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提高感性電路的功率因數通常採用的措施是
提高感性電路的功率因數通常採用的措施是(A). 在感性負載的兩端並接電容.
『貳』 如何提高電路功率因素
嘿嘿
你的抄這個問題很大啊。在我們公司從事無功補償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的29年裡,偶爾有用戶提類似的問題。這樣:
由於你沒有給出具體應用條件,所以才說你的問題很大。這類問題可能是:
1、用電設備的電路的功率因數,比如大功率電動機。
2、企業內電網電路的功率因數。比如企業配電房。
3、小的電子產品的電路的功率因數,比如LED燈。
對於不同的應用,有不同的方案。簡單說,對【1】,可以採用就地補償電容器,最好採用就地補償箱(比如:【ATJB動態/快速補償箱】);對【2】,可以採用電容櫃;對【3】,需要採用PFC線路;等等。只有你提出應用需求,我們才能幫助提出合理的方案。這里幾句話很難說清楚。
更多關於無功補償、功率因數等等問題的資料可到這里來查找和討論:https://..com/uteam/view?teamId=36954
『叄』 如何提高線路的功率因數
提高功率因數的幾種方法可分為提高自然功率因數和採用人工補嘗兩種方法:提高自然因數的方法:1).恰當選擇電動機容量,減少電動機無功消耗,防止「大馬拉小車」。2).對平均負荷小於其額定容量40%左右的輕載電動機,可將線圈改為三角形接法(或自動轉換)。3).避免電機或設備空載運行。4).合理配置變壓器,恰當地選擇其容量。5).調整生產班次,均衡用電負荷,提高用電負荷率。6).改善配電線路布局,避免曲折迂迴等。人工補償法:實際中可使用電路電容器或調相機,一般多採用電力電容器補嘗無功,即:在感性負載上並聯電容器。一下為理論解釋:在感性負載上並聯電容器的方法可用電容器的無功功率來補償感性負載的無功功率,從而減少甚至消除感性負載於電源之間原有的能量交換。在交流電路中,純電阻電路,負載中的電流與電壓同相位,純電感負載中的電流滯後於電壓90º,而純電容的電流則超前於電壓90º,電容中的電流與電感中的電流相差180º,能相互抵消。電力系統中的負載大部分是感性的,因此總電流將滯後電壓一個角度,如圖1所示,將並聯電容器與負載並聯,則電容器的電流將抵消一部分電感電流,從而使總電流減小,功率因數將提高。並聯電容器的補償方法又可分為:1.個別補償。即在用電設備附近按其本身無功功率的需要量裝設電容器組,與用電設備同時投入運行和斷開,也就是再實際中將電容器直接接在用電設備附近。適合用於低壓網路,優點是補嘗效果好,缺點是電容器利用率低。2.分組補償。即將電容器組分組安裝在車間配電室或變電所各分路出線上,它可與工廠部分負荷的變動同時投入或切除,也就是再實際中將電容器分別安裝在各車間配電盤的母線上。優點是電容器利用率較高且補嘗效果也較理想(比較折中)。3.集中補償。即把電容器組集中安裝在變電所的一次或二次側的母線上。在實際中會將電容器接在變電所的高壓或低壓母線上,電容器組的容量按配電所的總無功負荷來選擇。優點:是電容器利用率高,能減少電網和用戶變壓器及供電線路的無功負荷。缺點:不能減少用戶內部配電網路的無功負荷。實際中上述方法可同時使用。對較大容量機組進行就地無功補嘗。
『肆』 提高電路的功率因數能提高負載的功率因數嗎
嘿嘿
如果你還是學生,那要先把你的老師拉出來,打屁股!咋教的書?在我們公司從事無功補償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的29年裡,常常有沒有電工知識的客戶提類似的問題。這樣:
功率因數,廣義的說,是負載對電源的利用效率。這里,如果以某個測量點來測量功率因數,那麼,以測量點為界,則供電端就看作為電源,後面一端,則看作為負載。
而設備的功率因數,是用電設備的故有特性,只要設備沒有變化,它的功率因數就不會變化(前提用電狀況固定,如果電壓變化,負荷變化,等等,起功率因數要發生變化,但是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與本問題無關,需要另外討論)。
所以,你說的提高線路的功率因數,我不是很明白是如何做,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假設你在供電線路上加裝無功補償裝置,可以使整個線路的功率因數提高,這本質是補償線路,或者變壓器等等的無功功率,但是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是不會改變的。
更多關於無功補償、功率因數等等問題的資料可到這里來查找和討論:https://..com/uteam/view?teamId=36954
『伍』 功率因數如何提高
提高功率因數的幾種方法
可分為提高自然功率因數和採用人工補嘗兩種方法:
提高自然因數的方法:
1). 恰當選擇電動機容量,減少電動機無功消耗,防止「大馬拉小車」。
2). 對平均負荷小於其額定容量40%左右的輕載電動機,可將線圈改為三角形接法(或自動轉換)。
3). 避免電機或設備空載運行。
4). 合理配置變壓器,恰當地選擇其容量。
5). 調整生產班次,均衡用電負荷,提高用電負荷率。
6). 改善配電線路布局,避免曲折迂迴等。
人工補償法:
實際中可使用電路電容器或調相機,一般多採用電力電容器補嘗無功,即:在感性負載上並聯電容器。一下為理論解釋:
在感性負載上並聯電容器的方法可用電容器的無功功率來補償感性負載的無功功率,從而減少甚至消除感性負載於電源之間原有的能量交換。
在交流電路中,純電阻電路,負載中的電流與電壓同相位,純電感負載中的電流滯後於電壓90º,而純電容的電流則超前於電壓90º,電容中的電流與電感中的電流相差180º,能相互抵消。
電力系統中的負載大部分是感性的,因此總電流將滯後電壓一個角度,如圖1所示,將並聯電容器與負載並聯,則電容器的電流將抵消一部分電感電流,從而使總電流減小,功率因數將提高。
並聯電容器的補償方法又可分為:
1. 個別補償。即在用電設備附近按其本身無功功率的需要量裝設電容器組,與用電設備同時投入運行和斷開,也就是再實際中將電容器直接接在用電設備附近。
適合用於低壓網路,優點是補嘗效果好,缺點是電容器利用率低。
2. 分組補償。即將電容器組分組安裝在車間配電室或變電所各分路出線上,它可與工廠部分負荷的變動同時投入或切除,也就是再實際中將電容器分別安裝在各車間配電盤的母線上。
優點是電容器利用率較高且補嘗效果也較理想(比較折中)。
3. 集中補償。即把電容器組集中安裝在變電所的一次或二次側的母線 上。在實際中會將電容器接在變電所的高壓或低壓母線上,電容器組的容量按配電所的總無功負荷來選擇。
優點:是電容器利用率高,能減少電網和用戶變壓器及供電線路的無功負荷。缺點:不能減少用戶內部配電網路的無功負荷。
實際中上述方法可同時使用。對較大容量機組進行就地無功補嘗。
『陸』 提高感性電路功率因數的方法有那些
理想的抄電感與電容串聯諧振時,電源的迴路電流無窮大!理想的電感與電容並聯諧振時,電源的迴路電流為零!提高功率因數目的就是為了減少電源的迴路電流,即那些無功電流,因為電流越大,在導線上形成的壓降就越大,損耗也越大。利用電容與電感的並聯諧振,電容可以抵消那部分感性電流,即那些無功電流,這些無功電流只在電感與電容並聯諧振中形成迴路,不在與電源形成迴路,從而在電源的迴路中減少了一部分無功電流,而在電源迴路中的只剩下了有功電流,即負載的電流,這是一個純電阻的電流,因為一個純電阻電路的功率因數為最大的,即為1!希望你能明白!
『柒』 提高功率因數的方法及其意義
方法:
1). 恰當選擇電動機容量,減少電動機無功消耗,防止「大馬拉小車」。
2). 對平均負荷小於其額定容量40%左右的輕載電動機,可將線圈改為三角形接法(或自動轉換)。
3). 避免電機或設備空載運行。
4). 合理配置變壓器,恰當地選擇其容量。
5). 調整生產班次,均衡用電負荷,提高用電負荷率。
6). 改善配電線路布局,避免曲折迂迴等。
意義:
1) 提高用電質量,改善設備運行條件,可保證設備在正常條件下工作,這就有利於安全生產。
2) 可節約電能,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企業的電費開支。例如:當cosØ=0.5時的損耗是cosØ=1時的4倍。
3) 能提高企業用電設備的利用率,充分發揮企業的設備潛力。
4) 可減少線路的功率損失,提高電網輸電效率。
5) 因發電機的發電容量的限定,故提高cosØ也就使發電機能多出有功功率。
(7)提高電路的功率因數擴展閱讀:
發電機振盪失去同步時應注意以下幾條:
1)要通過增加勵磁電流來產生恢復同步的條件;
2)要適當地調整該機的負荷,以幫助恢復同步;
3)當整個電廠與系統失去同步時,該電廠的所有發電機都將發生振盪,除設法增加每台發電機的勵磁電流外,在無法恢復同步的情況下,為使發電機免遭持續電流的損害,應按規程規定,在2分鍾後將電廠與系統解列。
供電部門為了提高成本效益要求用戶提高功率因數,那提高功率因數對用戶端好處:
① 通過改善功率因數,減少了線路中總電流和供電系統中的電氣元件,如變壓器、電器設備、導線等的容量,因此不但減少了投資費用,而且降低了本身電能的損耗。
② 良好的功因數值的確保,從而減少供電系統中的電壓損失,可以使負載電壓更穩定,改善電能的質量。
③ 可以增加系統的裕度,挖掘出了發供電設備的潛力。如果系統的功率因數低,那麼在既有設備容量不變的情況下,裝設電容器後,可以提高功率因數,增加負載的容量。
④ 減少了用戶的電費支出;透過上述各元件損失的減少及功率因數提高的電費優惠。
『捌』 改善電路功率因數的意義是什麼方法有哪些
改善電路功率因數的意義是效益越好,發電設備越能充分利用。改善電路功率因數方法如下:
1)提高自然功率因數。自然功率因數是在沒有任何補償情況下,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
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方法:合理選擇非同步電機;避免變壓器空載運行;合理安排和調整工藝流程,改善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況;在生產工藝允許條件下,採用同步電動機代替非同步電動機。
(2)採用人工補償無功功率。裝用無功功率補償設備進行人工補償,電力用戶常用的無功功率補償設備是電力電容器。
提高功率因數的途徑主要在於如何減少電力系統中各個部分所需的無功功率,特別是減少負荷取用的。
無功功率,使電力系統在輸送一定的有功功率時,可降低其中通過的無功電流。
(8)提高電路的功率因數擴展閱讀
電網中的電力負荷如電動機、變壓器、日光燈及電弧爐等,大多屬於電感性負荷,這些電感性的設備在運行過程中不僅需要向電力系統吸收有功功率,還同時吸收無功功率。
因此在電網中安裝並聯電容器無功補償設備後,將可以提供補償感性負荷所消耗的無功功率,減少了電網電源側向感性負荷提供及由線路輸送的無功功率。
由於減少了無功功率在電網中的流動,因此可以降低輸配電線路中變壓器及母線因輸送無功功率造成的電能損耗,這就是無功補償的效益。
無功補償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補償系統的功率因數。因為供電局發出來的電是以kVA或者MVA來計算的,但是收費卻是以kW,也就是實際所做的有用功來收費,兩者之間有一個無效功率的差值,一般而言就是以kvar為單位的無功功率。
大部分的無效功都是電感性,也就是一般所謂的電動機、變壓器、日光燈……,幾乎所有的無效功都是電感性,電容性的非常少見,例如:變頻器就是容性的,在變頻器電源端加入電抗器可提高功率因數。
『玖』 如何提高功率因數
1、合理選用非同步電動機。非同步電動機在額定負載(功率)時的功率因數為0.85~0.9,而在空載時的功率因數僅為0.2~0.3。空載或輕載時的效率肯定也要降低。因此,應根據負荷特牲和運行工況,合理選擇非同步電動機的容量,使其在高效率、高功率因數范圍內工作。
工礦企業中非同步電動機使用數量很多,而且在選擇時總希望電動機有較大的裕量,很多情況下形成了 「大馬拉小車」 的現象。這是造成工業企業功率因數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輕負荷電動機降壓運行。輕負荷電動機降壓運行可以降低其無功功率的需要量,從而提高了供電系統的功率因數。當然,降壓運行也使電動機的輸出轉矩減小,這一點必須充分考慮到。
一般認為,電動機負荷系數在0.45以下時。可將正常運行時為△接線的電動機改為Y形接線更為合理,從而使功率因數及效率都會有所提高。
3、電力變壓器的合理運行。電力變壓器不宜輕載運行,因為變壓器一次側的功率因數不僅與負荷的功率因數有關,而且與負荷率有關。
若變壓器滿載運行時,一次側的功率因數僅比二次側低3%~5%;若變壓器輕載運行,當負荷率小於0.6時,一次側的功率因數將顯著下降,可達11%~18%。所以,電力變壓器在負荷率0.6以上運行時才較為經濟,一般在75%~80%比較合適。
4、合理安排和調整工藝流程。合理安排和調整工藝流程,以改變電動機設備的運行狀況,限制電焊機和機床電動機的空載運轉,即採用空載自動延時斷電裝置。
5、非同步電動機同步化運行。對於負荷率不大於0.7及最大負荷不大幹90%的繞線式非同步電動機,必要時使其同步化運行,即當繞線式非同步電動機在啟動完畢後,向轉子三相繞組輸入直流勵磁,即產生轉矩把非同步電動機轉入同步運行。
其運行狀態與同步電動機相似,在勵磁過剩的情況下,電動機可向電網輸送無功功率,從而達到提高功率因數的目的。
『拾』 為什麼要提高電路的功率因數
嘿嘿
如果你還是學生,那要先把你的老師拉出來,打屁股!咋教的書?在我們公司從事無功補償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的29年裡,常常有沒有電工知識的客戶提類似的問題。這樣:
功率因數,廣義的說,是負載對電源的利用效率。這里,如果以某個測量點來測量功率因數,那麼,以測量點為界,則供電端就看作為電源,後面一端,則看作為負載。
而設備的功率因數,是用電設備的故有特性,只要設備沒有變化,它的功率因數就不會變化(前提用電狀況固定,如果電壓變化,負荷變化,等等,起功率因數要發生變化,但是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與本問題無關,需要另外討論)。
所以,你說的提高線路的功率因數,我不是很明白是如何做,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假設你在供電線路上加裝無功補償裝置,可以使整個線路的功率因數提高,這本質是補償線路,或者變壓器等等的無功功率,但是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是不會改變的。
更多關於無功補償、功率因數等等問題的資料可到這里來查找和討論:https://..com/uteam/view?teamid=36954