首先我們應該重新使用各品牌硬碟自己的自檢程序進行完全掃描。注意,別選快速掃描,因為它只能查出大約90%的問題。為了讓自己放心,在這多花些時間是值得的。
如果檢查的結果是「成功修復」,那可以確定是邏輯壞道,可以拍拍胸脯喘口氣了;假如不是,那就沒有什麼修復的可能了,如果你的硬碟還在保質期,那趕快那去更換吧。
由於邏輯壞道只是將簇號作了標記,以後不再分配給文件使用。如果是邏輯壞道,只要將硬碟重新格式化就可以了。但為了防止格式化可能的丟棄現象(因為簇號上已經作了標記表明是壞簇,格式化程序可能沒有檢查就接受了這個「現實」,於是丟棄該簇),最好還是重分區,使用如IBM DM之類的軟體還是相當快的,或者GHOST覆蓋也可以,只是這兩個方案都多多少少會損失些數據。
常見故障五:硬碟容量與標稱值明顯不符
一般來說,硬碟格式化後容量會小於標稱值,但此差距絕不會超過20%,如果兩者差距很大,則應該在開機時進入BIOS設置。在其中根據你的硬碟作合理設置。如果還不行,則說明可能是你的主板不支持大容量硬碟,此時可以嘗試下載最新的主板BIOS並進行刷新來解決。此種故障多在大容量硬碟與較老的主板搭配時出現。另外,由於突然斷電等原因使BIOS設置產生混亂也可能導致這種故障的發生。
常見故障六:無論使用什麼設備都不能正常引導系統
這種故障一般是由於硬碟被病毒的「邏輯鎖」鎖住造成的,「硬碟邏輯鎖」是一種很常見的惡作劇手段。中了邏輯鎖之後,無論使用什麼設備都不能正常引導系統,甚至是軟盤、光碟機、掛雙硬碟都一樣沒有任何作用。
「邏輯鎖」的上鎖原理:計算機在引導DOS系統時將會搜索所有邏輯盤的順序,當DOS被引導時,首先要去找主引導扇區的分區表信息,然後查找各擴展分區的邏輯盤。「邏輯鎖」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導分區記錄,將擴展分區的第一個邏輯盤指向自己,使得DOS在啟動時查找到第一個邏輯盤後,查找下個邏輯盤總是找到自己,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死循環。
給「邏輯鎖」解鎖比較容易的方法是「熱拔插」硬碟電源。就是在當系統啟動時,先不給被鎖的硬碟加電,啟動完成後再給硬碟「熱插」上電源線,這樣系統就可以正常控制硬碟了。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方法,為了降低危險程度,碰到「邏輯鎖」後,大家最好依照下面幾種比較簡單和安全的方法處理。
1. 首先准備一張啟動盤,然後在其他正常的機器上使用二進制編輯工具(推薦UltraEdit)修改軟盤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記住先將該文件的屬性改為正常),具體是在這個文件裡面搜索第一個「55AA」字元串,找到以後修改為任何其他數值即可。用這張修改過的系統軟盤你就可以順利地帶著被鎖的硬碟啟動了。不過這時由於該硬碟正常的分區表已經被破壞,你無法用「Fdisk」來刪除和修改分區,這時你可以用Diskman等軟體恢復或重建分區即可。
2. 因為DM是不依賴於主板BIOS來識別硬碟的硬碟工具,就算在主板BIOS中將硬碟設為「NONE」,DM也可識別硬碟並進行分區和格式化等操作,所以我們也可以利用DM軟體為硬碟解鎖。
首先將DM拷到一張系統盤上,接上被鎖硬碟後開機,按「Del」鍵進入BIOS設置,將所有IDE介面設為「NONE」並保存後退出,然後用軟盤啟動系統,系統即可「帶鎖」啟動,因為此時系統根本就等於沒有硬碟。啟動後運行DM,你會發現DM可以識別出硬碟,選中該硬碟進行分區格式化就可以了。這種方法簡單方便,但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硬碟上的數據保不住了
常見故障七:開機時硬碟無法自舉,系統不認硬碟
這種故障往往是最令人感到可怕的。產生這種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硬碟主引導扇區數據被破壞,表現為硬碟主引導標志或分區標志丟失。這種故障的罪魁禍首往往是病毒,它將錯誤的數據覆蓋到了主引導扇區中。市面上一些常見的殺毒軟體都提供了修復硬碟的功能,大家不妨一試。但若手邊無此類工具盤,則可嘗試將全0數據寫入主引導扇區,然後重新分區和格式化,其方法如下:用一張干凈的DOS啟動盤啟動計算機,進入A:\>後輸入以下命令(括弧內為注釋):
A:\>DEBUG(進入DEBUG程序)
-F 100 3FF0(將數據區的內容清為0)
-A 400(增加下面的命令)
MOV AX,0301
MOV BX,0100
MOV CX,0001
MOV DX,0080
INT 13
INT 03
-G=400(執行對磁碟進行操作的命令)
-Q(退DEBUG程序)
用這種方法一般能使你的硬碟復活,但由於要重新分區和格式化,裡面的數據可就難保了。以上是硬碟在曰常使用中的一些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如果硬碟的故障相當嚴重並不能用上述的一些方法處理時,則很可能是機械故障。由於硬碟的結構相當復雜,所以不建議用戶自己拆卸,而應求助於專業人員予以維修。
(四) 音效卡篇
四、音效卡
常見故障一:音效卡無聲
出現這種故障常見的原因有:
1. 驅動程序默認輸出為「靜音」。單擊屏幕右下角的聲音小圖標(小嗽叭),出現音量調節滑塊,下方有「靜音」選項,單擊前邊的復選框,清除框內的對號,即可正常發音。
2. 音效卡與其它插卡有沖突。解決辦法是調整PnP卡所使用的系統資源,使各卡互不幹擾。有時,打開「設備管理」,雖然未見黃色的驚嘆號(沖突標志),但音效卡就是不發聲,其實也是存在沖突,只是系統沒有檢查出來。
3. 安裝了Direct X後音效卡不能發聲了。說明此音效卡與Direct X兼容性不好,需要更新驅動程序。
4. 一個聲道無聲。檢查音效卡到音箱的音頻線是否有斷線。
常見故障二:音效卡發出的噪音過大
出現這種故障常見的原因有:
1. 插卡不正。由於機箱製造精度不夠高、音效卡外擋板製造或安裝不良導致音效卡不能與主板擴展槽緊密結合,目視可見音效卡上「金手指」與擴展槽簧片有錯位。這種現象在ISA卡或PCI卡上都有,屬於常見故障。一般可用鉗子校正。
2. 有源音箱輸入接在音效卡的Speaker輸出端。對於有源音箱,應接在音效卡的Line out端,它輸出的信號沒有經過音效卡上的功放,雜訊要小得多。有的音效卡上只有一個輸出端,是Line out還是Speaker要靠卡上的跳線決定,廠家的默認方式常是Speaker,所以要拔下音效卡調整跳線。
3. Windows自帶的驅動程序不好。在安裝音效卡驅動程序時,要選擇「廠家提供的驅動程序」而不要選「Windows默認的驅動程序」如果用「添加新硬體」的方式安裝,要選擇「從磁碟安裝」而不要從列表框中選擇。如果已經安裝了Windows自帶的驅動程序,可選「控制面板→系統→設備管理→聲音、視頻和游戲控制器」,點中各分設備,選「屬性→驅動程序→更改驅動程序→從磁碟安裝」。這時插入音效卡附帶的磁碟或光碟,裝入廠家提供的驅動程序。
常見故障三:音效卡無法「即插即用」
1. 盡量使用新驅動程序或替代程序。筆者曾經有一塊音效卡,在Windows 98下用原驅動盤安裝驅動程序怎麼也裝不上,只好用Creative SB16驅動程序代替,一切正常。後來升級到Windows Me,又不正常了再換用Windows 2000(完整版)自帶的音效卡驅動程序才正常。
2. 最頭痛的問題莫過於Windows 9X下檢測到即插即用設備卻偏偏自作主張幫你安裝驅動程序,這個驅動程序偏是不能用的,以後,每次當你刪掉重裝都會重復這個問題,並且不能用「添加新硬體」的方法解決。筆者在這里泄露一個獨門密招:進入Win9xinfother目錄,把關於音效卡的*.inf文件統統刪掉再重新啟動後用手動安裝,這一著百分之百靈驗,曾救活無數音效卡性命……當然,修改注冊表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3. 不支持PnP音效卡的安裝(也適用於不能用上述PnP方式安裝的PnP音效卡):進入「控制面板」/「添加新硬體」/「下一步」,當提示「需要Windows搜索新硬體嗎?」時,選擇「否」,而後從列表中選取「聲音、視頻和游戲控制器」用驅動盤或直接選擇音效卡類型進行安裝。
常見故障四:播放CD無聲
1. 完全無聲。用Windows 98的「CD播放器」放CD無聲,但「CD播放器」又工作正常,這說明是光碟機的音頻線沒有接好。使用一條4芯音頻線連接CD-ROM的模擬音頻輸出和音效卡上的CD-in即可,此線在購買CD-ROM時會附帶。
2. 只有一個聲道出聲。光碟機輸出口一般左右兩線信號,中間兩線為地線。由於音頻信號線的4條線顏色一般不同,可以從線的顏色上找到一一對應介面。若音效卡上只有一個介面或每個介面與音頻線都不匹配,只好改動音頻線的接線順序,通常只把其中2條線對換即可。
常見故障五:PCI音效卡出現爆音
一般是因為PCI顯卡採用Bus Master技術造成掛在PCI匯流排上的硬碟讀寫、滑鼠移動等操作時放大了背景雜訊的緣故。解決方法:關掉PCI顯卡的Bus Master功能,換成AGP顯卡,將PCI音效卡換插槽上。
常見故障六:無法正常錄音
首先檢查麥克風是否有沒有錯插到其他插孔中了,其次,雙擊小喇叭,選擇選單上的「屬性→錄音」,看看各項設置是否正確。接下來在「控制面板→多媒體→設備」中調整「混合器設備」和「線路輸入設備」,把它們設為「使用」狀態。如果「多媒體→音頻」中「錄音」選項是灰色的那可就糟了,當然也不是沒有挽救的餘地,你可以試試「添加新硬體→系統設備」中的添加「ISA Plug and Play bus」,索性把音效卡隨卡工具軟體安裝後重新啟動。
常見故障七:無法播放Wav音樂、Midi音樂
不能播放Wav音樂現象比較罕見,常常是由於「多媒體」→「設備」下的「音頻設備」不只一個,禁用一個即可;無法播放MIDI文件則可能有以下3種可能:
1. 早期的ISA音效卡可能是由於16位模式與32位模式不兼容造成MIDI播放的不正常,通過安裝軟體波表的方式應該可以解決
2. 如今流行的PCI音效卡大多採用波表合成技術,如果MIDI部分不能放音則很可能因為您沒有載入適當的波表音色庫。
3. 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設置成了靜音模式。
常見故障八:PCI音效卡在WIN98下使用不正常
有些用戶反映,在音效卡驅動程序安裝過程中一切正常,也沒有出現設備沖突,但在WIN98下面就是無法出聲或是出現其他故障。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PCI音效卡上,請檢查一下安裝過程中您把PCI音效卡插在的哪條PCI插槽上。有些朋友出於散熱的考慮,喜歡把音效卡插在遠離AGP插槽,靠近ISA插槽的那幾條PCI插槽中。問題往往就出現在這里,因為Windows98有一個Bug:有時只能正確識別插在PCI-1和PCI-2兩個槽的音效卡。而在ATX主板上緊靠AGP的兩條PCI才是PCI-1和PCI-2(在一些ATX主板上恰恰相反,緊靠ISA的是PCI-1),所以如果您沒有把PCI音效卡安裝在正確的插槽上,問題就會產生了。
(五) 顯卡篇
五、顯卡
常見故障一:開機無顯示
此類故障一般是因為顯卡與主板接觸不良或主板插槽有問題造成。對於一些集成顯卡的主板,如果顯存共用主內存,則需注意內存條的位置,一般在第一個內存條插槽上應插有內存條。由於顯卡原因造成的開機無顯示故障,開機後一般會發出一長兩短的蜂鳴聲(對於AWARD BIOS顯卡而言)。
常見故障二:顯示花屏,看不清字跡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顯示器或顯卡不支持高解析度而造成的。花屏時可切換啟動模式到安全模式,然後再在Windows 98下進入顯示設置,在16色狀態下點選「應用」、「確定」按鈕。重新啟動,在Windows 98系統正常模式下刪掉顯卡驅動程序,重新啟動計算機即可。也可不進入安全模式,在純DOS環境下,編輯SYSTEM.INI文件,將display.drv=pnpdrver改為display.drv=vga.drv後,存檔退出,再在Windows里更新驅動程序。
常見故障三:顏色顯示不正常
此類故障一般有以下原因:
1. 顯示卡與顯示器信號線接觸不良
2. 顯示器自身故障
3. 在某些軟體里運行時顏色不正常,一般常見於老式機,在BIOS里有一項校驗顏色的選項,將其開啟即可
4. 顯卡損壞;
5. 顯示器被磁化,此類現象一般是由於與有磁性能的物體過分接近所致,磁化後還可能會引起顯示畫面出現偏轉的現象。
常見故障四:死機
出現此類故障一般多見於主板與顯卡的不兼容或主板與顯卡接觸不良;顯卡與其它擴展卡不兼容也會造成死機。
常見故障五:屏幕出現異常雜點或圖案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顯卡的顯存出現問題或顯卡與主板接觸不良造成。需清潔顯卡金手指部位或更換顯卡。
常見故障====鑰ㄇ��絛蚨�?br />
顯卡驅動程序載入,運行一段時間後驅動程序自動丟失,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顯卡質量不佳或顯卡與主板不兼容,使得顯卡溫度太高,從而導致系統運行不穩定或出現死機,此時只有更換顯卡。
此外,還有一類特殊情況,以前能載入顯卡驅動程序,但在顯卡驅動程序載入後,進入Windows時出現死機。可更換其它型號的顯卡在載入其驅動程序後,插入舊顯卡予以解決。如若還不能解決此類故障,則說明注冊表故障,對注冊表進行恢復或重新安裝操作系統即可。
(六) 顯示器篇
六、顯示器
顯示器用的時間長了,各種小毛病就會接踵而來。專家認為,要解決這些小毛病實際上很簡單,用一雙眼睛就可以看出故障的所在。
常見故障一:電腦剛開機時顯示器的畫面抖動得很厲害,有時甚至連圖標和文字也看不清,但過一二分鍾之後就會恢復正常
這種現象多發生在潮濕的天氣,是顯示器內部受潮的緣故。要徹底解決此問題,可使用食品包裝中的防潮砂用棉線串起來,然後打開顯示器的後蓋,將防潮砂掛於顯象管管頸尾部靠近管座附近。這樣,即使是在潮濕的天氣里,也不會再出現以上的「毛病」。
常見故障二:電腦開機後,顯示器只聞其聲不見其畫,漆黑一片,要等上幾十分鍾以後才能出現畫面
這是顯象管座漏電所致,須更換管座。拆開後蓋可以看到顯象管尾的一塊小電路板,管座就焊在電路板上。小心拔下這塊電路板,再焊下管座,到電子商店買回一個同樣的管座,然後將管座焊回到電路板上。這時不要急於將電路板裝回去,要顯灰一小塊砂紙,很小心地將顯象管尾後凸出的管腳用砂紙擦拭乾凈。特別是要注意管腳上的氧化層,如果擦得不幹凈很快就會舊病復發。將電路板裝回去就大功告成。
常見故障三:顯示器屏幕上總有揮之不去的干擾雜波或線條,而且音箱中也有令人討厭的雜音
這種現象多半是電源的抗干擾性差所致。如果懶得動手,可以更換一個新的電源。如果有足夠的動手能力,也可以試著自己更換電源內濾波電容,這往往都能奏效;如果效果不太明顯,可以將開關管一

㈡ 康泰cnt850變頻器頻率穩不住忽高忽低怎麼辦

判斷缺項,過流,過壓。過載。等故障,然後和開機變頻器自整定的電機值比較。判斷故障。顯示相應代碼。
還有溫度檢測。等,主板接線,分幾種方式,內控,外控,點動,RET,編程,遠程RS485,等,
所以說,變頻器輸入兩條火線也可以工作,但是得關閉輸入埠。
第一步:把電機基本參數和制動電阻基本參數輸入到變頻器中;
第二步:需要端子控制還是面板控制,端子控制注意接線的正確;
第三步:右手控制上下限頻率,左手選擇最大頻率和多段速,剎車時間剎車方式按具體要求具體對待。
變頻器改變頻率原理:
主電路是給非同步電動機提供調壓調頻電源的電力變換部分,變頻器的主電路大體上可分為兩類:電壓型是將電壓源的直流變換為交流的變頻器,直流迴路的濾波是電容。電流型是將電流源的直流變換為交流的變頻器,其直流迴路濾波是電感。 它由三部分構成,將工頻電源變換為直流功率的「整流器」,吸收在變流器和逆變器產生的電壓脈動的「平波迴路」,以及將直流功率變換為交流功率的「逆變器」。

㈢ 佳能5570復印機E000025錯誤代碼

可能有以下原因:

1、墨粉盒的問題 非原裝墨粉 清理干凈 換一下墨粉。

2、墨粉輸送電機故障,可能電機壞了。

解決方法:

把粉盒電激拆下來, 用汽油洗洗。 不行就是壞了, 不過壞的機率低一些, 這樣試一下。

(3)電路板cnt擴展閱讀:

佳能復印機常見故障:

佳能紅外系列故障碼e000熔斷溫升故障;E0001主熔斷超溫;E0001 0002二次熔斷超溫;E001 0003熔斷超溫;E002預熱異常;

E003預熱異常;e004 0001定影燈SSR短路;e004 0002定影燈電源繼電器異常,定影燈電源繼電器連續;E005定影清洗網電機故障;E010主電機M1故障;

E014固色電機M2故障,電機啟動1秒後轉速不穩定;e020調色劑電機故障,調色劑混合電機M1和調色劑添加電機M11;復印時,調色劑添加信號保持「0」2分鍾以上,檢測到總計數器cnt1開路t032檢查期間;

在檢查可選復印控制計數器2位5時,發現計數器CNT2打開;E051水平對齊;e064高壓輸出(一次,轉印;顯影)不良,高壓控制信號與高壓輸出值之差超過規定值;

E100 0001激光原位信號(BD)故障,j08-2無BD信號(送紙超過2頁時)E100 0002激光原位信號(BD)成像故障,j08-2無BD信號(送紙1頁時)E110激光掃描電機異常,激光開啟2秒後;

激光掃描電機開啟後,達不到規定速度;達到一定速度後,偏離規定速度;e191dc板與復合電源板通訊不良;電源開關打開或按復印鍵後,E202掃描電路(無碼顯示,鍵盤鎖定),未產生掃描原始位置信號,掃描電機PS1或m3故障e220。

㈣ 如果你擁有一塊筆記本主板你能做些什麼

BIOS晶元:是一塊方塊狀的存儲器,裡面存有與該主板搭配的基本敲入輸出系統程序。能夠促使主板識別各種硬體,還能夠設置引導系統的設備,控制CPU外頻等。BIOS晶元是能夠寫入的,這方便網民更新BIOS的版本,以獲取更好的能力及對電腦最新硬體的支持,當然不利的一面便是會促使主板遭受諸如CIH病毒的襲擊。

㈤ ldo轉換器轉換後的接地是數字地還是模擬地

數字地與模擬地區別
很多人分不清模擬地與信號地的區別,有時候也就不區分數字地與模擬地
,但這樣就使得電路質量下降,
影響了電路的性能: 模擬電路涉及弱小信號,但是數字電路門限電平較高,
對電源的要求就比模擬電路低些.既有數字電路又有模擬電路的系統中,數字電路產生的雜訊會影響模擬電路,
使模擬電路的小信號指標變差,
克服的辦法是分開模擬地和數字地. 對於低頻模擬電路,除了加粗和縮短地線之外,
電路各部分採用一點接地是抑制地線干擾的最佳選擇,
主要可以防止由於地線公共阻抗而導致的部件之間的互相干擾. 而對於高頻電路和數字電路,
由於這時地線的電感效應影響會更大,一點接地會導致實際地線加長而帶來不利影響
,這時應採取分開接地和一點接地相結合的方式. 另外對於高頻電路還要考慮如何抑制高頻輻射雜訊,方法是:盡量加粗地線,以降低雜訊對地阻抗;
滿接地,即除傳輸信號的印製線以外,其他部分全作為地線
.不要有無用的大面積銅箔. 地線應構成環路,以防止產生高頻輻射雜訊,但環路所包圍面積不可過大,
以免儀器處於強磁場中時,產生感應電流.但如果只是低頻電路,則應避免地線環路.數字電源和模擬電源最好隔離,地線分開布置
,如果有
A/D,則只在此處單點共地. 低頻中沒有多大影響,但建議模擬和數字一點接地.高頻時
,可通過磁珠把模擬和數字地一點共地. 如果把模擬地和數字地大面積直接相連,會導致互相干擾.不短接又不妥
,理由如上有四種方法解決此問題:1,用磁珠連接;2,用電容連接;3,用電感連接;4,
用0歐姆電阻連接. 磁珠的等效電路相當於帶阻限波器,只對某個頻點的雜訊有顯著抑製作用,
使用時需要預先估計噪點頻率,以便選用適當型號.
對於頻率不確定或無法預知的情況,磁珠不合. 電容隔直通交
,造成浮地. 電感體積大,雜散參數多
,不穩定. 0歐電阻相當於很窄的電流通路,能夠有效地限制環路電流,
使雜訊得到抑制.電阻在所有頻帶上都有衰減作用(0
歐電阻也有阻抗),這點比磁珠強. 在具體的電路PCB設計中,必須了解電磁兼容(EMC)
的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個原則是盡可能減小電流環路的面積;第二個原則是系統只採用一個參考面.相反,如果系統存在兩個參考面,就可能形成一個偶極天線(
注:小型偶極天線的輻射大小與線的長度,
流過的電流大小以及頻率成正比);而如果信號不能通過盡可能小的環路返回,就可能形成一個大的環狀天線(注:
小型環狀天線的輻射大小與環路面積,流過環路的電流大小以及頻率的平方成正比
).在設計中要盡可能避免這兩種情況. 復雜混合信號PCB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設計過程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將PCB分區為獨立的模擬部分和數字部分.
2.合適的元器件布局.
3.A/D轉換器跨分區放置. 4.
不要對地進行分割.在電路板的模擬部分和數字部分下面敷設統一地. 5.
在電路板的所有層中,數字信號只能在電路板的數字部分布線. 6.在電路板的所有層中
,模擬信號只能在電路板的模擬部分布線.
7.實現模擬和數字電源分割.
8.布線不能跨越分割電源面之間的間隙. 9.必須跨越分割電源之間間隙的信號線要位於緊鄰大面積地的布線層上.
10.分析返回地電流實際流過的路徑和方式
. 11.採用正確的布線規則
.
首先說IO standard:這個是用於支持對應不同的電平標准。FPGA IO口的電壓由IO bank上的VCC
引入。一個bank上引入3.3V TTL電平,那麼此時整個bank上輸出3.3V的TTL
電平。設置這個第一是為了和current strength一起計算功率。第二個是用於在IO口上載入正確的上拉/
下拉電阻。只要你設置完成,Quartus會按照你的電平標准自動布線。
第二是IO Bank:你在quartus pin planner 的top view下右鍵然後點擊 show IO banks
,這個時候就會看到FPGA的管腳被幾種顏色劃分開了。一種顏色下的IO口代表一組bank。你在吧管腳的location
約束完成以後。IO Bank會自動填充完畢的。
第三是Group:Group就是你所輸出的信號的名字啦。比如你有一組信號叫cnt。你對cnt
的某一根賦值,那麼。。這里的Group會自動填充為cnt 。
第四是Reserved:這個是對管腳內部的IO
邏輯進行約束的,你在下面可以看到一些值。介紹幾個吧。bidrectional:雙向,tri-state:三態等等。這個約束的是FPGA在IO
端的輸入輸出區域的邏輯。比如你選擇tri-state。那麼這個時候,在你IO口前部的IO區,quartus會自動給你生成一個三態門。
第五個是Vref Group:這個Group是bank內部的細分區域,因為一個bank可能多達60
個腳。為了快速定位,你可以利用這個vref group來找到某個管腳。(這個是非修改屬性)無法修改。
你的理解是正確的,另外,跨越IO bank的信號沒有問題。只是注意跨bank
的電平是否一致即可。對於跨IO bank的延遲對於FPGA而言沒有多少延遲。
管腳分配呢,你可以看一下quartus裡面pin planner內部那張 top view
對於每個管腳的說明。大多數管腳是可以當做普通IO使用的。只是有些特殊要求的時候。只可以使用對應的IO
,比如差分輸入,高時鍾輸入等等。這個是要參照對應器件的IO
手冊來決定的。而且對應的設計大多數的器件生產商都會給出參考設計。裡麵包括了IO的設計,pcb的設計以及內部程序埠的約束。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ogrjkpvmd
2009-09-11 22:35:05 一一回答,從簡單到復雜。
首先說IO standard:這個是用於支持對應不同的電平標准。FPGA IO口的電壓由IO bank上的VCC
引入。一個bank上引入3.3V TTL電平,那麼此時整個bank上輸出3.3V的TTL電平。設置這個第一是為了和
current strength一起計算功率。第二個是用於在IO口上載入正確的上拉/
下拉電阻。只要你設置完成,Quartus會按照你的電平標准自動布線。
第二是IO Bank:你在quartus pin planner 的top view下右鍵然後點擊 show IO banks
,這個時候就會看到FPGA的管腳被幾種顏色劃分開了。一種顏色下的IO口代表一組bank。你在吧管腳的location
約束完成以後。IO Bank會自動填充完畢的。
第三是Group:Group就是你所輸出的信號的名字啦。比如你有一組信號叫cnt。你對cnt
的某一根賦值,那麼。。這里的Group會自動填充為cnt 。
第四是Reserved:這個是對管腳內部的IO
邏輯進行約束的,你在下面可以看到一些值。介紹幾個吧。bidrectional:雙向,tri-state:三態等等。這個約束的是FPGA在IO
端的輸入輸出區域的邏輯。比如你選擇tri-state。那麼這個時候,在你IO口前部的IO區,quartus會自動給你生成一個三態門。
第五個是Vref Group:這個Group是bank內部的細分區域,因為一個bank可能多達60
個腳。為了快速定位,你可以利用這個vref group來找到某個管腳。(這個是非修改屬性)無法修改。
你的理解是正確的,另外,跨越IO bank的信號沒有問題。只是注意跨bank
的電平是否一致即可。對於跨IO bank的延遲對於FPGA而言沒有多少延遲。
管腳分配呢,你可以看一下quartus裡面pin planner內部那張 top view
對於每個管腳的說明。大多數管腳是可以當做普通IO使用的。只是有些特殊要求的時候。只可以使用對應的IO
,比如差分輸入,高時鍾輸入等等。這個是要參照對應器件的IO
手冊來決定的。而且對應的設計大多數的器件生產商都會給出參考設計。裡麵包括了IO的設計,pcb的設計以及內部程序埠的約束。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㈥ 誰能解釋一下 英文縮寫和中文意思。像是著是 MHz GHz 等等!

bht 2,6-二叔丁基對甲酚

㈦ 碳納米管半導體和金屬型的區別是什麼

在納米尺度下,物質中電子的波性以及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將受到尺度大小的影響。由納米顆粒組成的納米材料具有以下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特殊性能:

(1)表面效應 球形顆粒的表面積與直徑的平方成正比,其體積與直徑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積表面積/體積)與直徑成反比。隨著顆粒直徑變小,比表面積將會顯著增大,說明表面原子所佔的百分數將會顯著地增加。同時,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且極不穩定,它們很容易與外來的原子結合,形成穩定的結構。所以,在空氣中金屬顆粒會迅速氧化而燃燒。利用表面活性,金屬超微顆粒可望成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劑和貯氣材料以及低熔點材料。

(2) 小尺寸效應 隨著顆粒尺寸的量變,在一定的條件下會引起顆粒性質的質變。由於顆粒尺寸變小所引起的宏觀物理性質的變化稱為小尺寸效應。納米顆粒尺寸小,表面積大,在熔點,磁性,熱阻,電學性能,光學性能,化學活性和催化性等都較大尺度顆粒發生了變化,產生一系列奇特的性質。例如,金屬納米顆粒對光的吸收效果顯著增加,並產生吸收峰的等離子共振頻率偏移;出現磁有序態向磁無序,超導相向正常相的轉變。

(3) 量子尺寸效應 各種元素的原子具有特定的光譜線,如鈉原子具有黃色的光譜線。原子模型與量子力學已用能級的概念進行了合理的解釋,由無數的原子構成固體時,單獨原子的能級就並合成能帶,由於電子數目很多,能帶中能級的間距很小,因此可以看作是連續的,從能帶理論出發成功地解釋了大塊金屬、半導體、絕緣體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對介於原子、分子與大塊固體之間的超微顆粒而言,大塊材料中連續的能帶將分裂為分立的能級;能級間的間距隨顆粒尺寸減小而增大。當熱能、電場能或者磁場能比平均的能級間距還小時,就會呈現一系列與宏觀物體截然不同的反常特性,稱之為量子尺寸效應。例如,導電的金屬在超微顆粒時可以變成絕緣體,磁矩的大小和顆粒中電子是奇數還是偶數有關,比熱亦會反常變化,光譜線會產生向短波長方向的移動,這就是量子尺寸效應的宏觀表現。因此,對超微顆粒在低溫條件下必須考慮量子效應,原有宏觀規律已不再成立。

(4) 宏觀量子隧道效應 電子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動性,因此存在隧道效應。近年來,人們發現一些宏觀物理量,如微顆粒的磁化強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顯示出隧道效應,稱之為宏觀的量子隧道效應。量子尺寸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將會是未來微電子、光電子器件的基礎,或者它確立了現存微電子器件進一步微型化的極限,當微電子器件進一步微型化時必須要考慮上述的量子效應。例如,在製造半導體集成電路時,當電路的尺寸接近電子波長時,電子就通過隧道效應而溢出器件,使器件無法正常工作,經典電路的極限尺寸大概在0.25微米。目前研製的量子共振隧穿晶體管就是利用量子效應製成的新一代器件。 納米材料按維數可分為:零維的納米顆粒和原子團簇,它們在空間的三維尺度均在納米尺度內(均小於100nm);一維的納米線、納米棒和納米管,它們在空間有二維處於納米尺度;二維的納米薄膜,納米塗層和超晶格等,它們在空間有一維處於納米尺度。這里我們詳細介紹一下倍受人們關注的准一維納米材料——碳納米管。 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s)於 1991年由 NEC(日本電氣)築波研究所的飯島澄男(Sumio Iijima)首次發現。碳納米管,又稱巴基管(buckytubes),屬於富勒(fullerene)碳系。碳納米管的發現是伴隨著C60研究的不斷深人而實現的。1991年,飯島澄男用石墨電弧法制備油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多層管狀的富勒碳結構,經研究證明它是同軸多層的碳納米管。碳納米管是一種納米尺度的,具有完整分子結構的新型碳材料。它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片捲曲而成的無縫,中空的管體。 碳納米管由於其獨特的結構和奇特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以及其潛在的應用前景而倍受人們的關注,並迅速在世界上掀起了一段研究的熱潮。今年4月底美國IBM公司科學家宣布,他們用納米碳管製造出了第一批晶體管。這一晶體管領域的技術突破有可能導致更小更快的晶元出現,並可能使現有的硅晶元技術逐漸被淘汰。8月第日本九州大學教授新海征治通過試驗成功地把碳納米管製作成環狀。據認為,這種環狀碳納米管有新的物性,值得進一步研究。我國在碳納米管領域的研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在成功地發明了碳納米管走向生長新方法的基礎上(這方面的文章發表在1996年的美國《科學》雜志上),又成功地制備出長度達3mm毫米的超長碳納米管陣列,其長度比現有碳納米管的長度大l-2個數量級,創造了一項「3mm的世界之最」,受到了國內外的普遍關注(該項成果已發表於1998年8月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常規電弧放電方法,首次制備出世界上最細的碳納米管,其內徑僅為0.5nm,這一結果已十分接近碳納米管的理論極限值0.4nm。該研究成果「Creating the narrowest carbon nanombes」已發表在2000年第一期Naiurei[L.F.Sun,S.S.Xie,etaI、Nature,403(2000)384],英國著名新聞媒體BBCNEWS也在互聯網上專門報道了這一消息,並稱「中國科學家首次制備出世界最細碳納米管,中國納米管的最小尺寸為o.5nm,距理論極限值僅差0.1nm」。今年6月,中科院化學所有機固體研究室日前成功研製了超雙疏陣列碳納米管膜。該所的江雷研究員認為,該成果進一步證明了我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的理論設想:是納米級結構決定了超疏水的效果,而不是人們原來認為的微米級結構在起作用。

作為一種新型的納米尺度的「超級纖維」材料,碳納米管具有許多其他材料不具備的力學,電學和化學特性。這些特住使得碳納米管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1)高硬度,質輕。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表明,單壁碳納米管的楊氏模量和剪切模量都與金剛石相當,其強度是鋼的100倍,而密度卻只有鋼的六分之一,是一種新型的「超級纖維」材料。關於碳納米管這種「超級纖維」材料,有人曾作了一個奇特的設想,用它來製造太空升降機的纜繩。如果人類將來真的有一天能夠製造出太空升降機用作從地球到外層空間站的通道的話,碳納米管纜繩將是唯一不會因為自重而折斷的材料。

(2)高柔性,高彈性。最近的實驗還表明,碳納米管同時還具有較好的柔性,其延伸率可達百分之幾。不僅如此,碳納米管還有良好的可彎曲性,它不但可以被彎曲成很小的角度也可以被彎曲成極其微小的環狀結構,當彎曲應力去除後,碳納米管可以從很大的彎曲變形中完全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除此之外,即使受到了很大的外加應力,碳納米管也不會發生脆性斷裂。由此看來,納米管具有十分優良的力學性能,不難推測,這種「超級纖維」材料在未來工業界將會得到很多的應用,其中之一是用作復合材料的增強劑。

(3)場電子發射性質。近年來,研究發現碳納米管的埠極為細小而且非常穩定,十分有利於電子的發射。它具有的極佳場發射性能將使其有望取代目前使用的其他電子發射材料,成為下一代平板顯示器的場發射陰極材料。我國西安交通大學朱長純教授率領的小組首次利用碳納米管研製出新一代顯示器樣品。在普通電壓的驅動下,一厘米見方矽片上有序排列的上億個碳納米管立刻源源不斷地發射出電子。在電子的"轟擊"下,顯示屏上"CHINA"字樣清晰可見。這個顯示器已連續無故障運行,顯示質量和性能沒有出現任何衰減。

(4)儲氫功能。氫氣成本低且效率高,在能源日益顯現不足和燃油汽車造成人類生存環境極大污染的今天,以氫燃料作為汽車燃料的呼聲不斷出現,日益高漲。世界四大汽車公司,美國的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日本的豐田公司,德國的戴姆勒—賓士公司,都在加快研製氫燃料汽車的步伐。汽車要使用氫燃料作為動力,其關鍵技術環節有兩個,一是貯氨技術,二是燃料電池技術。目前,燃料電池技術已經成技,因此氫氣在汽車上的貯存技術已經成為發展氫燃料汽車的關鍵。傳統的貯氫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採用壓縮貯氫的方式,用高壓鋼瓶(氫氣瓶)來貯存氫氣;鋼瓶貯存氫氣的容積很小,即使加壓到l50個大氣壓,瓶里所裝氫氣的質量還不到氫氣瓶質量的1%,而且還有爆炸的危險。另一種是採用液氫貯氫的方式,將氣態氫降溫到-253℃變為液體進行貯存;氫氣液化的費用非常昂貴,它幾乎相當於三分之一液氫的成本;而且,液氫的貯存容形異常龐大(佔去汽車內的有限空間),需要極好的絕熱裝置來隔熱,才能防止液態氫不會沸騰汽化而避免浪費。以上諸多的原因,使得以氫氣作為汽車動力燃料的應用一直都遇到很大的困難。盡管近年來,人們在不斷開發利用貯氫合金來貯存氫氣,但高性能的貯氫材料一直是人們尋求的目標。 碳納米管出現後,人們在不斷探討碳納米管用於貯氫的可能性。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一技術的實際應用可望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1999年,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和IBM公司首次測試了碳納米管吸附氫氣的能力(貯存氫氣的能力)、並發現,碳納米管吸附氫氣的能力隨著管徑的增大而提高。在一個大氣壓和室溫下,鋰和鉀化學摻雜的碳納米管的吸氫能力分別提高到對20wt%和14wt%,它們遠遠超過了6.5wt%的貯氫技術指標。這些研究結果證明,用單壁碳鋼術管不需高壓就可貯存高密度的氫氣,並由此可望解決氫燃料汽車所要求的能夠工作在室溫下的低氣壓,高容量貯氫技術難題。

㈧ FPGA的上電復位信號是不是本身就有的,不用每次電路板上電以後手動去按復位鍵啊

Rst_n一般是外接的復位按鈕,不是自帶的

閱讀全文

與電路板cn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寧防水施工多少錢 瀏覽:736
蘭州水管維修電話 瀏覽:674
合格兒童傢具多少錢 瀏覽:82
婁底傢具哪個牌子好 瀏覽:943
榮威4s店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605
京東買家電怎麼延遲收貨 瀏覽:313
昂科威鎖機保修多久 瀏覽:365
惠州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用什麼好 瀏覽:675
本溪家電維修招聘信息 瀏覽:910
國家電網安徽省主要領導有哪些 瀏覽:586
北京美的售後維修部 瀏覽:542
綠色傢具屬於什麼裝修風格 瀏覽:768
家居復古風格圖片 瀏覽:452
中山有奇田水器維修點 瀏覽:368
家用電器安全新標准 瀏覽:815
泛美國際傢具如何 瀏覽:630
汽車沒有缸壓維修費多少錢 瀏覽:829
大排摩托車維修視頻下載 瀏覽:500
維修費屬於勞務嗎 瀏覽:86
傢具地板木門維修視頻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